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正片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2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3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4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5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6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3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4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5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6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7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8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9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9年的冬天,即开式福利彩票喧闹的发行现场不远处,有人在拆除了平房后的地表挖出金属来卖。几个十几岁的艳粉街年青人,在即将动迁的居民区里无聊漫顾,他们有时聚集在小卖部里谈论感兴趣的女孩或者其他话题,有时为女孩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等待。这个冬天里,大部分艳粉街的家庭尚没有进入搬迁的实质阶段,年青人们仍然靠打架、聊天、游戏消磨度日,偶而也为工作的前途焦虑。随着越来越多的昔日邻居离开旧居,艳粉街失去了往日的格局,总有一些家庭为了切身的利益选择留下,2000年的冬天,一些年青人仍然重复着他们的生活,而遭遇断电断水的人们,开始为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苦恼……提提卡失序记事青莲剑仙传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 -The LIVE-#2 Transition倚天屠龙记绝世好宾国语生命之源看海的日子柠檬可乐(粤语版)飞跃羚羊 飛躍羚羊90年代秀 第一季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异兽战场等等啊我的青春2019犯罪天才UFO Sweden(瑞典语版)我心所愿浴火之恋罪孽的代价白教堂血案 第一季可爱的中国2009决战江南彩虹俱乐部 第一季家乡至味粤语人狼太子殿下之冷香仰望天空的少女瞳中映照的世界凶邻2013关于阿斯特丽德亡儿面纱下的那不勒斯神探POWER之问米追凶法式火锅我要复仇2016疾速猪杀最中国云南之岚何必有我女娲传说之灵珠礁浪点职场是个技术活基和皮尔第三季男人的争斗神探包青天

 长篇影评

 1 ) 这才是纪录片

首先我不是一个影评人,电影看得也不多,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或者是在某写人眼里的下里巴人。最好的纪录片就是纪录,不强加导演本人的意愿,没有中心,散,正是我觉得纪录片本来的样子。很多人在想本片剪辑混乱,不知所云。这才是纪录,作为一个旁观者,简简单单纪录这个时代缩影下这群人的生活。不需要一条主线,如果有,那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变迁。作为纪录片每个人看到的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不去评判这些画面,剪辑手法,拍摄角度。我看到的是这些生活在这片地方的人们,开头纪录的几个小孩以一种地痞方式互相谩骂,市侩的方式做着收饮料瓶的“生意”,想来等他们长大会和片中几个成年人一样吧。在这片区域无所事事。由此想到第一部里面的工人,也许再大一点,进入工厂。但是拆迁了,工厂倒闭了,他们何去何从。清晰地记得片中两个年轻人对话,你有啥理想,理想呢?我也在想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也许有,但是迫于现状,没法实现。底层人民的无奈吧。

 2 ) 再见,我的北大荒

  因为一个辽宁姑娘的推荐,我也看了这个电影,看到影片里那条熟悉的铁轨上火车从夏天开往冬天,我记忆里的东北大致也是这样。
  在我去东北之前,实在对那个地方想象不能,从西南到东北这条对角线,怎么也有三千多公里长。在长春呆了四年,冬天的风总吹的我脑袋疼。四年里我去了好几个东三省的大城小城,记下了不少路名,吃惯了全部的东北家常菜,学会了一口纯正的东北话,也有了东北的朋友和小情人儿,到现在我也觉着我自己各是半个东北人。
  我去过沈阳但是没有去过铁西区,冬天的沈阳没有长春冷,但感觉湿乎乎的,沈阳人说话味道更直接更冲,尤其是市场里的老娘们。对沈阳的印象比较简单,但是我记得火车从华北平原过山海关上东北平原一路提速的情景。在河北的时候虽然天高地阔但住家也是很多的,但到了东北,尤其出了沈阳近铁岭那一段,铁路变的风景实在是孤单了很多。铁路边有很高很整齐的一排或者两排树,偶尔会路过一些灰突突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工人上班的工厂。冬天的时候,雪盖在房顶上,房子后面落完叶子的树上就露出了挺大的鸟窝。越往北去,尤其是进入黑龙江以后,工厂的建筑就越发苏联式了,长春的日式建筑多一些,和哈尔滨和沈阳比较下来不多的几个工厂都还挺现代化的,比如汽车厂轨道车厂什么的,效益也还不赖。我不知道铁西区那些厂房苏联时代的还剩多少。
  片子这部分叫做艳粉街,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些关于东北人的事儿。人都说东北人直道,其实大概是关外文化的影响,大家受礼数的约束也就更少些。我听过一首东北新民歌,名叫火辣辣的老娘们,确实东北的老娘们,阿姨们,普遍是敢爱敢恨的。不管住小高层还是棚户区,只要他们有那笔钱,她们就会给男人买很贵的羽绒服,也会拿在南方人看来本该作为买房子的积蓄去给自己买一件皮草,她们还会给孩子买阿迪达斯,而且一定是真的,不打折的。她们会做一手好菜,招待你的时候还会说不好吃,将就吃,她们每个季节都会买新鲜的应季水果,在冬天没有水果的时候,也会买黄瓜和西红柿代替。他们对男人和孩子都很温柔,对家里的老人很孝顺,她们很在乎家庭,但是男人对她们动粗的时候,他们也会拿起菜刀跟男人砍。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就干脆利落离婚,离婚以后,她们还是穿着贵气的皮草,把自己的外表和生活都收拾的很利索。她们或许还会找上一个老情人儿,手牵着手喜洋洋的去逛商场逛早市,没有人会给他们白眼,因为大家都这样。
  东北男人也这样,在过去东北男人搞破鞋是一个被社会承认了的,只是有稍微点粉的小毛病。现在也差不多是这样,反正在我来看,东北人在男女关系上,是比较开放的,不像南方,南方那是放得开,而不是开放。
  我在东北度过了比较快乐的四年时光,我非常爱那个地方,对那里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我对那些流行的对东北的看法或者偏见很是反感。人们总觉得东北人都是黑社会,大大咧咧不细腻,但是如果你见过冬天火车驶过东北平原那样的场景的话,你也许会少许了解,这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如何沉静而深厚的那一面。
  我离开东北已经整整一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机会能回去,我也市场想念东北,无论沈阳,长春,或者哈尔滨。

  恩,又是个借题发春的评论,我继续看去了。

 3 ) 一个国家的经营模式就那么没落掉了

  工厂,艳粉街,铁路总长达9小时的纪录电影,王兵导演。能让我看下来,简直是一种魔力的驱使。之前我也对《钢的琴》很感兴趣,就是因为那种国企才有的味道。在让人怀念的时候,本片的镜头就那么自然的融入进去了,仿佛你就再度置身其中。铁西区没落,国企时代没落,一个国家的经营模式就那么没落掉了。这么巨大的变革,落在小人物命运上的沉重压力,经历过的都刻骨铭心。这是工厂的内容。艳粉街拆迁那点辛酸,则是之后的事。无论多艰难,大家还是在生存,只是将躁动和不安传递给了下一代,在时代的嫌隙里挣扎。铁路,在颓废中,或流泪或嚎啕大哭,能懂的就是生存的不易。看完后,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卑微渺小一点,因为这世上还有那么多的艰难。

 4 ) 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场景

1.骂架的两伙小孩,笑死我了。

2.知道要拆迁后人们的反应,有一种不知道未来怎样的迷茫感。

3.最后剩下的几户人家里有一对老夫妻,说家里两个儿子都20多了,新分的房子没法住。

4.一个老头对导演说家里三个儿子都下岗,后面听不太清楚,好像是不知道日子将来怎么过的意思吧。

5.两个小青年玩哑铃。

6.街上卖彩票的,主持人说的话太逗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哈哈哈哈

7.出殡的灵车。

8.断水断电之后人们用雪水做饭,小心翼翼地点灯,小孩吹着灯玩。

能想起来的就这些,还有很多,慢慢回忆。

 5 ) 一次辉煌的谢幕

多么三俗的名字,多么沉潜的内涵。

有的人苦逼,在家做作业,考研一旦超越她复习的底线,她就算彻底白交了钱。学弄子,一旦碰到难写的题怎么写?

我就拿艳粉街做个示范吧。

想到了捷克的鳄鱼街,想到了马丁史柯西斯的穷街陋巷。想到了80年代的华尔街电影。讲的都是一个——人发生了什么?

而这里讲的沈阳的彩票贩子怎么弄舌?讲老百姓在街上怎么样杀时间?讲我们的日常与四季。讲我们的生命如何做作业。

在一个废旧的工业城市里将迎来一次凤凰涅槃,中国的经济虽然没有从东三省里走出,却在肥沃的黑土上曝出了一个个地王价格。这就是艳粉街在世纪之交的变化,从本质上说他和二战后的华尔街也没什么区别,和我们说的捷克破败的鳄鱼街也没什么区别。

他们是辉煌的谢幕,他们是牺牲的哥哥和姐姐。

 6 ) 《铁西区•艳粉街》

8⃣️点8⃣️,全片大概分成四个部分:游荡的青年,搬迁中的街道,钉子户的生存,及废墟中的艳粉街;大卖彩票是个极好的开场,浓缩当时社会生活状况(下岗的职工群,浓厚的东北口音,拾荒者和世纪初的音乐穿着审美等);第一部分有一定的故事线(终日闲晃无所事事,泡妞,大牌麻将,脏话),第二部分切入和进行的节奏并不缓慢,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快的,开会动员,接政策,讨论拆迁赔偿,涉及到不少老而将无养,中年而无助的百态)片中仅有的两三处访谈视角使用也在此;进第三部分,本以为人们聚集的小卖部当是全街最宽绰处,还是和几家断水断电人家一道艰难求生;废墟残塬被大雪覆盖,沉睡地下的👵迟迟未出,烤番薯的孩子尚不觉人世苦辣,电话铃响,回眸的人瞬间如《四百击》的安托万,安托万那茫然的眼神也许并不是见到大海的喜悦,更是一种无可逃脱的,山那边还是山,海没有尽头的惊愕。

王兵努力在做着忠实的纪录者,并不是纪录片/艺术片便要无叙事,无时序而不知所云,艺术家永远需要现实的关怀

 短评

百度百科:创作背景 → 王兵以前在沈阳上学,经常到铁西区拍图片。在他眼里,铁西区首先是一个中国几十年政治、经济、生活历史的一个缩影。王兵本来想在铁西区拍个故事片,但在铁西区这个突然变得纷繁和沉重的题材下,这一想法似乎变得无法实施。更让王兵苦恼的是资金的问题,当时王兵的口袋里只有几千块钱,他没有钱组建剧组,摄影器材也只有一台精度并不高的DV。题材和资金的双重问题,让王兵为铁西区拍摄一部故事片的想法走入了死胡同。如何把单薄的DV和体积庞大的铁西区联系起来,王兵左想右想,他发现只有纪录片这一种方式能完成 。→ 导演王兵及作品简介:http://culture.ifeng.com/niandaifang/special/wangbing/jianjie/detail_2012_08/14/16795831_1.shtml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它叫艳粉街,但却没有任何颜色艳丽的事,有的都是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家徒四壁的普通人,无比生动而真实。没有刻意,没有编造,没有伪饰,更没有煽情。在中国,其实不需要编剧,光怪陆离的现实拍出来就是电影。

9分钟前
  • Summon
  • 力荐

“开始我没有就此放手 我以为可以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你 可是这一切全是在浪费时间 既影响了你的学习 也耽误了我的工作 所以现在想开了 既然你不答应我 我也不再打扰你了 这个你可以放心 我现在依然喜欢你 自从我第一次看见你 我的感觉就告诉我 我喜欢你 我独自去你学校好几次 都没有叫你 我觉得看你一眼就是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也许这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 也可能是单相思吧…如果你相信我的话,你有什么不开心、不能向别人倾吐的事 可以给我打传呼 我愿意作你的忠实听众…”

13分钟前
  • 🌈🎨🧁🍭🎉🎡🎊
  • 推荐

终于明白为什么《铁西区》这系列的纪录片获得的都是两极评价,因为导演用了最简单的剪辑和最直白的镜头告诉人们,这就是改革开放时候的东北,没错,如果第一部工厂离我生活还很远,那这部一草一木一路一景已经深刻的扎进我的脑海里,这就是我小时候的东北啊。

16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力荐

镜头从工厂转向街道,离我们的距离更近了。我对这部的喜欢,超过第一部,因为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那些家徒四壁的普通人,无比生动而真实。没有刻意,没有编造,没有伪饰,更没有煽情。在中国,其实不需要编剧,光怪陆离的现实拍出来就是电影,所以出现目前这样的局面:中国最好的电影,都是纪录片。

19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就是些东北人而已啊

2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中集178分钟,x、x你妈、x样的,累计出现约1000次;那封女孩子写的别字连篇的分手信,在嘈杂的小卖部被大伙念出来,有些心疼;最后拆迁的艳粉街漫天雪地,是想象中东北的模样。

27分钟前
  • cnniuge
  • 力荐

第一部《工廠》珠玉在前,第二部就顯得沒有那麼震撼了,反而冗長多餘。

31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较差

176分钟,依然是刁钻的镜头,电影中一直有一条隐线:老一代被辞退,离了厂,没了前途,未来是茫茫一片,年轻人无所事事,提及理想纷纷闭眼耻笑,未来亦是茫茫一片,在理想溃败的年代,一切正常也显得怪诞。铁西区,毋宁说是中国文化、甚至中国社会的缩影。

34分钟前
  • 乔大路
  • 力荐

片长9个多小时,而且结构非常松散,因此,建议最好把它当一电视剧分成几集来看,每次看上那么1小时半小时的,有消闲解闷提神醒脑的功效。

36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艳粉街年青人的无所事事和打情骂俏很有意思,最后老街区的推倒与仅剩下的钉子户的坚持结尾很好 总的来说这是三部分中最流畅的

37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比双雪涛笔下的艳粉街更生动,比贾樟柯镜头里的《小武》更鲜活。《铁西区》三部中私心最爱,因为那种更切近的生活的滋味,也因为有非常稚嫩的年轻人在为爱和生计奔波。孩子们站在脏冰上激烈地对骂,而只比他们大了一点的青年们,汇集在洪祥商店里,他们听伍佰、王菲、张信哲,念最蹩脚的情书,却穿皮鞋,打扮得像三十岁。他们浑然不知未来在何处。有失焦,有抖动,有“穿帮”,但这些技术瑕疵不是最重要的——王兵拍到了冰天雪地里的苟且和热烈。而就是在这一部分兵荒马乱、人心浮躁的拆迁狂潮里,我第一次意识到《铁西区》是一套关于废墟的电影——工厂,艳粉街,铁路,在世纪之交的迅速陷落。《工厂》是安静的山崩,《铁路》是无尽的虚空,而《艳粉街》是永远的黑洞。在贫穷、黑暗和寒冷中,那些亲爱的人们被吸入生活,纷纷扬扬地离开了。

42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第二部《艳粉街》长三小时。记录了在沈阳市铁西区艳粉街生活的几个整日无所事事、吃饭睡觉闲扯打牌的青年的生活以及街区拆迁改造给这条街上居民的影响。福利彩票热闹场景的开场很好,但中途剪辑又散了。这些生活在大城市角落里,生活困窘前途渺茫的人,扯淡玩闹看起来无聊但非常真实贴近生活,值得关注。//20191220北京UCCA新亚洲影志9小时马拉松放映。无论男女老少,张口闭口必粗话。王兵记录了一条街区的死亡,就像《方绣英》。

4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东北虎一只,就是我。”艳粉街是我虚构的场域,在这一点上我和许多人没有共识,这里头包含了虚构者的狂妄和虚构者的弱小,狂妄是因为书写记忆就是创造记忆,或者说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真实,弱小是因为确实很多事情忘记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虚构的记忆侵占了真实的记忆,两者层峦叠嶂,不可细究。所以看到艳粉街在王兵的纪录片(《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里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我的眼泪就“唰”地下来了。那是另一个艳粉街。虽然也经过了遴选,但是那是伟大的事实,客观的,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街上是泥泞小路,一进屋就没了太阳,总有几个人在街上闲晃,人在白天也能喝得醉醺醺,站在破副食店门口一聊就聊上半天,无所事事。(双雪涛《艳粉街是我虚构的场域》,选自杂文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

48分钟前
  • 海子
  • 还行

物质从国有化里私人,人的心理却还是国有,或者说总要找某种集体,让自己被纳入。雪地的深处恍若随时有烟火要喷薄,最后却随着巨大的机器声一起消失,在这片土地上,诗是野蛮的,或者它本身就是一首诗

51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这就是我记忆里世纪之交的东北,就连混有尘沙的干冷日光也异常真实。艳粉街消失在深深的雪里。

56分钟前
  • 兔狲啊
  • 力荐

王兵说:“我们想创造一个世界,但最终这个世界崩溃了。”即使是最荒芜的土壤也挡不住幼苗的生根发芽。在贫困的艳粉街,爱情也如同蓬勃的青春一样疯长。这是是本能,是生的力量,是青春的力量。可如今,他们的家园被拆毁,他们的精神家园依旧无处安放。生活不在别处,看看这个你所生活的国家。

5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1小时前
  • lixunhuan
  • 还行

“中国最好的电影都是纪录片”——这话真是一点没错,这片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地上,创作是被无限箍紧箍死的,而现实却在各个层面上极其有活力的拓展着人认知的上限与下限。真的不用再去创作什么了,像王兵这样把镜头一架,无限接近生活就是最好的作品。当然,他找到的时机和凝视的视角的确是上帝的礼物。

1小时前
  • Sylvia
  • 力荐

国产纪录片《铁西区》我是慕名已久,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除了怀旧的感觉,一是感觉影片太长了,二是觉得东北人太爱讲粗口了,男、女、老、少几乎个个满嘴脏话,汗~~

1小时前
  • 乌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