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囧案第二季

全8集

主演:泰勒·阿尔瓦雷兹,格里芬·格鲁克,特拉维斯·托普,梅尔文·格雷格,卢·威尔逊,泰勒·克兰斯顿,德龙·霍顿,莎拉·伯恩斯,贝利纳·洛根,亚当·雷,巴尔巴拉·迪林,奥利维亚·诺尔曼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1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2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3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4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5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6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13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14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15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16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17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18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19美国囧案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屎尿屁越狠,我心越浪

任何时代,低俗都不会在银幕上殆尽,它只会不断更迭,越来越详实。

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拉屎场景。

《美国囧案第二季》开场,圣伯纳丁高中的学校食堂,教室走廊,到处是屎。

学生们如同失了禁,个个慌不择路,厕所已然不够,但凡是容器,纷纷解开裤带,拉个畅快。

©令人窒息的拉屎场面

虽然恶心,但还是忍不住笑出声。

有人会觉得屎尿屁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元素,甚是低俗。

但俗话说:“人们渴望发笑,便有了笑话,人们渴望开怀大笑,低俗笑话应运而生。

毕竟,越三俗,越好笑。

[顽主]里,张国立说过一句:“哥们儿就是喜欢俗的。”

©[顽主],张国立

大部分观众乐衷低俗,其接地气,无需过脑,快乐简单粗暴。

因此,银幕上,总有屎尿屁横飞。

电影刚登场,是一批未驯服的野马,各路导演和艺术家,摩拳擦掌,握紧缰绳,做着各种试验性的尝试。

那时,银幕上尽是低俗。

譬如早年梅里爱的[舞会之后],贡献了影史第一个裸露镜头。

©1897年,[舞会之后],去洗澡的女主

又或是费迪南的[透过钥匙孔],完成了摄影机的首次窥淫。

©1901年,[透过钥匙孔]

那会的电影,受众不多,即便低俗,也无人问责。

但环境总会变化。

伴随技法成熟,观影人数增加,电影逐渐成为主流娱乐方式,看的人多了,便有了不同的声音。

那是电影第一次被批低俗,尤其那些直白的裸露。

1930年,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出台《海斯法典》,将这些元素,挡在了镜头之外。

©《海斯法典》,美国第一部限制电影表现内容的成文法规

没了最原始的低俗,总会有新元素替代。

30年代的美国还未完全从大萧条影响中走出,经济上升缓慢,找工作对于男人并非易事,对女性更是残忍。

那会,城市中出现一些凭借美貌,找男人作长期饭票的女人,她们不上班,言语轻佻,放浪形骸。

她们被称作“掘金女”,同时也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海斯法典》出台后,银幕上的传统低俗几近灭绝,而这些时代下不得已“掘金女”,却成了银幕上最低俗的形象。

这类角色,捧红了珍·哈露和梅·韦斯特。

一个在[红发美人]里,喜欢将富家公子照片放在大腿丝袜扣中,极尽挑逗之能事。

©[红发美人],珍·哈露

而另一个,则在[侬本多情]中斡旋于多个富家子弟间,游刃有余。

©1933年,[侬本多情]的梅·韦斯特作为掘金女典型,她投机,不婚,将男人玩弄股掌,俏皮话更是妙语连珠

但如今看来,“掘金女”并不低俗,只是在那个银幕上连喝酒都不被允许的年代,其成了低俗审查制度间新的底线。

纵使仍处在舆论风口,甚至当时天主教徒更是怒斥其放荡且淫乱,但法典并未将其拒之门外。

且她们传达出的享乐主义之上,更是吸引了一批批观众走进影院。

仅凭[侬本多情]的票房,便将当时濒临破产的派拉蒙,挽救于水深火热中。

低俗的力量,可见一斑。

四十年代刚开始,二战打响,同时也吹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号角,中产阶级人数激增,电影内容也有所变化。

中产阶级们有个共性,他们喜欢模仿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而优雅,自是模仿对象之一。

而他们,正是观影的主力,《海斯法典》加上大众口味变化双重桎梏。

当时的电影,纯洁优雅的不可方物,甚至于一般的性暗示,都要转个山路十八弯。

譬如[淑女伊芙],本该是男女挑逗,却变成关于“蛇”的性隐喻,尴尬到出戏。

©[淑女伊芙]中的男女之事被一段蛇动画替代

物极必反,压抑之下,必是反弹。

马上,60年代迎来轰轰烈烈的性解放,不但推翻《海斯法典》,更是将电影创作,掀了个底朝天。

最重要的是,低俗又重回银幕。

而其中最具代表的,还是性的回归。

1966年,《海斯法典》废除,同年,[灵欲春宵]上映。

这部从名字开始便已和低俗缠绕的片子,开始公开讲荤段子,更有妻子当丈夫面勾引情夫的桥段。

对比先前,可谓低俗爆表。

©[灵欲春宵]

其就像砸到水中的石子,掀起了后继电影里荤段子的浪潮。

伍迪·艾伦算对此心心念念,1972年他拍[性爱宝典]紧随脚步,用知识分子的口吻,跟观众一本正经讲黄段子。

©[性爱宝典],伍迪扮演一枚有思想的精子

除了这些飞舞的性事,还诞生了新的低俗。

1980年,[空前绝后满天飞]上映,这部以反传统类型片和类型人物为乐趣的电影,给低俗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恶搞。

©[空前绝后满天飞],美式恶搞片鼻祖

同为低俗,恶搞比黄段子更好笑,票房也更强劲。

没隔两年,[空前绝后满天飞]的原班人马又拍了个[笑破铁幕],两部片子下来,恶搞正式在银幕立足。

©[笑破铁幕],恶搞对象是传统的苏联间谍电影

无论荤段子还是恶搞,这一时期算是成型,为后续成熟的低俗喜剧铺平了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低俗恶搞后来传到香港,被一周姓演员本土化后。

成了无厘头。

时间来到90年代。

由于电影分级制度的完善,电影创作越来越自由多元,低俗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小,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低俗只是性和恶搞,那么90年代开始,则百花齐放。

其中,最亮眼的是屎尿屁的亮相。

它脱胎于厕所幽默,以排泄物为梗,和性一样,是人们本能忌讳的低俗。

但创作者们,总能找到诙谐之处。

像是1999年的[王牌大间谍2],不仅是彻头彻尾的恶搞,更以屎为噱头,恶心之余,忍俊不禁。

©[王牌大间谍2]

同年还出了一部经典,叫[美国派],这部以性为主导元素的喜剧,中间穿插屎尿屁的段子,低俗出了层次感。

©[美国派],在女厕所拉肚子的芬奇

紧接着是2001年的[非常男女],挂在电风扇叶上的马桶飞旋,屎尿四溅,隔着银幕,都能闻到味道。

©[非常男女]

然而,远不止如此,大麻元素的登场,让低俗变得更加宽泛。

大麻致幻,吸食者行径同傻子般荒诞,笑果一流。

其中,数1998年科恩兄弟[谋杀绿脚趾]的大麻最为经典。

男主“督爷”是个无业游民,每天靠吸食大麻度日,吸嗨时,便会幻想在城市上空翱翔。

©吸嗨了的“督爷”

2001年的[惊声尖笑2],恶搞主导下,观众看到个成了精的大麻,将人卷起,一顿反吸。

©[惊声尖笑2]

屎尿屁和大麻只是新晋低俗元素标志性的两个,还有宅男文化和酗酒等不胜枚举的低俗梗。

而如今银幕上成熟的低俗喜剧,往往是多梗并用,俨然低俗乱炖。

只不过,大众喜欢贴标签,像是屎尿屁,作为近两年低俗元素里的佼佼者。

低俗喜剧也更多被叫做屎尿屁喜剧。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就像《美国囧案第二季》,纵然其一本正经,而面对满屏屎尿屁,总有观众,会心一笑。

所以,任何时代,低俗都不会在银幕上殆尽,它只会不断更迭,越来越详实。

但至于下个时期,什么又将成为新的低俗,只有天知道。

-

作者/夭夭酒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2 ) 为Peter和Sam上升的制作力扣一星

没有第一季的伪纪录片魂了,形式还在。

第一季给我非常高的代入感可能主要是因为所有的footage真的是都存在得很合理,听证会的录制啊社交网络上的小视频啊,猜测的部分和理论上拿不到的footage的部分就做做3D模型啥的,成片效果就非常符合高中生做犯罪纪录片这件事,拿不到的素材就是拿不到。这一季就明显更走悬疑卦,烘托悬疑气氛,大量猜测的部分都有原演员真人演绎……就……少了第一季的真实感吧,给我的代入感大打折扣。

第一季被人说节奏慢是因为大背景和线索以及嫌疑人锁定基本都在头两集完成了,后面只是抽丝剥茧地推理部分。而这一季观众基本没办法自己思考案件本身去推理,剧本是不断甩前文没有的新讯息出来的,只能跟着走。推理部分的逻辑被弱化了(第四个事件直接一带而过了),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在完善逻辑上。最后解谜部分感觉是有bug的(也可能是我看剧不认真?)- 比如不是说只有运动员可以去休息室塞T shirt吗……Jenna最后为什么可以随便进去啊- -b

推理这部分弱化了导致这一季好笑程度直线下降。第一季好笑不是因为案子本身屎尿屁,是他们用一本正经地方式讨论屎尿屁内容的反差感。笔迹不同这种刑侦案常见套路他们用来讨论dick画法有没有ball hair和mushroom head差异,而且真的很!严!肃!自己都没有笑!还很认真地和老师说,最后自己都嘲听起来哪里怪怪的。还有从不同的ins小视频里找线索啊之类的,一本正经地找非常沙雕的线索,反差萌总让人忍俊不禁。

这一季这部分的搞笑随着推理弱化直接没了……全集我唯一笑了的部分就是警察问Kevin你是怎么把poop放进纸人头和发射器里的时候,Kevin和日和动画里的人物一样把东西放屁股下面……

不过这样确实是能腾出余力来说更大的人性问题,开始以为说校园霸凌,结果其实每集都有细节引发思考,最后居然上升到社交网络掩盖的人性。

两个主嫌疑人Kevin和DeMarcus还是塑造得很饱满的,很典型又很真实,有可爱的部分有可怜的部分也有可恨的部分,会让人感觉学校里这样类型的孩子可能真的是这么想的吧。里面没有完全好的角色或者坏的角色,看似在做好事的人也有shaddy的部分,看似“坏蛋”的家伙也会说出很厉害的话。哪怕是Chloe自己也在说自己当了snitch,最早帮忙的原因也是内疚感。

细节还是挺可爱的,片头还有Ming Zhang小朋友和Mr. Baxter哈哈哈。能理解为什么砍了,这个系列没有好剧本确实撑不下去。为这一季Peter和Sam上去了的制作力和大量吃饭时不宜观看的大便镜头扣一星。

 3 ) 美国囧案 第二季

Netflix的伪纪录片剧《美国囧案 American Vandal》第二季确定在美国时间9月14日上线,这部获艾美奖提名及赢得皮博迪奖的剧集新季讲述,纪录片工作者Peter Maldonado及Sam Ecklund(Tyler Alvarez及Griffin Gluck饰演)被招来到一间天主教精英学校,他们将调查一宗引致学校多人腹泻的大型恶作剧事件。而有一匿名帐户「Turd Burglar」承认这次事件的责任,主角们得查出谁是幕后黑手。

 4 ) 小心,你也有可能是这起“翔”案的凶手!

最近的一档名为《创造营2019》的选秀节目上了热搜,据说其中一位名叫王晨艺的成员因为其七年前点赞的一条微博,被黑粉拿出来大做文章。明明只是在升国旗放国歌的时候,可能因为播放人员操作不当在国歌播放前出现了hello kugou的声音,却被有心人上价值到了不爱国,侮辱国旗的程度。

其结果,是这位成员在舆论的讨伐和辱骂之下不堪重压选择退赛,黑粉们成功清理了自己爱豆夺冠路上的绊脚石,但也毁了一个年轻人追梦的道路。

网络审判究竟多么可怕?就拿最近刚刚重见天日的《纽约的一个雨夜》的导演伍迪.艾伦自己的遭遇来说,一个三十年前连法庭都宣判无罪的亵童案件,居然在声势浩大的me too运动中被重新翻了出来,不由伍迪自己辩解就被网友们视为有罪,其结果就是长达两年的对于他的全面封杀。

互联网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的权利,也有了宣泄情绪的出口。生活的压力,感情的坎坷,一切现实中的不满,人们都倾向于用网络去释放。网络本就是工具,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在这个人人佩戴着面具的时代,没有人知道假面之下的真身是何人,大家借着一副虚拟的皮囊在网络的世界里肆意妄为,网络暴力,人肉搜索,舆论抨击,任何人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网红,也可能瞬间被贬低的一文不值。

对于网生一代的年轻人则更是如此,他们打出生就伴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和升级,每个人在社交网络中都可能都有着多个身份。修着图,点着赞,刷着朋友圈,这已经成为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日常。

某种程度上,网络中的身份其实就是我们现实当中的投射,虽说我们都带着假面,但其实面具之下都隐藏着精神空虚,迷茫和不知所措的个体。网络确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人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不被时代抛弃。

但同时,网络又把我们每个人分裂成了一个一个孤岛,看似拉近的人与人的距离,其实之间都有着一层不可见的铁幕,我们的电脑荧幕,就是那层铁幕的实体。即使表情包发的再怎么娴熟,那终究不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或许你会说现实生活中也充斥着欺骗和背叛,但是那总好过自己在电脑屏幕前的意淫和被迫害妄想症,当面对峙,说出你的想法,远好过逃避和自以为是的真相。

2017年,Netflix出品了一部名为《美国囧案》的剧集,该剧以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通过sam和peter两位热爱纪录片的高中生的视点,讲述了他们如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调查一起发生在高中的JJ喷漆的恶作剧事件的故事。剧中,导演通过调查采访和搬演等方式去还原案件发生的每个细节,并通过围绕着被冤枉为犯人的高中生Dylan的讲述来逐步拼凑起案件的真相。

该剧播出后广受观众和评论界的赞誉,制作方于是决定在隔年的九月推出续篇《美国囧案 第二季》。本剧依旧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并通过sam和peter这对纪录片拍档来揭露一起发生在高中的“Turd Burglar”恶作剧事件。

相比于第一季,本季无论在制作亦或是主题深度都更进一步,其中所讨论的网生一代如何处理自身虚拟与真实身份的关系问题,以及对于学校存在的腐败,网络和校园暴力,青春成长的迷茫与孤独等话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可谓精彩十分。

剧集的开始,导演为我们呈现了一起天主教精英高中发生的午餐柠檬水下药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当天在食堂用餐的同学大量出现腹泻的情况,场面一度失控。

随着柠檬水事件的发生,学校又先后发生了另外两起类似的恶作剧事件,一次是发生在篮球赛开场前,本该发射出T恤的发射枪中射出了猫屎,弄得观众席上的观众被喷了一身。另一次则是在某位老师的课堂上,同学在蒙眼打玩偶的时候,从玩偶中喷出了粪便。三次恶性事件搞得学生们惶惶不安,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社交软件ins上居然有一个自称为Turd Burglar的人承认了一切都是他做的。

导演没有在剧集的开始就切入到sam和peter的调查者视点,而是先从校方和警方的负责人来陈述案件的发生和侦破过程。经由两位警探和学校负责人的引导和权威发布,观众似乎相信了这一切都是一位名叫Kevin的学生所为,他因为被校园霸凌而对同学们怀恨在心,所以决定加以报复。

但是随着sam和peter接到一封求助邮件,发信人请求二人介入调查Turd Burglar恶作剧事件之后,我们以为的案件真相开始发生反转。Kevin虽然认罪,但他强调自己是被迫的,一切都是由于教导主任的威逼利诱,而当Sam想要联系教导主任时,却遭到了严词拒绝。

导演有意通过不同人物视点对于事件的回顾来制造一种戏剧冲突和矛盾,人们对于同一事件的看法,往往会因为个人的利益出发点不用而产生分歧。校方想要息事宁人,随便找个学生当替罪羊,警方为了快速结案也倾向于对于案件草草了事,但是这一切都是以牺牲一位无辜学生为代价的。

被扭曲的真相,正如这个时代被封锁的那些消息一样,我们只能看到被允许看到的,而不是全部应该看到的。Kevin幸运的遇到了愿意为他翻案的sam和peter,但是现实中,有多少的冤假错案都最终酿成了悲剧。

太多的刻板印象让人们急于给一件事情下定义,或是做决定。因为Kevin被欺负了,所以他就必然有犯案的动机,因为你曾经点的一个赞,就是辱国,就必须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因为你展现了一些“真”的影像,就必须被技术审查不通过。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要被标准和统一化了,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被限制了自由,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刻板的态度也只会让我们的时代止步不前,不是么?

当peter和sam慢慢深入到涉案高中的复杂关系网后,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其中,在学校广受追捧的篮球明星DeMarcus以及他的好友Lou,举报Kevin的Tanner和试图帮助Kevin的Chloe,在社交网络上活跃的富家女Jenna等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真相,导演并没有执迷于Peter和Sam的解谜过程,而是在每一集里都试图呈现网络时代下每个人更多的面向,以及在诸多假面之下可能隐藏的真相。

DeMarcus在学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校领导把着他这颗摇钱树挣钱而给了Demarcus一般人不能享有的特权,学校的男孩女孩们崇拜他,球场上的他更是英姿飒爽,屡获佳绩。当Peter和Sam将犯案的嫌疑转移到Demarcus身上时,几乎所有人都快要相信他就是真正的Turd Burglar,无论从其可能实施的条件还是没有说服力的不在场证明,Demarcus都是最有嫌疑的。

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导演一次一次的引导观众走入陷阱,又通过诸多的反转让案件的走向突变。这个过程像极了我们日常对一些事情的判断过程,遇到突发事件时会不自觉的找那个自己感性上不喜欢的人作为怀疑对象,如果三个嫌疑人中有一个凶神恶煞或是有前科,他总会是最早被人们怀疑的。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不能看到很多被偏见遮掩的真实,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我们要谨防的。

同时,Demarcus的狂妄自大,以及令人生厌的优越感,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原生家庭和生长环境给他的不安全和自卑感,这一切使得他开始扮演一个成功者,人们迷恋他的身份,却未曾了解过他这个人本身,而这也是一切悲剧发生的诱因。互联网的问题正在于此,人们都忙于猎奇他们想要看到的,却根本不在乎面具下每个人真实的本我。时间久了,你也会对自己的身份变得模糊,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哪一个才是分身,身份认知带来的错位感在未来的网络世界可能会是一种常态。

与Demarcus同样受着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危机的Jenna,她总会在社交网络上po一些自己的美照以及和名人的合影,其中有一张她自称是与好友女星的合影,但实际上不过是她自己排了五个小时队换来的一张粉丝照。当自己扯谎的真相被曝光在网络上后,她开始被孤立和嘲笑。Jenna的遭遇就像每一个在网上过度粉饰自己的网红一样,表面上光鲜亮丽,拥抱着点赞和礼物,但实际上私下的自己却一点不会从中感受到快乐,甚至一度十分挣扎。

导演借由Demarcus和Jenna讨论的,其实就是网络时代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真身与面具关系的问题,他们之所以会被利用和选择,都源于他们藏在面具之下的本我被发现了,原来可以有人这么懂我,原来我不是一座孤岛,原来他看中的不单单是我的面具。

每个人都渴望遇到一个能够理解和懂自己的人,但现实是,我们不可能遇到100%契合的人,人和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接纳,包容,才可能真正达到契合,如果只是一味地向自己和身边人发难和埋怨,只会让自己愈发的成为一座孤岛。

当事件的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Sam和Peter发现原来所谓的Turd Burglar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某个被退学的学生通过盗用另一个女生个人信息和照片,网络欺骗学校里的师生,并在要到对方的私照之后以此威胁来让他们在学校里搞破坏。

为什么大家会上钩,因为他们都太脆弱和孤独了,无论是上面提过的Demarcus和Jenna,还是那个我们以为被冤枉的Kevin。在最后一集之前,我们几乎相信了Kevin就是被冤枉的,但实则他确实亲手犯下了柠檬水投药事件。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网络时代以后,我们又拥有了在虚拟世界重新活一次的机会。但是当我们在不同的身份之间切换时,往往会忘了我们最初的那个自己是谁,或者说,明明我们知道,但是不愿承认的那个自己是谁。

因为面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所以我们变得不愿意承认自己真实的那一面,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那种所谓的坚强的人,没人关心你,因为大家觉得你强大到不需要被关心。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还是会有需要被关心的时候,因为没有人是绝对强大的,谁都需要有个肩膀靠一靠,即使是那个人们口中的英雄。

最后,请允许我用剧集最后一集中的台词作为结束。愿每个人都被善良对待,愿人们之间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相互的理解和接纳。有时候,我们本可以过得更开心,更真实一点不是么?

 5 ) 第二季依旧一口气看完,最后一集让我抽了半包烟

很久没有回豆瓣写点什么,很多以前认识的豆友也没看到什么动向了,我曾一度有网络虚幻所以让生活来充实的幻象,然而孤独是离不开你的,我依然还是回来寻求认同感和找些陌生人可以聊聊天。

看完之后,我删了很多觉得幼稚的影评,然后又开始质疑自己不真实,毕竟和这部片子的主题相斥了,很久前我写过第一季的影评,然后去分析每个人物。我没觉得自己分析错了,只是成长告诉你人是分析不清楚的,剧本可以聊的还是主题性的东西,我原本以为这是一季讲人性的老套路,至少第一季的确把人挖的太深,可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在聊真实和成长但却套路新颖的片子。

我本来觉得皮特和他的搭档对于真相了解过了头,其实他们很纯粹,只想做个探究真相的发现者,而真相很多时候是不堪的,但比起上一季,这一季就阳光很多,编剧变成了一个了解人性却还开朗乐观的大男孩,那些被真相伤害的人最后选择了更好的生活。

这一季的最后一集可以胜过今年所有的美剧,最后的称述显得土味但是不得不佩服条理清晰,就像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去和你讲道理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时候,你能感动于那种真诚。最后一集聊得是网络安全?不,更多的是我们现代人存在的孤单。

借用最后一集最后的原话,我们处在一个需要两个甚至更多身份的时代。网络成为了很多人的避风港,因为它可以是你最华丽和坚强的外衣,来让你变成另一个人;它也可以成为一片荒土,是绿洲,是你诉说秘密的地方。而这一切都因为我们需要适应不同的身份,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我也经常用社交软件聊天,甚至觉得安全,因为你所倾诉的人不在你的生活里,你不用担心他对真实的你怎么改变看法,这避免了很多尴尬,因为你倾诉多了会明白那些你看到的漠然的脸或是满脸的疑惑,有些人不在乎有些人会质疑你虚伪,那就是我们在现实中孤独的根源。

皮特问球星朋友,你身边有这么多人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去迷恋一个你没见过的姑娘,而之后黑人朋友的回答让他洗的白白净净,甚至黑转粉,这和富家女以及冤情对象的理由是一样的,他们在试图适应现在的生活,而那并不是很成功,所以极度缺失认同感的人被网络骗子有机可乘。

我也有过这样的偏见,这不可耻,那就是什么样的人会把自己的裸照发给一个没见过的人,他得多饥渴?现在我要把饥渴换成孤独,然后开始理解。换位思考一下也许我自己可能也会,甚至爱得更深,这不是因为对方姑娘有多漂亮,而是对方有没有真的懂你。

我为过一个认识不久的女孩纹她的名字,最后两个人也没有走得长久,但我从痛恨自己幼稚到变得越来越坦然,甚至不后悔,我和她是网络认识的,吸引我的不是太她照片有多好看,而是她的兴趣喜好和你深度共鸣,她变成了你精神和心灵的支柱,最主要的是那份被爱的心被获得,哪怕不够真实,虽然我不是被欺骗,但是冤情对象那个喜欢英式口音和茶的电子音乐人小伙子,他那个落寞的眼神我深有同感,最后他和皮特说常联系的时候,我看哭了。那些矫情的东西他自己也不适应,可就是这些东西显得真实,我感受到了他的被需要。

编剧很巧妙的用了其他没有受骗学生的采访独白,这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你不能说他们活得现实不理解人情,简单一点没什么不好,那些也不一定是坚强,而那些脆弱的我们最后应该选择的也不是自怨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而是抛下一切让自己快乐一点。球星自己选择了大学,抛下了身边虚假图利哥们的意见,然后在公园和一群孩子寻找篮球真正的快乐;电子乐三人组重归于好,然后在一个地下酒吧做演出,哪怕同学们欣赏不来他们的音乐,但我挺喜欢;至于我写完影评,我会继续做乐队和拍照片或是做些自己能快乐的事,而少去一些对生活的不满;你那?

 6 ) 混蛋的「美国囧案」和撕碎的面具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被窝修道院

我们不是最糟糕的一代,而是被曝光最多的一代。我们时刻生活在议论、反馈和评价中,所以脸上的面具通常只是我们求生的方式。也许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可以让我们去成长、去发现、去以新的形象示人。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别人知道那个面具下真实的自己,并且享受那个真实的你。

网飞的原创剧「美国囧案」只播出了两季就被砍掉了,被砍掉可能是因为它的非典型。但是在电影剧集创意越发雷同的今天,这样的非典型剧集反倒值得去好好品味。「美国囧案」用两季分别讲了两个屎尿屁的故事。第一个是某个高中教职工停车场上的所有车都被画上了生殖器图案,第二个则是有人通过泻药让全校同学在午餐时间同时腹泻,给整个学校带来了不一样的味道。这两个案件一开始看起来是那种混蛋下作的恶作剧,我本来也是当成下饭喜剧来看的。但是后来随着主人公对于事件调查的深入,我才发现这案件背后并非混蛋,而是可以让每个人都共鸣的那种当代社交网络病症。

主人公是两个学生,与其说他俩是想要去探求真相给被冤枉的学生以清白,不如说他俩是想要通过这个拍纪录片来实现他们的导演梦。整个剧集就是他们制作的纪录片,随着调查推进实施更新,因此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以及涉及到这件事的每个人包括吃瓜群众都可以了解到他们调查的进度。也正是随着他们的调查,不断的有新线索提供,当事人的态度不断的改变,这个案件也不断的出现反转。这两个学生显然不是什么专业的侦探,但是作为和大多是当事人同龄的高中生,他们最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解开谜团。

他们的杀手锏就是社交网络。对于现在的年轻人,社交网络让大家变成了两面的人,一面是面对真实世界营造出来的尽可能美好形象,另一面又是不断发泄情绪和欲望的私下的一面。从这叫网络上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虚伪,看到真实的人际关系,看到人和人之间私下聊天的内容。在同一张照片,可能中间是一个摆拍出来的完美形象,角落的背景中又会有别的见不得人的背地勾当。而通过这一切,可以还原出来每个人真实的人格,主人公也正是通过这个手段不断深挖这些恶作剧背后的真实人际关系的。

主人公通过这些藏在手机里的秘密翻出了整个学校的各种秘密。比如造成这两次事件被冤枉成为嫌疑人的就是刻板印象。因为这个男生喜欢画生殖器而且总做傻事,这次的恶作剧就一定是他么?因为这个男生曾经拉裤子并且有了相关的外号,这次泻药就一定是他放的么?因为这些刻板印象,很多同学都是信誓旦旦的说一定是他干的,这样毫无根据的指证只会毁掉一个人。同样,隐藏在这两个案件背后的还有校园霸凌、还有老师校方的隐瞒与施压。学校里倒霉的永远是听话的孩子,同学欺负他们,老师控制他们。校方为了尽快结案可以威逼利诱让学生承认不是他犯的罪行,球队内部也可以用暴力让知情的队员闭嘴。除此之外,这两个人还查出了各种混乱的亲密关系、明面兄弟背后插刀的塑料友谊、学校官僚的管理体系、球队明星球员拥有的特权等等。而最可怕的是,他们都放在了纪录片里面,一下子,这些原本在面具之下的私事全都变成了校园新闻。

两个学生在调查的时候似乎已经忘记了真正的目的,因为他们开始更多的深挖和曝光八卦,不论这事情与破案有没有关系。他们把一个对于案件的调查变成了对于其中相关人员的人格调查。每一个人都被他们揭下了面具推到了灯光之下,经过他们的一番折腾,没有人再拥有秘密。校花高贵的形象不再、历史老师被开除、空虚的学校明星球员、为了引起关注而吹牛的转校生,学校里每个尽力经营的人设都崩塌了。

网络时代的背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那些看似光鲜的明星学生,那些看似精彩的个人社交主页,背后都是一个空虚以及无法信任别人的心。我们每个人你都可以,甚至是很擅长去把让别人看到的生活过的很好,但无论我们创造出来的人设或者面具有多精彩,其下的真实面孔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而且,我们自己喜不喜欢这个真实的自己,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可能很多人会想,第二季其中的那种网络诈骗应该很难骗到人吧。但是,就像明星球员说的那样,能有真正乐意去喜欢面具下面的你的人,能真正理解你的孤独的人,可能也是甘愿受骗吧。

 短评

“It’s poop, but it goes a lot deeper than that!” 有屎以来,一次迂回曲折的深查。在屎尿屁中挖掘出网络时代的人性。

6分钟前
  • nakedgun
  • 推荐

这一季当下饭剧(我也在想合适吗)看完有一段时间了,主角被邀请去到了其他学校调查,案件依然是屎尿屁主题。上一季画屌,这一季喷粪,吼吼。还好这一季最终是找到了明确的凶手,只是很多人也被怀疑和冤枉,而且往往就是平时喜欢恶作剧的,比如水果忍者。也触及到学生中的一些佼佼者和精英,我只能说案件背后往往比事件本身精彩。。。

10分钟前
  • 秀才Bui出门
  • 推荐

最后看得我想哭

15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人物关系不如第一部复杂,调查推进全靠臆想,人物塑造也大多刻板印象,上一部两个“主创”站位还摇摆不定,这次除了对明星学生和边缘学生二人之间的站队外几乎没什么有趣猜想,整个调查过程进展十分无趣最后忽然来个恍然大悟。。。。杀猪盘引出受害者脆弱论也就凑合。不如上季,有点失望。另,水果忍者蛮可爱的。

20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寂寞的人都一样。剧本基本类同于黑镜暗网恋童那个故事,只是立意高得多,虽然前六集有很多小瑕疵,但最后两集杀伤力太大了。

23分钟前
  • 赵无乱
  • 力荐

又来了 反校园暴力巨制 条理清晰悬念十足 比13Reasons好看一百倍

28分钟前
  • t0psh1t
  • 力荐

相信我,你想象不到这部剧在表象之下埋了多少层次的真相:加上牛逼至极(比上季要紧凑多了)的叙事方法,如果2018你非看一部美剧,我推荐他。(草你能想到最后这是黑镜?)

31分钟前
  • 鸡毛山人
  • 力荐

出来第一天熬夜一口气全看完了!保持了第一季的水准!

32分钟前
  • Squirrel
  • 推荐

相比第一季,本季多了悬疑和反转,故事也更加完整了。但是,因为换了一个陌生的学校,之前轻松的校园喜剧感丢失了。最后罪犯是谁一锤定音,一下子成为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深度和解读明显不足以抗衡第一季。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高分数,大家都没看过第一季?

34分钟前
  • TZ_Runner
  • 还行

十三个原因 之后校园欺凌类的就难做了

35分钟前
  • 佐唐家的小炎
  • 还行

这种形式两季刚刚好,再拍下去应该就太重复了。Kevin 这一型的,放在美国高中可能是loser,在中国高中完全是青春小说男主角嘛!DeMarcus 应该不管放哪儿都是校草

3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2,the next level!权力阶级掩饰迫害,草根韭菜随风摇摆,最后却是无差别恐怖袭击,寂寞网络世代的犯罪宣言。比第一季重口味,但反转和笑点其实略有退步。结局有点感动,一部适合下饭的美剧

3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第二季也超好看呢!选角满分!已经被Fruit Ninja洗脑了!Peter和Sam的拍摄手法以及侦查和采访能力又有了提升,这次很少会触及大家十分隐私的问题了呢。(😂笑。其实看到一半就猜出来第一次Brownout的犯人了,但是后面的犯人和作案动机真的意想不到。这一季主题看似很低俗,但是背后依旧有很多社会问题存在。结局还是蛮皆大欢喜的...我们都活在社交网络的面具之下,We are all 💩.(希望有第三季!我看看你们还能一本正经地编个什么案子出来)

41分钟前
  • Combeferre
  • 力荐

不要被屎尿骗了你,没几部剧能有这样的深度讨论,We all full of shit.

43分钟前
  • Shu
  • 力荐

https://www.instagram.com/theturdburglar/ 人家真的有 Instagram 哦

47分钟前
  • GAbLvXBuoZG3
  • 力荐

制作力上来之后有点失去伪记录魂了,还有就是最后一集的说教不太喜欢。别的都还是很好的

48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推荐

比首季更上一阶,仍然用严肃的视角与苛刻的推论去分析荒唐可笑的事件,到最后又成了一场事无巨细均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残酷解剖实录;短短八集里竟然可以包含如此多的内容、讨论如此多的话题,在我看来,这就是属于这个时代最好的喜剧。

5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不如第一季。虽然铺局更大、节奏更快、反转更是多到不能更多,但喜剧效果却大打折扣。核心主题的设计、更高的投资,都导致了风格的扭转,第一季那种对黑色喜剧+伪纪录的戏仿中的微妙感消失了。全剧在气质上偏于严肃,乃至和各种屎事件本身产生间离感。但仍能吸引人一口气看完吧。另,最大bug就是撞脸多兰的Kevin都这长相了还会被霸凌。。

5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抽丝剥茧。不过还是第一部更棒,因为拍摄者介入更深并且反思了他们的介入对整个事件的影响推动,而这部更像是纯粹旁观者的视角。

1小时前
  • 巳注销
  • 力荐

这个系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期待下一个奇葩囧案!

1小时前
  • WilliamOsborn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