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2021

HD

主演:里兹·阿迈德,尼古拉·科斯特-瓦尔道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瑞典,法国,挪威,荷兰,美国,英国语言:英语,丹麦语,俄语,年份:202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逃亡2021 剧照 NO.1逃亡2021 剧照 NO.2逃亡2021 剧照 NO.3逃亡2021 剧照 NO.4逃亡2021 剧照 NO.5逃亡2021 剧照 NO.6逃亡2021 剧照 NO.13逃亡2021 剧照 NO.14逃亡2021 剧照 NO.15逃亡2021 剧照 NO.16逃亡2021 剧照 NO.17逃亡2021 剧照 NO.18逃亡2021 剧照 NO.19逃亡202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逃亡202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富汗裔的阿密,已在丹麥落地生根,即將與同性伴侶成婚。面對伸手可及的幸福,內心卻有難解的結,童年時的苦難記憶,長大後仍揮之不去。小時候迷戀尚格雲頓,但生逢亂世,家鄉平靜生活被戰火摧毀,他隨家人逃到莫斯科,再千辛萬苦偷渡到哥本哈根。以動畫形式紀錄真人真事,導演讓好友阿密傾吐隱衷,回憶顛沛流離的日子,以及遇過的貪腐警察、冷血蛇頭。最後逃避不了的,是一直壓在心頭的秘密。辛丹斯電影節世界紀錄片評審團大獎。将夜2天国车站戴夫·查普尔:淡定外滩探秘 第三季美国女人(2018)我的军号天堂岛疑云第六季情人的眼泪1996亡命母侵血旅怪谭第一季人皮客栈2005王牌调酒师第一季圣诞来信杀人犯2009野蛮人(2012)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超级巨星2550富翁的诞生法官老爹青春嗨起来岸边之旅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国语铁甲钢拳(国语版)只有你(2018)钦奈风云低俗青春鸡犬不宁橄榄树之恋越剧红楼梦我和我的他们爱在星空下[电影版]我们的父亲2022宝贝大盗第一季风暴粤语快餐国家月上重火狂野边缘1995大丈夫王志文版火锅侠好汉两个半 第十季壮志雄心保卫孙子

 长篇影评

 1 ) 身份

这几天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情况愈演愈烈,网上都有说要开战的可能性了,这些国际大事我不懂。战争这两个字看起来好像也没有多沉重,但是落到每个具体的家庭具体的人身上,那是一辈子都无法抹灭的伤痛。对那些幸运活下来的人,他们经历过战争之后的人生其实根本跟幸运两个字没有挂钩,是一辈子的阴影。电影里面其实没有什么煽情的桥段,但是后劲太强了,会让已经看完隔了一两天的我想起来都想哭的那种后劲。

主人公一开始讲述故事的时候,竟然也是按照当年人贩子跟他编的故事,到后来慢慢讲述才知道,这套骗人的身份故事简直像是深深刻在他的身上,他的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身份挣扎!在中国,我们是没有人种或者身份这种困扰的,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我们是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直在这片土地里成长,我们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黄种人,所以我根本无法感同身受人种和身份认知这个问题。

看到主人公姐姐在集装箱里面偷渡去欧洲,想起了前几年也有一则新闻,也是人躲在集装箱里面偷渡,最后被活活饿死和冻死。这个世界像是不会前进一样,相同的悲剧好像不会停止一样。

同性恋的问题,我想世界上应该真的有很多很多很多人是同性恋,只是迫于无知或者环境因素,一辈子都无法正视这个问题。

我已经很久没看这些很丧的电影了,我只想当只鸵鸟,我不去关注那些负面的新闻,我不看那些致郁的电影,我只活在我小小的目光所及的世界里面,我假装一切都不存在,我说服自己相信那个生了8个孩子的母亲只是个例,我也只是没有带任何情绪的看完了官方通报,我说服自己相信这就是真相,这就是所能做的最好的程度了。

然后我总是想起房思琪里面的一句,“你可以假装这个世界上没有强奸小女孩的人”,我现在就在这样假装着。

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或许我能做的就是从我这里“中止历史”。

 2 ) 本周口碑登顶,预定“年度十佳”,这新片彻底颠覆我的认知

说起动画片,我们第一印象总是迪士尼、皮克斯、宫崎骏; 而提到纪录片,则是宇宙、大自然,还有血淋淋的真实社会。 当童真碰上现实,梦幻撞击真相,动画片与纪录片合为一体。 实在很难想象会是怎样的画面。 近期就有一部口碑新片,打破了这层次元壁——逃亡

yar/Fardin Mijdzadeh

豆瓣评分8.2,位列一周口碑榜第二名。

此前它曾获得金球奖、戛纳电影节等多项提名。

不仅如此,它还一举拿下今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动画长片、最佳纪录长片三项大奖提名。

它也因此成为奥斯卡奖成立以来,第一部在动画片和纪录片两个交叉领域获得提名的影片,打破了影史纪录。

《逃亡》既是一部动画片,也是一部纪录片。

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能获得各大电影节的如此青睐呢?

它注定是一部不平凡的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Amin,是导演的多年好友。 他生活在丹麦,是一名成功的学者,恋人也在身边相伴多年。 一切看上去都是幸福美满的他,却始终有个心结,一直存在于他心中。 影片的开始,是一段简单抽象的黑白简笔动画。 房屋在一座座倒塌,人们拼命地向前奔跑。 画面中,缓缓浮现出了一句话——“This is a true story” 动画里的一切,都是虚拟的幻象世界。 然而令人恐惧的,一切也都是真实的记录。 随着画外音的访谈,图像渐渐回到现实。 访问者是导演Jonas,受访者就是Amin。 导演向Amin提出了一个问题—— “对你来说,「家」这个词意味着什么?” Amin回答道: “家是一个避风港,你看你可以一直待着,不用被迫离开的地方,而不是暂时的落脚点。” Amin一脸疲惫的闭上眼睛,深呼吸了几口,让自己放松下来。 影片的画面伴随着他的思绪,一同飘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那时的Amin,大概三四岁,他家人一起居住在阿富汗喀布尔。 Amin从小就有些与众不同,他喜欢穿着自己姐姐的衣服,在大街上自由自在的玩耍。 提起到父母,Amin的脑海里,只留有着母亲慈眉善目的记忆。 而说到父亲,睁开双眼的Amin仿佛不愿再回忆。 他说自己需要时间,再做些心理准备。 于是,Jonas便和Amin聊起了两人高中时候的经历。 那时候,班上流传着关于Amin的各种谣言。 甚至有人谣传道,Amin是从阿富汗一路走过来的。 Jonas第一次见到Amin,是在一辆火车上。 那时候移民并不多,Amin引起了Jonas的注意。 当时的Amin眼睛盯着前方,好像在躲避着周围人的眼光。 Amin在家中翻出了一本日记,这个日记是他刚来的丹麦时,用达利语所写的。 如今的阿明对自己的母语已经不甚熟悉了,他磕磕绊绊的读出了日记中的内容。 原来Amin的身份,其实是一名阿富汗难民。 Amin的恋人想和Amin一起安顿下来买房定居,但其实Amin已经收到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一封信, 教授想让Amin继续自己的研究,而阿明始终无法鼓起勇气向恋人提出这件事。 一段时间后,做好准备的Amin继续接受访谈,从Amin的父亲这个话题开始。 1989年苏联军队完全撤出阿富汗,长达10年的苏阿战争结束。 3年后的1992年,苏联扶持的阿富汗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纳吉布拉倒台。 反动势力逮捕了大约3000人,其中就包括Amin的父亲。 他被投入监狱三个月后失踪,被逮捕那天,他将手表摘下,交到了Amin母亲的手里,一切尽在不言中。 战争形势在扩大,就连未成年的孩子也会被阿富汗政府抓住充军。 Amin拼命地逃跑,才没有被抓走。 彼时,阿富汗的土地上聚集着美军、苏军、反苏游击队、阿富汗政府军等各方势力,战火很快就烧到了首都喀布尔。 Amin和家人匆忙打包了家里的东西,坐上了去往莫斯科的飞机,开始了第一次逃亡之旅。 当时的俄罗斯,是唯一会给他们发放旅游签证的国家。 但俄罗斯当地的形势,也同样是一团糟。 苏联政权刚刚垮台,俄罗斯国内物资匮乏,货币不断贬值,治安状况也非常差。 Amin颠沛流离的一生,这才刚刚开始。 此后的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随着访谈的进行,Amin也不断回忆起痛苦的过往。 在最后一次访谈中,或许是因为对过去漂泊无依的恐惧,一次又一次的回忆让Amin意识到,Amin自己的铠甲已经穿了太久,是时候卸下来迎接未来美好的生活了。 他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后的计划,回到了丹麦与自己的爱人一起。 还有他们的猫一起搬到了新家,并且在那一年结了婚。 而Amin一家人,仍旧分散在欧洲的各个地方。 《逃亡》一改传统纪录片的使用真实影像素材的手段,而是利用类似于转描和抽帧的拍摄手法,把真实的采访画面转为动画。 同时用了几种不同的动画形式,去呈现主人公Amin的回忆。 其中黑白变形的画面,非但没有让人产生间离感,反而比真实的影像更具有穿透力。 无论是悲伤、恐惧、压抑还是绝望,观众都可以感同身受,也更能体会到这些逃亡的经历对难民心理上的摧残。 现实与想象交杂,让人不由自主地潜入了更深层次的心灵世界,形成了一种非常奇妙的代入感。 片尾镜头回到现实,现实世界的一花一草,无疑都证明着这一切,全都真实发生过。 动画纪录片的形式,其实算不上新颖。 最早的动画纪录片可以追溯到1918年,由美国动画大师温瑟麦凯制作的《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 这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以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蓝本。 1915年英国游轮卢西塔尼号被德国潜水艇击沉,1198名乘客葬身海底。 温瑟麦凯通过动画的形式,真实的再现了这一悲剧。 片中游轮沉入海底,海水波涛汹涌的画面让观众震撼不已。 动画纪录片虽然出现的很早,但却因为动画纪录片的动画形式和纪录片强调的真实之间的天然阻隔而饱受争议,始终处在观众及创作者认识的边缘位置。 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其真实性与故事性并不相悖。 甚至可以说,一个能讲好故事的创作者,才能将真实的历史传递给更多观众。 纪录片的核心是记录历史的真实,但注重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故事性,平铺直叙、简单粗暴。 在纪录片近百年的发展道路上,故事化已成为共识。 2008年,以色列动画纪录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横空出世。 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安妮奖、最佳动画长篇等多项大奖,使这一特殊的纪录片形式重回大众视野。 该片将大屠杀的亲历者和执行者的记忆汇集在一起。 通过对记忆碎片的巧妙拼合,跨越时空,将一段不堪回首却不能也不该忘却的记忆,呈现在观众面前。 令很多对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不甚了解的人受到极强的震撼,实现了影片与观众的深度交流。 当以色列士兵肆意屠杀难民的时候,伴随杀戮响起了华尔兹音乐。 浪漫与残酷交织,一个极其残酷血腥又错乱迷离的场景,用充满艺术感与对立感的叙事方法呈现严肃的历史事件。 事实证明,这种叙述手法是成功的。 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脱离事实的虚假编造,则是对历史和真相的亵渎。 而绝对理性,也不再是大多数观众适应的表述方式。 回到同样是讨论难民议题的本片,充满着人文关怀。 导演并没有直接着眼于那些战争、政治、种族等的历史问题,而是把视角一直聚焦在Amin这样一个普通的阿富汗人身上。 让观众走过无法复现的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从而令我们反思战争,珍视生命。 *本文作者:浅浅

 3 ) 至少未亡,至少看到

看过很多以中东人民为主体身份的影视作品,可最爱的还是这部把话说透了的动画纪录片。

无论是带有俄狄浦斯情节的《焦土之城》还是获得2015年金棕榈大奖的《流浪的迪潘》,他们的主体都是中东地区的人民,可前者更侧重寻找,后者更注重个人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的过程,我们仅仅知道他们有过逃亡,有过构建,但是剧情影像的建立却并不能令人信服,利用难民的社会身份来讲述一个公式化的故事,来博取奖项的关注,似乎已经成了一部分新时代艺术电影吸睛的标配。而《逃亡》则是给了难民这一社会身份真正的人文关怀,为了深入而记录,为了保护而以动画形式叙述故事,以旧影像为引,牵出一次次的家园重新构建的难民,如何逃亡,归宿又何在的故事。

两个身份,难民,同志。在自身国家文化以及世界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两种身份的地位秩序都极不稳定。而《逃亡》给了这两种极不稳定的关系一个出口的宣泄,一个自我秩序重启的机会—家人,带有血缘的家人和自我选择的家人,两种稳定的关系带来了逃亡成功的必然性,也带来了一份最动人的记忆,逃亡途中,有社会阶级地位来体现的世界秩序规则。

几个国家,纷纷代表了不同社会秩序的开始和繁荣发展,俄罗斯在80年代末,刚刚结束冷战时期,在种种社会秩序上的紊乱带来了他们逃亡最难忘的记忆,因为警察的贪婪有一线生机,也因为警察的贪婪也迫切逃亡…丹麦作为福利制度早已发展周全的北欧国家,一定程度上的人文关系也体现在了对难民身份人权身份的尊重之上,而男主出身的阿富汗,自然代表了死亡,了无生机,自会逃离。以世界为主体的宏大叙事空间之中,阿富汗是毁灭,俄是伤害,丹麦则是生机…可也仅仅是生机,也不是他可以获取安稳生活的关键,他可以获得这种生活,在于他身份的被肯定,而他自我形成的世界,就只有他目光所及里的家人和爱人。

逃亡的是什么?第一次逃避,是逃离死亡,第二次逃避,是逃离伤害,第三次逃避,是自我认定要逃离自我认定社会身份上的死亡,但是家人对于社会身份的肯定,同样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定以及全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

动画形式带来的不止保护身份的意义,更有给这些故事一个更有冲击力的具像化表达,当这个世界过于惨烈或故事难以表现,线条动画的形式就出现在影像的画纸之上,由线条来填补空间,填补我们对这段未亡经历的认知…甚至,在最后的动画与现实的跳切镜头之中,我们能捕捉到一丝导演个人情感的投入,那是对朋友现存生机的认可,和难民自身精神家园建立的赞叹。

《逃亡》称得上是2021年最佳动画长片,只不过没有大厂的招牌…他的命运会怎么样,还很难说…

 4 ) 無處安心(Flee)难民 同性恋 人性

香港的译名是《無處安心》,电影末尾时音乐响起,是一个如大地般温柔博大的女声唱着升起的慢歌,隔座的一位香港女士用粤语对我讲了一串话,我没有听懂,用普通话说不好意思,可不可以再讲一次。她立刻真诚地换成普通话又问:“最后阿密的哥哥和妈妈逃出莫斯科了吗?”我说:“好像电影最后也没有演。”她说谢谢。电影中的很多瞬间,比如阿密和哥哥在莫斯科街头,麦当劳在做盛大的宣传,许多人围观,他们被黑心警察抓去,看到同样被抓的一个黑黑深深的大眼睛的女孩即将被警察凌辱强暴,但是他们没有做任何事时,阿密说,那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之一。再如又提到家庭,家庭里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构成一个家的安全。电影最开头问:“什么是家”,阿密说:“大概是….让你觉得安全,可以一直待下去,不会随时就会离开的地方。”让我觉得人生真的有一些除了真理以外的东西,是能让你在其中感到幸福而没有质疑的,再如很久很久以后阿密和同性恋爱人即将结婚组成的家庭一样,彼此看爱人的眼神,让我觉得安心,让我觉得感叹。所以….最近看了两部电影每次都能让我更加相信人性,想要再给出多啲爱,多啲信任,多啲真诚的温暖和帮助,现实中的人虽然比动画里更加复杂,有复杂的阴暗面复杂的心理,但似乎真的有些共通的东西,是能让人都感动、都情不自禁落泪和共情的,不管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还是宁愿牺牲了我也想多给别人一份温暖和更理想美好的生活。电影让我更相信人。虽然不清楚这究竟是不是一份不会再受到任何质疑的相信,但我仍然感谢电影对我心灵的这样一种重新的“洗礼”和“净化”。

 5 ) 太过刻意的东西会天然抵触

太刻意了。 处处都不忘对比的手法来迎合西方。 美扶持的塔利班,迫使他们一家逃难,俄是唯一提供旅游签证的国家。你向往的深爱的谄媚的瑞典、丹麦、美国,为什么都不提供呢?升米恩斗米仇,里面刻画的俄非常恐怖蛮荒,我不是说反过来要去美化,但能不能稍微也平衡一下苏美两边的责任、人的道德水平(里面的俄全是肮脏野蛮混蛋、欧洲全是温暖善良文明人)、克制一下那喷薄欲出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偏向意味?一到丹麦,镜头里的霓虹……可以有霓虹哈,但是……那个镜头也太……明显了阿,就是太明显了阿;全片阴鸷低沉的氛围里突然插入真实环境里的现代欧洲城市的鸟瞰镜头,那蓝天白云、那大远景、那街景、那城市感的滤镜,拍得跟城市宣传片一样,有必要那么刻意吗?有必要吗? 可以意识形态、可以政治宣传,我没说不行,只是我接受不了这个刻意程度,太过了。比如生活中巴结上级的人,再舔再狗,在公众面前总会有基本的收敛吧,行为举止总得在正常人范围内吧,那有些人是真的…在公众场合对领导那个笑容、那个低头弯腰的姿态…那个巴结的外在表现……就有点过了,过分得像在喜剧表演,不知道你们见过没,是真的恶心又想笑。

凡事刻意过头了我就天然抵触。

创作手法不那么刻意,自然一点,比如电影里九十年代初的俄罗斯环境破财,楼群萧条,那轮到欧洲收容难民的收容所镜头是不是也可以制作得环境一般般甚至脏乱差?为什么真实影像里,俄罗斯的片段都是九十年代,欧洲就用2022年(应该不是2022,不知道是202几年)?九十年代初的欧洲城市的一些角落是不是也可以自然平实地画出来?电影里俄罗斯人都是野兽、畜生,那可不可以偶尔几个好人……呃……不用好人,就是普通人就行?电影里男主第一次偷渡小船漏水,遇到大船上的人见死不救毫无同理心,根据地理位置,应该还是借嘲讽东欧(爱沙尼亚,原苏联势力范围内)来暗戳戳表达gc主义对人的道德异化,那相对的,欧洲的机场、警察局、难民局、收容所里可不可能也有态度很差的人?(我就不说坏人了,就是普通人,态度差都不行吗?创作者眼里西欧都是天使?政府公务员、大街上的行人、学校同学,就没有哪怕一个厌恶难民而翻白眼的人?就如同电影里整个俄罗斯、东欧、甚至只要是gc主义的国家,没有一个普通水平的好的人。嗯,好真实哦,好端平哦,一点都没有偏颇呢)如果创作者自然一点,掩饰一下呼之欲出的得意,捂一下嘴上的笑,是吧,我都摇摇头怪自己敏感了……可实在太刻意了。

真的不是我支持哪边的问题(俄欧美包括这边,都是人类,都是人类的脑子,所以都一样不咋地,哪边也不支持),不是我意识形态的问题,单纯就是对于“做一件事的刻意太明显”的人,我就天然抵触。这部电影如果极力贬低欧美、然后无限美化俄,那我同样膈应,同样打低评。

最后重复:做得太刻意就天然抵触。

 6 ) 跟自己和解

好深沉的电影,家国天下,民族战争整治取向混杂在一起,男主娓娓道来,用最平凡的讲述描绘了那惊涛骇浪的前半生啊,拉拉碰上战争这个点也是没谁了。一部动画片,而且画面并不怎么样却在暗线把阿富汗战争前因后果讲的透彻,把俄罗斯的分裂腐败展现淋漓尽致,一个难民逃亡所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全部呈现出来,最后主角跟自己和解

 短评

在电影院里看,观众人不多,很多中东的面孔。看到“在军队来抓壮丁时,许多少年都会想尽办法逃跑,因为去的人很少回来”之情节时,同排的一个男子在擦泪,不知道是想起了谁。可以说这部电影让我的生命中度过了十分有密度的身临其境的两个小时——众生皆苦。

10分钟前
  • 朝夕
  • 力荐

这部动画里的种种情绪像一根温热的针扎进我的胸口,眼泪数次从脸颊淌落——当Amin对家人出柜,哥哥一言不发地开车,Amin脑子里竟似要和他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诀别,而后走进那扇未知的门。当Amin回到哥本哈根,远远望着来接他的男友,决定拼凑被长久的逃亡、恐惧和谎言破坏掉的一部分自己。当最后的歌响起,字幕里来自Amin的那段话,感谢家人和爱人无私的奉献,KR you mean the world to me. 我看到人竟然,又如此自然,迫害不同政见不同信仰不同性向不同国籍肤色的同类,心中永远不会停止涌起怒火和憎恶。

11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非常讨厌在这种类型的电影评论下看到“感谢自己出生在安定的我国”这些字。就像难民逃亡中途碰到巨型游轮,难民们以为得救了,游轮上的白人游客只会对着他们冷漠拍照,然后把他们遣返回去。

16分钟前
  • 妮可Gay得慢
  • 推荐

#丹麦首映# 七年磨一剑的呕心沥血之作,看似是又一个被讲烂了的难民故事,却因动画的形式唤起新鲜观感。美漫风+低帧率呈现出一种在翻连环画的感觉,或许指涉回忆的不堪与残破,也或许不那么连贯的画面才能表现出这种“字字泣血 一言难尽”的惆怅感。这曲折的逃亡经历巧妙串联了西亚到东欧一路在90年代糟糕的历史,最后又落脚在对北欧国家移民政策的控诉,凝练而深刻。

17分钟前
  • 德小科
  • 力荐

以为难民题材已经被过度到挖掘不愿意再汲取或是无法再出新,然而本片就提醒着它不会终止,也有更多的故事值得被分享。到了最后,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听了一个被精心设计包装的故事,还是陷入里面的事件与历史竟然完全真切存在的后知式警觉。Amin看似充满矛盾的叙述,以及不断片段组合在一起的凌乱,或许是生活最残忍又真实的样貌- -“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Celeste Ng <Little Fires Everywhere>”。我愿意称NEON是祖上冒青烟(烧了好几年的那种),希望能有好结果。

1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被奥斯卡多项提名的丹麦电影,将动画手法与纪录电影结合,简单而又不失光彩。难民题材与同性人生结合又带来独特性。全片真实、简单。

1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海報真的太厲害,今年看過的最佳電影之一。戲院的推介語是這樣說的,「身體在逃亡,心靈在逃避,我所需的是一份包容」。動畫化反而無心插柳地去掉了虛與實的邊界感,加上Amin第一人稱的敘述,讓人好像身臨其境,尤其是母子三人穿越樹林的那段。持續數年的訪問是一個逐漸放下心防的過程,一直到Amin決定結婚,與伴侶共建一個「家」,但事實上這些傷害的影響用一生的時間也無法完全消除。幸與不幸都是相對的,但無可避免地想到,在逃亡的旅途中,Amin或許已是較幸運的那種。在漏水的偷渡船上振臂呼救的人,和在巨大的豪華郵輪上俯視地、透過相機鏡頭遠觀他人的苦難的人,我們又是哪一種,抑或這種身分也是在不斷轉換的。散場後見到一個外國人對他的朋友說,It’s okay to cry。反對一切戰爭、強權和侵害,有更多的同理心。

23分钟前
  • 離島咖哩
  • 力荐

动画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保护当事人的私人信息,让当事人不用露面。另一方面,动画可以完成真人电影无法实现的效果。故事随时可以跟着男主角的口述飞起来,用写意抽象化的方式,去表现阿明一家人逃亡过程中遭遇的噩梦。但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还是它的故事本身。用电影作为一种媒介载体,阿明将他不能说的秘密,讲了出来。这部电影,就像他人生阶段的一个小结。难民和同性恋这两个身份,让他的故事变得更加特殊。但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故事,相反它非常振奋人心!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映后访谈问到导演动画和纪录片的真实边界在哪。他说其实是没有客观视角的镜头的,只要是透过镜头和间接而来的影片,都不可否认的带着视角,但Amin和家人都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看到过去的经历,因此他认为自己的形式依然忠于纪录片,逃亡的经历影响了后来一生中的身份认同和信任感,但没有逃避人生的谎言是难能可贵的。

29分钟前
  • 隐形的人
  • 推荐

#GFF2021 因为是动画,对恐惧的渲染更到位:集装箱里焦虑的人群,猫眼里砸门的警察,雪地里冷血的人贩,游轮上漠然的白人。观众跟随主角潜入他的噩梦中,又清醒得知道这不是梦。过去和现在的互文讲述并不新鲜,但节奏把握得刚好。伏笔考验了观众对主角的情感反馈,试图让观众真正理解,而不是对奇闻逸事流于表面的同情。压抑了整篇的情绪,在家人的理解和包容中爆发,主角走进酒吧的时候,和他一样感受到了自由和爱。(Amin的不安会伴随他一生,但他同时需要讲述来获得救赎,动画的方式明显出于保护

31分钟前
  • comeasure
  • 力荐

#TIFF 2021# TIFF DOCS。入选Cannes2020片单。前获2021圣丹斯世界纪录片单元最佳影片+安纳西最佳长片动画。9分。确实堪称是2021年甚至前后几年最重要的纪录片,无论是从难民还是LGBTQ+的角度都重新开启了叙事可能性,除了双重的“少数”之外,影片更重要的是讨论了“叙事”如何从全方位的角度影响到人的生活,这个太厉害了。关于有没有必要用动画来做这个事情片子也有不错的自反性(不过仍有可商榷的地方,比如片中直接用了资料影像)。如果奥斯卡给动画长片、纪录片、外语片给三个提名也OK的。#年度佳作候选#

3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无法不想起《我在伊朗长大》,而男主最终在异国继续生活的结局,又像现代版劫后余生的《钢琴家》。动画结合纪录片的方式确实很奏效,为这个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注入了更多真实感,像匡扶摇画的那些采访;很多逃难、偷渡的段落的惊恐感也很能让人共情。人总有重新开始的权利,但我只是无法抑制地想,背负如此巨大的负担与隔阂,他真的可以按下重启键吗(哪怕这并不轻松)?可如果温情脉脉的落点令我感到不适,这又何尝不是我对苦难浅薄的想象与关怀呢?@HIDFF

38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哥哥带他去gay bar那一段我爆哭,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被接受真实的自己的桥段这么能直击我这种顺性别顺性向顺一切的主流人的内心

41分钟前
  • 葱花蛋挞
  • 力荐

4.5 怎么可以用这么平静的叙述讲出了一段那么黑暗和悲伤的过往。国境线我一直认为是人类自大和残忍的规则。表哥带着钱让他去gay bar的时候我哭的稀里哗啦。

44分钟前
  • 原味乱码圣母
  • 力荐

难民身份是物理意义的逃离,同志身份是心理层面的逃离,两者都无处归依,所以对“家”的渴望成为了伪命题,到底哪里才是人安全自由的栖息地啊。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太能理解“逃亡对人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会让你在任何关系中无法相信别人”。那灯红酒绿的同志酒吧,一个local gay people放松娱乐的普通场域,却是另一些人要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花光所有运气才能抵达的地方,即使抵达了,也还要花上更漫长的时间去摆脱那一路跟随的心魔,政治对人一生的迫害拿什么来偿还。

49分钟前
  • 糯木
  • 力荐

圣丹斯评审团奖,用动画和历史胶片还原真实记忆。一个阿富汗同志少年从塔利班占领区逃到苏联又逃到丹麦,触目惊心的苦难叙事。电影的讲述方式是跳跃的,没有回避编造的谎言,反而加深了它的感染力。正因为那些牺牲苦难,男主和男友的新生活才值得珍惜。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位阿富汗同志的逃亡之旅,为了保护当事人而采用动画制作的纪录片,没想到意外地模糊了剧情与记录的界限,私人化的讲述让观众不自觉地代入男主的视角。在历经摇曳的船舱、冷血的人贩子、残酷的警察等种种磨难之后,还要面对不被家庭接纳的恐惧,可家人那一句:「别担心,我们一直都知道」顿时击破了我的防线。家,一个你感到安全不必逃离的地方。

55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惆怅哀伤的情绪贯穿始终,细腻且避免苦情,动人且及时。

5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真实爆哭 没看之前虽然知道会是怎样得糟糕 但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 这落难的一生 每个身份带来的都是落魄和压迫甚至是灾难 然而你的困境却是他人拍照留念的契机 此时绝望和羞耻遍布全身 为了生存却不得不活在谎言之中 之前有参加过rainbow refugee的活动 帮助他们重建精神家园太过重要

59分钟前
  • Si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