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字体

HD

主演:Michael Bierut,Neville Brody,Dimitri Bruni,David Carson,Matthew Carter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传奇字体 剧照 NO.1传奇字体 剧照 NO.2传奇字体 剧照 NO.3传奇字体 剧照 NO.4传奇字体 剧照 NO.5传奇字体 剧照 NO.6传奇字体 剧照 NO.13传奇字体 剧照 NO.14

 剧情介绍

传奇字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传奇字体》,讲述了Helvetica字体从起源诞生到它的特性和影响力,影片访谈了不同时期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畅谈这款简洁、直接、醒目的传奇字体背后的故事。  1957年,新字体Helvetica由麦克斯·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在瑞士Münchenstein的哈斯铸造所作为排版铅字制作。新的工业化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容易辨识和阅读的字体形式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很快风靡世界。2007年,Helvetica字体诞生满五十周年。Helvetica字体已然存在于我们随处可见的任何一处角落,几乎成为了工业文明和机械化的象征。异变狂鼠血染之名无间行动只是朋友侠探杰克:永不回头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第一季春光灿烂猪九妹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基因危机:天才科学家的五日陨石恶梦铁血江湖之决不饶恕世界尽头绿山墙安妮熟女镇第四季第四张画失而复得2023没有航标的河流围剿2006吸血鬼后裔第三季极限特攻288年劫案雪豹V字杀太行骄子终点站-曙光号特快之恋镭射小队2狱前教育铁塔油画你和我之间的距离假面同窗会双面情人职场三国完美陌生人(黎巴嫩版)彩虹老爸虫林大作战威龙杀阵曼哈顿故事冒险王1996我要当空姐暗恋99天变色龙恋爱的技术凯特

 长篇影评

 1 ) 对艺术设计窘境的爱与恨

《Helvetica》算来应该是地球上第一部专门给某个字体拍的纪录片,不知道后面不会不含有类似的字体纪录片出现,我想几率为零。毕竟没有哪个字体会像片中主角Helvetica一样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如此持久的影响力。

出于人们对Helvetica的过度关注以及自己本身对它的兴趣,Gary Hustwit就拍了这么一部影片(Hustwit之前在02年拍摄过一部纪录片《I Am Trying to Break Your Heart》,中文译名:《我在试图让你伤心》,将镜头对准了美国民谣乐队Wilco和其背后的音乐行业,记录了Wilco的专辑Yankee Hotel Foxtrot'诞生的艰难历程,影片公映后大获好评),而借助这部影片,Hustwit把话语权交给了片中的那些大牌设计师们 (Erik Spiekermann, Matthew Carter, Massimo Vignelli, Michael Bierut, Wim Crouwel, Hermann Zapf, Stefan Sagmeister, Jonathan Hoefler, Tobias Frere-Jones等人悉数登场)。

通过全片,设计师分成了两派:一派力挺Helvetica,认为Helvetica是设计理念的一种重大突破,而另外一派则猛烈抨击认为Helvetica反映除了设计界的一种循规蹈矩和因循守旧。自Helvetica出现之后到现在,成了设计师头脑中默认的字体选项,从这个侧面看来,Helvetica的流行的确是设计平庸的一种表现。而当(企业形象)设计全部依赖某种字体来体现其设计理念时,更是如此。当然Helvetica大行其道也的确说明了它本身的实力,一种结构简洁,没有任何国别身份,没有任何地理感知的中性字体(不像Akzidenz Grotesk, Akkurat),任何人,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Helvetica传达出自己的声音。这也就必然导致了Helvetica被过度滥用。在国外,Helveltica目前是处于一种较尴尬的境地,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如同一个行将没落的王朝。

不过在国内,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客观上由于国内typography和type design和国外有着极大的差距,许多人或者说很多人都对Helvetica不是了解(不知道Helvetica和Arial的区别),在设计论坛上,很多人都苦苦寻找Helvetica。对于他们来说,对Helvetica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可以预见,即使Helvetica在国外如同Optima(世贸中心纪念馆再次让Optima重新焕发了一丝生机)一样过气,失宠,在国内设计界会依然受宠。而这种受宠会依然继续延续着国内的typography,type design,设计和国外的差距。

Gary Hustwit把《Helvetica》拍的如同Helvetica本身的气质一样,有着那种中性,有时是一种宁静,虽然激烈的争辩使得影片火药味十足,但精心选配的背景音乐和画面完美结合,相应冲淡了这种味道,让影片始终处于一个平和舒缓的节奏,如果单看画面和聆听音乐,犹如跟着一个字体导游游历各个国家。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享受。

PS: 现在字体传记电影已经过气了,那现在流行什么?现在流行的是玩转凸版印刷音乐视频(letterpress music video)。

PPS:在<<Helvetica>>之前,也有人给Frutiger拍过电影,不过影片成了个人宣传了.

 2 ) 就像白衬衫搭牛仔裤一样。

我想如果不是学习设计的人可能根本都不知道Helvetica是什么鬼?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词还是第一个学期在做字母设计的项目简介。我当时根本对那些英文字体一无所知,纯粹是看哪个顺眼就用哪个。老师问我用了哪个字母时我就懵逼了,哪怕我记得是哪一个,也不造怎么读啊。总之最后我那控制欲超强的老师直接要我用了Helvetica。这样强行干涉的行为我当然挺不爽的,而且当时看着那几个平凡无常规规矩矩的字体怎么看怎么不和谐,当时也不敢问Helvetica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地位和历史。

好吧最终大学果然都是靠自学的,一搜才知道原来Helvetica有这么牛逼的背景,而看了这个纪录片后大致的了解也稍微深入了些。看的时候才感受到一种字体潜移默化的力量,几乎每天每个人从睁眼开始就要面对Helvetica,它几乎无处不在,但社会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它,甚至知道它的名字。Helvetica 50多年的历史大概分为三部分,在50年代,瑞士简约风的Helvetica 得以应用到商业设计中,它中性又大气的风格使之成为大公司、政府等机构的御用字体并广泛使用,而到了7,80年代被反主流文化的设计师们认为这种官方,官僚的标准非常无聊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生命力。而80年代之后,曾经的设计思潮又回归轮回,新一代的设计师再次开始重视这款经典,但只会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字体。

全片的人物谈话发言之间有挺多的间隙播放着我们现实中随处可见的各种Helvetica,其实在某一刻我才忽然发现原来Helvetica已经无处不在。沉下心来慢慢品味,Helvetica在世界这样长时间的风靡而没被淘汰自有它的优点。特别是粗号的Helvetica,是如此沉静又漠然,几乎没有任何态度的中性字体。而这种字体的妙处也在于,因为它没有态度,所以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和需求赋予它新的态度和心情。片子前段有点沉闷无趣,我以为全片就是几个上世纪老设计师在谈Helvetica的历史和优点了,而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对于Helvetica,现下是分了大概三种态度,也分别对应着上面的三个时段。

---从其它影评的摘录,纯碎是纪录下----
David Carson 说:"Helvetica没有表现力。无论它写的是什么,就像一个很平凡的人在那里很平淡地say Hello一样。……一件东西可读并不意味着传达了信息,更重要的,并不意味着正确传达了信息。反过来讲,有些刚开始难以阅读的东西,也许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信息并且值得读者花更多时间去参与。”

“我对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是失望的。他们太无聊了,我们拿到一份手册,它们都有着大量的留白,上面写着几行用Helvetica一类字体的小字、下面来个抽象的小LOGO、再配一副商务人士走路的图片。”这些中生代的设计师,将对传统的反叛和颠覆视为己任,在他们看来,Helvetica毫无感情和个性,可算是最坏设计的范例。而年轻一代设计师的观点则充满着实用味道和去政治化倾向:“只要在你的传单上,用同一磅大小的Helvetica Bold,它看上去都是挺不错的。”


Helvetica was a real step from the nineteenth-century typefaces.
相对于19世纪的那些字体,Helvetica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lt was a little more machined,
稍微有一点机械的味道
it was doing away with these manual details in it,
没有太多人工的痕迹
and we were impressed by that, because it was more neutral.
它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它更为“中性”
And neutralism was a word that we loved.
而中立主义,是我们喜爱的一个字眼
it shouldn't have a meaning in itself. lt should . . .
它本身不应该包含任何含义,它应该...
the meaning is in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not in the typeface.
含义应该来自于文本的内容中,而非字体的表象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love Helvetica
政府和企业喜欢 Helvetica
because on one hand it makes them seem neutral and efficient,
因为一方面它令他们看上去中立和有效率
but also the smoothness of the letters
makes them seem almost human.
柔和的字形也让他们看起来更人性化
That is a quality they all want to convey
这一直是他们试图传达的质素
because of course they have the image they are always fighting
因为他们一直想改变他们的形象:
that they are authoritarian they're bureaucratic,
独断、官僚、
you lose yourself in them, they're oppressive.
让人失去理性、压迫
So instead, by using Helvetica
然而,改用 Helvetica
they can come off seeming more accessible, transparent, and accountable,
就可以使他们看起来亲切、透明、可靠
American Apparel uses Helvetica and it looks cheeky.
美国服饰 用Helvetica 显出随意
American Airlines uses it and it looks sober.
而美国航空 用 Helvetica 显出稳重
And it's not just a matter of the weight they use and the letter spacing and the colors.
这不仅仅因为他们所使用的字重,字距,和颜色
There's something about the typeface l think
really invites this sort of open interpretation.
还因为字体本身就支持开放性的释读

----

而其中有一段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批判一方的David Carson所说的例子,他将一篇文章的字体设置为像乱码一样的装饰字体,因为那篇文章根本不值得一读。从这点出发,他提出“不要把“可读”和“传达”弄混了。一件东西可读并不意味着传达了信息,更重要的,并不意味着正确传达了信息。反过来讲,有些刚开始难以阅读的东西,也许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信息并且值得读者花更多时间去参与。”

关于一开始提到我老师要求我用这个字体,她当时是说,如果你不懂,那就必须用Helvetica了,他从不出错。我忽然就想起看时尚搭配的博文,也许这个字体就像那些白色衬衫牛仔裤的基本款,简单,没有态度,但从不会出错。

尽管现在Helvetica满街都是,所谓的设计感确实也是从不出错但也不会有惊喜,但长时间的沉淀使它成为了经典,也赋予了它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It's always changing, time is changing,
世界永远在变,时代在变
the appreciation of typefaces is changing very much.
对字体的欣赏也在发生很大的改变
You are always child of your time,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
人永远都是时代的孩子,无法跳出你所处的时代

 3 ) 迦叶微笑

我想做平面设计的大概都知道这部于 2007 年出品的纪录片,去年是著名的 无衬线 字体 Helvetica 50 周年的大喜日子,所以就有了这么一部对于字体所拍的纪录片,里面采访了很多当代字体设计界巨腕,请他们对该字体做评论,当然不一定都是好评论,例如德国字体设计巨匠 spiekermann 就对该字体有很大意见,甚至脱口而出好几个粗口。

该纪录片其实更像一部穿插着访谈的 MTV 多过像一部电影。其对于 Helvetica 过多的赞美也导致许多其他偏门字体爱好者的许多呕吐。

其实去年不仅仅是 Helvetica 这一款字体 50 周年,德国工业标准字体 DIN 同样也是 50 周年,但却没人理会,事实上,过于侧重 Helvetica 字体,也是该字体受到许多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其承载了太多不属于它的东西。极端派甚至认为其导致了公众对于平面设计审美的倒退。

基本上意见大致应该分为两派:a.限制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方式;b.开放才是促进思考的方式。基本上,这两种思考方式没有什么可以调和的地方,Helvetica被放置在一个巨大的、融合的全球化时代里,作为全球化的视觉标兵,可以想象它受到的赞美和受到的抨击是一样多的。不过作为导演选择这样的有戏剧化冲突的题材还算是可以理解的,想想看他如果拍DIN50周年,那么大家应该说点什么呢?哈哈。

电影里戴维森对该字体的评价,我个人觉得收益匪浅,形成现代设计理论里,瑞士风格比重很大,视觉传达的首要概念就是清晰和高效率的阅读性,这些 Helvetica 都可以做到,但真正是,高效率阅读性就等于高效率传达性吗?

这应该是一个不可逆命题,高效率阅读性可以等于高效率传达,但高效率传达,却不一定非得要是高效率阅读性。对于人类复杂的情感,愤怒、哀伤、爱恋、愉悦,用同一种字体来表示,显然是不可能的。《射枪》杂志使用的烂成一片的混乱排版,很快速的就表达了地下青年世界的愤怒,你甚至都不用去看文章到底写了点什么。还有什么比这更高效率的传达吗?

电影里某位达人说平面设计已经走到了尽头,如同钟摆,摆到了一端的顶点,剩下的就是往回摆了。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人人都一样,这是一个坏事,如同宜家家居使得很多人房间都差不多,但我觉得,不管宜家怎样的败坏了人们的品味,它至少让人们的品味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其底线的范围。同样,Helvetica让所有城市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它至少没有让所有城市都朝着更坏的视觉世界滑落。而且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甚至还没有进化到Helvetica城市的阶段呢。

“每个人都是其时代的孩子,永远也跳不出他所在的时代”不过我相信在这个时代,孩子们自然会赋予Helvetica一种新的,更契合我们的表达方式。

作为一款有着漫长设计历史的字体来说(Helvetica 设计过程很漫长,整个字体家族是慢慢设计完成的),它的被精心设计,以及被肯定,它代表的工业和现代设计概念,使得字体和平面设计迅速的进入了摩登的电气时代。这些是无法被抹杀的。

最后,感谢snl、Alex、colourphilosophy、jjgod、cognito为这部电影的字幕所做的专业性翻译,我们(设计师)会记得这种无私的帮助的。

 4 ) 字体与设计师背后的时代变迁

设计师对字体的喜好也反应了时代的变迁。

二战后,世界一片混乱,所有人都期盼有一个简单、清晰、易读的字体出现,Helvetica应运而生。她专业而亲切,恰好满足了需要制造高效且可信形象的使用者的需求。于是她星火燎原,无处不在。

在Helvetica占领世界,成为政府和公司的默认字体之后,越战时期成长的新一代设计师则掀起了反权威反Helvetica的风潮。他们意识到代表资本主义的政府与大公司本质上并不如Helvetica显示的那般可信赖,于是把Helvetica当做政府威权与全球标准化的标志,试图用更加个人化的字体来打破Helvetica的垄断,试图突破这一种无聊的统一,解放字体的天性从而获得表达的自由。让信息不仅仅存在于文字内容本身,让字体本身也拥有承载信息的能力。

现在的年轻设计师出生于Helvetica诞生之后。对于这批人来说,Helvetica如母语一般亲切,因为他们正是成长于被Helvetica淹没已全球化的世界中。Helvetica在他们心中并没有权威呆板的印象,她的存在如空气一般自然,就好像不管在世界上哪一个大城市,市中心的麦当劳里都能喝到同样的可口可乐一样。这是全球化进程产生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历史包袱的这批设计师们并没有与什么对抗的想法,只是乐于把Helvetica当做如其他所有字体一样的工具使用。

 5 ) 设计师着一种强列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人看完了80分钟的Helvetica的纪录片,因为片中都是一些设计师前辈级别的,讲的东西都很非常的有鉴解,也是因为自己的英语比较拙劣,要看懂还真的是不容易,中途一直占停才能真正理解他说的意思。
   感觉电影中主要写的就是关于不同设计师对Helvetica这款字体的不同看法以及一些争执,他们说的,分开来听时每个人都很有道理,但其实大家讲的也有许多共同点,只是角度不同罢了,并没有人彻底否定这款字体的实用性能,和整体美观,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和场合下会给人不同的想法。
    完全机械化的字体,虽然没有人文的气质,但这正式在走向现代化的人们对易读性更高的向往。清晰,明确的传达现代信息,正是所有爱简解,爱享受的人们所追求的。
很多设计师觉得 字词应该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情,要有词的感情,Massimo Vignelli则觉得字体不应该有表现力,因为字词本身就应该有自己的意思了。而我则觉得,不是每款字体都是一个扳子,还是要看最终试用于哪里的地方,不是每款字体都需要感情,也不是每款字体不需要表现力,例如人文一点的字体就可以加入一点感情和气质,而机械的比较中性的字体就不那么的需要那些,这完全取决于怎样的用途而已。
50年代 瑞士风格的Helvitica是所有热爱现代主义的普通人和设计师所喜爱的,它不但清晰的传达了社会信息也让视觉上显得极为干净和富有美感。
然而在那个时期人们铺天盖地的乱用这款字体不但让社会看上去毫无人文的气息,也更是侮辱了这款完美的字体和扭曲了Helvetica设计使用的原本意义。重新审视了这个误区后,它应该得到它原本的光辉,应此Max Miediger和Eduard Hoffmann的成功是被大家所认可和尊敬的。
我觉得,所有的争执 其实都取决于设计师本身心理有着一种强列的社会责任感,设计中有争执才会不断的前进。

 6 ) 关于一个字体的纪录片

本文是我自己所感,因为不是设计师,也没有欣赏天赋,只是发表个人见解,勿喷,可以右上角。

Helvetica,这个我从来也没听过的名词,前段时间友邻推荐见到了下面这篇帖子“为什么不要使用 Comic sans 字体”(http://www.douban.com/note/259659900/),读完了,百度了评价很高的Helvetica,继而找到了关于这个名词竟然还有一个纪录片,看完后我自己按照片子里介绍的几种字体在Word里做了个试验。(Win7 系统,好多片中介绍的字体没有,只能粗略做个试验。)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696/
图一:Win7 Word文档,没有更改字体大小,默认五号字体,5种版本的字的样子,可以看出Arial是最清晰的,Verdana把清晰建立在增加字间距上了。
等等,Times New Roman这个字体不是高中时每周一会晤的《英语周报》上的字体么!!!怎么那么熟悉,擦暴漏年龄了。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729/
图二:Win7 Word文档,小六号字体,评价同第一张图。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761/
图三:Win7 Word文档,小一号字体,这里出现了变化,Arial出现了大词间距,看起来很不舒服。

总体看来,Helvetica之所以能成为大家都喜爱的字体果然是因为它显现起来很清晰到位,让所有人都能明白,又不带感情色彩。


片中有一段我觉得好贴切,cut下来
So if you says “Buy these jeans” in a Grunge form, you would expected to be some kind of rag jean or, you know to be sold in some kind of underground clothing store. If you see the same message in Helvetica, you know, it probably unsold GAP, its gonna be clean you are gonna fit in and you are not gonna stand up.
Helvetica这个字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正式,但是确实如spiekermann所说,当它变成了大家都用的一种默认字体(iPhone的默认界面字体是Helvetica,文本编辑器/邮件的默认字体是Helvetica,微软常用的 Arial 字体也来自于它),审美疲劳的大家也就觉得这个东西像空气,没什么特点了,放之中国就是宋体2333。后面又出现了一批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然后两个主义在互喷,哈哈哈哈哈我不写了你们自己看吧,笑死了。

“You are always the child of your time,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

OST配得好带感,喵星人怒刷了好多次存在感啊~苹果电脑是大的赞助商是吧!!!想用Helvetica是不是要去买苹果电脑啊!!!

我也不知道明明不是设计师的我为什么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看完这80分钟的纪录片,但是确实这片我认真看完了。设计师们你们辛苦了!!


PS:29分55秒出现的两位设计师中的那个竖条纹衬衫男好基啊!在白衬衫男说话时一直盯着他,也不看屏幕,只有自己说话时才转开视线看屏幕。。。虽然他有未婚妻了


最后我想对看这篇烂影评的你们说,麦记的麦乐酷果然是盛夏酷饮啊~
附上在线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53444/

 短评

想到关山最爱的大标宋

4分钟前
  • 赵叉叉|她是最好,没有之一
  • 力荐

Helvetica用了这么多年的字体 哎 很好的片子 很直观的表达

5分钟前
  • Amandachun
  • 力荐

70年代时,年轻一代都追捧迷幻剂一样的字体,到了80年代,他们的思想完全乱成一团,他们不知道在乎什么,但他们知道要反对什么,那就是 Helvetica。当字体排印设计终于陷入了不可挽救的混乱中,设计师们在90年代末能做的就是回归了,回归到早期的设计方式,并用一套新的理论来支持它。

8分钟前
  • mockee
  • 力荐

非常骄傲呀~西文字体盛大YY~

13分钟前
  • 消失
  • 还行

Helvetica 对于我来说,就是冷静、清晰、精准的代言词。能简单,绝对不要复杂。不要有任何情感,每一个细节无可挑剔。

17分钟前
  • 胡天翼
  • 力荐

在科普之后非常辩证地分析了Helvetica背后的意义,本质上非常像(Helvetica代表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碰撞。H的中立、简洁、秩序感代表着一种风格,受到一部分设计师的推崇,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另一群人认为是乏味的、缺乏个性的。潮流即是不断在变化的,经典虽是经典,只是不要盲目崇拜便好。

22分钟前
  • NovemberRain
  • 力荐

用了有几年,从来没用心看过它的名字到底怎么念

26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里面那些字体设计师一个个都是大毒舌,听他们骂人可真是丰富了表达词汇呢。

31分钟前
  • 容安
  • 力荐

Helvetica,拉丁语“瑞士的”,完美的现代主义字体设计,读起来看起来都好舒服。原来身边存在那么多Helvetica设计,惊讶于设计师可以用如此充沛的词汇来描述形容一款字体。字体和空间的关系,字体本身的正负关系和结识的矩阵体系,神奇的美学。大师说,真正算得上好的字体大概有一打,他常用的只有两三

34分钟前
  • SSEN
  • 推荐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37分钟前
  • Manchild
  • 力荐

so cool

40分钟前
  • 白铁Jazz
  • 还行

平等理性的看待海尔外提卡 睡前我想了一下 这是哲性问题 先是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事物打破现在的混沌 然后新的来了 一窝蜂的赞美和普及 然后又权威混沌垄断了 有人维护经典 有人开始质疑权威 有人认为已经到达顶端 有人固步自封 有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混沌 有人还不知道这一切

45分钟前
  • Shy
  • 力荐

为一个字体拍一部纪录片,真是难得。每天都在用这个字体,知道它名字的又有多少。实用主义的理性和美学的结合,它真的很耐看。

48分钟前
  • 半透明
  • 推荐

journalism课上放的。还算有趣。

50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detail matters

54分钟前
  • ZEricy
  • 推荐

很直观、丰富、中性、有教益的纪录片。Helvetia=瑞士/Helvetica=瑞士的

57分钟前
  • btr
  • 推荐

不错,远不只是关于Helvetica。OL:http://www.jlpfans.com/player/a99880d39e5daec3-1-0.html

1小时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推荐

字体也有大学问。

1小时前
  • Bill
  • 推荐

http://www.helveticafilm.com/ | Download Helveticafilm here: http://www.mininova.org/tor/1018081. + Chinese subtitles here: http://tinyurl.com/4xkv72 | 这篇讲Arial和Helvetica的文章很有学术味道,写作方式也很学术。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英文字体——由Arial和Helvetica 的比较引发的思考。 http://snurl.com/25f

1小时前
  • zonovo
  • 力荐

认识和了解这一伟大的无衬线字体。后现代主义典范,纯粹,理性,权威。中文字体感觉唯有微软雅黑有此份量但也望尘莫及。片末的主题升华很不错,从字体到设计,学问很多。

1小时前
  • Ruler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