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2016

完结

主演:姜至奂,成宥利,朴基雄,郑普硕,陈柏霖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6

 剧照

怪物2016 剧照 NO.1怪物2016 剧照 NO.2怪物2016 剧照 NO.3怪物2016 剧照 NO.4怪物2016 剧照 NO.5怪物2016 剧照 NO.6怪物2016 剧照 NO.13怪物2016 剧照 NO.14怪物2016 剧照 NO.15怪物2016 剧照 NO.16怪物2016 剧照 NO.17怪物2016 剧照 NO.18怪物2016 剧照 NO.19怪物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写给儿子,在分别际 ——由《当怪物来敲门》A monster calls 看一个暗黑童话的治愈力

这不是一篇纯正意义的影评,是我借电影表达对我儿子的叮咛。 九月一号,儿子要去他爸爸那里上小学了。我根据工作选择地点,我们母子终究是要在地理位置上分开了。七岁半了,从出生时,不,从怀孕时,就一直跟着我(嗯,这是句废话,是句我愿意细细体会的废话)。 怀你时还在SY大学任教,站在讲台上也没觉得太困顿劳累——我就当一边工作一边胎教了。出生几个小时后,你躺在我身边,那小样儿吆,什么都小——鼻子小,嘴巴小,手小,脚小——就是眼睛一连五六天不睁开,第七天睁开了,嗯,眼睛也小。我都不敢抱你,太娇小白嫩了,怕一个动作不合适再弄疼了你。小小的你睡在襁褓里,在窄窄的病床上跟我紧挨着,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你看。打扫病房卫生的阿姨几次好心数落我这样不行,说月子里不能累眼睛。嘻嘻,我哪有那样娇气,再说,看我儿子,多养眼。 转眼你就四岁了。我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由一个家变成了两个家,我不让你说成爸爸家、妈妈家,我说都是你的家,组成人员不一样了,但都有你的一席之地,你都是两个家的不可或缺的成员——不管你在你哪个家里。 你偶尔提起来怪过我们,好在从没恨我们——也或许恨过一点儿或恨过一时也未可知,或许是我们做到了尽其所能的方式继续爱你的缘故,你总体是健康快乐的成长状态。希望你将来也一直这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没有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平坦的,谁都会遇到困难坎坷,谁都会滋生负面情绪,体验到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慢慢学会疏导负面情绪,调整好心态,挺难挺难的,一个人默默承受变坚强当然好,但也需要向朋友敞开心扉,互相交流帮助。你要记得,妈妈也是你的朋友,可随时寻求我的帮助。 我一直想对即将分开的儿子说些话,说些他以后翻看的时候能起点作用的话。这些话,既不能让他一直活在美好童话里傻乐呵,又不能让他过早意识到现实的复杂多面而沮丧不安甚至胆怯。前者容易生活里多栽跟头,或许懵逼一阵子继续跌入另一个童话,然后再被现实撞地头破血流又或懵逼又或跌入童话的另一个极端。后者容易伤害年幼心灵,失去宝贵的想象力,过早尝到辛酸无奈,甚至绝望,甚至冷血。把握这个度,特别难。如果没有把握,那我就打算什么也不说。直到看到电影《怪物来敲门 》A Monnster Calls,这个电影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要对我的孩子讲的话。 《当怪物来敲门》是绝对暗黑系电影,此片根据派崔克奈斯的小说《恶魔呼唤》改编而成,讲述了少年康纳在面对母亲的生死离别之际,遇见怪物树人,并在树人的感召下直面内心,拥抱成长的故事。 电影里的怪物树人是主角男孩康纳痛苦衍生的心魔,是现实的影射。他妈妈得了绝症濒临死亡,爸爸另组了新家远在美国并且没有条件带他走。他要跟彼此不喜欢的外婆住在一起。他还被校园暴力欺负侮辱暴打。怪物也是临死前的妈妈为孩子种下的,它凶巴巴地板着脸孔,急不可耐地把那些残忍的事情灌输给孩子。这很残酷,她知道,但是没有时间了。  故事里,有利用爱情杀爱人登上王位受人民爱戴的所谓好王子与被冤枉的所谓坏女巫,有坏脾气冷漠却治病救人的制药师与善良却丢失信仰的牧师,有被渴望关注却依然孤独的隐形人。 每个故事,讲一个道理。 第一个,人性是复杂的,没有一直的好人,也没有一直的坏人,大多数人是处在两者之间的; 第二个,信念(或者信仰)是必要的,它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却能让你平和面对苦难; 第三个,每个人都是隐形人,并非被人注意到就不孤独了。孤独总是存在的,不要试图摆脱它,要学会跟孤独相处,那是内心充盈的必经之路。 怪物要小男孩说出第四个故事。他不敢,他说说了就会死去。而他宁愿死,也不愿说出真相。面对现实,比死还要难。死,比活着,要容易。终于,小男孩在怪物的引导和鼓励下勇敢地说出心里的巨大痛苦——“妈妈,我不想让你走!”他也明白了有些告别,是注定要发生的,接受事实,是疗愈的第一步。 生离死别,人世常见,但对于孩子,过早接触,他需要帮助。逃避悲伤是人的本能,面对内心,面对现实,面对残酷,就像是面对一头突然敲响家门的怪物,你要顺从本能害怕地逃避,还是勇敢地与它直视? 你选择逃避,也就永远逃离不了噩梦纠缠。你直面它,与它和解,它反而帮助你摆脱了痛苦。直面怪物,直面心魔,直面内心,与它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 一个孩子,还不能理解生活的残酷,但提前遇到了,就得过早成熟。 还有26天跟儿子分离,这个电影很应景,很及时。他才七岁半,还不能理解太多。而我就像电影里的妈妈那样,要帮助他提前把一些重要东西植入他的潜意识,比如三个故事里说明的道理,比如小男孩康纳勇敢讲出的第四个故事。 电影太长,就让儿子看了一些片段,我解说了一些。他为康纳的命运唏嘘不已,我说你跟他对比,你的妈妈离开你并不像康纳的妈妈那样死去,你随时可以见到我。你爸爸也不像康纳的爸爸那样不能接他过去一起住,你爸爸创造了一切可能的条件接你过去。我们都在爱着你,以各种形式,不放弃。 儿子从背后搂住我的脖子,说:“妈妈,我也爱您。” 失去的一切,我都会反省,但不会再纠结过去,不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我已经荒废太多岁月,才学会了往前看,不再辜负余下活着的日子。 分离,既然已成定局,那就勇敢面对吧! 这文字何止是对儿子的叮咛,也是对我自己。 种下一些目标吧,用汗水泪水心血浇灌,等它抽出嫩绿的新枝,活出生命的盎然绿意。 我本脆弱,为母则刚。

 2 ) 如果你在乎一个人,请现在开始练习“失去”

《当怪物来敲门》让我又想起失去一个人时的心情。是相当孤单的。
 
周末下午买了电影票,独自去看了电影。画面晦暗,怪兽狰狞,但电影内核却异常温柔。看完有一种伤心又开朗的复杂情绪。
电影教了一个东西:如何面对失去。
 
生命中重要的人,想跟他多晒晒太阳,在夏天的海边走走,哪怕忘记了说过什么话,但能多呆一会儿就多呆一会儿。
 
我们从没想过告别。
没有人会喜欢扫兴。
为什么从现在开始就要练习失去呢?
 
 

 
因为生命比你想象中无常,随时可能失去。

生命无常到可怕,那种骤停不会提前打任何招呼。有个粉丝给我分享朝夕相处的朋友忽然离世。
 
 

我的摄影师Icy飞机一落地被载去医院,爷爷病危。

 
电影里妈妈病越来越重,小男孩Conor对妈妈也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的。眼看着妈妈越来越憔悴,头发剃光了,每次还要骗他,“医生试了另一种新药,马上就会好的”。他其实已经知道妈妈撑不过去了,但内心不愿承认。和妈妈互相欺骗互相安抚的过程很累很痛苦。
他不能承认妈妈的病好不了了,这意味着放弃了妈妈。
面对重要的人即将离去,除了不舍、难过、痛苦,更煎熬的情绪是孤单。
 
 

我想起我爷爷去世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阴天,我正参加学校作文比赛。中途老师把我叫出去说有人来接你。见了爷爷最后一面,他握着我的手,竟然比我暖和多了。出殡的时候大家都在哭,我没有。他生前非常非常疼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哭不出来。

两年后的傍晚,走在路上突然很想吃红烧鱼头,爷爷最擅长烧的菜。想想这两年都没吃到,往后这辈子也吃不到,走在路上嚎啕大哭。那一刻,我才敢鼓起勇气告诉自己,我爷爷千真万确消失了。永远见不到了。

生命是一场旅途,殊死挽留也无法改变的告别,只有真的把再见说出口,紧紧拥抱再忍痛祝福,才算真正拥有过。
又或者,有的人就是不肯告别,想让离去的人萦绕此生,也是一种选择。也很好。不是非得这样那样才叫成长。不成长也没关系的。

电影里,小男孩不屑地对树怪说,我知道我现在在做梦,你又不是真的。树怪说,“谁又能肯定万事万物不是一场大梦呢。”

 

因为爱很棒,我们要保护它,珍惜它,而不是挥霍它。

Conor的爸爸和妈妈很早就离异了。他说,“我现在依然爱她。”
Conor问,所以你们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爸爸说,“这就是生活啊,有些人拥有爱也过得一塌糊涂。爱不是万能的。”
 
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啊。


 

因为练习失去,才能让我们感知生命的紧迫。

重要的人总想看我们变得更好的样子。
可是我们却碌碌无为,没有因为失去变得强大,也没有因失去而倍感珍惜。
我们应该学着去找到让自己骄傲的事,不用给其他人看。我们活着的一天一天是不是真的挺没太大区别?是因为我们赋予它“毫无意义”。我们富有到可耻,大把光阴,很容易产生无所事事的惰性。

人重要的是与自己对话,确认我在生命的哪一个刻度里。小到晚饭吃什么这样的问题也要学着自己做决定,而不是随便。

其实一天天怎么过,没有人教你,没有人逼你。爬雪山的人自己爬了,跑马拉松的人,动辄能把自己跑死,不是为了“分享”与“告知”,而是他与雪山、马拉松、自己发生的那些骄傲的moment,是属于自己生命的秘密。

一定要找到让自己骄傲的事去做,自己给自己勇气,而不是做给别人看。因为没人会在意的。但自己爽到了就好了。

 

因为我不想白活过。

究竟怎样才叫没白活过?善良王子是凶手,邪恶女巫值得被拯救。不会一直有好人,不会一直有坏人,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
如果明天死掉,我们绝对不会被后人记住,不会拥有魔法,也长不出翅膀。好过坏过都无所谓的。

活过的痕迹,就是爱你的人会惦记你。
 


- END -

全文作者:微博@野象小姐来看花
微信平台:一万口新鲜
- 作者原创,抄袭必究 -

 3 ) 一部看似黑暗实则治愈的童话电影

其实这是一部治愈黑童话。质量很高,无论是真实的特效,还是流畅的剧情,或是治愈功能。

主角小男孩父母离异,他跟着妈妈,可惜妈妈不幸患上癌症住院。在家里男孩和外婆关系恶劣,在学校里又面对着校园欺凌,他过早的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有一天,一个自称被男孩召唤而来的树妖来到男孩家里,要求男孩听它讲三个故事,听完故事之后要给它讲一个故事,男孩极力拒绝无用。电影由此开始。

树妖所讲的三个故事,电影用了水彩画的表现手法,独特且有新意,在这一部分我甚至感觉自己不是观众,而是听故事的人,跟小男孩一起思考着这些似有隐喻的故事。

树妖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逼迫男孩讲出他的故事。这也是男孩面对自己、认清内心的过程,充满绝望痛苦,最终男孩喊出自己的故事,累倒在了树下。

树妖没能像男孩请求的那样拯救男孩的母亲。当外婆找到他去医院见母亲最后一面时,男孩终于可以把藏在心里的话告诉他的妈妈。这里真的暴风哭泣,母子之间解开心结的最后一面。

这就是一部关于长大、关于放下、关于面对的电影,值得一看,真的很棒了。

 4 )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转镜漂亮却无法感动,但其实你只是too old to be a kid

too old to be a kid, too young to be a man
是电影开篇的一句话,康奈作为孩子还是太年轻,而树怪作为老人也已经足够老。
too old to be a kid

too young to be a man


(附注:本文会有一些剧透,观看前请谨慎)
                                                     
                                                            关于“四个故事”
将电影串联起来的是“四个故事”。三个树怪讲给康纳的童话故事,和康纳自己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王子手拿宝剑,带领民众为爱人向后母报仇。最终加冕登基成为一代明君的故事。然而树怪却给了这篇故事另一种说法,王子不好,后母不坏。所谓的好坏只是每个人的一面之词,也毕竟有光的地方背后总是会有阴影。
看一个人好坏真的很难


期间也穿插着现实生活中康纳被同班高大个欺负的情节。我总是感觉是因为树怪的这个故事让康纳觉得高大个也许没那么坏,从而隐忍下欺凌与不公平。
欺凌画面拍的克制而真实


而这在最后得到了结果。高大个最终于康纳“握手言和”,决定把他当做一个隐形人。(故事后面情节接下在表)
一次有趣的握手


第二个故事关于药师与牧师的故事。为了救自己的女儿,牧师违背了自己的信仰。而药师在一番考察后最终选择了不救,这个故事包含的东西最多。一方面暗示了康纳母亲无药可救离世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轻易违背自己的信仰。
正义与邪恶此刻无比的讽刺

“信念是半个救治方式”是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其实从西方根深蒂固的基督观念来看,我并不赞成,但是因为本篇改编自小说,所以基于小说作者的主观臆想,以及时代特征这一点看也不难理解作者传达的这一意图。
原作A Monster Calls,作者派崔克·奈斯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隐形人的故事,经常被人忽略的隐形人最终爆发,而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康纳身上得到了投射,高大个被康纳打到生病住院。
我与你同在(force with me)


相比与前两个故事的因,第三个故事更像是果。

“我是为你而来的”,树怪看到康纳后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而树怪的第三个故事其实是康纳自己召唤过来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树怪迟迟不肯将第三个故事告诉他的原因。而这个果其实就是自己心中的郁结压抑所产。


而第四个故事,母亲去世,康纳终于释怀,怪物消失。

第四个故事其实一直源于康纳的一个梦,也是树怪一直想知道的内容。在经过梦境重演,树怪的逼迫内心想法以后,康纳终于喊出了:“我想让她早点死。”

从内心深处,康纳自己知道母亲最终会离去,但是潜意识里他不愿相信这一事实。这在梦境中得到了影射,虽然康纳极力解救母亲最终还是坠入深渊。而梦境也是重压之下的产物。

最后一次母子相见,康纳面对离别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不想让你走。”潜意识里康纳已经接受了母亲要离去的事实,没有经过之前的压力释放,我相信内敛压抑的康纳是不会说出这句话的。
本篇最泪崩场景


                                                             关于“树怪”

其实,电影过半我相信阅者已经知道大树只是康纳自己心中的产物,他召唤了怪兽。而这只怪兽源于对母亲的爱。从母亲与康纳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其实母亲是知晓“树怪”这一人物的。
本片为数不多的引子


而这从后续外婆观看播放的旧录像中,可以看出树怪其实是母亲和儿时的康纳玩耍时涂鸦画出的东西。而树怪所说的三个故事(准确的来说是两个)也是母亲跟康纳说的儿时童话。

母亲召唤了树怪,而康纳将其物质化。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树怪作为实体,是物质。而康纳对母亲的爱产生的心魔是意识。康纳的心魔召唤可以说是产生了树怪,而树怪间接影响并引导了康纳。也就是“意识决定了物质,物质是对意识的能动反映。”这属于唯心论,马克思恩格斯如果看到此刻想必要在坟头尬舞了。
这就是所谓的画面感


                                                              关于“感动”
其实现在国人的泪点,其实很难捉摸。我们会因为陌生人的小事而感动,对于自己身边所在却无动于衷。也许正是应了那句话:“他人即彼岸”。导演胡安在筹备侏罗纪世界2中间隙看到了小说原著,被感动随即将小说改编成了电影。
右一电影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

不可否认,这篇电影是标准工业化电影的产物。情节从虚拟到现实的转接没有丝毫生硬,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刻意为之。(ps:韩寒真的可以去学学人家是怎么转镜的),从导演之前的做品诸如海啸奇迹,古堡惊情等可以看出的确是个有天赋的导演,于是乎有了斯皮尔伯格第二的称呼。(所以说导演真的不是相当就可以当的宝宝and 艾佳)
扮演树怪的巨人为《飓风营救》硬汉大叔连姆尼森

看到豆瓣有些评论说,电影漂亮,却无法感动。诸如此类的话语,我想问的只是,你上一次和你父母通电话是什么时候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是母亲


“有些笑话你是否因为听过太多遍而忘了它为什么有趣?后来你又一次听到它,突然间,犹如恍然一新,你就会想起为何一开始就会喜欢它了”


【ps:本人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anpengxian)】

 5 ) 有关于爱,绝症,亲情,相伴和自我救赎

其实故事就是那么点故事,起初不经意,认为剧情简介太过刻意,以为所谓最黑暗的秘密看到结尾处也不过如此,可是看完了整部电影,把它带入到生活中才发现,他说的是对的,电影包裹着儿童片的外壳,骨子里却是成人世界的黑暗童话。

侧脸还挺帅

Lewis可能是我见过这个年纪演技最为成熟的演员,他并不像其他年轻演员将男孩演的那么单纯和美好,反而发挥出一种阴郁的气质甚至有点暴力,这可能也是为了对应电影开头所说的With a boy,too old to be a boy,too young to be a man。正是这种年龄上的限制使得Conor知道妈妈对他隐瞒的真相和生活的艰辛,可是他又没有太强的力量去承担,可他并不是逃避现实,他潜意识里是希望能够承担起责任,能够说出压在心底的秘密从而获得解脱,解脱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受到惩罚,所以片中反复出现了多次同样的对话: 你不惩罚我?(You're not punishing me?) 这有什么意义(What could possibly be the point?) Conor的内心是煎熬的,他希望受到惩罚,因为他自以为是错误的、黑暗的想法,可是每一个回答者都给了他同样的答案,他好像是松了一口气,这句话没有错,但也没有拯救他,反而把他推向了深渊,所以他“召唤”了Monster,他希望Monster能够把他从深渊中救出,于是Monster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繁荣的王国,有着一个睿智的国王,为他的人民取得了和平,但和平是用某种代价换来的,国王失去了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对抗巨人而死,一个对抗恶龙而死,一个对抗由大魔法师率领的军队而死,女王无法忍受丧子之痛,绝望的离去独留国王一人和他唯一剩下的继承人——他的孙子,这孩子被抚养成了王子,用他的勇敢和赤诚之心赢得了全国的爱戴,他快成年时,他爷爷娶了新任妻子,可之后国王却病了,谣言开始蔓延,说她是一个邪恶的巫婆,她给国王下了毒,想为自己夺取王位,几周后,国王死了,而王子还年轻不能登基为国王,因此根据法律 女王将统治一年,期间王子有了心上人,她既漂亮又聪明,是一个农夫的独女,全国都觉得他们很般配,然而女王更享受当女王的乐趣,所以她想嫁给王子,王子可不喜欢这主意,他带着农夫的女儿骑马逃至夜深,他们在紫杉树的树枝下停下休息,第二天早晨王子醒来,发现有人在晚上杀了他的爱人,“女王”他哭泣道,“女王杀了我的新娘!” 村民们满腔怒火复仇心切,他们暴动了,女王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Monster把女王带到了非常远的地方,人们永远也找到她,在海边的一个村庄里,她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真正杀死王子爱人的却是王子自己,因为他知道她的死会引发完全毁灭女王的星星之火,故事的结尾他也成了一个受人爱戴的国王,开心地统治着直到死去。 故事并不像是传统的王子公主的Happy Ending,因为不会一直有好人,也不会一直有坏人,很多人都介于这两者之间,每一个故事总有两面性。故事暗示了Conor内心的秘密其实并没有错,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就像王子既是杀人犯,又是受人爱戴的国王,这是Monster安慰并引导Conor把秘密说出口的第一层。 第二个故事 150年前,工厂如野草般生长,树木被砍河水变黑,天空被烟灰弄得窒息,但仍有绿色存在,在城市边缘住着一个固执的男人,他拒绝改变,仍遵循旧医学,使用草药、树皮以及用树叶和浆果制成的混合物,村民们称他为药医师。这村里还有个年轻牧师,很有见识也很和善,一心只想着教区,他布道反对药医师的旧医学,而药医师的坏脾气和贪婪,让那些布道更为人所接受了,他想尽可能地帮助社区,但他的生意一落千丈,这让他愤愤不平。牧师的住所也有一棵紫杉树,紫杉树是最重要的治愈之树,它的果实和树皮会弹奏,会燃烧,有着生命的悸动,能治愈几乎所有疾病,只要药医师混合得对。药医师很想要这紫杉树,但要获得这些东西他就必须砍了它,但这是牧师所不允许的。牧师有两个女儿 是他的生命之光,他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父亲,为了她们会给予一切,但有一天 两个小女孩都被可怕的疾病击溃了,而牧师做的一切都没帮助,现代医学没有治疗办法,祷告也没用,什么都没用,除了找药医师,别无选择。“你愿帮助我的女儿们吗?”牧师乞求道,“你愿拯救两个无辜的女孩吗?”“我为什么要救呢?” 药医师说,“你的布道毁了我的事业,你拒绝把紫杉树给我,那是最好的治愈之源。”“紫杉树你拿去吧,”牧师说,“我会宣讲有利于你的事,只要你救我女儿,我什么都愿意做。”“你愿放弃你所信仰的一切吗?”药医师说,“如果那样能救她们,我就愿意放弃一切。”“那我没什么能帮你的了”。第二天 牧师的两个女儿全都死了,那天晚上Monster再次走动了起来,牧师家被它从底部往上撕裂,可是为什么不是医药师?因为他虽然贪婪粗鲁但仍是个治疗者,而牧师是什么呢,一个没有信仰的信徒。 信念是半个救治方式,相信治疗方式,相信等待着的未来,信仰是宝贵的(Belief in the cure, belief in the future that awaits.Your belief is precious...)和第一个故事一样,Monster想告诉Conor事物的两面性,就像药医师既有坏脾气又有合理的思想。 有好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相信,Monster暗示了故事的结尾即使拥有了信念,也不会被改变,可是这个故事本来就无关改变,只是有关于自我救赎,让Conor从深不见底的深渊里出来。所以它让Conor去发泄,去毁坏。目的还是一步一步引导Conor说出那个秘密,这是第二层。 第三个故事,也是Monster讲的最后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隐形人,厌倦了不被人看见,实际上他不是隐形的,只是人们习惯于无视他,有一天隐形人再也受不了了,他好奇如果没人看见你,那你真的存在吗,于是隐形人召唤了Monster。 这个故事最短,却附带一连串更大的伤害属性,通过隐形人让自己被人看见却愈发孤单重申事物的相对性,更加剧了矛盾与冲突。 Monster鼓励Conor要勇敢,隐形人是Conor,从前面看出来Conor是孤寂的,在学校时他甚至没有一个朋友,有一个俯拍的镜头,Conor一个人孤零零站立在涌动的人群中,像一座孤岛(没有人应该是一座孤岛啊,幸运的是他最后还有家人,他还有爱),可是他却又极力否认,对应了他内心的矛盾,既不想让自己变得可有可无被人忽视,又不想要老师等人对他施舍的同情和可怜,他宁愿"召唤"一个Monster陪着他,可能有人会说Monster不是他的朋友,是他的噩梦啊,其实不是,Conor从一开始就没有害怕过Monster,而Monster自始至终也只是来拯救Conor的。 Conor的三个梦反映了他的困境,可是意义不重要,终归还是一个引子,为了让Conor真正的释怀,说出他心里最黑暗的秘密。 就是所谓的第四个故事。 他知道妈妈不行了,他一直都知道,虽然妈妈总是告诉他自己会好转,因为那是他想听到的,他选择相信,而不是不相信,那时他开始思考,他有多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所以在梦里,他松开了手,他让妈妈坠落,他再也撑不住了。他并不想这样,可是现在一切都成真了,全都是他的错,他只是想结束痛苦,结束他自己的痛苦;那是他最原始的心愿,那是他的本意,却也不是。就像王子既是杀人犯又受人爱戴,医药师既有坏脾气又有合理的理想,隐形人让自己被人看见却愈发孤单。因为人类是复杂的动物,知道痛苦真相的同时又相信着安慰的谎言,而这两者往往都是必要且共存的,真理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真理只存在于他的心里,所以最后Conor紧紧抱住了他的妈妈,说出了那句真心话“I don't want you to go”,终于他能放手了。 片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隐喻,比如用少年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是否合理,就像Monster应不应该出现在现实世界里,外婆的出现是逼着Conor认清现实,而校园里的恶霸一句“You're always off in your own little dream world.”直接点明了Conor的“不切实际”,爸爸的出现更是凸显现实的残酷,父子俩车上的对话真是让人心酸: “到了圣诞节,你就来洛杉矶”(And you're going to come to LA for Christmas.) “不行,你那狭小的房子没空间给我了”(God no, not in your cramped house where there is no room for me) 爸爸是想帮他的,可是有了自己新的家庭之后终究是有心无力,反而让Conor变得更加孤立无援。所有人都是造成Conor会“召唤”出Monster的缘由。 他们不仅想把Conor从自我保护的幻想中拉到冷冰冰的现实世界,更想不顾一切的逼着他承认自己是错的,自己只不过是害怕妈妈的离去。和妈妈一起看《金刚》的时候,Conor曾经问妈妈,“Why are they try to kill King Kang?”妈妈说,"People don't like w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再回到电影结尾处,Conor翻看妈妈小时候的画册,才发现其实他所幻想的Monster早就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画在了画册里,所以他所幻想的Monster是妈妈早就跟他讲过的故事,而妈妈和他一样,只是从小喜欢幻想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当时可能也被孤立和歧视,她懂得Conor,懂得“People don't like w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在他们的世界里Monster是善良的,小女孩可以坐在它的肩上看远方,这是她的Monster,也是他们的。故事结尾妈妈看向“并不存在”的Monster,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他们之间早已不需要语言去沟通,她知道Monster会永远忠于他,会永远的守护着Conor,替她完成她再也做不了的事情。 影片结尾Conor与外婆生活在了一起,也算是Happy Ending,可能她从一开始对Conor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漠不关心(其实也不是不关心他,只是妈妈绝症病危,外婆心烦意乱,重心不可能在Conor身上),可是就像Conor是妈妈的孩子一样,妈妈也是外婆的孩子,所以她不可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她想让Conor离开去和爸爸一起生活,因为她知道妈妈唯一的牵挂就是Conor,她认为Conor对于妈妈的疗程并没有什么积极的帮助作用,甚至还会拖累妈妈,最后两人并排坐在车里,看似和解的拥抱了但是还是心存间隙,直到妈妈真的离去,不只是Conor的世界,外婆的世界也同样坍塌,妈妈曾经是两人之间的交集,却也是两人之间的阻碍,而她离去之后,反而像从未离开,将两人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从那时开始,两人真正的羁绊才开始形成,外婆给了Conor她早就准备好的房间的钥匙,房间里的装饰和Conor从前的房间一模一样,那一刻开始,外婆会把对于妈妈未能施展的爱全部给予Conor。 关于片中的两个主演,在片中饰演妈妈的Felicity Jones,一位80后演员,自带奥斯卡影后光环(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提名影片《万物理论》),第一次见她其实是一月份刚刚上映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作为一个团灭无续集的影片,抱着开篇就知道必死无疑的心情第一次见到了Felicity Jones,觉得表演不矫揉造作,简单粗暴能动手尽量不讲话的态度挺是欣赏,可到了《怪物召唤》,开篇就觉得这个演员有点眼熟啊,想了好久才想起来,头发短了就不认识了,这个电影里她应该算配角吧,我觉得还不如Liam Neeson大叔的声音抢戏,给我一种白开水的感觉,虽然也不做作,但就是无感,甚至还一度以为很不知名的新人演员,没有发挥出她应有的表演水平,反倒是小男主让我惊喜连连。 我专门去百度了一下,男主全名是Lewis MacDougall(刘易斯·麦克杜格尔)00后小演员,感觉以前是从来没见过,看了一下他的电影作品也只有两部,一部是《怪物召唤》,另一部居然是2015年上映的《Pan》(我就不写中文译名了,太愚蠢了),我绞尽脑汁想了一会,终于想起来好像是在《Pan》开头得孤儿院里跟Levi Miller饰演的Pan是死党,当时完全没在意,风头都被Hugh Jackman和Levi Miller抢走了,严格意义上Lewis MacDougall并不算是长得很出色的演员,不帅,不可爱,甚至都没有古灵精怪,反正我喜欢的小演员的优点在他身上都没有,可是就是这种与众不同,这一部《怪物召唤》一出现,就彻底颠覆了我对儿童主演的,就是所谓童星演绎的认识,原来小孩不一定非得智商不在线,全程装可爱,卖萌博关注的,也可以是这样有着忧郁气质,另类独行的演绎,总而言之,全片很大的一个加分点都是Lewis MacDougall赚来的。

 6 ) 一部后知后觉的好电影

看《怪物来敲门》之前,就看到诸多评价,“神作”,“治愈”,“电影院里哭了”……
于是,我带着瞻仰大作的心去电影院。然而出来之后,我好像没有被电影触动心里任何一根弦。
直到后来,看了不同的影评,我也思考了很多。不得不说,电影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很多电影想要表达的,太过隐晦,坐在影厅里一时间却很难意会。
 
电影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少年康纳深爱着母亲,但是母亲患了难以治愈的重病,每况愈下。明知道妈妈留不下来,却也不想妈妈离开。少年康纳召唤了一只巨树怪物,和它一起经历了一段自我救赎的心灵之旅。
 
框架理解不难。
但是对电影的困惑,源自支撑起整部电影叙事节奏的,怪物和康纳说的4个故事。这4个故事,将康纳的思想变化隐晦而又有意思的呈现给观众。
我要说的,就是我对4个故事的一些理解。
(为了能让没看过电影的童鞋更好理解,所以下面我会把故事的梗概尽量都说一说。)
 

故事一:王子复仇(由怪物对康纳说)
故事里的三个主要人物:
1、国王。
国王原来有一位善良的王后,王后因三个儿子的阵亡,过度伤心而死。后来国王另娶了一个美丽的女人,这位新的王后却是一个女巫。
2、女巫。
被怀疑毒杀国王而登上了王位,被传言诱惑第四位王子失败,后来又被怀疑杀死了王子的爱人。
3、王子。
仗着为国王复仇、为爱人复仇的名义,聚集军队,召唤怪物(一棵紫杉树,也是康纳召唤出来的怪物),最后推翻女巫,当上了新的国王,从此幸福生活。
 
其实,每一段故事都可以说是康纳基于现实而幻想出来的心理暗示。对照现实,这时正值康纳的妈妈病情得到控制(在康纳看来,实际上一直在恶化)。他相信妈妈对他说的话,妈妈说,她一定会好过来。
但是外婆不那么认为,外婆想让妈妈住院接受治疗,并打算把康纳接到她家住,方便照顾。康纳一万个不愿意,他认为外婆不喜欢他,认为她要拆散他和妈妈。
 
故事和现实有着直接的关联:国王,对应的是妈妈;女巫,对应外婆;而王子,则是康纳自己。
康纳深爱着母亲,正如故事中的王子爱国王(或者说是国王的位置)。女巫是破坏这一切的人(害死了国王),与外婆拆散康纳和妈妈一样。
然而,故事的真相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国王是因为衰老而死,并非女巫下的杀手;而王子的爱人则是王子亲手所杀,并借此发挥,挥军夺回王位。
真相是,王子自己杀死了爱人

被认为是坏人的女巫,没有做坏事,反而是王子编织了谎言。
这样的真相背后,隐藏的,就是康纳思想中的矛盾:其实康纳心中早已明白,妈妈终将无法救回来。这是真相。
但是,康纳选择相信妈妈对他说的善意的谎言,同时也是他自己对自己说的谎言:妈妈会好起来的。他乐于这样欺骗自己,因为谎言让他能感受到幸福。
与谎言对应的是,故事中王子心爱的女子,她象征着真相。但是她被康纳(王子)杀死在心中,象征康纳拒绝接受真相。
至于外婆,是康纳所不能理解的,他认为她是拆散自己和妈妈的坏人,是女巫坏人。然而真相是,外婆是康纳的妈妈的母亲,她同样深爱着自己的女儿。女巫没有害国王,她同样也爱国王。她没有引诱王子,只是想要照顾好他。
康纳对怪物说,他不喜欢这个故事。其实也反映了,一切都只是他不愿意接受真相而已。


故事二:药剂师与牧师(由怪物对康纳说)
同样先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1、药剂师:一个贪婪却高明的药剂师,他调制的药水能够治愈一切的疾病。
2、牧师:忠于信仰的信徒,认为药剂师是异教徒而呼吁大众排斥他,让药剂师的生意做不下去。牧师有两个心爱的女儿。
3、紫杉树:能够治愈一切疾病的药水材料。药剂师一直想砍掉它用来调制药水,但遭牧师坚决反对。
 
这个故事相对简单。牧师的两个女儿患了重病,群医难治。牧师唯有去求药剂师救救女儿。药剂师要求砍掉紫杉树,牧师允许了;药剂师要求牧师放弃信仰,牧师为了救女儿也答应了。药剂师却因牧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信仰,没答应去救牧师的女儿们,最后牧师的女儿病死。

这个故事对应的现实背景,是康纳亲眼看到妈妈的病恶化而住院,一直深信 “妈妈会好起来”的信仰开始崩塌了。
有如忠诚的牧师,为了救女儿的病放弃自己的信仰。康纳为了能让妈妈接受更好的治疗,选择抛弃固执,搬进外婆的家。所以,在这里,外婆的家,象征着对信仰的放弃,是妥协之地。
同一时间里,那位已经和康纳妈妈离婚的爸爸,从美国回来看儿子康纳。康纳原本以为爸爸爱自己,然而却被爸爸“背叛”,又是一次信仰的崩塌。
“信仰是治愈的一半”,这是康纳对自己的暗示——坚守信仰。故事里,牧师因为放弃信仰,而失去了救两个女儿的机会,康纳不能让自己变成牧师。况且在现实中,康纳听到,紫杉树的汁液可以制成治疗妈妈的新的药方(这也对应着故事中说紫杉树能治愈百病的设定),这更坚定了康纳的信仰——妈妈能好起来。
那么,如何能表明自己的决心?康纳选择了破坏,破坏他心中认为的信仰的抛弃之地——外婆的家。
这里就可以看出,故事中,牧师的一对女儿,代表的是康纳的妈妈,以及爸爸。
然而现实的结局,是妈妈的病依然无法治愈,爸爸依然不能接受他。
牧师的两个女儿最终病逝。
 

故事三:隐形人(由怪物对康纳说)
第三个故事,与前两故事不一样,没了奇特的叙事画风,而是基于现实,突兀而来的故事。
在学校里,康纳有一个总是欺负自己的同班同学。这个同学后来却厌倦了康纳,他要无视康纳的存在,将康纳视作隐形人。
被无视,意味着孤独。孤独是康纳最不敢想象的,因为那代表着以后没有妈妈在身边的日子。康纳不能接受这样,选择以暴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狠狠的揍了同学一顿。
康纳冲向同学

隐形人讨厌隐形。这里说的隐形,我认为象征的就是康纳的自我封闭: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的内心,也不愿意向他人展露自己的心意。
同学最后被康纳打进了医院,这样其他同学就更远离康纳了。
孤独的人,依然孤独。选择隐形,选择自我封闭的人,只能孤独。
 

故事四:噩梦(由康纳对怪物说)
怪物要求康纳对它说第四个故事,是康纳的噩梦。
康纳一直被噩梦缠绕。噩梦中,康纳的妈妈陷入地陷,康纳拼了命地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让她掉进地里的深渊。
梦里的地陷,毫无疑问象征着妈妈死亡后的地下长眠。但康纳坚决不允许妈妈死亡。
这样强烈的情绪,康纳却只能在噩梦中宣泄。在现实中,面对妈妈,面对爸爸,面对外婆,康纳都紧闭其口,抑制自己的情感。也因为这样,康纳他选择欺骗自己,选择默默坚守信仰,选择封闭自己。
其实电影开头,怪物就对康纳说:“我来不是为了救你妈妈,而是为了来救你。”帮康纳宣泄自己真正的情感,才是怪物的目的。
在诉说第四个故事时,康纳再次进入噩梦里。依然紧紧抓住要掉进地里的妈妈的手,这一次,康纳没能抓到最后,妈妈掉进了深渊。康纳嘶声裂肺地哭喊,也是终于让强烈的情感找到了出口。
回到现实,妈妈弥留之际,康纳与妈妈最后的相处中,终于说出了心底的话——“我不希望你离开”。
终于对妈妈说出了心里话

尽管依然是不舍,但是其中已经蕴含着对妈妈终将要离开的理解。
 
 
四个故事,分别对应的是正视谎言、坚守信仰、面对孤独、学会放手,都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坎。
我认为,怪物代表的就是死亡。事实上,怪物的本体——紫杉树,它所在的位置,就在一大片墓地之中。
王子欺骗怪物协助他夺位,是康纳自以为能骗过死亡的谎言;紫杉树的汁液能治百病,是康纳对死亡仍抱有的侥幸和幻想。
然而,死亡必将来临。
怪兽要康纳说出他的噩梦,说出第四个故事,也正是要求康纳表明自己对死亡的态度。最后,康纳躺在怪兽的怀里,也证明康纳已经接受和正视妈妈的死亡。这正是由死亡激发的关于成长的蜕变。
正如电影的开头白,用怪物的声音说出的一句话:too old to be a kid, too young to be a man.
死亡,是人从孩子成长为大人,所必经的坎。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只怪物。因为死亡,总伴随着生命而来。
 
至于康纳对怪物的想象从何而来?
故事的末尾,康纳找到了妈妈亲手画的画册,里面画的内容与前两个故事的情节如出一辙。我认为,那就是康纳妈妈在康纳更小的时候,给康纳画的童话故事画册。或许康纳已经忘了,但是这只怪物的形象一直活在他的潜意识中。
那妈妈为什么会画这只象征死亡的怪物呢?
画册的最后一页,怪物抱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幸福的笑着。这小女孩就是康纳的妈妈。我猜,那是在外公,也就是康纳的妈妈的父亲死亡时,妈妈将对父亲的思念,幻化成这只象征死亡的怪物。(电影中,妈妈曾经拿出外公的放映机给康纳放《金刚》的电影,金刚就是一只怪物,这也是一条暗示。)
怪物救赎过康纳的妈妈,这次又再一次救赎康纳。
妈妈的画册的最后一页

最后,说一下贯穿整部电影的一个元素——12:07。
每次怪物出现的时刻,都是12:07,这个时间点也是妈妈去世的时间点,更加印证怪物象征死亡。
但是,有一点我想吐槽,半夜的12点07分,电子钟显示的可不是“12:07”,而是“00:07”吧……

 短评

一个小男孩的心魔作祟都这么惊天动地。西方人那源于基督教又被现代性扭曲过的自我,似乎只有经过巫师和树妖这种异教传统才能释放出来。最后妈妈的画以及墙上与外公的合影点睛。

9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面对死亡及种种负面情绪的成长故事。水墨动画段落大赞,全片几乎每处都有对经典恐怖片奇幻片的致敬,Fernando Velázquez的配乐保持了《海啸奇迹》的高水准。J.A.Bayona这几部片下来很有当年斯皮尔伯格的影子,期待他的《侏罗纪世界》续集

1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balmes 满满一个厅哭得稀里哗啦。Bayona确实还是给人想成为斯皮尔伯格的莫名感,但情绪积累VS煽情说教之间平衡确实掌握得非常好,各种充满灵性元素的使用也摆脱了工业流水线的乏味,水彩动画营造的隐喻世界绝妙,根本没看够!小男主非常棒,配乐今年最佳之一。

17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怪兽作为人物内心幻物出现并呈现主人公心路的戏码数之不尽,好在这部电影很规整也有诚意,动画的穿插也是诗意到不行。怪物的四个故事,别有匠心,不乏蕴意;当第四个故事完成后,整部电影酝酿出的感情顺势催泪,恰到好处。

21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可能是我预期太高的缘故,以为会是【潘神的迷宫】【灵幻孤儿院】那种西班牙特色的温情奇幻片,结果只是一部纯正好莱坞路线的儿童治愈系,噩梦、怪兽、任务和主线的关系在解读上很简单,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地方,怪兽隐喻心境的路子也不新鲜,好在导演的掌控能力不错,这导演虐人总有一招。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用似是而非的奇幻故事讲述如何放手。说教和煽情的痕迹重了,灵气相应的就少了。扳回一城的是配乐,简直让人热泪盈眶~!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81/100 几乎算半个神作了,电影用魔幻的表现方式把一位母亲教导孩子(1永远要辩证的看待问题;2永远要心存信仰;3永远不要轻视自己) 的故事展现出来,在过程中孩子找到了自己暴力愤怒的原因,在和自身的和解中成长,治愈程度破表。票房遭遇滑铁卢实在可惜。

30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前半部分温吞(不过怪物的寓言故事还算吸引人),后半部分煽情(尤其是勾起我太多回忆)。借用母亲创造的怪物及他讲述的寓言故事来完成与至亲生死告别的心路历程。总体结构还是偏小说式,原著作者是总编剧的缘故?

34分钟前
  • mOco
  • 还行

过分煽情了。

38分钟前
  • 似零
  • 还行

整个情节还是太刻意了,虽然视觉表现力很强大,但是节奏、叙事还有主题的表达方式都不是很让人满意。

4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虽然很爱你,但我终究还是要放下你了。”真实生活像那些暗黑童话,幸福快乐往往不是结局,失望不一定换来希望,在这世界曲折成长,美好仿若蜿蜒河流,偶尔奢求他人援救,终究还需自渡求生。

47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巴亚纳的导演水准还是OK,感觉他很喜欢这种偏于阴冷且主题黑暗的故事,暗黑版的斯皮尔伯格。不过本片主题真是太极端了,令人伤感,不可否认电影的目的达到了,但个人不太喜欢

5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我也曾在第四个故事里,想要让这一切结束,而放开了她的手。从一个阴翳与痛苦,跌入进另一个阴翳与痛苦。

54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3.5。意外的好,将多种讨巧元素进行非常规的有机结合,在框架之内完成了不错的反模板尝试。创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理解之坚定比所述的道理本身更动人。一种值得推崇的说教,一次充满善意的催泪,一碗不油腻的鸡汤,一个有关面对现实(不认为是学会放手)的童话。选角非常出色。

55分钟前
  • Ocap
  • 还行

如何學習放手,面對生命中不捨但不得不的離別。用奇幻視角去表達那些憂傷焦慮,但也有溫柔的療癒。穿插故事以水彩動畫表現,很美。少年主角Lewis MacDougall演得不錯,Sigourney Weaver和Felicity Jones分飾嚴肅外婆與癌症母親都十分動人。 J.A. Bayona真心是擅長處理細膩情感的導演

57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充满诗意,情感,十足想象力和美感的一部佳作。关于对所爱之人失去的学习,关于生活中如何去抵抗每一个困难的启示,还有那些成长中必须面对的伤痛与不幸,借由树的形象和故事一点点的娓娓道来,很难不让人为之流泪。Lewis MacDougall继Pan之后又进步了,太有天分!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

人怎么能既好又坏呢,不对。

1小时前
  • 雨宫萤
  • 还行

居然没什么人提《失物之书》?这故事背景设定及前十五分钟几乎和小说一模一样!结合后面看又可说是前传,当然想象力与叙述方式比小说弱太多。Groot出现后更是内涵大跌。几个剧中小故事的动画效果不错,氛围似乎想在《潘神迷宫》和《大鱼》之间取平衡,但没做好。主题还是自我确认及不逃避现实。

1小时前
  • 亲爱的猥琐猪
  • 还行

相比其他童话故事,它更自我,更挣扎,其黑暗程度甚至超脱了童话界限。康纳面对的世界分崩离析,他的痛苦与疲惫不断反噬,直到蛮不讲理的怪物出现,种种内心搏斗变得具象化,让他在经受更贴近现实本质的暗黑故事的洗礼后,走向了自我的和解与释怀。水彩故事很赞,但即便泪点频仍,也嫌太平缓。三星半。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周树人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