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

HD中字

主演:裘德·洛,妮可·基德曼,蕾妮·齐薇格,艾琳·阿特金斯,布莱丹·格里森,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娜塔莉·波特曼,吉奥瓦尼·瑞比西,唐纳德·萨瑟兰,雷·温斯顿,凯西·贝克,詹姆斯·盖蒙,查理·汉纳姆,杰克·怀特,伊桑·苏普利,吉娜·马隆,梅洛拉·沃尔特斯,卢卡斯·布莱克,塔恩·曼宁,汤姆·奥尔德里奇,詹姆斯·瑞布霍恩,艾米丽·丹斯切尔,罗宾·穆林斯,阿历克斯·哈赛尔,杰伊·塔瓦尔,Christopher,Fennell,艾瑞克·史密斯,基里安·墨菲,理查德·布雷克,Sean,Gleeson,马克·杰弗里·米勒,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冷山 剧照 NO.1冷山 剧照 NO.2冷山 剧照 NO.3冷山 剧照 NO.4冷山 剧照 NO.5冷山 剧照 NO.6冷山 剧照 NO.13冷山 剧照 NO.14冷山 剧照 NO.15冷山 剧照 NO.16冷山 剧照 NO.17冷山 剧照 NO.18冷山 剧照 NO.19冷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冷山》:美国的呼啸山庄?

    昨天在学校露天电影院看了电影《冷山》,的确是一部分好片。(学校现在不知怎么这么仁慈,在取消露天电影院约一年多后,又重新开映,而且每次都是免费。我希望能把小操场的电影作为武大的人文景观保留下来,因为这很能代表武大的浪漫。)
 
    有人说,英曼不应死。我则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让英曼活着。因为战争总要让人死。为什么死的不是他,而只是那些比他更弱小的生命或者是没有被爱的生命?难道因为他比别人更强大?有爱情在等他?就不应该死吗?这说不通。生命同等重要。尤其是在战争面前,任何一个哪怕再卑微的生命与他的生命与相比,也都是同等宝贵的。
 
    他真的应该死。因为这样就更能反映战争的全部愚蠢和残酷。编剧知道我们不想让他死,所以偏让他死去。不仅如此,为了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也应该死去。因为,真正的爱情是这样的爱情:当两个人合为一体,其中一个人的死亡并不能使爱情泯灭。
 
    有人说,英曼死了,艾达怎么活啊。正如当年看《Tatanic》时,有人认为Rose应该与Jack同沉海底一样。我则恰恰认为,正如剧情,艾达不仅应该活下去,而且应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生命是宝贵的。死亡始终是对生的侮辱,一个人可以因为无知和懦弱而选择死,可以因为坚强而选择活。死亡并不能使爱情有丝毫减损,而爱情则反过来抗拒死亡。艾达已经拥有了伟大的爱情,虽然英曼的肉体已经死去,但这无关紧要。她将永远不会再感到爱的缺乏,她已经从伟大的爱情中获得了最强大的力量。这一次伟大的爱情已经够她生活一辈子了。勇敢地、快乐地生活着。正如艾达说,她生活中到处都有英曼的影子。
 
    而且,英曼也活下来了。艾达身上必定到处都有英曼的影子。而死,则是完全的无。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艾达也死了,他们的爱情将无人知晓,他也将静静地躺在坟墓里,无人记念。这至少是令人遗憾的。
 
    剧中充满了刚性之美、生命之乐,是西方充满阳刚之气的民族精神。敌人来人,每一个青年都去参军;亲人都死去,自己仍坚强地活下来。而比较之下,我们已经是属于没有国民性的国民了。而剧中艾达的女伴最好地表现了这一点。难怪他获得了最佳女配角。
 
    剧中借艾达的女伴之口提到《呼啸山庄》。是这样一句:凯茜不应该嫁给林顿,应该嫁给希思克利夫!很经典的台词。我也这样认为。的确,无论从剧情、氛围来看,都很激烈,又很梦幻,很有点呼啸山庄的味道。美国南部北卡罗莱那冷山有着荒原之美;男主人翁是一个木匠;那些纯朴的人民、美丽的世外桃源式的田园风光,以及经得起生死考验的执着的恋情等等,都让人想到了《呼啸山庄》的隐喻: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荒原上的,是生命的强者之爱,是两个异常纯粹的男女的爱。(我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的是,男女主人公甚至在还不太了解就分开了,但,这正像一种无意识的爱一样,支撑着他们。)
 
    最后顺便说一句,我们看搞笑主题的电影看得太多了,看得都快忘掉世上有爱情这回事了。

 2 ) 《冷山》里真正光芒四射的其实是这个脸蛋肉嘟嘟,头发乱蓬蓬,浑身脏兮兮的乡下姑娘鲁比

多年前看电影《冷山》,只看到了战争中艰难的爱情,因为被艾达(妮可·基德曼饰演)的美和英曼(裘德·洛饰演)的帅所吸引,毕竟当年两个演员风华正茂啊。尤其是被艾达的女主光环闪瞎了眼。

前几天重温了这部影片,之后又翻出原著来读了读,才发现在这部影片里,其实能够让艾达和英曼之间的爱情始终不灭、并且给冷山带来希望的其实是鲁比——那个脸蛋肉嘟嘟,头发乱蓬蓬,浑身脏兮兮,看起来傻乎乎的乡下女孩——鲁比。

当年蕾妮·齐薇格正是凭借鲁比这个角色获得了包括奥斯卡、金球等在内的多个最佳女配角奖,可见不管是从表演的角度还是从这部作品本身来说,鲁比这个人物都是相当的成功的。

鲁比同艾达一样,生下来就没有见过母亲。但艾达被父亲奉为掌上明珠,尽自己所能给予艾达爱以及最好的物质生活。

而鲁比却有一个坑娃的爹。鲁比从小跟着游手好闲的混混父亲住在猪圈一样的棚屋里,按鲁比的说法,父亲希望她会走路了就应该自已养活自己。鲁比的父亲经常不在家,鲁比只好在山林里摘野果吃,或者去镇上向村民们讨点吃的。

在鲁比的回忆里,童年时的某一天,她向村民讨了碗豆子汤喝,在回家的路上睡衣被河边的黑刺李树的荆条钩住了,整个下午路上没有一个人经过,那个寒冷的夜晚,才四岁的鲁比就一直在呆在那棵树旁,直到第二天被人发现,把她解救下来。回家之后父亲竟然根本没问鲁比为什么一夜未归。

再大一点鲁比就经常进山寻找吃的。鲁比对冷山的森林非常熟悉,经常一个人在山里过夜。哪里有石洞可以避风雪,哪里有木屋可以暂住,鲁比了如指掌。

鲁比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种地,一切农活她都能够轻松搞定,像个男人一样。父女俩常常靠着鲁比种地勉强裹腹,父亲永远是三天两头就看不见人影。

尽管童年如此悲惨、生活如此艰辛,但鲁比却像棵生命力顽强的杂草,无畏地同残酷的生活做斗争,始终在努力向上生长。

实际上,支撑着艾达留在冷山守候爱情的,是鲁比 。

战争一爆发英曼就上了前线,之后不久艾达的父亲去世。艾达举目无亲,既不会种地,也不会做饭,邻居曾劝艾达回到老家去投靠亲戚,当时艾达是彷徨无助的,她甚至拿着镜子照进井里,期望看见自己的未来。当她决定留下来的时候,好心的邻居找来了鲁比。

鲁比是一个勤劳、善良、勇敢,而且独立的姑娘。

在小说原著里,鲁比的出场有很详细的描述,上身瘦、胯骨宽,身体结实得像拉爬犁的马,皮肤黝黑。作者还特别写了鲁比的脚:“她没有穿鞋,但脚板很干净,脚趾甲像灰白色的鱼鳞。”

鲁比一出场,那只吵死人的公鸡转瞬就被拧下了脑袋。电影里这一幕把很多观众都惊呆了。

鲁比的确像她自己说的那样能干,种地经验丰富,干活又很麻利。她了解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她告诉艾达,这里种萝卜、洋葱,那边种卷心菜、生菜还有青菜……牲口棚需要修理,养上几只鸡,几头猪,我们要自己酿苹果酒……

鲁比每天早起,生活极有规律,把农场里所有的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用以物物交换的方式把艾达的钢琴、咖啡拿去换回过冬的食物、还有牲口。鲁比教会了艾达种地,修葺牲口棚,打猎,做苹果酒,忙完了一天的农活之后,傍晚她们还一起读书。

在鲁比的操持下,农场焕发了生机,也给艾达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鲁比将艾达与农场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冷山联系在一起。那么,鲁比和艾达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鲁比一开始就跟艾达约法三章,强调自己不是雇工,不是佣人,两个人是平等的。所以,当四年后英曼从战场归来,艾达告诉英曼,她必须征得鲁比的同意才能让英曼留在农场,因为鲁比是她的朋友。鲁比会一直住在农场里,除非鲁比自己不想再住下去。

事实上,支撑着艾达留在冷山守候爱情的,正是鲁比。如果没有鲁比,养尊处优的艾达是无法在冷山生存下去的。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包括艾达自己。因此小说中曾经写道,艾达知道,其他任何人都会在厌倦之后离开农场,任由自己自生自灭,但鲁比不会扔下她不管。

在电影《冷山》当中,对小说原著的很多情节做了较大的改编,但有关鲁比的情节几乎没有改动。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鲁比都是这部作品当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没有了她,这部作品便没有了灵魂。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看到战争中艰难的爱情。但实际上,在爱情之下,这部作品一直在通过鲁比这个角色传递着一种希望,对生活的希望、对生命的希望。

也正是因为心怀希望,艾达才能够忍受思念的折磨;英曼才会厌弃战争踏上回家之路;因为心怀希望,艾达和英曼的爱情得以永恒。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整个故事刚好是发生在南北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四年里。冷山是一个南方偏僻小镇,熟悉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就会知道,当时战场主要是在南方,黑奴制度也在逐渐废除中。身处南方的人民生活于战乱之中,随时面临危险。

当时艾达家里已经没有黑奴,父亲雇了一对没有土地的白人夫妇替他们种地。战争伊始,那对白人夫妇就跑了。艾达原本优渥的生活随着战争的爆发和父亲的离世彻底被粉碎了。

读书、画画、弹钢琴是不能裹腹的,艾达没有任何的谋生技能,生活一下子从天堂坠落到了地狱。

在艾达走投无路之际,鲁比出现了。鲁比身上有着乡下女孩该的一切美德:善良、乐观、勤劳、坚韧。她是希望的化身。

在艾达、鲁比和农场之间,反映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艾达因爱情而留在这片土地上,鲁比本来就是属于这片土地的;艾达一开始对冷山是陌生的,孤独的状态使她陷入危险之中,而解救她的是鲁比。

影片的整个气氛是比较阴郁而哀伤的,即使是在夏天,农场生机勃勃的场景里,战乱的阴影也无处不在。而鲁比则是阴郁当中的一抹亮色。无论生活多么的艰辛、危险,鲁比都毫不畏惧,对未来充满信心,顺应自然,在这片土地上坚强乐观地活着。

无论何时,面对战争,普通民众是没有选择的,他们只能用尽全力去追求当下的生活。即使战火连天、硝烟弥漫,他们仍旧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所以可以说,鲁比正是战争之中千千万万的渴望和平的普通民众的缩影。

好在未来总是光明的,生活的美好也一定会来到。片尾,战争结束十年之后,夏日浓荫,阳光正好,农场梨树下的大餐桌上摆满丰盛的食物,欢声笑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大家庭。

艾和和鲁比都成为了母亲,新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

 3 ) 事关《Cold Mountain》



我看电影的时候觉得小说的作者应该是位女性。
说不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即使不是女的,也势必是一个内向的,经常一个人闷想的人。

Charles Frazier是英语博士,本来在大学任教,
但是1990年他离开校园,回到北科罗拉多家乡,带着妻子靠养马过日子。
此后7年,他于46岁断断续续写完了《Cold Mountain》这本小说。

Cold Mountain是Southern Blue Ridge Mountains中的一座山。
海拔6000多英尺。
早年印第安人将此山叫做Datsunalasgunyi,
相信在Cold Mountain山后,有一座世外桃源,没有包括战争在内的任何痛苦。

W.P.Inman是作者Frazier的曾伯父。
所有对Inman先生的了解都来源于道听途说和自我想象,
没有照片,没有信件,没有笔记。

《冷山》的故事,描述了战争与爱情。
其中的大场面特写是在罗马尼亚拍摄。

故事情节看似非常简单,
一个男人,要回家,找他的爱人。
一个女人,在家里,等。

他们一共只见过几次面,互赠过两张照片一本书一套钢琴谱。
他们之间的对话也极少,只用一个吻,这事儿就定下了。
而无论等的人还是回家的人,一边固执的坚持又一边怀疑。
“他/她 还记得我么? 他/她 还爱我么?或者说,曾经爱过么?”

除了这两个主角以外,里面充斥了关于战争的残酷,
对家庭、人性的破坏。

Inman是在经历了南北战争中最残酷的铰肉战役之后,
对所谓的正义、敌我、生命都有了新的认识。
而在作为逃兵回家的几个月路程中,
遇到了偷情的牧师、骗子、色情狂、好心的老太太、孤独的母亲等等。

Ada在等待他的过程中不停的写信,只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
被战争逼得从一个娇小姐变成农妇。
遭受所谓保安队的欺辱,朋友被杀,家庭被毁。
战争无论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都是噩梦。

……

战争毁灭了所有算得上美好和幸福的东西。
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故事用相见难取代了一般的相爱难或者相处难,
结局不知道能不能算美好。
但它至少让主人公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仅此一时一刻。

如果他们一直在一起,会不会像Inman所担心的那样:
“有关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我心里几乎可以预测,你一旦知道我最近所见过的一切,和所做过的一切,
大概不会(再爱我了)。”

Cold Mountain之后还是冷山吧。

 4 ) 选择

昨天早上出门去办事,行车一个多小时,我们的司机不知道是把收音机调到哪个频道,坐在车里听到主持人在说66年拍的法国的一部电影,主持人说话很有些罗嗦,大意是一个赛车手在追求一个小寡妇的时候说了一段话,大概就是讲了一个雕刻家在博物馆失火的时候,从一副名画和一个小猫两者的生命中,拯救了后者。主持人说,这副名画可能是凡高,可能是齐白石,价值连城。而小猫却只是一个普通的生命。但他们都从拯救小猫的爱情中,让两者的爱情得到了升华,通过同样的选择而达到了统一,这个选择大概是相同的价值观、人生观。而面对生命和物质该如何选择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大概是无聊,我坐在车上想了很多。比如说社会主义的中国会宣传什么,大概雕刻家会抢救了名画,然后再宣传一下国家财产重于一切。

这大概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的爱情观的得来方式,我们所有的途径不多,就是教科书,我们的电视,电影。

我记得我们历史课里提过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这场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在我们的课堂上被一笔带过,而我还是在几年后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提到文艺复兴的实质。在传统的艺术中,文艺的创作对象是神,而在这场文化革命中,普通人,非神职的人,成为文艺复兴中文艺家门的创作主要对象,这就包括了那副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在现代人眼中有时实在很难想象他的艺术魅力从何而来,其实只是简单的表达,我们开始重视我们个人这一个体,而非我们崇拜的神。

这其实是与我们一向宣传的集体主义,个人为集体做牺牲的思想品德教育背道而行。几年前有人问过,“我爱祖国,可是祖国爱我们吗?”

这个人飞出了中国的国门,我无意去讨论他的行为的对错,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总会有千姿百态的不同。这也是我们在看《冷山》的时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吸引我去看《冷山》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位网友说,看了以后就觉得南北战争就象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这个名词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了人性一切恶劣的本质,虽然我知道战争片都是很残酷的吧,但是又再一次勾起了好奇心。

不过看完了才知道和我想的还是很出入的,这部电影并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场面,大部分镜头都是在描写战争中后方人的生活。或者说,确实象“文革”一样,不是战争的战争。

其实这样反战的题材的影片很多,从反战的角度上来说,他并没有什么新意。所以当我从影院走出来,我才发现其实太多的影评都把焦点放在《冷山》对爱情的描写太过单薄。而除了和平以外,我们似乎都不敢去谈及个人与集体,个人和国家,这个其实非常明显的冲突,但是往往又可能与我们的教育背道而驰。国家的机器中,是谁,能最终从战争中获利?这,也许仍然是我们可能会反传统,但有深思不敢跨越的禁忌话题。我会提出一些假设,如果这场战争不是内战,是发生在侵略战争中,或者是发生在被侵略战争中?答案仍然不同,如同我们每个人都背负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

很多年前的小说月报上曾经登过中国的争鸣文学,军旅作者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叫第三只眼,或者什么别的什么吧,年岁已久,我的记忆或者会出错,解放军战士的父母是当年攻打台湾的战士,一直想解放台湾,(好象是牺牲了),做为烈士的子女,守在福建这方可以看到台湾的最接近的地方,他每天都可以看到对方的台湾人,那个人每天拿着一本书在看,而那个台湾士兵的上司对他极为严厉,为怒吼他看不值得看的闲书。然后有一天才知道那个年轻的台湾士兵被逼死了,逼死了他的上司是他的亲生父亲,而这位台湾的士兵的心中没有战争,他只想去台北读书。他刚考上台大的研究生。

这部小说好象是获奖过,因为细致表现了渴望祖国统一的情节,台湾的士兵都不想打仗了,但是或者我们漠视了作者也在同样说,中国的士兵也不想打仗,他们还有妻儿等待,但是如果没有打仗的士兵,统治又如何完成,权利又如何体现呢?

 

而在那发在网上的影评中,我更发现,今天的我们似乎已经太习以为常去置疑爱情,他们说,西蒙死了也不错,因为他们的爱情会在婚姻中被抹杀,他们的爱情多么不值得推敲,影片就是这战前的一吻,那根本没有深入的几句对白,怎么就爱得死去活来了,或者这个女人只是反战的一种慰藉,并不是爱。

于是那迢迢归家之路,大概只是一种想象,并不是爱。

这些评论在我的眼前一直到二战结束后那副出名的摄影作品,那位士兵亲吻了不认识的陌生女士。

 

但我认真地比较了这两种感情,回到我第一段的那段爱情的升华。每个人的眼中,爱情都有不同的定义,那么我还是很认同爱情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人生观。

就比如,你想救那副画,我想救那只猫,那这两人一定会有很多磨擦。

所以我不置疑西蒙和艾达的爱情,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并不是路人,他们也有过交流,他们慎重地挑选过对方成为自己的心上人。就象我肯定不会爱上,一个在公车上不给老人让座的男人,爱情和了解,有时并不是坐下来谈就知道,或者有时也正是谈得越多,越增加我们的分歧。我们看到西蒙没有取分文给老年的妇女耕地,我想不尽然是为了美色,那是他的勤劳和善良;我们看到艾达陪伴父亲,毫无怨尤。当她坐在钢琴前弹着曲子,频频回顾,表达感激,而西蒙放下耕犁抬眼相望,那一瞬间,我居然哭了,虽然有那么多感人的镜头,但只这一个欲语还羞的场面,反而更让我震撼。有一个时代我们或者已经遗失了,所以我们才这么置疑爱情。

 

有一个很久以前看过的故事,是讲的一对人结婚,中国人的婚俗中,半夜中新人会起来,如果新郎的礼帽罩着了新娘的珠花,则预示着以后的婚姻中新娘会听众于新郎,而如果新娘的珠花放在新郎的礼帽上面,那则是预示婚姻中,新娘会让新郎处处听着她的。新郎在结婚前频频被家里人告知要用礼帽罩着珠花,于是他依此办了才心安地睡去,而当他醒来的时候,珠花被拿了出来,却并没有压住礼帽,而是并排放着。女人请求平等被爱的那份内心坦荡荡地放在面前,这一对新人,相爱至老,这是真实的故事,是我从某人的回忆录中看来的。

 

有时,我想,有那么一类人,谁被他爱上都会幸福,他和谁在一起,也能给别人幸福,因为他真的知道关爱与平等。

男人不太看得起爱情,他们不太觉得爱情有什么可以经营的。其实我一直很喜欢琼瑶,因为我觉得她给了女人自己的思想的一个境界,就是爱情。虽然也许它可遇而不可求,但是真的是美好的东西。

 

冷山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女性的角度占主角,让我对白羽说,我觉得象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因为我觉得女性更容易美化自己的人物,男人和女人,坚贞地对待爱情,而男性的作者则更容易去暴露男性在爱欲上的脆弱。这或者是想象与现实的差别,为此我倒真的认为这是一部女性的电影。

 

关于电影,看之前并不了解,看后从相关的网站中才知道是一部明星璀璨的片子。但我其实特别看重的是那个后方的保安队的坏人,他在教堂里对艾达说,“难道我不就不行吗?”这话是所有单恋的人的思路,悲哀的很,而且他没有用强,也许这也是种爱情的骄傲。另一个是他射杀露比的父亲时,跟着哼着歌,让露比的父亲蒙住眼睛,或者在他心中也有对杀人的厌倦。

艾达的表演我很喜欢的一段是他的父亲死的时候,脸上喜悦轻松的笑意,表情嘎然而止,吃惊,怀疑,惊惶,走出户外,想捡起讲稿,匆忙丢掉讲稿,不顾讲稿,想摸,不敢摸,不由自主的哭泣,我觉得那一段演得太好了。

她的化妆也很到位,在和平年代显得丰腴, 而在战争年代显得削瘦,但我不喜欢她在最后的一些场景的服装,穿着削瘦的黑色大衣,似乎是太明显是为了显示她的身段,又或者为了显示她变得坚强,给她一个男性化的造型,但那个造型与她在影片最后的风格似乎并不相符。

至于获得最佳女配角的露比,应该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抢戏,或者只是因为在现代的都市中,再难找到人能还原很多年前的古老感觉,也或者漂亮的女明星很难放下身段,让她在这个里面的表演与众不同?

 5 ) 什么样的一见钟情能如此钟情?

其实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我是分两次看完的。因为晚上窝在被子里看,又想睡觉又想看的,还快进了看。这样是不是很对不起这样一部备受好评的电影啊。哈哈。其实看完冷山,没觉得他们有多相爱,只是从内心里觉得这是什么样的一见钟情呢?就像inman做了逃兵,逃了大半部电影的时间终于回到了冷山见到ada,甚至被ada当做坏人要拿枪打他。那一刻inman的内心该有多失落啊,为了你跑了那么远,经历那么多,如果我就这么转身离开,你却没有认出我,那么我所做的一切都还值得吗?

所幸的是ada隐隐的认出了满脸胡子的inman。重逢后的那夜篝火旁,两人的对话也告诉了我这世上就是有这样的一见钟情,也有ada为inman如此等待的理由了。


 Inman: You are all that keeps me from sliding into some dark place.
  英曼:你一直在帮助我不让我滑进某些黑暗的地方。
  Ada: But how did I keep you? We barely knew each other. A few moments.
  阿达:但是我该怎么帮你?我们几乎对彼此不了解。一些瞬间。
  Inman: A thousand moments. They're like a bag of tiny diamonds glittering in a black heart. Don't matter if they're real or things I made up. The shape of your neck, that's real. You were always carrying a tray.
  英曼:一千个瞬间。他们就像是在黑色的心脏里一袋闪闪发光的小钻石。不要在意我做的那些东西是否真实。你的脖子的形状就是真实的。你从前总是带着一个盘子。
  Ada: You wouldn't come inside.
  阿达:你不会想进来的。
  Inman: I wouldn't come inside.
  英曼:我不会想进来的。
  Ada: I had to carry a tray to come out and see you.
  阿达:我必须带一个盘子出来,看看你。
  Inman: The way you felt when I pulled you to me. That kiss- which I kissed again everyday of my walking.
  英曼:当我把你推向我的时候你的感觉。那个吻——每天我走的时候都还会再吻一遍。
  Ada: Everyday of my waiting...
  阿达:每天我都在等待...
  Ada: Longing...
  盼望着...
  Longing to see your face
  盼望着看到你的面庞

Inman: [to Ada] If you could see my inside, or whatever you want to name it; my spirit, that's what I fear. I think I'm ruined. They kept trying to put me in the ground but I wasn't ready. But if I had... if I had goodness, I lost it. If I had anything tender in me, I shot it dead! How could I write to you after what I'd done? What I'd seen?
  英曼:(给阿达)如果你可以看见我的内心,或者无论你想称呼它什么;我的灵魂,那就是我所担心的。我想我已经完蛋了。他们不停地把我放到地上但是我还没有准备好。但是如果我曾经有...如果我曾经有良心的话,现在已经丢失了它。如果有任何能打动我的东西,我都会把它毙了!在我做完这些事情之后我怎么还可以给你写信呢?我看见了什么?


对于inman这段话我想ada的回答就是片尾那段独白了吧,一切都恢复了,ada带着inman的孩子在农场了过着简单的生活,但也像ada说的那样在这片农场里一切都存在着inman的身影。也许只是一点点回忆但是却让ada回忆一辈子。


What we have lost will never be returned to us. The land will not heal - too much blood. All we can do is learn from the past and try to learn from it.
我们失去的再也不会回来,大地不会复原,太多的血,心不会复原,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让过去的事情过去,从中吸取经验。

There are days now
when I manage not to think of you.
When the needs of the farm
call with more urgency than my heart..
This time of year
there's so much life everywhere.
I find you in all of it.
As if you were still walking home to me.
If you could see us now
this Easter day at Black Cove,you would know
every step of your journey was worth it.
有时,我能做到不去想你,是在忙于农场,而无暇思考的时候..
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地充满生机
到处都有你的影子
仿佛你还走在回家的路上
如果你在复活节的墨湾农场看见我们
你就会明白你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回报。

 6 ) 冷山——回忆与想望的天堂

    战争摧毁了一切,而依然兀立的冷山是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也是他们回忆与想望的地方——一个即使你所信仰的天堂已然破灭,却仍能为你疗伤止痛的美好国度。

    《冷山》来了,平静得郁闷的五一节总算也有一点收获吧。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大背景下的小故事,一个关于逃兵的故事。在进影院之前,我不能想象,一个逃兵,有什么好演的呢?可是在看得时候,却有好几次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了。
    在众多战争题材的故事和影片里,往往是英雄最受人喜爱。
    英曼本来也可以是英雄,替南方出战的英雄。在一场场战役中,他都是那么顽强。在一次次转战中,他常常回忆起远在家乡冷山的美丽情人,憧憬着战争结束回家团聚的未来。一本写有故乡的书和一张情人的照片就是他全部的珍藏。
    战争总是很摧残人的。英曼看着那个同他一起来的孩子倒下,在战地提琴师拉奏的美丽音乐中合上眼睛。第一次,对于战争,他感到怀疑。
    不过,局势却不允许他迟疑,活下来的人还要继续着这场战争。
    从无数次战役中逃生的英曼,渐渐变得盲目、麻木。在一次偷袭里,受了重伤。一连几天昏迷不醒的英曼,在听完护士小姐念的来信之后,睁开了眼睛。艾达在信里,一遍又一遍写着:“你快回来,你快回来……”
    在灵魂即将燃尽的时候,对家园强烈渴望支持英曼,离开战场,踏上漫长的回家旅程。即使一路追兵在侧,充满艰辛,也阻止不了英曼回家的决心。此时,艾达则在山影交错的乡间忍受着失怙的孤独,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那个远在天边杳无音信的人。
    就在艾达最痛苦和失意的时候,露比来了。这个眼睛亮闪闪的山野女孩彻底改变了艾达的状况。艾达开始学习着独立,学习着怎样与粗砺尖锐的生活抗挣,一点点的坚强起来。
    双方在历尽磨难之后,终于相遇又再分离。这一次却是永远的分离,又是永不分离。
    在看完影片之后,就想写一下这个影片。就好象小时侯每看一部电影,语文老师都要布置我们写读后感,当时是那么深恶痛绝的作业。今天,很奇怪的竟然不由自主的想写。然而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又不知从何写起。结果就变成了这样子的好象剧情介绍一样的东西。有点沮丧。不过,这几个场景却是影片给我留下深刻的感受。
    受了重伤躺在床塌上的那个男孩子,在悠悠的像流水一样的音乐声中慢慢合上眼睛,灵魂也随着乐声向着家乡的方向而去。
    受重伤昏迷的英曼,在艾达的声声呼唤中醒来,毅然向着呼唤声的源头奔去。
    曾经玩世不恭的提琴师,拉起了怀想亲人的乐曲,即使是追兵也为之动容。
    坚强的甚至有些粗野的露比,时不时流露出可爱的面目。
   战争用它的蛮力残忍的摧毁着一切目所能及的东西,却总有无法毁灭的希望存留人心。那是比战争更强大的力量,支持着还在生活的人们。即使是快要无法生活,依然还在生活。
    英曼和艾达重逢的那一段,可以说是全片的经典。
    夜晚,雪山丛林的木屋里,灯光昏黄,恋人们在享受重逢的喜悦。不堪回首的往事,疲惫的灵魂都被放在一边。英曼深深的看着艾达,说:“我们结婚吧。”即使时隔这么久,经历这么多磨难,艾达却还是当年略带腼腆的女孩儿。她有点脸红,有点不好意思答应,就开了个玩笑:“听说,只要向对方说三遍‘我要娶你’,就算是结婚了。”英曼看着艾达的眼光不变,坚定的说:“我要娶你。我要娶你。我要娶你。”艾达笑了,因为那是离婚时才说的话。不过,她还是回应了英曼:“我要嫁给你。我要嫁给你。我要嫁给你。”……
    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笑了,这真是最经典的情话。有点笨笨的傻傻的,却又是那么可爱。看的是中文配音,也不知道英文原版是不是这个样子。
    萦绕全片的音乐,和整个片子的步调也是协调的。在音乐声中,我看到了远山,看到了白雪,看到了小河,看到了恋人。还有淡淡的思绪,悠悠的无奈。
    写到这里,对《冷山》的感觉,差不多都写完了。片子的结局,是在意料之中的。没有很多新意,却是应该的处理。灵魂奔走久了,渐渐模糊了,回家就是最好的归宿,也只能这样停留。算是一个团圆的喜剧吧。

 短评

爱情因为短暂而热烈,因为短暂而珍贵。战争时期的爱情是这么的悲壮动人。因为那份执着信念,他愿意为了她不顾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只为寻她,她愿意为了他忍受无尽的寂寞与痛苦等他回来找她。男女主的演绎让影片有了灵魂,一部像诗一样美好浪漫的电影。

6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战争中的感情很感人

8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感情是一段漫长的守候,像是翻山越岭的逃亡。

12分钟前
  • 陌聆
  • 推荐

命运令我们分离 我却选择坚持爱着你

16分钟前
  • 请你吃童话
  • 力荐

最短暂的爱情却拥有最长时间的等待

17分钟前
  • 萝素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想看这部电影 跟英国病人一样虐心 战争+爱情 就是赚眼泪的无敌搭配 裘德洛在我心中终于摆脱一点小受形象了 妮可那个犀利的样子不像是个善良的姑娘啊 没看过原著无法做出演技评价 RUBY很赞!

18分钟前
  • 不要焦虑浣熊妹
  • 力荐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木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她等到他跋山涉水回来,春宵一度,谁说这不是个完美结局?阴差阳错时隔四年才看上此片。

19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战争里的爱情最动人。

24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很多男人都梦想着当回军人,既光荣又骄傲,就像冷山那批刚刚穿上军装的年轻人一样,不知战争和死亡为何物。战争本身就是无情的,当那群人面对朋友的罹难,才明白战争的残忍。于是他们又渴望温情、坚守爱情,翻越万水千山,梦想着回到爱人亲人身边。等待他们的不止是团聚,还是战争无处不在的死亡。

27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他们只是几眼相望,一次吻别,时间匆匆,甚至来不及做爱,就这样,而后两人便是一见钟情后一往情深的等待。】“亲爱的安达:再相见,已难识,未闻这些日子如何度过,而你已成为坚强女性,只是相聚时日太短,还来不及好好爱你。在天堂的我,祝你一切安好。”——爱你的英曼

31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漫长的等待漫长的逃亡就为兑现你我的爱情,虽然结局不尽如人意,但还是让人回味无穷

36分钟前
  • 股神看不懂
  • 推荐

JL说我们静静地在一起不说话不是很好嘛?NK说“It is.”——大学英文俱乐部看过的片子,散场回去的路上,久久不能平静,脑中不断地念到it is...这才是电影啊…从此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当年真囧

4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我愿意多加一星,是因为我当年太吃妮可和裘德洛的颜😭。战争带来伤痛,但也教会很多人成长面对,女人之间互助的感情也是可贵的。穿越冷山,寻找心中的挚爱,那种感情好羡慕,看了很多遍的电影。

45分钟前
  • 我是谁你又是谁
  • 力荐

为什么等到最后,还是一脸的凄悲?

5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这种关乎剧情的史诗级影片,打动我的总是微乎其微的细节和支线,比如回归路上男主角本可能有个更好的归宿,善良的妹子,可爱的孩子还有温暖的家,可惜坠入生活的幸福评估与无来由的爱情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男主角的回归更像一次形而上的浪漫的诠释。

54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Look, Look at the sky now,What color is it? Or the way, a hawk flies?Or you wake up,and your ribs are bruised thinking so hard on somebody, What do you call that?

5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美国南北战争。西部片式的结局。穿插一点不动声色的小幽默。虽然猜得到的结局以及半部公路片式的剧情也没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因为那点幽默和半点史诗感仍然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其实Inman和Ada感情基础并不牢靠,连Inman自己都说“我甚至不了解她”,但是却仅凭最初的几段记忆无数次地在脑海中重播而强化成坚不可摧堡垒,甚至成为活下去的勇气,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爱情的空中楼阁化的最佳体现!或许,是因为现实生活真的太黑暗了吧,所以微光也是希望。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1小时前
  • 樹一
  • 推荐

对战争的控诉很明显,描写女性觉醒的笔触也很有力度,几位女演员也都出色完成了任务,但其实电影的整体基调是相当浪漫的,无论是翘首以盼的破镜重圆还是意料之中的牺牲结局,都是按部就班的。但把这种俗套拍得如此卓然不群其实是能够体现主创实力的。

1小时前
  • 楚翰彻
  • 推荐

Rene真是精彩!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