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车神

HD中字

主演:艾尔顿·塞纳,Alain Prost,Frank Williams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1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2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3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4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5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6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13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14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15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16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17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18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19永远的车神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永远的车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了巴西传奇车手埃尔顿·赛纳传奇的一生。一级方程式车手赛纳在其职业生涯中参加了161场大奖赛、41次冠军、65次排头位、三次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年度总冠军,以其勇敢、智慧,奔驰在赛场上10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当代世界最优秀的赛车手,被誉为“赛车王子”……不幸的是, 1994年5月1日在圣马力诺的伊莫拉赛道上撞车身亡,年仅34岁。  1960年3月21日,塞纳出生于巴西的圣保罗市。其父亲是一位拥有百万资产的企业家,经营一个汽车零配件厂。塞纳4岁时,他父亲便专门为他定做了一辆一马力的轻便小赛车。小塞纳似乎天生就对汽车有一种偏爱,7岁那年,他便敢独自把父亲的轿车开到街上。塞纳10岁时,父亲送给他一辆真正的小型赛车,从此,他就对赛车着了迷。他在作文中写道:“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 1973年,年满13岁的塞纳首次参加在家乡举行的小型赛车比赛,初战告捷,从此节节胜利,17岁时便夺得了南美冠军。此后,他又多次获得小型赛车的巴西全国冠军和南美冠军。但是,塞纳并不满足,他的愿望是向世界一流车手挑战。  1981年,塞纳到了赛车运动的圣地——欧洲,开始参加方程式汽车比赛。不久,塞纳夺得福特1600方程式和福特2000方程式的冠军,在赛车界崭露头角。  1983年,塞纳集中全力角逐三级方程式的比赛,结果荣膺全英冠军。在1981~1983年的短短三年间,塞纳先后夺得了44站的胜利,轰动了整个赛车界,创造了“塞纳现象”。  1984年, 24岁的塞纳开始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生涯。塞纳不仅在晴天比赛时是一名优秀车手,就是在乌云翻滚、暴雨倾盆的恶劣条件下,也能以他超人的胆量和妇熟的技术在赛道上奋勇争先。在塞纳职业车手历史中,不乏雨中夺魁的出色纪录,他的第一次一级方程式冠军就是在雨中创造的。  1985年4月22日,在葡萄牙大奖赛的埃斯托利尔赛道中,连日不断的大雨使本来就已颇具危险的比赛变得更加艰难,车手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法国车手普罗斯特的车原地打转熄火了,巴西著名车手皮盖特的车也退出了赛场。然而,勇敢的塞纳却沉着地驾驶赛车冒雨飞驰,终于以先于第二名1分30秒的绝对优势取得冠军。这是塞纳参加一级方程式大赛的第一场胜利,由此,塞纳也以“雨中塞纳”而闻名。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塞纳赛车生涯的辉煌时期,他每站比赛排位几乎总是最前,最先冲刺的也几乎总是他;他三次夺得了世界一级方程式车赛年度总冠军,各著名车队用尽招数争夺塞纳,他成为年薪最高的车手。塞纳一时间几乎成了赛事的代名词,赛纳这个名子在巴西、南美和欧洲家喻户晓。  1993年,塞纳在其家乡圣保罗出尽风头。比赛时,大雨如注,赛手们纷纷畏惧不前,唯有塞纳勇往直前,其熟练的驾车技术博得成千上万的崇拜者一阵又一阵的狂呼,整个赛场为塞纳而沸腾。  1993年10月,塞纳同威廉姆斯车队达成有效期2年,年薪1500万美元的协议。世界上最好的赛车配上了最佳的车手,新闻界认为这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史上最完美的结合。塞纳已鼓足勇气,决心驾驶威廉姆斯车在1994年第四次夺魁。  然而,1994年一开赛,塞纳的运气就不佳。在其家乡圣保罗湖区赛道举行的第一站比赛中,塞纳由于求胜心切,进入弯道时踩油门过猛而造成赛车打滑熄火。在日本举行的第二站比赛中,刚一起跑,塞纳的威廉姆斯赛车便被芬兰选手米卡·哈基宁的车撞在尾部,被迫退出比赛。  由于前两站比赛的失利,塞纳全力以赴备战,决心拿下第三站。5月1日,在意大利的伊莫拉赛道开始了第三站的比赛,塞纳还是排位第一。当赛车行至第7圈时悲剧发生了,只见在坦布雷罗弯道上,塞纳驾驶的2号赛车以约300km/h的高速撞上了水泥防护墙……  塞纳之死震撼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介都进行了大量报道。在巴西,塞纳不仅仅是一名超级车手,他还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总统为他亲自主持了国葬。杀击副手完美设陷南偷北盗财神到当男人恋爱时(原声版)两傻大战隐形人军中乐园毁灭之路汉密尔顿:国家利益2疯狂的爱2014玉兰面屋医者仁心生死密电及时止损爱你的那天晓之春九义人打拳架全家变身大作战航拍中国第一季罗英锡的吵吵闹闹蹦蹦地球游戏厅篇四角关系纸之月2014戏说台湾之龙太子報亲恩小偷家伙,小偷骗子喋血神兵军情五处 第二季被劫持的爱情机动战士高达SEED HD重制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普通话)超机智事件薄夜合花姜戈1966大庆兄弟血亲疑云副总统 第六季绿皮书再造战士4:清算之日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

 长篇影评

 1 ) 塞纳和卡卡

一直觉得塞纳和卡卡很像,都出生于巴西圣保罗,家境优越,来自白人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都是体育界难得的长相俊俏的全民偶像。

首先从信仰来说,他们都是上帝的忠实信徒,而且身体力行。

塞纳在日本铃鹿赛道拿下个人第一个总冠军时,他说在雨中冲刺时,我感觉到是上次在给我指引方向,他与我同在。他把他的一切成就都归结为上帝。甚至他的一生之敌普罗斯特也总是说他受够了塞纳的说教,说得好像他们是输给了上帝而不是一个车手;

卡卡人称上帝之子,小时候他在一次跳水时出了偏差,导致脊椎骨节破损,这本有可能导致他足球生涯的终结,然而对主的虔诚让卡卡从这次事故里完全康复过来。卡卡在日记里写道:“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上帝用手把我从危险中救出来。“这一经历使年少时就建立的信仰在卡卡心中更加坚定。卡卡相信,是耶稣的力量让他康度复,并且有了今天的成就。当他当年拿起金球奖时,也首先感谢了上帝。

其次,职业轨迹就有很相似之处,起手少年天才,中期和车队或者球队携手辉煌,晚期抱强豪大腿希冀更上一层楼却事与愿违。

塞纳,24岁的塞纳第一次参加F1比赛。在乌云翻滚、暴雨倾盆、视线模糊的恶劣条件下,塞纳驾驶当时倒数的托勒曼车队在磅礴大雨中接连超过数位名将,紧追普罗斯特,最后由于红旗停赛落后普罗斯特5秒屈居亚军,而且按当时的圈速他本可以在2圈后超过普罗斯特夺得冠军。在最艰难摩纳哥赛道驾驶较慢的赛车在大雨中接连超车,雨中塞纳一战成名。

经过短暂的莲花车队经历,塞纳在加入麦卡伦车队达到了事业巅峰,效力六年中拿到了三座F1车手总冠军。但是最后两年新贵威廉姆斯崛起,用电子技术的巨大优势横扫其他车队,无奈的车神转投威廉姆斯,信誓旦旦的他决心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找回自己过去的辉煌,却碰到汽联全面禁止新电子技术在比赛中使用造成不公平竞争,盲瞎的车队临赛换车,不幸的塞纳在该赛季的第三站圣马力诺就出了事故,殒命伊莫拉赛道;

卡卡,出道巴西圣保罗,作为天才少年以替补上场18分钟在02年世界杯就躺着拿下了大力神杯,然后03年加入AC米兰达到了事业巅峰,效力米兰六年拿到了一个联赛冠军一个欧冠冠军一座金球一个世界足球先生。但是后期的米兰已经日薄西山,也就靠着加利亚尼的自行车计划勉力支撑,欧冠都已经摸不到边了,无奈的卡卡转投星光熠熠的皇马,作为当年弗洛伦蒂诺巨星计划最亮眼的明星登陆伯纳乌,本来希望在新的平台能再捧起大耳杯,但是却伤病不断。特别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后,卡卡左膝盖半月板旧伤复发,这次伤势后他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荣光,彻底泯然众人矣,或许只是偶尔的灵光一闪才能看到当年的追风少年。更唏嘘的在他2013年夏天二度重返米兰后,那个赛季皇马欧冠就夺冠了,而且开启的是五年四冠模式。

当然性格上两者截然不同,如果用颜色来区分,塞纳就是嫉恶如仇的红色,敢于直言,甚至挑战权威。在89年因为国际汽联的偏袒输掉了总冠军后,第二年同样的铃鹿赛道,只要普罗斯特不能完赛,总冠军就是塞纳的。开赛几秒之后,塞纳毫不犹豫地以240km/h 的时速撞向普罗斯特的法拉利641 赛车,报了一箭之仇,并第二次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规则不公平之时,他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规则;

卡卡则是稳重的蓝色,一诺千金。当年老贝已经要卖他了,还是在球迷的挽留下留在了圣西罗,就算出走伯纳乌,最后米兰的旗帜也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2 ) 一哭而过

       这部纪录片虽然充分考虑到了不了解F1的观众的需要,但很多燃点还是追过比赛才能感觉得到,如果一无所知的话大概对片中的很多赛车相关场景都没什么感触。对本片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关注过当年塞纳VS普罗斯特的剑拔弩张的老车迷们,也就是习惯于称他为“冼拿”这个充满圣经范儿的港译名的那一批。本片其实很有诚意,《影子写手》里面有一段是麦克格雷格中途接手首相自传的写作,他上来就三下五除二的把原来那些个人简历一样的杂碎删得一字不剩,美其名曰:“读者想看的是活生生的人!”然后自动狗仔模式ON——这其实符合绝大多数人物传记/纪录片的运作模式,本片却反其道而行之,紧紧围绕他的职业生涯,拍法简单朴实(就是个人简历啊),可见制作组集体都对塞纳顶礼膜拜,是一群真正热爱赛车热爱车神的可爱的人。

    塞纳过世的时候我才两岁,因而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车神”符号,虽然片子放到最后我也哭了,但由于片中以老素材居多,常看赛车节目或多或少会有所耳闻,并未加深我对塞纳的了解,所以我对这个纪录片的基本定位就是二流甲等。本片主要是用比赛片段、电视新闻、业界人士访谈剪辑而成的,因此塞纳仍然是电视上的塞纳,并没有走下神坛。当然这也反应出制作方相当中肯的态度,相当一部分女性观众,比如我这种长舌妇,甚为关心的塞纳的感情问题搞基问题等等,几乎都没有涉及…哦不对,不是还有一辈子的好基友普罗斯特么…(群殴)

    有大量出场的普罗斯特和麦克拉伦的白胖老板罗恩丹尼斯(现在已经是前老板了…这厮就算化成灰我都认识他,以前净看他吃莱科宁豆腐)(猫眼死光~PEW!),在本片中形象都十分讨喜,有个镜头是塞纳得了分站赛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喷香槟,丹尼斯冲上台用一个蓝色大塑料桶加入喷香槟队伍,好个慈父形象,我都要落泪了好吗…诸如此类的很多素材为本片注入了浓浓的人情味。另一个在塞纳人生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威廉姆斯的不苟言笑的老弗兰克,很遗憾他没有出场…

    这类纪录片的拍摄难点一在素材的剪辑选择,二在如何使观众接受片方的观点。素材前面已经谈过了,梗还是老梗,新瓶装旧酒而已;再说观点。电影主要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他的天才、勤奋与幸运,出身富豪人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二是他的乐善好施,生前捐献了4亿英镑,尤其关心巴西贫困儿童;三是极力塑造他孤胆英雄的形象,与城府极深的教授型车手普罗斯特相比,他富有攻击性、乃至有些莽撞,有领袖气质,而且是积极与“腐朽的官僚体制”对抗的英雄。这是本片的重点之一。

    塞纳终生的对手(好基友)普罗斯特慷慨陈词,重述他和塞纳那段令全世界都刻骨铭心的往事(大误)。作为世界上最无趣的法国人没有之一,普教授口中的塞纳更加活泼生猛。塞纳尽管谦逊有礼,但是野心勃勃,非常自信,觉得上帝是自己的副驾驶;他自打进了麦克拉伦就气势汹汹,立志要占普教授的一哥位置,这种丝毫不加掩饰的猛攻让习惯了假惺惺客套的普某很是受不了。可见塞纳天生就是一个横冲直撞遍体鳞伤的Front Man,像老乡后辈巴里切罗那种炮灰老好人的角色和他是完全无缘的(巴妹也有出场,羞射少年~真萌,像只大泰迪熊,怪不得他最后…)。

    显然塞纳向来是不惮以把对手撞出去为代价来获取胜利的,片中有段当年的访谈,某记者质问他“你虽然战绩卓越,但这一年间你和其他车发生碰撞的次数是你的偶像某某、某某和某某职业生涯的总和,你怎么解释?”本片给出了一个十分牵强的解释:塞纳是卡丁车出身,和其他车手背景不一样,在他的观念里车体轻微接触是可以的,而其他人则唯恐引发事故。我感觉这个说法有洗白他的嫌疑,典型的睁眼说瞎话,从卡丁车起步的车手明明那么多…只能说制作组在刻意回避,之所以还要提几句,大概是由于这样的风格已经成为了塞纳的标志之一,以此为依据暗暗黑他的人想必不在少数,作为一部关于塞纳生平的纪录片,着实无法故意忽略掉这一点,可是又不得不维持他伟岸的神之形象,真难办啊…我是觉得这种处理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斯人已逝,是与非都盖棺定论了,车神的光芒如此耀眼,任谁都无法熄灭,还车神以真实面貌难道不更好么,遮遮掩掩反而无法说服我了。

    至此本片已经完成了对塞纳性格的概括,接下来就是他“孤身一人对抗体质”的悲壮了。片尾处有记者问塞纳最喜欢哪一场比赛,他回答说是他还是个半大孩子时参加的卡丁车赛,队友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法国猛男,那时候开车真幸福,没有复杂的政治经济牵涉其中,大家就是单纯地开车,比谁开得快——言外之意已经很清楚了。本片突出了两件塞纳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事,一是由于普某向组委会打小报告,导致塞纳栽倒在一个吹毛求疵的规则上,世界冠军旁落;二是他为追求好车出走威廉姆斯后,国际汽联取缔了该队引以为豪的某高新技术,导致最好的车瞬间变成最烂的车,和威队的技师处得又不怎么融洽,心情抑郁。

    这两件事虽然很悲催,看下来倒也不觉得体制把他怎么样了,相较之下像法拉利动不动就让巴妹把车停一边的“让舒马赫先过!”的野蛮玩法,麦克拉伦后来的间谍案等等,比他的这些事来得崩溃多了…F1作为世界上最富铜臭气息的运动(乃至严格意义上讲它都不算运动),塞纳作为巴西头号民族英雄、有史以来最富商业价值的赛车手之一,为“黑暗罪恶的政治经济因素”所累是肯定的,不过本片作为官腔官调隔靴搔痒的典型,显然没打算再深挖下去(那么多银子那么多大佬在里面搅和伤不起也);说穿了这就是一部喊口号,树偶像,歌功颂德的纪录片(当他也确实当得起这样的溢美就是了),它很煽情,却留下了太多供观众胡思乱想的蛛丝马迹却又蜻蜓点水般的一带而过了。

    不过拍到最后塞纳的葬礼那里,我还是不争气地哭了。以前有朋友说,她最喜欢看撞车摔车的场面,认为这才是车赛精华所在;但车赛不同于动画电影游戏。比如塞纳,虽说我们无法想象他老态龙钟时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无法想象他在与癌症斗争五十年以后插着呼吸机默默死去,猜想即便结局注定如此他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赛车这条道路,有一个赌上生命去追逐的事业是无比美妙的——但是,他是一个极其卓越的年轻人,他没有做任何作践自己的事,他死了。别的都不那么重要了。

 3 ) 埋葬纯粹

在这之前,他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名字,赛车手,死于撞车。

而在这两小时四十二分钟的时间里,我些许懂得了这个名字存在的意义,以及他长久被铭记的原因。

黑色的赛道,轰鸣的引擎。尘埃落定的传奇,起头于一张还带着稚气的脸,初出茅庐、略带羞涩,出于对海阔天空的期待而神采奕奕,更因为对未知的好奇而显得踌躇满志。

1984年的摩纳哥,湿滑的雨雾里,一个天才横空出世,1994年的伊莫拉赛道,万里晴空下,宠儿回归天堂。

我不是一个赛车迷。所以,我无法判断他的技术是不是好的。我只是从镜头里,看到他在赛道上划出的利落而优美的弧线,如同他唇边那抹似有若无的神秘微笑,仿若带着上帝的印记,不可思议的惊艳。

他是美丽的,是的。他的美丽雕刻在他精致的脸庞上,卷曲的头发,浓密的眉毛,深邃的眼睛,挺拔的鼻梁,性感的嘴唇,犹如西方神话里走出来的英俊少年。我想,即使他不是一个赛车手,他也会成为偶像。

又或者成为一个诗人。他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若有所思的神态,用不疾不徐的调子说出简单的字句,深究起来,那一字一句里却总蕴含着淡淡的伤感和不易了解的悠长意味。

他说过人们不了解他。是的,人们只是崇拜他、爱恋他、仰慕他。

人们崇拜他在赛道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记录,痴迷速度带来的快感。

人们爱恋他的教养、谦和、礼貌和与之相反的自负、好胜、狂傲。

人们仰慕他成为一个国家的面孔,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而这背后的黑暗,是人们忽视的。人们忘记了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他的孤独,他的恐惧,他的无奈,他的挣扎,他的反抗,他的妥协,他的信仰,他的坚持,他的梦想,他的执拗,在光芒万丈的暗影里,独自演绎着悲欢,不可逆转地吟唱出空灵寂寞的绝响。

Nothing has ever come easy. 即使,这代价是生命。

我只是难过于他的壮志未酬,我只是伤心于最后他其实是不快乐的。

在比赛的前一天,他说的是“I can’t quit”。 是不能,而不是不想。

在最后的赛道上,他的脸在镜头下始终是苦涩的。他眯起的眼睛下已经有了深深的纹路,34岁了,他以为自己选择了更强大的车队,可以达到更高的巅峰。他卷翘的睫毛微微颤抖,像个无辜的孩子,无助而寂寞。他几次试着对旁边的人群微笑,可都只能凝固成一个半尴不尬的模样,他甚至用手遮掩起了脸,无奈地不情愿摇着头。

六圈之后,他的赛车撞向护栏,翻滚、撕裂,然后静静地停在赛道上。而他,轻轻地叹息,轻轻地抽离。整部片子里,很多次,镜头都拍到他扯掉头上的护具,那薄薄的一层遮挡,这次没有护得了他,他全身没有骨折、没有淤青,只有一处伤,在头部,致命的。上帝最终以诡谲而诗意的方式守护了他躯壳的完整,升腾起他灵魂的神圣。

他没有来得及享受他曾经憧憬的告别赛车之后的退休生涯。他的人生华丽而惨烈地停在了永远年轻的时候。人们告别英雄的车手,迎来不老的传说,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不厌其繁的重复,真实的定格真实的人生。人生无常,伤人,无常里曾用尽全力的冲刺过,动人。

最后的最后,又回到最初的最初。他腼腆地笑,像是不好意思在人们面前坦陈真实:“It was pure driving, pure racing, there was not any politics, no money involved either. It was real racing. I have that very good memory.”

他的美好记忆,也是我们的。

在那个还是车手技术主宰的时代,曾有过这样一个单纯执着的男子。Ayrton Senna。只因他的纯粹无人企及,所以,神迹指引了他的早夭,在不合时宜之前。

而之后愈加浑浊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才能的我们,可以安心地随波逐流。平庸的,不自觉,不抗拒。

庆幸某一瞬,闪现他在圣保罗的碧海蓝天下无拘无束的笑脸,我终于听见了泪水在心里滴落的声音。

 4 ) 对纪录片的保留

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喜欢推荐纪录片给人看,仿佛这些片子讲述的就是真实。真实,电影追求的最久远的东西,可惜在我的理念里,是绝对不会承认电影有还原真实的能力,对于电影而言,真实永远是遥远不可企及的。
1,你以为导演没有加入任何一句旁白就表示他没有说话么!用他选定的片段组织成情节,这就是表达。
2,塞纳同普鲁斯特一时并称,只是前者伟大的离开,后者安静的退役,你觉得这应该成为对他们的进行评价的区别么!
3,“政治”这个词语在欧洲用起来没有中国人那么多贬义。
4,巴西对塞纳的英雄主义崇拜反而让他的身份增加了复杂的含义。对于那个国家而言,塞纳仍旧属于少数的有钱人。
5,最后一段台词真的是多余!起码会让人歧义。国际汽联不是因为失去塞纳才增加保护措施,而是因为失去了太多的车手,包括早赛纳离开几天的罗岑伯格。

没看到塞纳的时代,却见证了舒马赫的时代,到底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短评里提及车王呢,又是怎样从一部纪录片看出车王不及车神呢?如果再来一部舒马赫的纪录片又要怎样呢?
F1一早就是一场涉及利益的游戏,体育精神还有平民传说其实都不太适用这个圈子,从这种角度看塞纳更像个反叛者,但毕竟他也并不曾跳出过这个圈子。

纪录片看似客观的抽身,其实还是暗含了创作者的个人崇拜和暗指。以为这就是真实,那想必还是错的!

 5 ) 在他之后的人都在玩玩具

我读初中那年的劳动节,我知道了世上有一项危险而激烈的运动——一级方程式赛车。同时也知道了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车手离开了人世。记得当时新闻报道说,他的老乡们鼓掌欢迎车手遗体回乡。这是他们英雄致敬的方式。从始我就成了个伪车迷。

其实我真正开始有意留意F1,是从2000年ESPN那个大胖子开始(知道的人你懂的)。那时有我喜欢的哈基宁和不太喜欢的舒马赫。那时刚开始有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直纹胎。

但实在对不住大胖子叔叔了,因为有很多很多次在电视机前睡着。即使胖子叔叔和搭档邓先生卖力地插科打诨。当然那时偶然也有感动我的时候,比如哈基宁泪洒赛场。

其实之后不至一次地怀疑,所谓一级方程式原来就是一级烧钱无聊方程式?那为什么那个人,和他所在的时代会被包括胖子叔叔在内的老车迷一再尊敬膜拜?

因为是个不努力的伪车迷,我并没有刻意寻找那个年代的任何资料。只是道听途说地了解到当年赛车相当原始,既没有任何电子助系统,也没有无缝变速器。是“原始人”才能开的车。

可能因为就是一个“原始人”,并且是个信奉宗教的“原始人”,他才显得如此有血有肉。不论是在片中,还是在现实中传达给我的信息。

他在家乡首次夺冠之后的狂喜和疯癫,着着实实震撼住我。从未见到任一运动员夺冠后会如此……如此……我不会形容了。

我有个感觉,感觉他一直是个孩子。孩子般专注、孩子般单纯和孩子般热爱生命。我在片中,横跨27年光阴地观察着他的眼睛的变化。
从1984年至1994年。
从兴奋到失望。
从天真到压抑。

而赛车也从原始变得野蛮暴虐了。虽然威队推出了最早的电子液压悬挂,也如后来的变形尾翼、质量减震器和双层扩散器成为禁断の技。他那一代的车手的优势保住了,可他们的生命并没有因此得到更大的保障。

有人这样说过“拉力赛车是男孩们的玩具,B组车是男人们的玩具”。如果以他为时间分界线,我会这样说“在他之后的人都在玩玩具”。他所属的那个时代的一级方程式,是继B组赛车之后最后一个的消失的人服从机械的汽车赛事。

自他离开之后,赛车就不再是把头提在腰间玩命的运动。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却将生命都投入在随时呑没生命的运动,只能用激情来解释。

他的名字值得致敬——塞纳。

 6 ) The greatest racingdriver

记得年前再看top gear的时候,jeremy采访现役f1车手:谁是历史上最好的赛车手;所有受访者包括舒米都表示,在他们心目中塞纳是最好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能明白,塞纳的伟大不仅仅在于3个世界冠军、65个杆位、四十级个分站冠军。他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对赛车的热情以及赢得比赛的方式--不仅要赢,还要拼尽全力、占个痛快。塞纳的比赛不像普罗斯特与舒米一样工于心计,他要的是在骑士般的对决中将对手斩于马下。就像电影中说的;看塞纳的比赛实在看有生命的车手与无生命的赛车的共鸣,就像jeremy所说:The lotus was dancing.

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有无数优秀的赛车手奔驰于赛场之上,但也许再不会有塞纳这样的异类了,也再不会有人在摩纳哥为我们上演雨中桑巴了,再听不到“ole ole ole sena sena”了。

无疑sena是最具浪漫色彩的车手(他的死亡方式足以直接把后面的之一去掉)。徐志摩曾经在点烟时为了借火,对有人说'kissing the fire',个人认为这完美诠释了塞纳的结局(徐先生最后也坠机离世真的kiss the fire 了——)

最后舒米与塞纳的历史地位问题。首先说明,我是彻头彻尾的舒米脑残粉,并且从数据上舒米又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看看塞纳的对手吧:普罗斯特、尼基·劳达、皮奎特、曼赛尔;如果将Kimi、蒙托亚、维伦纽夫、达蒙·希尔、之流扔到那个神奇的年代。。。。。纵观舒米的对手也就Mika能与普罗斯特们比肩。。。。。。所以果然塞纳才是The greatest racingdriver。

 短评

「他会永远年轻,埃尔顿·塞纳永远是那么快,他不会老去。对巴西和全世界车迷而言,他永远是冠军。」看着事故录像哭成傻逼。

4分钟前
  • bear.07
  • 力荐

这些英美纪录片的理念就是做剧情片的,冲突和铺垫做得有时候比剧情片还足,不过对赛纳无感的人来说这片就有点不知所云了,适合赛车迷观看,哥略知F1一二看下来觉得挺带感的

8分钟前
  • 谋杀电视机
  • 还行

大师们最喜欢喷这种片了

11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tragic death

15分钟前
  • NeoCon
  • 力荐

小时候明明译成冼拿的!

20分钟前
  • vin
  • 推荐

我可以预想这是如何一部电影,但还是被它的残酷震撼到说不出一个字。“他给巴西带来的那一点点幸福,也消失了”。没人知道那一秒发生了什么,他全身没有任何骨折,但就是那样离开了。跟着摄影机无声地走完他人生最后一个弯道,这真是今年最悲凉的镜头啊。想看到他更多地为赛车安全抗争,但一切不可逆

2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The Brazilians need food, education, health, and a little bit of joy. And now that joy is gone."

24分钟前
  • 三七
  • 力荐

9.5让人忘记时间的纪录片,完全由真实的历史记录视频拼接而成,事后的采访都以画外音的方式加入。

27分钟前
  • 小A
  • 力荐

并不了解F1和塞纳,却依然看得非常入迷,或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这部影片的精彩。虽然是纪录片,却由于主人公塞纳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变得好像剧情片,同样有悬念、有高潮、有各种情绪调动。这样波折的剧本如神的指引。充满传奇的人物,非常感动。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还有小学时候听到塞纳出事儿的懵懂记忆,因为当时一个赛车手的事故制造的动静如此之大很容易在童年记忆打下印记。这次看了这部片的162分钟版本,得以更全面了解一个赛车手的光荣与个性。

36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看完我都想瞭解一下F1

38分钟前
  • ming
  • 还行

从来没有一部纪录片能如此惊心动魄、激动人心,一个伟大的F1车手,Senna 塞纳

40分钟前
  • ken_zhang
  • 力荐

為什麼面對這樣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結局,我還是無法制止自己的眼淚? 能够为了梦想而死去,是多么光荣的事情。之后的F1能留恋的东西也不多了,你向往的车手之间的pure racing更不存在了。

42分钟前
  • LOL
  • 力荐

不从侧面反映F1车神的方方面面,而选择用已经略显褪色的画面直接映射巴西英雄的一生。不会为了尊敬死者而有各种刻意隐瞒,包括面对队友拉岑伯格去世时的恐惧,以及那场著名的会诊谈话“我想回老家钓鱼”,都得以忠实再现。Senna最后死于传奇车手无法逃脱的宿命,一生就此在影片中定格。

44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这个世界上肯定有数以百万计比洗拿比舒马赫有天赋的淫,不过他们一辈子连碰车的机会都没有,好在他们还能活着

46分钟前
  • HiStory
  • 还行

完美的男人,强烈想起《碧海蓝天》。

50分钟前
  • 林劈叉
  • 力荐

不是一个时代的偶像,但是还是被纪录片感动得一塌糊涂。我这个最新生的车迷刚为Sebastian Vettle着迷,却没想到那个年代早有洗拿这样的神话在前面创造奇迹了。F1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感动。

5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幼儿园的时候,我知道了 F1 。那时候,我一直以为 F1 里只有一个叫「冼拿」的人,其他人都是陪他玩儿的。

56分钟前
  • 胡天翼
  • 力荐

天妒英才

58分钟前
  • benlovingmusic
  • 力荐

还应深入挖掘他对体制的对抗以及多些主观镜头 5星给塞纳

1小时前
  • 𝐓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