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乐与路

HD

主演:耿乐,舒淇,吴彦祖,吴耀汉,俞飞鸿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普通话年份:200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2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3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4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5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6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3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4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5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6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7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8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9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京乐与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的创作乐手Michael(吴彦祖)因故滞留北京,与一群真心热爱着摇滚乐的北漂青年相遇。他们有着自己的乐队,乐队主唱叫做平路(耿乐),队里还有个活泼反叛的领舞女孩儿杨颍(舒淇)。Michael被这群年轻人深深吸引着,他喜欢他们对音乐苦苦的执着精神,一路跟着他们到乡下走穴。  然而,本土文化浓重的北京既可以深刻的诠释摇滚音乐,又可以高傲的把它视为粪土、垃圾。平路他们生活拮据,在音乐的路途上不断碰壁。唯一不变就是对音乐发自灵魂的热爱,如同那歌里一声声的诘问:“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有风么……”  边缘的生活方式,坚挺的灵魂,感动每个人的是歌声还有梦想……我最棒那小子真酷午夜蕾丝戏说台湾之毛蟹穴奇案主妇的战争糟糕的夜晚台商人生第二春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苏里南最后胜利一世牵挂麦秋动感战士落魄律师文森佐第一季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第二季乱反射冲锋战警国语上官婉儿巅峰拍档第十三季致命钥匙第一季24小时第四季年轻马尼拉之死百年物语爱上入殓师欲望游戏地中海忠犬八公老九门番外之二月花开斗破乱世情两天一夜2018齐天大圣之大闹龙宫宝藏寻踪奔月指挥系统恋爱播放列表第一季因为·爱恐怖大师第一季房间

 长篇影评

 1 ) 没有想象那么差,还行啊

张婉婷这么喜欢舒淇啊,呵呵。

dvd里提供了片子的另外一个结局:

吴彦祖和舒淇在酒吧分开以后,在回香港的(国航)飞机上,吴彦祖拿出DV看他在大陆拍下的片段,其中。在三里屯他第一次看见歌舞团的小彩车的镜头里,吴彦祖无意中发现了耿乐和一个女孩的身影(女孩就是片子开始和耿乐一起喝过啤酒的那个女主场)。吴彦祖将片段倒回,带上耳机,dv里传出耿乐和那个女孩的对话,大意是女孩催耿乐和舒淇分手,被耿乐拒绝了,女孩愤怒的一边骂一边质问耿乐,你们天天又巢又骂,有什么分不开的,耿乐回答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分不开……吴彦祖随后把这一段从dv上抹去……

镜头一转,吴彦祖和舒淇在沙发上的激情戏……(看背景像吴在香港的房子)……

最后荧幕上出现一行字:

有人说过,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

紧接着又出现一行字:

那这个人既不懂爱情,也不懂秘密。

 2 ) 装逼,但别入戏!

“就你这个德行,能在这个圈子里混吗?”
“能红起来的乐队,都是在外面反叛,里面听话的。”
这是电影《北京乐与路》中,唱片公司高层教育“耿乐”的一番话。同时,这也算是对我心中长久以来始终存在一个疑问的解答:那些在舞台上标榜反抗,宣扬不妥协的摇滚乐队,是他们对生活的真情流露,还只是在镁光灯下的角色需要?

理智逻辑告诉我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属于后者,即使从感情角度相信并不愿意承认这点。因为一旦如此,似乎就把他们和虚伪、表里不一这些贬义词扯在了一起。毕竟,音乐不是电影、话剧、戏曲,台上的崔健依然叫崔健,而不是张健、李健。

中国有个成语叫叶公好龙,含义无需赘言,当然这是个贬义词。可是在我小学刚读到这个典故时,心里就一直有疑惑:突然在身旁冒出一条龙来,且龙的面目本非善辈,换谁谁不逃?比如我很喜欢猫,但哪怕家里突然闯进一只hello kitty,我也会猛得一惊,退避三舍。何况龙乎?!更进一步分析,叶公好龙,好的是龙的帝王之气、威猛之象,这些抽象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在这方面,甚至说真龙还不如年画上的龙呢!又怎么说叶公不是真好龙呢?

说这个典故的意思,就是想探讨,摇滚乐手的反抗精神是作秀还是真情,重要吗?更进一步说,摇滚乐手真有可能将反抗、不妥协、特立独行在生活中进行到底吗?

去年的张北草原音乐节上,谢天笑就因为说了一句“反正你们也听不出(指音准)”,之后就遭来了不少歌迷的非议,我在豆瓣上、QQ群里都见到有人说他耍大牌,要抵制云云。是的,谢天笑的话确实装逼,而这不也是许多人喜欢谢天笑们的那种桀骜不驯、口无遮拦(得承认,现场又有几个人能听出细微的音准?)的体现吗?只是,这种装逼对象不能针对某个与歌手乐队产生具体关系的个人或群体。跟歌迷装逼,歌迷抵制你;更媒体装逼,媒体封杀你;跟公司装逼,公司冷藏你。于是,最后的装逼对象只能针对一些抽象的、庞大的、遥远的实体(即使对方被装逼了也不会有反应),比如专制、政府、世博、涛哥,等等等等。

当然,我并无意在此贬低摇滚乐的反抗精神。恰恰正是那些目标对象宏大的装逼、反抗,才是歌迷真正想听到、感受到的。所以如果一个摇滚歌手去菜场买两根黄瓜都不忘跟小贩反抗一下,装逼一回,只能说,你入戏太深了。

而在《北京乐与路》中,我看到的恰恰是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
影片从一个香港富二代歌手的视角展开。从我的三俗观点来理解,无非就是想说,一个犯事迷茫的富二代,从北京地下摇滚乐队那儿领悟到了人生真谛、找到了音乐灵感,从此走上了光明大道。只是直到汪峰的片尾曲《回忆之前忘记之后》响起,我实在没看出来“吴彦祖”究竟在“耿乐”身上学到了什么!
冲动易怒,出口成脏,醉酒驾车,如果不是“耿乐”背着吉他,我觉得他和社会上那些小混混根本无区别。只是,他的头顶顶了一个叫“摇滚乐”的光环,于是,这一切都伟大了起来!有漂亮果儿在身边陪伴,有香港富二代随着做跟班。影片似乎就想告诉我,摇滚乐是多么得伟大,能瞬间让荡妇变贞女,小和尚成朱元璋。
难怪此电影一出,便招致了舌头、痛仰、左小祖咒等一大批北京摇滚乐队歌手的签名抵制。就像电影里的富二代“吴彦祖”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耿乐”为了少给的30块演出费而如此愤愤不平,香港导演张婉婷对北京摇滚乐的描绘也基本属于雾里看花式的猎奇、把玩。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其它一些摇滚电影中。典型的比如纪录片《后革命时代》,从头到尾感觉拍摄者自己都没搞清楚一些基本情况,就一时兴起拿着摄像机乱逛开拍了。镜头下的二表简直就是精神错乱返祖退化的典型,卫生巾的行为艺术更让正常观影人作呕。如果这就是摇滚乐,相信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不会对它产生好感。

摇滚精神,简单的说,是对这个世界恶的无情鞭挞、反抗,以及对善的真诚赞美、追求。当然,很多时候的重点体现在前者上。但前者的表达并不仅仅是一种姿态,甚至形式大于内容的哗众取宠。摇滚乐,是音乐,最终的归宿还是要落在五线谱上。否则,仅仅骂几声政府操蛋、总理下台,谁不会?谁又能花钱买你的帐?所以,在我心里,比如五月天的《约翰列侬》,李志的《黑色信封》都要比很多声嘶力竭的怒吼更摇滚。



其实关于摇滚的反抗精神,还有更多深入的内容可以挖掘探讨。

曾经有一个被我拖去看现场的朋友回来后问我,pogo和disco有区别吗?我默然无语。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把此问视为对摇滚的侮辱,但是,却始终无力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的立场似乎越来越倾向于朋友的言下之意:pogo和disco似乎真没什么区别。

对比中西方的摇滚乐,会发现西方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基本属于他们社会中的中下阶层;而在中国,你见过一天工作10小时的体力劳动者山寨机里不放《爱情买卖》放《地安门外》吗?你见过几个申请助学贷款的大学生自个花几十几百参加音乐节的?是的,至少在我周围看不到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真正消费摇滚乐的是脖子上挂着单反的大学生,是工作在写字楼28层的白领,甚至是开着跑车的富二代、官二代。总之无论哪种,他们(包括他们的家庭)都处于社会的中上阶层,比普通人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他们,又有多少东西值得反抗呢?

十年前的迷笛艰难起步,十年后音乐节在中国遍地开花。政府有了打造城市名片、拉动GDP的机会,有钱有闲的年轻人有了狂欢、聚会的理由,摇滚乐队也终于有了流行艺人们赶通告的架势,大牌点的甚至连档期都未必排得开,当然腰包自然也鼓起来了,不会再去挤什么霍村、树营。也许,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3 ) 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

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
狗都回来了,为什么你要走。

摇滚乐不应该是这么脆弱的。

什么音乐。什么梦想。在这场戏中占了多少分量。
别教坏了那些有希望的好孩子。

 4 ) 凑和

追着张婉婷这个标签,找到了这部影片。我算是个落伍的人,看了下时间,竟隔了有7年。
每次,特别有感觉的东西反而写不出长篇大论,只有散乱的几个123。
1、北京。一开始晃动的北京街头的影像是典型的纪录片语言,再配上摇滚,我一下没认出来是张导的作品,倒是想到了李玉去年的《苹果》。据说片子是导演很多年前的作品,只是一直没通过审批。
北京是个素材特多的地儿,而所有围绕北京的片子,不是古代就是底层,穷得让人心难测,少有光明灿烂的东西。

有一点倒是挺好,北京人一点也不媚外,对于香港人,完全可以不鸟。人民商店的老板告诉香港小伙子米高,这里人民说了算!乐队里的人叫米高“港农”,骂人也要人文主义。

2、对比。
一处是关于北京和香港的对比:
北京摇滚的特色是穷;香港摇滚什么特色?香港摇滚没有特色!——是啊,摇滚源于愤怒,香港人没有愤怒,也没有时间去愤怒,自然就没了摇滚。
(杨颖和米高黑夜一起去上厕所的路上对话)大陆的黑是一直这么黑下去,而香港的黑是一阵后又能亮起来——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啊!

一处是两对父子的对比:
平路声嘶力竭告诉父亲“我签约了”,父亲却什么都没听见,他希望的只是儿子回家一趟,看看母亲。
米高老爸处处给人赔笑,死命地喝酒,还要忍受别人对儿子的耻笑。这时的米高再也拽不起来了,他只有低头,抢过酒瓶一醉方休。

3、张导好像非常钟情于舒淇,《玻璃之城》里用了她,这里也是,一开始彩色头发出现的摇滚乐队老大的女人,却是心地单纯。我却发现,舒淇真是要多土有多土,要她像乡妹子真是可以非常到位。而那个第一次上台救场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后的一鞠躬倒是给了我一点小小的震撼,无论是舒淇本人还是她演绎的杨颖这个角色,都是很有潜力的。

4、同样不是一部纯粹的摇滚片,贴上标签,带着张氏特有的时代感。
影片里用舒淇之口两次说出了“千禧年”“新纪元”这些有着各自特定含义的词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一群人的命运总是要和时代连在一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才值得被记录被刻画。
当然,语言在这里也是一个惯用的标签。米高一开始那口港式普通话让乐队人都笑了,给他一个封号,叫港农。

5、除了开头的纪录片风格,中间插入的四个人的自述同样也是。每一个人都对着镜头来一段陈述,内容包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6、影片最后打出字幕:特别感谢罗大佑。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错了。

 5 ) 捨弃理想奔向自由

影片里。
看到了秋天的虫子。看到了挂盒。

“狠”不是北京搖滾的特色。
北京搖滾的特色是“窮”。
那香港搖滾的特色是“富”?
香港沒有搖滾。

在我看來。對于搖滾的題材隻適合拍記錄片。
甚至記錄片也不能展示完全真實的東西。
他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內心掙扎。
還記得《后革命時代》里內兩個長得很乾淨的男孩儿。
“我們不是傻朋克我們要錢!!!”
秋天的虫子簽約嚎叫后染回了黑髮。
“紅了的樂隊都是外表叛逆,裏麵聽話”
這樣的潜規則讓人心寒。
但這樣的讲述形式,只屬于電影。
顯得作作。
搖滾樂手的生活是無法用電影描述的。

就像大家都唏噓kurt cobain的死。
親愛的kurt是否也曾愛慕虛榮。
之後矯情的《最後的日子》能說明甚麽。

電影濃縮之後的東西多少會失真。

平路經過別人的拒絕后會拿著自己“下一首歌最好”的磁帶開上鐵驢奔向死亡。
還是由于李魁的再次失踪看到了自己的懦弱与宿命。

我不相信真正的搖滾樂手會捨弃理想奔向自由。
因爲他們真正的自由早已与理想捆綁在一起。
滲入血液里。

“男子汉大丈夫不挣窝囊钱不喝跌份酒不抱小骚货。”
應當是這樣的氣節。

 6 ) 所有的不快乐,都来自于清醒

我是在02年大年初一的早上看完这部片子的,之前我已经一个人在酒吧唱了一整夜的卡拉OK。
耿乐、舒淇和吴彦祖,三个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北京----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另我感兴趣的摇滚题材,首先感谢张婉婷让这一切糅合在一起。我其实已经期待很久了,也关注过各种报道。看完整部片子,在“鲍家街43号”那首《晚安,北京》的旋律里,忍不住泪流满面。
生活中的我,之前有点像吴彦祖,由于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原因,对生活意义的了解很少,颇有些白痴。因为不知道,所以什么东西都是梦幻和美好的,不肯向不完美妥协。虽然辛苦,但自己不觉得,因为太幼稚。
后来我才发现我其实是个大笨蛋,多数的时候,我和耿乐一样,也许是在过于理想化的意识清醒后,无法再去面对残酷的现实----也许现实并不残酷,只是由于之前的幻想太充实,脑海里根本没有给现实世界留一点空间,用幼稚来排斥成长,逃避责任和义务,在社会里没有自己的任何位置,不但如此,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冷笑世人的愚蠢。其实,我才是真正的笨蛋。
对于舒淇所扮演的角色,开始我是不屑的,后来,当她把那颗破碎的“墨西哥跳豆”偷偷放进花盆时,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她才是活得最性感的一位,该疯狂的时候,她放纵,该清醒的时候,她明白。她是最聪明的一个,也是最善解人意的,由于她的举动,吴彦祖还是继续沉迷在自己以为的世界里,多好。
所有的不快乐,都来自于清醒,或是清醒后的无法适应。真相都是要人命的.请你不要醒来,若是你有一天醒了,请你学习舒淇,不仅自己要勇敢面对,更要善意欺骗那些沉睡的人,只有这样,才是最完美的。

 短评

7分,拍得是真不咋地,故事段落间非常断裂,处理得很不流畅,镜头也缺乏设计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三个演员实在是太太太青春了,所以实在不忍心扣分。耿乐真是很有那个劲儿,虽然在舞台上唱二手玫瑰还是有点违和,后半部分让人心疼,看到老父亲眼泪都下来了;一直不怎么喜欢吴彦祖,在这个片子里也演得跟角色设定很贴切,舒服养眼;舒淇不用说,穿那么土依然很可爱,跳舞萌死了。北京的风很大,秋很美,那时候的电影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光影质感,后来不知道是设备换了还是大家的审美变了,反正那种质感就没有了,因而让人怀旧。很多有趣的段落,现在看来依然可以会心一笑,也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吧。#补遗#

6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耿樂那句臺詞,“北京搖滾樂的特色是窮”

10分钟前
  • △▲凉度▲△
  • 还行

平路最后撞向装玉米的卡车的情景让我想起张炬,而在那个小火车站里与父亲的相见则让我看到现实的温情,和残酷的现实。想起《燃情岁月》里一刀说催斯汀的那句话:一个人若是遵照内心生活的话,他要么成为一个传奇,要么成为一个疯子。

14分钟前
  • 西四小二
  • 还行

这两句我记住了:: "能红起来的乐队 都是外面反叛 里面听话的"呵呵 ,这里的黑和你们香港不一样,香港的黑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摸到电灯,而这里的黑,就他妈黑麻麻一片,想他亮就只能等到天亮 !

18分钟前
  • cflyf
  • 推荐

一直想看,也是为了回忆之前忘记之后看的,虽然不曾玩摇滚,可是会想起一些飘的日子,一些什么都没有仅仅剩下梦想的年轻岁月,晚安北京和回忆之前忘记之后,还是默默的看完了整个字母,闭上眼睛聆听。

20分钟前
  • 烟花四月
  • 力荐

香港没有摇滚

25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说这话的人,既不明白爱情,也不明白秘密。

27分钟前
  • 伊卡洛斯
  • 推荐

龙精虎猛的小狼狗耿乐、在水一方巧笑倩兮的舒淇、墨西哥跳豆吴彦祖。摇滚还是玉米?洗洗睡吧,醒了再说,晚安北京。

32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我知道自杀的方法有一百种,其中一种就是嫁给唱摇滚的,保证死得痛快,又痛又快……

37分钟前
  • 汽水|不core不得嗨
  • 推荐

“自杀的方式有100种,其中最痛苦的是嫁给摇滚”。怀揣摇滚梦的北漂青年,在操着一口地道京片子的耿乐面前,显得多少有些违和,反倒是走穴睡通铺发型也不乱的吴彦祖,和青春少女的舒淇二人的感情戏,有几分动人,豆浆油条也能帅出天际,尤其是摆地摊卖美国垃圾打口CD的片段,一个端着老北京炒酸奶、一个吃着麦当劳,一起坐地铁逃城管,一起牵手踩过京郊外的银杏叶,很是浪漫。北京的摇滚是在愤怒中成长起来的,黑旋风李逵失去了它的主人,鲍家街43号吟唱着《晚安,北京》,香港农民干了一口二锅头雪碧、墨西哥跳豆不再跳,唐朝怒吼着《国际歌》,西城大爷摇着蒲扇拉着二胡遛着鸟,日子还得继续。

4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新旧时代的交替,传统与现代、不同地域文化间的碰撞磨合,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亲情爱情友情中的矛盾纠葛,张婉婷想讲的东西太多,最终也没讲出个所以然。这片子应该是合拍片吧,片子里的京味儿挺浓的。发现早期的一些合拍片在文化理解上还是蛮精准的,这后面的就越来越不伦不类了。

42分钟前
  • 粵語殘片
  • 还行

一头扎进火锅里,跳进这沸腾的生命里。

45分钟前
  • 珊瑚树红春常在
  • 还行

本来只想随便找部乐队片来追忆一下千禧曼波,没有料最后一场真的是神来之笔!好久没看到这种桥段设置了,像钩子一样立刻拉住了我,上一次被结局震到还是爱乐之城的最后8分钟。当那颗豆子被悄悄埋入土里的时候,杨颖不再只是一个单薄俗套的花瓶圣母,一位涉世极深又拥有着赤纯之心的好人形象彻底立住了。谁能不爱舒淇呢555555

46分钟前
  • 言且身
  • 推荐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后,又一次看了这个电影,尽管演员的表演太夸张太假,很多事情拍摄出来的和乐手们的真实生活大相径庭,但是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在这个极少人关注摇滚的社会里,居然还有人敢拍摇滚题材的电影,这本身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导演想说的已经都表达了,至少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真诚……

51分钟前
  • 富不过二代
  • 推荐

想不到给北京摇滚唱挽歌的,是香港人。能看到十年前的这么一部不成熟的吃力的涂鸦,该知足了,好歹有点残存的体温。现在才是真的“一无所有”,没有过去也没有回忆,这是一个“亡命之徒死绝了的时代”。

53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杨颖(舒淇 饰):我知道自杀的方式有一百种,其中一种就是嫁给唱摇滚的,保证死的痛苦,又痛又快。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唱摇滚的够酷,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站在天安门的台上,唱一首歌 。如果可以跳一支舞,就他妈的更好。—— 片名来源:该片在上映前夕一直是贯以《北京乐与怒》的名字,因为摇滚(Rock & Roll)在香港被翻译成“乐与怒”,但北京与“怒”相联系就显得不适宜,因此电影局要求导演对影片的名字做一下修改。经过一番讨论后,将片名改成了《北京乐与路》。

5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我可太他妈喜欢这部片子了(忍不住跟着片子骂脏话了),这部片是纪录片吧,曾经的北京摇滚太真实了,耿乐演得很让我动容,最后死的也非常理想自我,吴彦祖和舒淇又帅又美,小清新心动。里面的bgm味道特别对,劲劲的很冲又很有意思,北京摇滚是在愤怒和逆境中发展的,没有这些就没有摇滚乐,可有这些却无法让摇滚登上大众舞台。

56分钟前
  • 保你直升四袋
  • 力荐

还是上大学那会儿在学校礼堂里面看的,当时很震撼,很想到北京看看摇滚乐手的生活。如今在北京已经呆了不少日子了,反倒没有那种冲动了。或许,摇滚只是年轻人的呐喊,而我已经老去了...

58分钟前
  • free_wings
  • 力荐

虽然我的青春平淡无奇的过来了,但在我内心的深处,我知道,我也曾幻想过我可否留一头摇滚的长发,拿着一把吉他,在夏天的校园中,甩甩头,用力吼几嗓子。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想法,但99.9%的人不会去做,他们会穿干净的衣服,进入社会,过平淡的生活。

59分钟前
  • zqfox
  • 力荐

虽然很多很多的批评,可是作为我看的第一部有关于摇滚人的电影,我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一遍一遍的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我们就是这样,他们就是这样,很多都是这样…………我看这个片子,看了两次,哭了两次。不管你们怎么想,我觉得我找到了他所要说的。

1小时前
  • 勃然大虎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