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9/11

HD

主演:本·阿弗莱克,斯蒂夫·旺达,乔治·W· 布什,詹姆斯·贝克三世,理查德·盖法特,Tom Daschle,杰弗里·图宾,阿尔·戈尔,康多莉扎·赖斯,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萨达姆·侯赛因,乔治·布什,瑞奇·马丁,拜伦·多根,奥萨马·本·拉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华氏9/11 剧照 NO.1华氏9/11 剧照 NO.2华氏9/11 剧照 NO.3华氏9/11 剧照 NO.4华氏9/11 剧照 NO.5华氏9/11 剧照 NO.6华氏9/11 剧照 NO.13华氏9/11 剧照 NO.14华氏9/11 剧照 NO.15华氏9/11 剧照 NO.16华氏9/11 剧照 NO.17华氏9/11 剧照 NO.18华氏9/11 剧照 NO.19华氏9/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华氏9/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部记述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情势的纪录片。美国因何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为何乐于卷入战争?乔治布什的政策与9•11事件的爆发有何联系?而他和本•拉登之间关系怎样演变至宿敌?片中用真实的历史场景,从某个侧面提供了一种解读方式。  除了关注美国国内,镜头也对准了伊拉克战场。厌倦了战争的美国士兵、被耻笑的伊拉克俘虏、饱受战乱之苦的当地人民,人人都在这场战争遭受着不同的痛苦和煎熬。美军家中的善良母亲,准备去前线服役的热血青年,都对布什的政策、对伊拉克战争,开始沉重的思考。青春失乐园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我们办人事英雄年代之九龙秘钥神的测验5地心历险记2008双面特工蜡笔小新:动感超人大战泳装魔王戴着面具跳舞知青2012阿奇奔跑吧合伙人白头神探3另一个世界2010流浪厨师猪猪侠之大闹皇宫坏蛋先生4惊魂鬼屋我还是我:迈克尔·J·福克斯野兽 Beast (2022)抗日奇侠非战区盖世英雄方世玉九零后女神本色再见时光总裁别太坏之契约娇妻浪漫之旅国王的全息图惊沙绝望主妇 第四季大嫂归来情谜2012呼叫助产士第七季水长流湖南和平起义亘古文明(中配版)逐星女第三季笔仙2闺间密语告密者2009爱之情照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废男家族

 长篇影评

 1 ) “真相”无处不在-向寻找真相的人致敬!

  标题的意思 乐观的说,世界上的事,各种各样,每一个总归是有真实存在的情景的,即常识中所谓“真相”;可悲观的说,大多数它的同胞就偏偏不是被我们用五官首先察觉到,总归是在一个大谎言之后,被人调查之后,跌着跟头就出来了,让我们怀疑原来的“事实”,渐渐地,所有相信的东西都不信了,因为总有个"真相”在幕后。哪怕是世界人民好像都目睹了的,改变全球国家安全概念的划时代“9.11”
   这么说,绝不是戏谑这个灾难给人带来的创伤,尤其是丧失亲人的受难者们,也没有对自觉参战的士兵怀有丝毫的不敬,只是同情和无奈:袭击中殉难家属的悲怆,烈士母亲绝望的呼喊“Why took my son ?"作为受害者,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可在人祸面前,尤其是自己信任的总统(在美国,个人觉得,民众为自己党派的又真心投票了支持而选出的总统,有发自内心的信任) 造的人祸,用弥天大谎毁了一个国家;用博爱包容把带血的战争财慷慨分给自己家族生意的铁哥们,别管你是卖战机的还是运石油的;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轰炸藏着杀伤武器城市的没武器地带;通过负责人的向本国落后地区穷人孩子承诺理想未来,迷惑的这些高中毕业就要去战场,因为总统告诉他们“这是正义之师”在帮助落后国家兄弟姐妹,最有智慧的是让自己的家族集团肥的流油(高纯的石油),玩弄着被”恐怖“ ”高度警戒“逼得神经濒临崩溃的国民仰望着电视机听他的集体杜撰版 弘扬正义保卫美国家园的说辞,面对着这个,恨得牙根多么痒痒,也只能是弱者,无奈无助~
     我们都爱看揭黑的新闻,也爱批判自己的社会,尽管有时候会为之骄傲不已,可看了这个,越发对自己的国家有期待,反思着期待~能言善讲的领导人未必值得敬佩,若真是举国敬仰,这敬仰一旦被利用 (小布什,布什他爹都是能手)就是全民族的灾难了,庆幸的是美国的现代民众意识尚且清醒理智对其宣扬与说辞进行免疫。
   宣泄了感受,回到理智,片中的一切画面,即时采访都是制片者对线索证据一点一滴串联,既然没有法庭宣判真相的确如此,也就不必断言布什,美国政治多么的十恶不赦。我们只是怀着良知去看看另一面的9.11, 宣判会在人心里。
   还记的新闻专业的老师说 ,对真相的执着是行业之本,希望学生坚守,可深感现实的阻力,默认却能坚守者寥寥无几。看了这个片子,当年听着老师讲新闻事件自己心潮澎湃的感觉呼啸袭来,又久久徘徊......
     最震撼的还是,制片记者的奔走调查,白宫前,战场后,内部知情人,无辜受难者,最难的,还有当事人 牛仔总统的直接回答。到了这,真相到底如何也不再重要了,只是,为Michael Moore 执着的信念,良知,为你的坚守,深深的致敬!!!

 2 ) 这部所谓的纪录片背后又是什么呢?还不是政治!

  
    2010202416
  《华氏911》,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奇怪名字,以前看了几眼感到乱七八糟,就放在一边没有再看过了,直到老师在课堂上放映这部影片,耐心的看下去,发现是有点意思,而自己呢可以说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认识到了美国以布什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是如何如何不择手段的置同胞于不顾而获取利益的,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又是如何的“水深”,背后有着多么大的政治阴谋。
   不过,这份感情冲动冷却后,感觉自己好像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导演设置的圈套而浑然不知,差点被完全忽悠,不得不赶忙跳出来,一边赞叹导演把蒙太奇剪辑手法用的如此神通,一边重新审视这个所谓的纪录片。
   这是纪录片么?他是获得金棕榈奖的纪录片,他被说成是突破传统的新式纪录片。我在看完这个片子之后有几个细节要说:
1)这部片子是在布什寻求总统连任时剪辑发布的。
2)导演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主观性的反讽、戏谑旁白。
3)影片中占大部分的是资料而非导演自己拍摄的片段。
4)过度的蒙太奇手法运用让影片片段十分零碎。
5)明显的情绪、政治诱导倾向。
6)导演迈克尔·摩尔个人风格如此。
   以上是我列举的一些影片细节,这些细节能说明《华氏911》不是纪录片么?只能说明这些细节罗列在一起是我想让你相信《华氏911》不是纪录片!这些都是事实,只是他们出现在了相同的时间、通过一定的排列方式聚集在了一起,从而表达了一定的主观倾向,这就是蒙太奇手法的简单说明。同样的,《华氏911》的镜头选择与剪辑正像我列举的这些细节一样,是带有主观色彩的、经过主观剪辑的纪录电影,只能说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倾向,谈不上纯粹意义上的现实再现。纪录片是以展示真实为本质的,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主观的表达,个人认为《华氏911》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充其量也就是纪录电影。
        例如:在影片中,导演选择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拼接,这些材料有的是有关联的,有的是完全是没关系的,但它们都是为了一定目的而被挑选的。像美国总统、官员与沙特国王、官员的接触,甚至没有时间上的说明就把它们拼接到一起来为影片的观点服务;像对于布什演讲时一句话甚至几个字的使用,不但是不问背景的使用,还是反复强调性的使用,以达到强化主题、增强情绪的作用。也不知道这些音视频材料的背景是什么,和这个事件有没有关系,就频繁的、过度的使用蒙太奇剪辑手法,这对于纪录片记录真实的原则是很不尊重的。
         同时影片中还充斥大量的旁白,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旁白不时地嘲讽一下,又不时地搞出一段电影片段来搞笑一番,这很像美国的一些娱乐电视节目和竞选时对手的小把戏。这些带有嘲讽的同期声本身就是带有主观而且具有诱导性质的,那么画面再真实也不会完全的反映事实来让观众自己评判。这就如同导演把精心选择编排的材料串到一起,来为其观点服务,这样只会给观众设置思考方向,让其认识出现混乱。
        《华氏911》的出现正在布什政府换届时,我没有证据说这是某个利益集团或政治集团或民主党策划的,但也可以说具有这么明显倾向纪录电影一定是某个具有社会责任或利益需求的导演,或是非布什集团利益体制作的,其后面的背景、拍摄动机与利益关系就像这个电影本身这样复杂,从其社会影响来说,这个电影没那么简单。政治水深,真相在少数人手里。
        ~~~~~~~~~~~~~~~~~~~~~~~~~~~~~~~~~~~~~~~~~~~~~~~~~~~~~~~~~~~~~
        以上只是基于对于本片纪录片性质和动机的一点个人看法,可能有些地方有些钻的过深或不恰当。当就这个记录电影的制作内容来说还是很棒的电影,给观众展现了其另一面的真相,把握了观众的情绪起落,而且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问题是不能抹杀他是一部成功纪录电影。推荐观看。

 3 ) From narrator

I've always been amazed that the very people forced to live in the worst parts of town, go to the worst schools, and who have it the hardest are always the first to step up, to defend that very system. They serve so that we don't have to. They offer to give up their lives so that we can be free. It is remarkably their gift to us. And all they ask for in return is that we never send them into harm's way unless it's absolutely necessary.

George Orwell once wrote that, "It's not a matter of whether the war is not real, or if it is, Victory is not possible. The war is not meant to be won, it is meant to be continuous. Hierarchical society is only possible on the basis of poverty and ignorance.

 4 ) 华氏911

2004年,麦克·摩尔的《华氏911》称冠康城。

对于一贯看重艺术性的嘎那电影节把金棕榈奖颁给一部记录片这件事,我是有点疑惑的。但是真的看了影片之后,发现它的确是实至名归。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部讽刺之作,目的是揭布什的短,直到我发现,它其实是以相当认真的态度,试图还原9/11的真相。

情况很复杂,两个小时的影片,发声和字幕都是英文,这就使得情况更复杂了一些。但是全英文的记录片,深夜观赏,两个小时下来并没有使我睡着,这不能不说是影片的成功。第二天,我又把它看了一遍,然后坐下来,把我所看到的,写在这里。

 
影片一开始先质疑了布什的当选,暗示他依靠裙带关系,依靠好朋友贝斯的大财团支持,而该财团和本·拉登家族之间存在着贸易往来。

当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我因为选修了政治,不得不关心民主党共和党的那些是非恩怨。基于戈尔和布什之间的争斗,随时有可能变成我们高考的材料分析题的事实,我们讨论着驴象之争,同情着“在两个不喜欢的人里面挑选一个次不喜欢的人做总统”的美国人民,仅此而已。

其实我们也很明白,总统可以是一项金融投资。而现在,导演试图让我们进一步明白,投资方大可以是你的敌人或者你的国家的潜在威胁势力,一句话,金钱面前,人人平等。

你可能不满意竞选最终结果,但是木已成舟,你有私下反对甚或游行示威的权利,总统大人也有他的非暴力回应权利——

With everyting going wrong,he did what any of us would do,he went on vacation.——据调查显示,布什在他当选总统到9/11爆发的八个月间,有42%的时间在渡假。

当然了,渡假并不表示不工作,布什表示,大家可能低估了当代科技,诸如传真机、电子邮件的能力。——看来他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句中国古训倒是颇有体会。

第一次见到麦克·摩尔时,布什笑嘻嘻地对他说:Be yourself,will you?Go find real work.——事实证明,得罪导演,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麦克·摩尔很善于制造戏剧效果,严肃的主题和布什大人笑嘻嘻的自以为幽默的调侃剪接到一起,诞生了意味深长的对照。

接下来,9/11发生了。

 

第一架飞机撞到双子星大厦的时候,总统正在去往一家小学的路上,听到这个坏消息之后,他悲壮地决定,继续他的原定行程。

有意思的是,当那群天真幼儿向他展示教学成果的时候,念的第一个单词是——mad——坐在一群无知幼儿面前的布什,表情复杂。

然后,第二架飞机撞向双子星,助手跑进来告诉他,“The nation is under attack.”

Not knowing what to do,with no one telling him what to do,and no secret service rushing in to take him to safty,布什just sit there,拿起一本彩色插图童话书……

在表现9/11的时候,导演并没有试图通过让灾难重现来哗众取宠,他用了黑屏,伴以各种真实的声音。

然后镜头切换到满脸悲意的人群,无论是正在受难者的亲友,纽约市碰巧路过现场的普通民众,还是匆匆偶遇的游客,没有人幸灾乐祸,因为这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上了年纪的人老泪纵横,我猜他们也许是在想,为何在人生的晚景,还要目睹这一场惨剧?

 

四个星期后,美国对阿富汗宣战,因为官方认为,他们隐藏了本·拉登。

但是战争开始了两个月,对于本·拉登最可能隐藏的地区,他们一步都没有靠近。

 

读高中的时候,每天到了学校,就会有人兴致勃勃地谈起电视里现场直播的战事,我也附和着在听。

考上大学后,注册的第一天是9月12号,领完宿舍钥匙出来,和随行的家人坐在学校附近的饭店里聚餐,电视里正在转播9/11实况,看到双子星坍塌的一刹那,想着常常欺负我们的帝国主义国家,终于也有此报应,很多食客拍起手来,我们虽然没有拍手,也很是愉快。

后来又得知,麦当劳出了新广告,Mc-Donald的汉堡起名Mc-ladan,听到的时候,笑得前仰后合。

——的确,对于遥远的灾难,我们总是可以保持幽默细胞,博爱在自卑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后来,美国人胜利了,however——

The war is not meant to win,it’s meant to be continuous.

2003年3月19日,美军入侵伊拉克。

伊拉克在哪里?——The nation had never attacked the United States,the nation had never threatened to attack the United States,and never killed a single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n,why?

出于某些利益考虑,不能去攻打真正的敌人,但是,为了堵住群众的非议,必须有人牺牲。那么,找一个不搭界的地方打一仗,得到一个胜利的结局,也算是对全体人民有个交代了。

声东击西,这就是布什的逻辑。谁说他笨?

更卑鄙的还在后头。

距离圣诞节到来仅有四天的时候,布什一边让官方制造恐慌,使人感觉they are no longer safe,一边亲自出面叫群众尽可能放松,大家去Disney吧,take your family and enjoy your life。

双管齐下的最终目的,就是教民众无所适从。看来布什不但深得一张一弛的要旨,还很懂得愚民政策,和当年铸造小铜人的秦始皇有的一拼。

 

再后来,伊拉克的无辜民众成批成批地死去了,美军当中无辜的士兵成批成批地死去了。

还记得看《阿甘正传》的时候,当丹中尉的断腿出现,屏幕下一片压低了的惊呼。可是原来,在美军营里,像丹中尉那样的惨状,还不止一个,他们也在努力地做着复健,可是不见得有故事里那样的好运。

与此同时,伊拉克的一名老妇人,在失去五位亲友后,声嘶力竭地呼天:we can only count on you,God.——她叫的是他们民族自己的神:“阿拉”,但是当“阿拉”出现在字幕中时,他变成了“God”,这样的译文让我悲怆。——假如她乞求的“阿拉”,也是美国人的“God”,我可以想见天庭里的为难。

伊拉克的民众,把他们能找到的烧焦了的美军尸体,悬挂到集市高空,一群人冲过去鞭尸。——只是,You can not kill someone without killing one part of yourself……a part of your soul was killed when taking another life。——可怜的人伤害同样可怜的人,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样无济于事,但是为了让心里好过一点,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可是做了之后,真的能好过吗?烈焰熊熊,怨怒四起,望上去,却是满目荒凉。

So,God,where are you?

布什自称“战时总统”,美国人的发家史注定了他们对于战时经济有特殊的敏感,在这场双方受害的战争里,无疑还是会有人受益。

布什自豪地告诉大家,他们不但胜利了,还极为人道地开始伊拉克重建计划。微软和DHL等大财团开始出力,怎么,他们是想对战后的伊拉克人民快递电脑?

 

老实说,我对政治没兴趣,也不想对它产生兴趣。“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由于地域、历史、文化习染和语言的隔膜,真相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相信布什或者相信麦克·摩尔,都不见得高明,我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

我曾经误解过9/11,也许此刻正在继续误解,也许我根本就不该刨根问底。但是我总觉得,一个城池的覆灭,其悲剧并只不在于曾经的繁华变成废墟,或者是文明的倒退,我所关心的,正如麦克·摩尔所说的,是那些personal story——每一个家庭的破碎。

 

眼看着心爱的人死去,却无能为力,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她说——

I need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him,that men was my life and I had no plan.

If I’m not doing something about him,I don’t know what reason I have to live,so it’s very important……very important。

夺走他们十五年美好记忆,让她沉浸于悲痛的人,你有什么权利这么做?!

 

悲剧还在继续。

美军部队开始到处招募志愿者参军,几个官方人员在大街上追踪他们所遇到的青壮年,男女不限。他们不是抓壮丁,而是以各种方式说动对方,利诱,甚至用年轻人的音乐理想来欺骗——你喜欢rock&roll?很好,海军会为你提供这个机会的……

Do you believe in rock&roll?Can music save your mortal soul?

年轻人怀揣着理想,去了伊拉克,然后,在《圣经》边上死去。

Do you have faith in God above?If the Bible tells you so.

只有一个议员,同意他的儿子参战。

做议员的儿子,还真是不坏;做总统的儿子,也是一样地好。

 

很多人说布什愚蠢,现在看起来,他倒是颇为精明,好总统的名声、好总统任期内的势力,通通比不上实在的美钞来的实惠。——但是谁知道,那不是更大的愚蠢?

千千万万的其他人,为他的愚蠢付出了代价。

Ignorance,that’s you deal with everyday people.

People don’t know,you thought you know,but you don’t know.

——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悲极而笑,说了如是这番话。

最后,麦克·摩尔也以一句布什自己的话为影片画上了句号——

You can fool me once,but next time,you can’t.

像林肯曾经说的——

You can fool all the person at a time,or you can fool a person at all the time,but you can’t fool all the person at all the time.


记起曾在《读者文摘》上读到的一首关于越战的诗:


记得那天,借了你的新车,我撞凹了它,我以为你一定会杀了我,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天,我在你的新地毯上吐了满地的草莓饼,我以为你一定会厌恶我,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天,我忘了告诉你那个舞会是要穿晚礼服的,而你穿了牛仔裤到场,我以为你一定会放弃我了,但是你没有。

是的,有许多的事你都没有做,而你容忍我钟爱我保护我……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我要回报你,等你从越南回来,但是你没有。

 5 ) 政治,到底是什么?

    Cannes电影节是我一生笃信的事物之一,起码到现在为止,我并不是个冲动感性的人物。甚至如果不是04年她介绍给我这部片子,我可能不会去看。每届评选我也并不是完全都认同,但至少这是一个由真正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认真地肯定了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奥斯卡会成为bullshit。
    "Fahrenheit 9/11",这是我成熟之后第一部用心看的纪录片,总结来说,算是我这些年对于“政治”二字的思考的投影。
    对于Michael Moore我的兴趣倒还算一般,原因在于他的精神支柱仍然还有很强的局限性和政治性,但他本人的制片导演手法却是很一流的,一部纪录片可以结构把握得如此精致,情节安排和剪切可以如此舒服、节奏如此恰当,我认为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作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性的技术要求。这方面本片几乎可以打满分。
    纪录片之所以命名,是因为所有的镜头都是真实的历史性的,而不是fiction或加工合成的。本片中Michael Moore把他自己的意图和思路非常完整地通过每个人物的嘴说了出来,基本没有存在直接的主观语言。其实这也是故事性电影的标准思路,虚构的也一样,重要的是在看过故事之后所能体会到的背后的意义,也就是作者或导演的意图了。对于这些电影艺术性的思想要求,本片在客观上是可以打满分的,虽然Michael本身仅仅是要推翻小布什而已。为什么我说客观上可以打满分,是因为这是一个展示这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东西的绝佳作品,那就是——人性。
    我仍然很失望的看了豆瓣其他人的评论,还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故事本身。故事的意义,在于你可以合理的联想到如何深刻的道理,而它本身只不过是一层表面而已,真正的东西,在于空军那份文件Bath那个名字上涂抹的黑色,在于伊拉克那个小卡车里的小孩死尸,在于片尾那位美国女人站在白宫外双手扶膝的背影。。。这每个镜头都让我流泪,为我们的同类而悲。
    现在来谈一下“政治”这两个字,它是什么呢?广义定义一下可以说成是社会运行的体系,而这个体系的规则很大一部分是人为的。如此说来,“政治家”们(我无法控制表现出贬义)应该是一群在这种事情上非常在行,很会制定体系来优化他管辖范围内的人们的活动的人们。
    是么。。。?
    答案就可以在本片中找到了。全世界都被告知说美国是“全世界发达的民主国家”,他们真的是自己选出了自己的领导人,而同时,另一个大国却经常被愤青们抱怨当选的人之前都没听说过。这么多年来,这两种体制,或者被称作文化现象,都被无数的人每天不停的骂着,也有你的人也有我的人,而且每天也都在上演着被称作“丑恶”的现象,从没变少更不曾停止。
    为什么?
    我在多年的思考之后大致找到了原因,那就是最根本的人性——自私。好多人不同意人本性自私,好多人羞于承认,好多人理直气壮地认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事实,原因很简单,动物的一个本能是求生这恐怕没人否认,在不绝望的情况下,人饿了都想吃饭,掉进海里都会挣扎。那,如果有人阻止你吃饭挣扎呢?这就是自私的来源。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这东西却也在变换着形式,我饱了,死不了,满足么?我们都知道是NO。这样说的话,我再问,政治家们是那些善于搞出好的机制带领大家一起变好的人,你同意吗?假设顺序先打乱一下,一个人现在带领了一万人,怎么搞他说了算,他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多很多能让自己活得比别人舒服很多的机会。如果是一百万人,一亿人呢?顺序先正过来,他怎么才能坐到那个位子?或者说,什么人才会坐到那个位子?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这样的人需要在起步的那一刻起,就要做出决定自己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才行了。就连我们每个上班上学的人都明白,那些班干部,受老师欢迎的人,老板,受老板欢迎的人,类型不是都差不多?到了仕途呢,大家觉得情况会更好还是更坏呢?这样的人终于坐到了位子上,他们会做些什么样的事呢?好了,道理都说完了,能明白的就知道什么是政治家,什么是政治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从来不发表“政治”观点,就像Michael Moore,他得奖时高呼"Don't vote for Bush!" 我不太明白的是,谁不一样?
    且不管导演的实际意图,我被本片感动的第一是比较彻底的揭开了那个国家的选举、媒体等政治现状,尽管我毫不惊讶并早就料到如此——当布什击败戈尔后,满街的游行和国会里黑人议员们的"No senator sign it!";当中情局官员坚定地说布什命令他"Bomb Iraq";赖斯、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用无比诚恳地眼神说出"They have weapons";当老布什与沙特官员握手时说"Just like old friends";当媒体称他们的在伊拉克的军队为"heroes";当一位驻伊拉克美军军官对着摄像机说“我们同时会带来民主与正义”,随后带领着士兵们深夜闯进民宅中逮捕“可疑分子”;当所有衣着光鲜的议员们面对手持征兵志愿表的Michael Moore如避瘟疫。。。;第二就是那些各地的真实地“老百姓”们在镜头前的样子——当布什每次演讲时台下热烈鼓掌的群众;当世贸中心倒塌时周围惊恐的民众中一位黑人女子哀号"Oh my god, they are jumping...";当另一位遇难者遗孀得知政府隐瞒袭击真相后面对采访时用尽全力忍住泪水说"It's very important...";当一位全家都在轰炸中遇害并房屋被毁的伊拉克老妇人对着摄像机哭喊着“让伊拉克胜利吧!上帝保佑伊拉克!”;一名美军士兵郁闷的对摄像机抱怨“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帮他们推翻独裁政府,给他们自由,他们却要憎恨我们。。。”;另一名已经回国的士兵对Michael说“我绝不会考虑再回到伊拉克。。。我无法欺骗自己,无法忍受再做那些事情。”;一位Michael家乡的男子指着一栋栋废弃的房屋和空地说“还是让布什看看这些,让他看看什么才是应该关心的”。。。
    本片的意义基本都集中在了一名美国母亲的故事上,他是Michael家乡的一位求职中心的主管,当地失业率基本在30%以上,她开始时先用不无调侃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随后Michael又了解到她的女儿和儿子都在参军,并非常引以为豪,她称自己的家庭是“美国的脊梁”,每天都会把一面星条旗插在院子里。。。这一切都因为陆军部的一通电话改变了,她在全家面前再次对Michael念了儿子的最后一封家书,念着“我都不知道在这里要做什么,布什这混蛋一定不要再选他”。她终于决定要去一次华盛顿,走在白宫外看到一位有色人种支着帐篷打着标语控诉布什和美军在伊拉克的暴行,她刚要对话时冲过另一位白人女性对她说“他在胡说不要相信他”,她转过头来指着胸口说到"It's my son!..."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那位白人女性喊道"Blame Al-Qaidas!"她回到Michael身边说“他说要怪就怪基地组织,可是不是基地组织送我儿子去伊拉克的。。。”不知道她的余生会如何度过,不知道她和她的同胞们还会被愚弄多久,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一场场Civil War中,我只知道这永远不会停止。
    我说我从不讨论“政治”,并不代表我不了解不关心它,很多人因为这两个字很恶心,就选择逃避,所以我看到很多人对这部影片打很低的分。有件事情一定要知道,那就是政治是表现我们这个动物种族的最佳的舞台。你必须要了解,才能更清楚我们是怎么创造出这么荒唐的制度,才能看到究竟多少人还活在愚昧之中。我们看到,所有人都认为爱国爱我们的民族是理所当然甚至必须的事,我们要捍卫这个保卫那个,我们的教科书和媒体让每个男孩子都想杀死台湾人和日本人,而日本也是一样,中东的孩子们被教导说诬蔑和反对真主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国家是什么?民族又是什么?宗教又是什么?我们的信仰最后居然让我们自己也迷失了。如今我们知道只有人类才会为了繁殖以外的目的去杀死自己的同类,只有人类才会无视自我毁灭的后果来“发展”自己。我们必须要睁大眼睛,忍住泪水和疼痛,仔仔细细的看看我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只有这样,你才会明白,原来只有人性本身才唯一值得关注,只有真正的爱和无私才是万能之药。
    可是这些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理想也是不会实现的,如果我们能在死的那一刻还能坚持一个清醒清洁的自己,并有幸能拯救哪怕一个身边的人,那就成功了。

 6 ) 《华氏9/11》的概念偷换

沈旭晖:《华氏9/11》的概念偷换
  【明报-咫尺地球】国际影评对《华氏9/11》评价甚高,主因是国际社会对布什评价甚低。
  
  虽然电影对布什的评价大快人心,但导演米高摩亚的「通识教育」却令人失望。
  
  就理论框架而言,电影前半部暗示「全阴谋论」,认为布什政府抽手(甚至催化)911的出现、替真正祸首(拉丹和沙特阿拉伯)开脱,情节比法国作家Thierry Meyssan的《911大谎言》更曲折;后半部属于「半阴谋论」,只承认布什利用911出兵伊拉克发战争财,「危机管理」意识一流。
  
  两个框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前提是布什利益集团和美国国家利益构成直接冲突,这是导演希望揭露的;后者的逻辑容许布什利益和美国利益相辅相成,这是导演希望隐蔽的。电影后半部忽然由理性探讨变成感性反战,并非偶然:如此偷换概念,才容易令不熟悉国际事务的观众理性认定布什是「坏人」后,再被感性画面深化,相信布什由取得较少票数上台到911到伊拉克,都是一篮子大阴谋,对世人、对美国人,都是祸胎。
  
  批攻伊为何不谈新保守主义?
  
  然而得出上述结论前,我们必须参考阴谋论的源头:一个名为新美国世纪计划(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PNAC)的智库。PNAC在1997年成立,成员被称为新保守主义者,包括现任副总统切尼、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三大右王」,以及被刘乃强反复「揭发」的李柱铭前助理Ellen Bork。他们的论文写于在野年间,确是建议美国攻打伊拉克、控制石油命脉来保障霸权「可持续发展」。如此证据确凿,为何电影居然按下不表?
  
  其实,PNAC及其「同志」成分亦不是清一色。例如克林顿时代的中情局长James Woosley便是现任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这委员会正是911后提议嫁祸伊拉克的机关;若大力向PNAC及其同志「埋手」,无疑会淡化电影为民主党抱不平的暗轴。
  
  PNAC其实早于老布什在位的1992年酝酿。当时的国防部政策次长沃尔福威茨对老布什「欠成熟地过早从海湾撤军」极有微言,遂撰写《国防计划指引》,主张美国必须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出现,并要行使单边主义。民主党上台后,PNAC积极开拓理论阵地,研定出美国继续领导全球的路线图:一、控制全球能源和战略资源;二、压制所有潜在对手(包括以法德为代表的「旧欧洲」和联合国一类超主权组织);三、结合上述两点,通过控制战略资源这杠杆,扶植「新欧洲」、「新中东」一类新兴附庸。伊拉克战争完全按照这剧本演出,最受国际社会垢病的一幕:美国绕过联合国、踢开旧欧洲组成「志愿者攻伊同盟」,其实是整个计划的主菜。
  
  为民主党避谈美攻伊利益
  
  问题是《华氏911》始终回避一个事实:布什确是为狭隘的美国利益服务。其理论基础是全球化催生了三大「邪恶」:核扩散的军事失衡、令联合国变得重要的多边秩序在共产主义消失后的再复兴,它们均导致美国霸权衰落,所以美国必须在军事、外交、文化三方面转守为攻,而且三者必须像十字军那样结合。不用说不少「爱国」的美国人认同上述观点,就是米高摩亚「暗销」为正义朋友的民主党也不断试用PNAC公式:例如PNAC在1998年向克林顿建议攻打伊拉克,克林顿便发动「沙漠之盾」,空袭现在看来也不大存在的伊拉克军事基地。
  
  电影的败笔,就是将外交简单两党化,故意忽视跨党派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由是观之,《华氏9/11》本身也可以说是一个阴谋:「全阴谋论」部分铺排得理性,是要证明布什得位不正,以权谋私,完全与国家利益脱节;「半阴谋论」部分铺派得感性,是因为这部分的理性结论(出兵伊拉克并非与美国利益脱)不符合拉票效应,反而可能受到民族主义者激赏,唯有硬销反战的滥觞。如此偷换概念传道,自然缺少政治电影应有的subtlety。国际社会把这出电影捧为经典,证实布什国际声望之差,不作他人想,奈何越俎不能代庖,这是更大的悲哀。

 短评

纪录片的效果就在于震撼世人

9分钟前
  • copymie
  • 推荐

美国李敖有话说

13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第三世界的国家高层们看后会有什么感想呢?

17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我就是信了,怎么着吧!

19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批判的不僅僅是美國。

22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我曾以为这是一部纯粹讲述“911事件”来龙去脉的纪录片,以至于9.11这天特地观影时,前面的十几分钟看得我有点搞不清楚状况。随着观影的继续,我不太敢相信所看到的一切,原来事件的背后有这么多我所不知道的纠葛?惊讶中!《华氏9/11》获戛纳金棕榈奖后北美票房大卖,布什拿了金酸莓最差男主角……!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爱国中年摩尔

28分钟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较差

江奶奶也有把小梳子

29分钟前
  • 茶壶
  • 还行

歹毒的死胖子要整死布什个B,哈哈~~~

30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那些相信所有的此类影片都是为特定政治集团服务的人注意了,中国有这样一群导演,他们看不到任何能为之服务的政治集团出现的希望,却仍然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事实,不管你如何轻视他们

34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议员们是不会让自己孩子上战场的

39分钟前
  • xx@百年孤独
  • 力荐

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纪录片,迈克尔·摩尔的政治倾向性突出,从手法和内容上都有违传统纪录片中立客观的特质,但还是感染力十足。前半段揭露布什从当选、“黑金”丑闻到反恐的多处黑幕,后半段批判伊拉克战争。全片将幽默感与沉重感并置,通过剪辑、配乐、旁白将对比和反讽运用得炉火纯青。(8.5/10)

4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前半段很有意思,另类解读。

45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很强。对布什的表情记忆犹新。

49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1.政治阴谋,真相难寻。越是耳熟能详人尽皆知的“日常”,越是不会让人去怀疑所谓的“合理性”和“真相”,于是人们昏昏然生活在谎言中,那是所有人的“真实”;2.不公平,是不可挽回的真理。

5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相比胖子其他的作品,这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片子倒是没有多么的喜欢,当然胖子一贯的水准摆在那儿是没可能差到哪儿去的。一如既往的,他带有强烈倾向性和引导性的用旁白和剪辑抨击着小布什政府,配乐依然给力到想揍他。对于一针见血的讽刺,胖子表示已经习惯了。【纪实】?算了吧,本来也不是个老实的!

51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推荐

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能够拍出华氏911呢

54分钟前
  • 马七柒
  • 力荐

那个傻比演的真好。

55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时在广州

57分钟前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 还行

扑通跪倒在鬼畜的剪辑面前

5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