天使的一份

HD

主演:罗杰·阿拉姆,约翰·亨肖,威廉·鲁尼,Lorne MacFadyen,保罗·布兰尼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2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3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4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5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6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3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4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5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6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7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8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9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使的一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几名犯事的无业青年被法院判处社区服务,他们在管理者哈里(John Henshaw 饰)的监督下展开工作。他们中间,名叫罗比(Paul Brannigan 饰)的青年刚刚知晓女友里奥妮(Siobhan Reilly 饰)生产的消息,可是却被女友的哥哥们揍了一顿。之后沮丧的他更被曾被他暴力伤害的伤者及家属痛斥了一番。望着儿子那天使般的面庞,一向暴戾冷酷的罗比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悔意,重新做人的念头在他心间悄悄生起。在此之后,哈里带领罗比他们参观了一家威士忌酒厂,罗比再次表现出求知的欲望,而他那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敏锐嗅觉成为重生的绝佳利器。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罗比和社区服务的伙伴们展开行动……  本片荣获2012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2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观众奖最佳欧洲影片奖。无字的情书新蜀山剑侠传如果爱第二季爱情白皮书香山叶正红如果合您的耳朵的话赤赤炼恋理科生坠入情网女心理师之心迷水影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民间怪谈录好母亲2023我的冤家是条狗(国语版)青出于蓝第二季舞武器舞乱伎桥下杀人事件第一季宋慈之河神案洗发水绝世好Bra股价暴跌谜城国语苹果村的苹果事儿三浦部长,今日成为女人玫瑰物语童年往事遇到你 爱上你宇宙巨人希曼:革命骑士的荣誉杀死萨拉查红花曲博斯第一季地狱无门1980国家宝藏第四季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新世界孙红雷版本色兵山田君与7个魔女跨次元少女大作战雪岭过江龙

 长篇影评

 1 ) 苏格兰威士忌和红星二锅头

苏格兰英语,大约和四川话有同样的功效吧:本身就具有无敌的喜感。反过来,喜剧而说起了苏格兰英语,无论剧情,自当所向披靡。

就像主人公的闻香识酒的鼻子,与生俱来,只待伯乐在风尘中相识。对于我等,天生一只煤气泄漏都闻不到的鼻子,该片喜则喜尔,无励志功效。

原以为既然被目之为“励志喜剧”,讲的自然是丑小鸭闻鸡起舞终于曲项向天歌的故事。其实不然,这是一堂经济学普及课程。

1。在需求为刚性的前提下,供给越少,产品市场价格越高。片中前资本主义的卢瑟们只是偶然领悟了供求曲线的奥秘,危机年代的职业资本家将根据这一原理将白花花的牛奶倒满曼哈顿河。

2。在人对产品内容的认知上,包装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汽水瓶装的陈酿依然是汽水,古色古香的木桶里的假酒依然“exquisite”。消费者的知识不解决问题。无论品酒人是否内行,包装的心理暗示还是魔高一丈。

3。包装对产品的美化不是无限度的,根据产品本身的品质特点,扬长避短至关重要。一枚卢瑟穿上西服后像要出庭候审,穿上苏格兰裙则我见犹怜,大内禁中出入无阻。

4。垄断(无论买方还是买方垄断)是滋生黑市、腐败及其他灰色经济行为的温床。市而成其黑者,奉行的规则也是黑社会式的,具体操作规则:用我的见不得光的秘密换你见不得光的秘密,我们一起洗白,然后可以相忘于江湖。Robbie最终并没有洗心革面呵,他只是把在暴力江湖中积攒的经验点成功兑换成了生意场中的硬通货,最后,像令狐大侠一样,辞别一帮旁门左道朋友,携美人退隐江湖了。好吧,我想说,这何尝不是一部,说着苏格兰方言的武侠片。

 2 ) 《天使的一份》

到了70多岁的肯·罗奇 Ken Loach和比他小20岁的御用编剧保罗·拉弗蒂 Paul Laverty难道都“返老还童”了?上一次的《寻找埃里克》还以为是轻松一下,这次更加“变本加厉”。

诙谐甚至是品酒成了主要叙事构成,犯罪本身有了合理正向的归处,之前的社会家视野反而成了背景与穿插性叙事,人物设置也明显更具娱乐性,只是一切的一切终归还是那个罗奇,困境中的希望从来都是不缺乏的,只是这次更加的“正大光明”。

 3 ) The Angel's Share

如海报所言,这部电影是four friends,one mission and lots of spirit. 这个spirit也是一语双关,既是精神,也是烈酒。

其实不止是4个loser friends,哈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哈利真的好善良哦,把罗比带回了家,招待他,带这些社会边缘甚至是被他人唾弃的人去旅行,把他们当人看,当成自己的孩子看。

人是可以被感化和被救赎的。

罗比曾经就是个名副其实的街头混混,曾经下手狠毒,把一个小伙子打到一个眼睛失明,只是因为对方停车的时候险些撞到他。 但是新生命带给了他灵魂上的震撼,他开始感受到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受害者,还有受害者的家人。罗比也是可怜的,家境不好,跟父亲的关系极差,上一辈的恩怨牵扯到这一辈,总是打架。

幸亏他有一个女朋友,有了儿子,还遇到了哈利。格拉斯哥苏格兰的口音真的自带喜感,就像一个豆瓣友人所说,像四川话那种喜感。最好笑的是,那个阿尔伯特,不知道爱丁堡城堡,不知道蒙娜丽莎,不知道爱因斯坦,他那种无知却反倒好笑。其实,他们几个都是单纯的孩子,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做了一些不被社会接受的事,他们或许出于无奈,或许是童年创伤造成的,但是,如果能被好好对待,还是可以”改邪归正“ 的。

爱是所有的答案。有时候善恶很难分辨,而唯有爱,是恒久不变的。“如果人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4 ) 改变。

该片讲述了一群被牵涉进偷窃威士忌酒丑闻中的青少年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一部地地道道的喜剧片,除了不可避免的几处黑色描写,全片笑料频出,充满阳光的味道和积极的希望。影片中仍有许多罗奇导演特有的风格,比如关注“小人物”,关心时政等,“阶级”对抗虽然被喜剧元素弱化了,但仍旧存在。导演将他对英国青年的关注以几个典型形象和喜剧形式表现出来。

 5 ) 《天使的一份》:现实主义、道德寓言与情节剧

《天使的一份》(2012)是由英国导演肯·洛奇(Ken Loach)执导的、以对濒临失业的青年工人自我救赎之路的写实描写而闻名的电影。标题“天使的份额”(Angels' Share)是威士忌在橡木桶中陈酿的过程中,因蒸发而损失的部分的术语(来自女解说员“每年损耗大约2%的酒,就这么消失了,蒸发进空气里,永远消失了,这就叫作‘天使的一份’”)。在故事结尾,它被顺畅地转化为一种肯·洛奇式的道德哲学的表达:对于角色罗比(Robbie)试图做出的改变而言,提炼和酒精蒸发的过程作为隐喻,就像他们人性的善良部分被耗损;不过,既然是“天使”的行为(当然,考虑到《石雨》《吉米的舞厅》中对天主教神父的揶揄,洛奇显然是在无神论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个词的象征意义),这份耗损也是工人阶级人性完善或“升华”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影片第30分钟,主人公罗比和自己的朋友到一个酒厂参观,首次接触麦芽汁到酒的工艺流程,女解说员展示了酿酒厂的内部空间,包括蒸馏间,我们首次注意到酒其实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从工人酗酒者、酿酒工艺到后来喜剧性的名酒拍卖和“偷酒”。酒的制作是一个精确的过程,要考虑木桶的成色、体积、形状、产地等,就像人本身,也是因为不同的“遗传”环境而造成了向善的原始本能在不同空间场域的不同表达。洛奇的奇妙调性使偷窃这个“违法”行为被喜剧化和轻松化了。本篇影评也将重点分析,洛奇如何通过“偷窃”来展示一种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人生活伦理,从而将自己心中的“光”分享给他镜头下的社会底层。

这份关于“蒸馏”和“升华”的道德寓言,涉及肯·洛奇作品越到后期越加直接的“幽默”或“轻松”,以及工人阶级在自身位置上跟生活与宿命的和解。主人公罗比是一个陷入家庭困境的格拉斯哥男孩,躲过牢狱之灾后,面对儿子的出生以及岳父、妻子等人对他做“父亲”能力的指认与否认,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拼命想找到一条出路,然而发现自己举步维艰,尤其是始终无法摆脱之前与之打架斗殴的街头混混的骚扰。在社区服务时,他遇到了瑞诺(Rhino)、阿尔伯特(Albert)和莫(Mo),跟他们组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在对工人社区有机关系的强调方面,这延续了洛奇一贯的思路)。罗比没想到的是,一次偶然的“品酒”,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他在嗅觉上的敏感,最初仅仅是朋友闲聊之中夹杂着污言秽语和嘲弄的笑谈,不被重视,就像如下台词暗示的:“现在我们能根据我们原始的本能嗅到空气中一百万分之一的酒精气味,回到我们祖先贴地爬行时的嗅觉(有些人从来没有进化,是不是?)”由于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位知名的威士忌收藏家确认为有辨别优质威士忌的“天赋”,但他仍不以为然,不知道能用这“天赋”做什么。直到后来,迫于改变生活和“向善”无门的压力,他带领伙伴们前往苏格兰高地的酿酒厂,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赌博……

在故事后半段,情节的走向越发接近犯罪片、情节剧与喜剧的融合。这跟洛奇早期冷峻的写实主义纪录片是显著不同的。洛奇的早期电影从属于“厨房水槽剧”(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传统,他从法国新浪潮那里学习了跳轴等先锋的拍摄方法,从意大利现实主义那里学习了业余演员、自然光等技术,首次把英国电影的视野聚焦于工薪家庭的分裂、工人阶级青少年的教育、失业、酗酒、妇女堕胎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并以其犀利而多产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果,某种意义上使电影成为为工人谋福利的政治斗争的利器。和《天使的一份》一样,他的好几部工人阶级题材电影都是以萧条的工业城市格拉斯哥为背景的,具有相对重复的主题。比如《我的名字是乔》《甜蜜十六岁》,都讲述了工人阶级在自己酗酒、吸毒、家庭暴力、街头斗殴的弱点中的恶性循环及“重新做人”的困难性。这不仅属于英国的“厨房水槽剧”,而且有点左拉式的自然主义特征。洛奇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手持摄影机、未经训练的演员和他们自己的口音(经常需要面向英格兰观众添加字幕),对工人阶级粗鄙的语言和他们特有的面容进行精准捕捉,实现了一种对现实的迷人复刻。这种高度的现实感,使我们对中心人物产生一种心甘情愿的同情,并在观看电影时营造出非常真实的紧张。比如,在台球室,罗比意外地再次遭遇前对手的攻击,经过朋友的帮助逃出室外,闹事者一直追到街上,有一段肯·洛奇经典的追赶镜头,伴随着紧张的音乐,摄影机像凶手一样寻找、跟踪、追逐、纪录着罗比慌不择路的神情,直到他被开车来的马特(罗比的岳父)搭救。马特说:“已经太晚了,就算是你想改变,他们也不会让你改变的。”这时,伴随着追赶镜头的音乐也准确地停止,为观众带来相应的“逃脱”感。

细究起来,这份同情和认同,来自于他的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的沉重中所具有的情节剧和喜剧元素。比如,有一个场景,罗比在和妻子出门之后,再次发现旧时对手的跟踪车辆,他让妻子先走,之后用匕首威胁对方不得再次干扰自己的生活,在得到肯定的允诺、放手离开后,罗比踢碎了路边的摩托车(误以为是跟踪者的),却发现那是陌生人的。或者影片中一些只有在“文盲”身上才会发生的对话:

“这就跟把蒙娜丽莎搬你家差不多。”
“蒙娜who?”
……
“爱因斯坦是谁?”
“爱因斯坦是蒙娜丽莎的朋友,还记得蒙娜吗?”(第63分钟)

或者旅行途中关于反穿苏格兰裙的玩笑,或者“就算我们得到了酒,谁肯从我们这群渣渣手上买呢?”这份来自社会底层的“清醒”。

总体而言,洛奇电影中的幽默、喜剧性,不仅是一种拍摄风格和叙事方式的结果,而且来自洛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工人位置的真实体认,这份在20世纪后期大失败后渐渐消逝的光,在洛奇的电影中反而随着他年岁渐长而更加明亮,使他在众多关注会批判题材的导演中脱颖而出。

就像学者戴锦华所说的:“与肯·洛奇同时的多重实践,都可以与现实主义产生关联,但它们都不是原原本本的现实主义,比如达内兄弟、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以及今天支撑美国电影的墨西哥三杰的现实主义……我们很容易看到《罗塞塔》《特写》不是肯·洛奇,当然,《荒野猎人》——我们的下一个议题——肯定也不是肯·洛奇。尽管在跟现实主义相关的实践中,我们能够在这些人中看到某些共享的因素,比如对历史表象之下的真实的追问,比如对边缘人群的悲悯,比如对历史被掩盖的深层的关注,这方面,《特写》《荒野猎人》都是一样的……但肯·洛奇的例外在于,他在20世纪仍然大胆无畏地展现内在的光,非常准确、有节制地传递他的价值追求。”比如,洛奇影片的一个特点是,突出了一群工人的团结和幽默感,无论是在《航海者》《甜蜜十六岁》中,还是在《寻找埃里克》《面包与玫瑰》《吉米的舞厅》等作品中,主要人物与其所生活的社区之间的有机连接,导向了一种以游行、集体斗争、罢工、欢送为标志的戏剧性高潮,这也是为《天使的一份》所分享的。

同样,尽管肯·洛奇的影片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经常是“违法”的,他们却似乎有一颗善良的心,非常富有同情心,有对家庭的亲情、对朋友关系的执念。在《甜蜜十六岁》中,利亚姆想要让他的母亲远离过去的生活并提供一个新的开始,然而发现重建新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自己成为毒贩。在《天使的一份》中,罗比为了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父亲”,必须通过再一次铤而走险——通过偷盗来实现目的。这甚至可以说是洛奇作品的“俗套”:偷窃是洛奇许多电影的主人公共有的行为。在《雨石》中,失业工人从保守党俱乐部的保龄球场偷了草皮;在《我的名字是乔》中,一群失业青年从一辆面包车上偷走足球衫和短裤;在《面包与玫瑰》中,玛雅抢劫了一个加油站;在每种情况下,这些越轨行为都是为了更加道德的动机。洛奇显然同意 19 世纪法国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的“财产就是盗窃”。当然,另一个来自电影的直接影响也许是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需要注意的是,洛奇如何通过在影片不同人物之间精确地分配道德,从而把“光”聚集在“典型形象”罗比的身上:在偷取“天使的一份”这个主意之前,莫(Mo)在他们参观过的品酒室内偷走了几瓶酒,上车前被罗比发现。他在试图制止对方的行为时提示说,同行的人可能为此丢掉工作。同样地,是莫(Mo)提出了从威士忌收藏家提供的情报中赚一把的建议,且起初被罗比拒绝了。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罗比运用监狱中听到的关于偷运驴子的寓言,组织一个像模像样的团队在老板面前晃悠,请求拍照留念,以及类似的一系列决策过程,凸显了罗比区别于“猪队友”的组织能力和智慧。在藏酒室,罗比听到的收藏家和安格斯的对话,也涉及偷窃或兑换,这使罗比的“偷窃”被相对化了,至少不再是“工人阶级的恶习”。拍卖会上被众多媒体环绕的品酒过程,变成了资产阶级自我欺骗、真假难辨、丑态百出的奇观——当罗比再次出现,是在拍卖场,在上次他消失的位置,作为知道“真相”的人,看着已经是勾兑的酒,被以115万的高价卖出。和收藏家的对话也显示出他无意欺骗:“(这酒你有多少?)一瓶收藏,一瓶交换,一瓶和朋友喝。”罗比以证明自己非法来源的方式,验证了酒的纯正性。反过来说,他“诚实的卖主”身份的代价,是表露了作为自己人生第一桶金的“资本积累”的原始性。在结尾,为了暗示罗比并非贪婪的无耻之徒,而是只取了自己所需的特定“份额”,影片还让罗比把其中一瓶酒赠送给自己的“朋友”。

在影片开头,通过法庭判决,已交代清楚了酗酒、失业的家庭环境,以及社区对一个犯过微小过失的人进行惩罚对个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像影片中人物所说的:“你爹是个混蛋,你哥是个混蛋,你也是个混蛋,到你这停下了,你不准接触你的孩子和他的母亲莱奥妮。”或者罗比自己向莱奥妮解释的:“他爸上学时和我爸打架,我上学时和他打架,我的儿子将来也要和他的儿子打架,只是为了虚荣,怕在对方面前丢脸。”但洛奇对这种由家族和社区“遗传”的酗酒、暴力行为进行了一种和自然主义的“遗传决定论”相反的理解。他观察到了主人公罗比“长大成人”过程中自我净化的驱动力。通过闪回,我们看到他在街头的暴力行为导致一个无辜者的眼球脱落,但是通过罗比重新见到受伤者时无声的忏悔,影片也捕捉到了他的自省:通过对儿子这个“天使”的责任,他意识到一个人可能对另一个人的生命产生的影响。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洛奇是典型的左翼电影人,但这并没有对他的工作造成限制,他的作品没有预先确定的理论框架或伦理准则。角色的行为是根据对环境的反应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习得的道德来决定的。《甜蜜十六岁》中的人们并没有被定位在电影构想中不存在的善恶尺度上,而是在环境、机会(或缺乏)以及它们的关系中不断地改变的。洛奇展示了绝望的个人如何在解决失业和社区侵蚀等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的同时,诉诸非法的赚钱方法,例如轻微犯罪和毒品交易。不可否认,他对展现一种公认的、符合阶级斗争原理的世界观很感兴趣(就像在《风吹麦浪》《吉米的舞厅》中),但他的作品主要是人道主义的,甚至是人文主义的;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个人故事,而不是构建一个个同一化的政治寓言。

因此,尽管电影《天使的一份》呈现了一个不妥协的、严峻的现实,但也有一些短暂的幽默和温柔,而洛奇的特点是同情地对待他的主人公,并把20世纪社会现实主义中罕见的光赋予他们,而我们在1950-1960年代的“厨房水槽现实主义”中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天使的一份》中,罗比的方法可能是非法和不道德的,但他的动机是体面而富有人情味的,和《甜蜜十六岁》中想让母亲过上更好生活的利亚姆一样,他对新生儿子和妻子的爱显而易见,这使他的带有一定的道德瑕疵的行为被重新定义为“天使”的行为——是导向人生升华和更高境界的必要手段。

与早期接近纪录片的洛奇作品如《凯西回家》等相比,《天使的一份》更具有情节剧的特性,几乎不再有纪录片的性质。尽管业余演员、刻意粗糙的镜头运动仍然保留着,为他的电影赋予一种直接的生活感。但是故事的情节性更强,在紧张的部分使用了大量配乐(尽管也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且拥有近乎机械降神的结尾。在经历了一次“闪失”——警察找茬、两个酒瓶被“猪队友”打碎之后,罗比就像狄更斯的奥利弗一样,终于得到了一笔“巨款”和一份工作,并渐渐走上跟对自己产生败坏的邻居不一样的道路。熟悉“厨房水槽剧”或左拉式自然主义的观众肯定会明白这里洛奇给故事带来的变化有多么显著。对工人“人性”中善良方面的强调、对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的“争取”,甚至结局的“圆满”,这些对尖锐现实问题的想象性的解决,使洛奇作品中的工人身上有更多的“光”。当然,洛奇的稳定性而非断裂性在于,就像他的早期电影《凯西回家》等被批评为在纪录片中添加过多的“虚构”内容一样,他的近期电影可能会被认为在情节剧中过于强调“纪录性”的内容。实际上他只是忠于自己,在现实与虚构、纪录片与情节剧之间寻求着理想的平衡。

总之,与他的许多其他早期作品相比,《天使的一份》这部作品没有那么严峻,有很多喜剧(和一些犯罪情景)来减轻现实主义的沉闷。潜在的幽默,即使是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不仅是一种戏剧手段,而且是洛奇更加坚定的工人阶级体认的产物,这使他区别于和他同期的现实主义导演。

 6 ) 看完这部电影,我再也不喜欢威士忌了

细想一下,我们给世界贴标签的方式真的特别让人惊讶。

比如说,作为一个威士忌爱好者,你眼中的苏格兰一定和威士忌紧密相连。你想象那有高地的壮丽和斯佩塞画境一般的柔美,几个海岛各有各的凌冽,神奇的威士忌像奶水一样被从这样的土壤和空气里挤出来,最终到达你的味蕾、脾胃和肝脏,让你整个身心都体验里一番中土奇幻世界的现实微缩景观。

假如你是个电影爱好者,说去苏格兰名胜古迹你会先想起坐落在爱丁堡的全世界最脏的厕所,然后你会想到找遍全球也找不出来的那种无赖酒鬼和死道友,这些人只有少数是清醒的,即使在那样的状态下他们满脑子也都是下半身的事情,更不用说多数“大”了的时候他们对于自己和他人是多么危险。不过在清醒和另一种清醒交接棒的那一小会,他们也可能会萌生出逃离这种生活的小想法,然后一面没干的水泥墙糊在他们脸上,让他们待在原地。

那面水泥墙就是肮脏但不又让你离开的苏格兰现实生活。

哪个才是真正的苏格兰?

《天使的一份》,主角同样就是一个来自苏格兰贫民阶层的年轻人,没有固定居所,没有固定工作,没有一技之长和存款,有的只是一个世代为敌的仇人家族和即将分娩的女朋友。

有人说这是一部“猜火车”版的《杯酒人生》再来点《心灵捕手》的意思,但仅凭这个电影不可能如此获得评论界认可。肯·洛奇一如既往通过这样一个充满了酒香的故事里施展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对中产阶层的批判,但我更好奇的是,这部电影中威士忌到底作为怎样的一个存在。

很多人认为这是这是个苏格兰威士忌的形象宣传片,但电影其实说了啥?

电影叫做“天使的分享”,听上去是蹭每年橡木桶陈过程中的固定蒸发量这个威士忌迷津津乐道的梗,其实完全就是在讽刺。因为即便从法理上几个人的偷窃行为违法的,但导演自己就曾说过,他从不认为他们这么做在道德上有问题。

肯·洛奇的温情不会直白咆哮说苏格兰威士忌根本他妈养不活生于斯长于斯的苏格兰人自己,但电影中点点滴滴其实都在告诉你:苏格兰已经成为一座巨大的民族村,威士忌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中产消费者喜爱的文化纪念品,它们其实跟苏格兰贫民的日常没太大关系,而在其中艰难生存的小国公民如果想要向上攀爬,除了为有钱美国人和日本表演威士忌文化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并且想要成为罗比至少得具备两样东西,一是品尝威士忌的天赋,二是敢于偷窃。

为了保持这种态度上的偏向,除了让几次针对威士忌厂的偷窃都不被发现以及用饮料瓶装昂贵威士忌之外,还让其中一个智商最低的醉鬼砸掉了四瓶中的两瓶Malt Mill威士忌。

估计刚才想要手刃罗比的朋友现在目光又转向了这位。

这部电影的主角保罗·布兰尼根自己就曾是个少年犯并四处流浪,而且他拍摄电影时也已经成为父亲,所以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他所饰演的“罗比”,只不过在现实世界他施展出的是表演上的天分。而肯·洛奇自己,其实也并不是苏格兰人,这或许也是因此他能够为罗比的结局保留一丝光明面在其中的缘故:我们自己养出来的混混如果有一天想要改邪归正,他还可以带着他的老婆孩子,开着可爱的旅行车到那些美国人日本人争着抢着来拍卖昂贵威士忌的酒厂上班。

尽管威士忌文化和苏格兰贫民阶层根本没有兼容的意思,但前者最终还是挽救了后者。当然,直到最后酒鬼和小偷们也没对Malt Mill的酒本身产生任何兴趣,他们把多出来的那瓶送给了真正的天使,改变了他们命运的指导员哈里。

最终,城市文化中的反叛精神都会消退。更可悲的是,它们并不会真正消失,它们会成为一张城市名片的包装纸,被利益裹挟着,成为可供消费的旅游纪念品,里边满满都是刻奇的糖果。今天不管是柏林还是爱丁堡,愤怒的年轻人甚至改用一个原本就很“士绅化”的词——“士绅化”(Gentrification)——取代过去满嘴生殖器的诅咒来描述这种让他们恶心的变化。

不知道相比置身于一个不得不叛逆的环境中,那种结局更让人无法接受。

同样来自英格兰的导演曾经在1996年拍摄出《猜火车》并为那个城市带来各种旅游消费资源的导演丹尼·博伊尔在2017拍出了《猜火车2》,电影中,他就让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体会了一下被迫消费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旅游符号的感觉。

这20年里你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想象,如果《猜火车》拍续集会是什么样,毫无以为的是,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它能够展现出的时代印记就会越强,但不管在哪个时期去拍续集,答案都显而易见,他们处在一条渐渐沉沦的漩涡轨道上,在轨道的哪个位置取决于什么时候拍,但归根结底方向都是毁灭那一处。

即使马克跑到荷兰戒毒20年,他该离婚也要离婚,该失业还得失业。他还得回到苏格兰,回到他以前的生活中去,找到怎么看怎么想把女朋友卖给自己的老朋友,趁着自己没老到动不了之前再干一笔。

通过一首现编的听上去非常爱尔兰的破歌,从天真的新教徒那骗来一堆银行卡,这恰恰也正印那句老话,再怎么装外宾,你和你的祖国也一刻不能分割。

因为在《猜火车》的宇宙里好像就没有威士忌这件事,没有肯·洛奇认为能够拯救苏格兰人民的东西。

 短评

今年看到的最舒服惬意的电影。保留住了英国那股清新、轻快的风格,冷幽默时不时点缀一下,看下来一点不闷,反而很沉醉。别有格调的乡间美景,不紧不赶的生活节奏,就连那腔别扭的苏格兰口音,都变得异常可爱。后半部分的励志,更像是《光猪六壮士》《跳出我天地》给人的感觉,锁定年度最佳英国电影。

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Oh my god! 非常喜欢,年度十佳!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讲述一个数次反转的故事,这才是人生的态度,对待苦难不太在意,对待成功漫不经心,绝望了半部电影,最后的乐观完全胜过所有语言。天使的那份百分之二的眷顾,也需要百分之九十八的浪费和陪练,百分之百的辛苦酿造。

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在两家威士忌蒸馏厂取景,第一家是苏格兰柏斯郡的汀斯顿蒸馏厂,柏斯郡曾是苏格兰威士忌的核心产地,拥有过百家威士忌蒸馏厂,现在只剩下六家,汀斯顿是其骄傲,也是进入新世纪转型最成功的一家。英国传统,最后狠狠嘲笑美国佬钱多人傻。

10分钟前
  • 羊男
  • 推荐

回归自己最擅长领域的肯·洛奇很难让人不喜欢他啊。这几年的肯洛奇作品总有点温馨感动,看完之后让人心里暖暖的。Angels' Share是一个藏酒的术语,片里已经做了解释,用做片名则有了新意,真是浪漫。第一个想法就是也想喝上一杯。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略无聊。

14分钟前
  • 遙遠
  • 还行

《杯酒人生》版本的《猜火车》,结尾真是搞笑又治愈,啪嚓一下"干杯"我都笑裂了哈哈哈。苏格兰人的皮+天生乐天派真是淋漓尽致!"It's like Mona Lisa in your bedroom!""Mona Who?"哈哈哈!

1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几个可能永远也变不成男人的孩子,为帮助想要成为男人的他,长途跋涉完成了一次深沉的“侠盗”。跋涉的意义,可能就是最终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满意的家

17分钟前
  • Morphée
  • 力荐

12戛纳评审团奖,还是猜火车那一套,苏格兰人的荧幕形象真是不堪。

20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困境中的希望从来都是不缺乏的

24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原以为是沉重严肃的题材,没想到后面改成江洋大盗风格了,哈哈哈

28分钟前
  • EVANGELION
  • 还行

杯酒人生四小强

30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虽然还是着眼于现实,并加入了童话式的元素,但“寻找埃里克”已经暴露了肯洛奇拍喜剧的很多问题,这次依然如此。一切都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有点温情,但也有点平淡。

3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肯大爷还是不要拍这种片子了……前一个小时是标准的肯大爷60年代水槽现实主义风格,后半个小时完全变成了另一部片子(按美国片的逻辑前一个小时要压缩到半个小时后半个小时扩到一个小时才合理吧……)。似乎肯大爷就是一部特政治一部特别不政治这样混着来的。男主角是标准的肯大爷风格,戏很不错。

38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厨房洗碗槽”电影,英国电影的另一面,在现实的窘迫糟乱和真实之余还有一份生命力旺盛的乐观和喜感,肯·洛奇心底的那份善良和光明太有爱了。挑战听力的苏格兰口语的英语本身就带着喜感,小混混们的粗口和狂暴背后带着现实的无奈,但那份杂草般的强劲生命力就像苏格兰威士忌的香味一样浓烈。★★★★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为这光明的结尾加一星;如果你想改变,就一定能改变,非不能也乃不愿也,今日之努力,定会在或近或远的将来收获些许;色调清新,苏格兰口音有趣,为肯·罗奇的励志叫好。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棒!今年可以力推的一部电影。导演对叙述节奏的掌控相当厉害,看着舒服。诚恳坦然,素朴的力量,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真实。未被诠释成心灵救赎片和苦情催泪片,而是温情脉脉的苏格兰风情。几个笑话真是笑死了。

48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再老的题材加上苏格兰英语都是新的

49分钟前
  • 轩辕大福
  • 推荐

😄

54分钟前
  • 消失
  • 力荐

有Roger Allam爷爷!片子真不错,笑点好多,配乐居然还有500 miles!感觉又带黑色幽默又真实,现在这样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腐国其实这种无业彷徨的年轻人真是太多…而且是我喜欢的happy ending~以及,苏格兰口音永远这么销魂,等有字幕再看一遍,哪怕是英字也好=_=||

59分钟前
  • 煎饼菓子兔
  • 力荐

开头挺混乱结尾很光面 偷酒那段紧张死我了 虽然不喜欢威士忌 但是好像知道极品威士忌是什么味道的。。。。我操!!!肯洛奇的片子!!再加颗星!!!

1小时前
  • Frank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