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1

HD

主演: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詹姆斯·肯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拉丁年份:197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教父1 剧照 NO.1教父1 剧照 NO.2教父1 剧照 NO.3教父1 剧照 NO.4教父1 剧照 NO.5教父1 剧照 NO.6教父1 剧照 NO.13教父1 剧照 NO.14教父1 剧照 NO.15教父1 剧照 NO.16教父1 剧照 NO.17教父1 剧照 NO.18教父1 剧照 NO.19教父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教父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托·柯里昂(马龙·白兰度 饰)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因为拒绝了毒枭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纽约其他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激化。圣诞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参谋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因为内奸的出卖,“教父”的大儿子逊尼被仇家杀害;小儿子麦克(阿尔·帕西诺 饰)也被卷了进来,失去爱妻。黑手党家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年老的“教父”面对丧子之痛怎样统领全局?黑手党之间的仇杀如何落幕?谁是家族的内奸?谁又能够成为新一代的“教父”?血雨腥风和温情脉脉,在这部里程碑式的黑帮史诗巨片里真实上演。独女君未见套索不伦食堂2逃狱9人组不眠天赐麒麟芭比之时尚童话龙墓魅影恐惧23天老师来了!鬼域2006辣妹刺客 2秋蝉判我有罪2015第一滴血(原声版)重庆扬琴手面具之下2015夜天子为魔起舞:TikTok网红异教大解密主宰这座城微观世界1996张震讲故事嗜血将军2白皮少女末路危情婚姻历险记炽爱游戏国语人间失格:假如我死的话归来是少年枪2018老猫旺达幻视第一季黑豹英语隐形药生死之墙暗杀名单换命天堂你瞅啥?外星人越活越明白姜戈与姜戈猫头鹰的哭泣落魄律师文森佐第一季天使消失的街道世界之战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教父》三部曲的前世今生


          谨以此文向伟大的《教父》三部曲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很少有电影可以深刻的影响到一个常用词汇,如果真的存在这种现象,那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这部电影影响之广、之深,很显然,《教父》三部曲就是这种电影,作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没有之一),《教父》系列给黑帮片重新标注了定义,它成就了科波拉,成就了帕西诺,也成就了黑帮电影的巅峰。
        
        世上为文歌颂《教父》的文章何其之多,它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也让大部分人对其敬而远之,但是作为一个死忠,我想我应该为它写点什么,不为任何功利。《教父》的原著小说是当年美国的重磅畅销书,作者马里奥普佐因此一炮成名,当年科波拉也算一文艺小青年,专注非主流小片创作,死磕着没去拍商业片,但是市场经济和电影公司的压力迫使他最终接下了《教父》的拍摄任务,没想当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教父》最终成就了科波拉,成为其扬名立万之作,或许这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注定,有时候不是导演选择电影,而是电影选择导演,就像奥逊威尔逊和《公民凯恩》一样,科波拉的电影气质反过来也成就了《教父》,电影和人的缘分一直说不清道不明,导演的气质就是电影灵魂的一部分,而电影本身也创作者灵魂的体现,或许《教父》和科波拉的碰撞是一种万幸吧。
        
        关于原著小说
        
        《教父》的原著小说本身就非常有看头,文风硬派,可读性非常强,小说细部纹理既不繁杂也不简单,一切都是为更好的塑造人物服务,而马里奥对于人物内心爆发的控制也非常精准,不滥情,不反复,在合理之中爆发,在合理之中沉默,原著小说里对黑手党的描写非常之多,以至于人们回去怀疑作者是不是和黑手党有瓜葛,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小说内容的可读性很强,普佐说起故事来滔滔不绝,你不会觉得唠叨、厌倦,而是在环环相扣之中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小说之中考利昂父子四人的性格都非常的鲜明,丝毫不吞吐,而电影也成功的塑造出了这父子四人的形象,相比其电影来,小说在叙事方面似乎更为的细致明确,而电影里的故事脉络的处理相比其小说里来会更乱很多,如果不读原著,在一些地方或许会摸不着头脑。原著小说里也丝毫不乏强烈的男性主义,女人在故事里完全是边缘的存在,而电影在着墨时非常注意提醒考利昂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儿女,而在小说之中,对于这点的着墨没有电影重,小说之中对于谋杀、死亡的描写非常的露骨,一些杀人的细节写的非常详细,以至于读完有一种犯罪的快感,或者男性身体里就是有那么一股强烈的破坏欲吧。
        
        很多人把小说《教父》尊为男性的圣经,说白了就是一种男权主义的体现,男性体内的破坏欲、操控欲在书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不论是深埋心底的阴谋、性欲扭曲的发泄、变态血腥的杀戮,对于男人们来说,都是潜意识里所憧憬的,手握乾坤、操纵势力、杀戮、铲除异己、复仇、性欲,男性体内的恶之花在此娇艳的绽放。考利昂老头子,一个打不倒的黑帮帝王,一个内心深不可测的男人,一被无数男人尊为神的男人,他总能用他独特的逻辑和道理来使得一切看上不不合理、不被社会法律接受的东西变得合理化,而且让读者产生认同感,西西里的恶劣生存状况使得男人们变得暴力,为了生计杀戮、争夺,考利昂老头子把这种生存状态带到了美国,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脆弱的人之能成为狼群的口中之食,而考利昂,说是为家庭奋斗,还不如说是男性主义的完全爆发,变成狼,变成男人。
        
        教父的哲学在文字的表现下变的合理或者是可以接受,美国资本社会下的复杂使得这个钢筋混凝土森林失去了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从根本上来说,这可以归结为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而这种不均之下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就使得这个社会体现存在漏洞,而考利昂们,就是看到机遇主宰漏洞的人,教父的哲学在这种不公平之下变得合理,更可怕的是,很多人高度认同了这种哲学。这种存在变得合理而且有必要,有这种需求,就存在了提供服务的人。有个理念说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而对于黑手党家族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人提供了公共服务,他们的运营也愈发的往企业靠拢,所以可以说考利昂家族就是一种小型的政府雏形,存在即是合理,这种存在就是因为有需要服务的需求,所以他们存在,而这种存在合理不合理是很难下定义的,你站在什么立场,它就是什么。考利昂们的合理是建立在非法活动上,而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是谁的法律?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制定的秩序就是法律,而教父的哲学在这个社会漏洞之中就是法律,也没有合法和非法之分了,一切都归结为利益之争和人趋利性,这两点是我们社会存在的根基,也是《教父》体制之中的支撑点。我们社会本来就是建立在杀戮和罪恶之上,杀戮的人多了,我们称之为国家,而杀戮少的,却被定义成了“犯罪分子”,占利益大头的人为了维护秩序,定义死了利益小头者,那些漏洞里的小头利益者被冠上了“非法”,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教父》的表达虽然没有在以上的论述之中体现过深,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印证了上面的东西,只是《教父》在绝大层面上是停留在社会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教父》三部曲已经覆盖性很强的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民情,马里奥普佐并没有提升整部小说的高度,也没有很精准的体现什么“现实主义”,但是却在另外一些方面达到了高峰,毕竟人家最初的定位就是为畅销。
        
        女性在小说之中是边缘存在,女性只是性工具、男性的附属品,在这部雄性占绝对主导的小说里,四处可以嗅到男性的荷尔蒙气息,里面的女性角色大体上停留在不问世事的家庭主妇层面上,麦克考利昂可以眼睛都不眨就杀了自己的小舅子,丝毫不考虑妹妹的心情,而麦克妻子的设置也比较有意思,当麦克考利昂继承家里的事业以后,其身上的考利昂家族男性特征开始显现,妻子是可以欺骗的,女人只是自己伟大家族事业的边缘之物,蒙蔽了心的麦克走上了他父亲的路,而跳出小说之外的几部续集,麦克却逐渐开始回归,说实话第三部的确拍的有点失去前作的韵味。“永远不要让对方知道你在想什么”这话听起来很厚黑,但这种厚黑也是男性智慧的一部分吧,低语境文化之下,能有这种高语境的觉悟,实属不易,所以它能给美国社会惊讶。《教父》之中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权谋斗争算是管理学中的经典教材,它比课本更生动、逼真、写实的体现了一种管理学思维,只是浓墨重彩的覆盖上了文学的外衣,对于人际的处理、组织的经营、如何做出决策,《教父》之中的管理思维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的,觉得滑稽者可以当看客,觉得深刻者自然会当教材用。
        
        小说里着墨的第一代教父的发迹史在电影第二部中才出现,老教父的发迹史较为的传奇,而在对教父发迹史的描写之中,关于家庭对于老考利昂的影响有很多着墨,老考利昂当初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妻儿,老教父在言语之中经常提及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家庭儿女,家庭才是第一位之类的话,但是在实际之中,考利昂家族发迹以后支撑其的并不是家庭,而是男人膨胀的野心,小说之中老教父临死前说了句:生活如此的美好。这可以为维克多考利昂的人生哲学标上一个注点,而之后麦克的发迹史几乎是翻版了老头子,在电影的最后,麦克的心最后还是归附到家庭之爱,虽然孤寂而死,但是死之前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妻子、女儿,意大利男人们最后的乡愁还是家庭,这和老教父死时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相比维克多考利昂死在天伦之乐时,麦克死的时候相对凄惨,因为麦克做的比他老爹更绝,麦克是生长在美国的,他并没有老爷子的西西里男人情怀,或者说是没有西西里人的乡愁,虽然麦克最后还是死在西西里。麦克对待家庭并没有他老爹精明,但是这也决定了麦克的事业会比老教父做的更好,三部曲最后还是画龙点睛,应了第一部的东西,关于家庭的归属放在这部完全男性主导的电影之中,并不显得突兀,反而使得电影更具韵味,马里奥普佐非常懂得把玩男性的智慧和情怀。
        
        邪恶和正义本来就没有一条很明显的界限,如今社会冠之以的界限是根据法律和道德来评判的,而这些都是统治上层所主导的,如果按法律评判,《教父》之中没有一个好人,整个就是一群犯罪分子的内斗,犯罪分子的区别就是有些犯罪分子很坏,有些没那么坏,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崇尚“教父精神”呢,是现实社会的不公让人们开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地下复仇者?还是纯粹被教父中霸气外露的男性主义所吸引?这是个问题,这种反面英雄崇拜至少可以说明了一种隐微的诉求,不论是什么,它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且深刻的影响到了电影、文学。
        
        关于电影
        
        科波拉在接手《教父》之前还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导演,之前拍摄的电影都没有很好的反响,人们开始记住科波拉地确是源于《教父》,科波拉自身的编剧功力很强,他为《巴顿将军》写的剧本,赢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所以和马里奥普佐联手改编《教父》,自然是算强强联手,三部曲中,科波拉和马里奥普佐一直联合编剧,所以《教父》的剧本一直维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的风格上,三部曲中,第三部的剧本相对较弱,由于拍摄中间有几十年的跨度,所以这种小失水准还是可以理解的,三部曲的第一部是最为宏大的,为教父系列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第一部制定了规则,塑造了人物性格,这种规则、气质、性格在三部之中是贯穿的,第一部之中所出现的人物应该是三部之中最多的,故事情节也最为的复杂,第一部可以分为两个段落,其实就是两代教父的交割之分,由马龙白兰度主导的前半部分和由阿尔帕西诺主导的后半部分。对照原著小说和电影,笔者发现电影对于脉络的处理并没有小说清晰,有一些地方处理的很混乱,早期科波拉的镜头语言还是略有瑕疵的,但是到了电影的后半部分,整体的感觉就好起来了,最后大复仇的剧情爆发在小说之中并没有很强烈,而在电影之中,这段畅快淋漓的高潮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而且结尾段落的处理余味无穷,深化了教父的艺术内核,而在小说之中,这点也是不存在的,《教父》第一部电影的表现力和深意超过了原著小说,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前半部分脉络的处理上较为粗糙。
        
        第二部开始于古巴战乱,主要叙述第一第二代教父的成长史,勾勒出麦克考利昂的内心蜕变过程,应该是三部曲之中故事最简单,脉络最清晰的一部,第二部是双线叙事,时空并不在一条线上,小说之中第一代教父的发迹史被安插在了第二部电影之中,穿插并叙,其实第二部电影的肌体主体应该是第二代教父的成长史,这两段交插是是父子俩在不同时期、同一个年龄的对照,这样安插、对比加强了电影的深意,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说是非常精辟的,虽然剧情简单,但是却一点都不单薄。第二部没有第一部恢弘,时长也是三部之中最短的,但是却是三部之中最为余味无穷的一部,其寓味丝毫不逊于第一部,第二部末尾段落的留白也算的上是神来之笔,震撼无比。影史上同一系列电影两部连续占据奥斯卡最佳电影宝座的也只有《教父》了。两代教父的对比并叙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的凸显,麦克并没有继承老教父的处事哲学,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这主要是基于两代教父的成长经历差异,创业容易守业难,麦克承担的压力是甚于其父的,老教父的威严来至于他的“讲道理”、以心换心的处事哲学,而第二代教父的威严是建立于冷酷的手腕上的,这差异的来源还是要归于不同的经历,老教父发迹于上世纪初期美国移民潮时期,社会复杂、制度不健全、经济混乱萧条,可以说是身处乱世,老教父独特的处事哲学使其能在乱世之中大有作为,他的处事哲学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西西里的乡土家庭思想也使得老教父非常重视家庭关系,所以第一代教父能得心应手的经营家族事业。而麦克考利昂和其父亲的成长经历差别甚大,麦克是完全生长在美国,自幼受美式哲学的影响,希望当一个安分守法的模范公民,他的家庭思想观念也是美式的,与他父亲相处的乱世美国不同,麦克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太平盛世了,美国的发展蒸蒸日上,法律完善,政府壮大,这些挤压了家族事业的发展空间,麦克面临巨大的家族转型危机,而第二部之中对峙公堂也是为了使自己的家族事业合法化,麦克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远远大于老教父,他的成长经历和思维模式已经基本上摆脱了老式黑手党的思维模式,在夹缝中求生并不容易。而电影对此的勾画也在侧面宏伟的临摹出了那个时期美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发展史,以一个家族的转型展现出整个社会的宏大转型,这种转型过程极其尖锐犀利的描绘出了美式民主、美式制度的宏观大框架,这也是教父系列电影最为伟大的地方之一!特殊个人的奋斗史呈现出的是整个社会、国家的巨幅浮世绘。第二部电影胜在此。
        
        《教父》系列的第三部相对来说较为失水准的,长达16年的时间跨度使得第三部教父没有很好的继承前两部的辉煌,科波拉拍摄第三部也是动机不纯,80年代是科波拉事业失意的十年,为了重振旗鼓,还清欠款,科波拉着手拍摄第三部教父,教父这个牌子太响亮了,不仅有深远的文化影响,也包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不论第三部的拍摄是不是自砸招牌的行为,都无法影响《教父》系列在影史中的地位,虽然第三部逊色于前两部,但是也算给教父划上了一个句号。基于前两部的优秀,第三部再努力也没有达到70年代科波拉创作黄金期的水准,第三部围绕一个融资阴谋展开,老年的教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犀利,更多沉溺于家庭里短和自我利益的维护,第三部在一些方面丢失了前两部的精神气质,满脸皱纹的阿尔帕西诺并没有满脸皱纹的马龙白兰度充满威严,阴冷威严的教父转变成了一个畏首畏尾的资本家,诚然,这种转型是极其明智的,但是基于前两部的整体气质,这种转变不禁会让人失落,电影末尾教父最后的权谋施展的威严在阿尔帕西诺抱着死去女儿撕心裂肺的抽泣之中烟消云散,教父老了。想想第一部中马龙白兰度看着死去大儿子威严、收敛的悲恸,第二部中马克谋杀二哥时的沉默、阴冷。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不可战胜的Godfather,而是一个老年丧女老男人的无助。这也预示着教父时代的终结。
        
        第三部里面塑造的教父仍旧是成功的,虽然没有前两部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对于教父这个人物的归属,第三部还是处理的非常好的,剧情方面虽然没有太大的新意,但却也有所指,老麦克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美国不论黑道白道,生存规则是一样的,表面上合法的资本竞争并不比黑道运作更干净,本质上都是肮脏的利益斗争,西装革履之下,仍旧是弱肉强食的那一套,晚年的麦克沉浸在救赎之中,坐拥资本帝国,老麦克内心却被罪恶压垮了,数十年的血雨腥风,这位黑手党领袖双手沾满鲜血,有亲人的也有敌人的,忏悔和救赎基本上成了这部的主题,谁知道这个看上去不可战胜的灵魂有多么的脆弱,他的救赎之路也是他自我摧毁的道路,最终一代叱诧风云的枭雄在孤寂和忏悔之中死去。他没有死在为自己家族开疆扩土的战场上,而是像一盏孤寂的枯灯,在风中燃尽。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0年代的科波拉已经过了创作的巅峰,他也和教父一样老了,20年前锋芒毕露的科波拉在80年代一连串的失败之中丢失了往日的锋芒。但不论如何,第三部作为教父的收山之作,可圈可点的给教父史诗画上了一个终点。
        
        《教父》系列成就了一群演员,或者说是他们成就了《教父》,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教父重新诠释了什么叫做黑帮领袖,几十年过去了,一提起教父,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脑海中会出现马龙白兰度的伟岸身影,他对教父的独特诠释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他让教父这个角色不朽于电影史册,他所饰演的教父成为电影界一个不老的神话!不可颠覆的神话!阿尔帕西诺虽然只有一米七的身高,但他却可以被称为电影演员之中的拿破仑,他赋予教父的精气神让他成为好莱坞的无冕之王,而他之后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更是证明了他的实力。沉默、冷血之中的运筹帷幄、永远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的幽暗内心使得第二代教父也充满了非凡的魅力,而第三部最后阿尔帕西诺无声的恸哭更是成为影史中经典的一幕。《教父》三部曲的辉煌和这些伟大演员的表演是密不可分的。
        
        《教父》三部曲都有很浓重的基督色彩,第一部教堂受洗之时的经典暗杀串联,第二部弗雷德向圣母祈福之时的谋杀,第三部则整部和梵蒂冈教堂挂钩,教父三部曲里宗教的氛围是很浓的,基督的普世教义于黑手党放在一起的时候居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教父本身的含义在为婴儿洗礼的时候保证其宗教教义的人,而在《教父》之中,这种保证受教育的对象变成了整个地下社会,黑色的势力包裹着整个社会,这种“教父”与宗教教父的反差变得很有寓意,让人浮想联翩,每一次宗教仪式后就有一次谋杀,这种反差产生了非常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而老麦克最后的忏悔和救赎也非常的符合基督教的宗旨,《教父》并不反宗教,相反,《教父》三部曲都深深的烙上了西方基督教义的精神。犯罪分子也是有上帝的。这也算教父的一个独有气质,另外《教父》三部曲都有很浓重的西西里风,片子里存在一股乡愁,或许这指西西里人的文化认同感吧。这些气质都影响到了电影的配乐和布景,教父的配乐较为的古典,有很浓郁的意大利西西里风格,尼诺·罗塔的神来之笔让《教父》在听觉上也魅力无穷,那一曲经典的speak softly love也成了《教父》灵魂的一部分。
        
        不知道有多少人把《教父》深藏进了自己的内心,不知道有多人因为《教父》爱上电影,而《教父》或许真会成为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诗,那一个个经典鲜活的人物将永远活跃你我心间,在那个在阴暗处把玩猫的教父、在落地窗前一语不发的教父、在剧院前恸哭无声的教父.....
        
        当这一代的电影工作者逐渐退出电影舞台,回望他们留下的一路辉煌,笔者内心不禁情绪激荡,我们必须饱含深情的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每一个永恒瞬间,感谢他们给电影史铸造的神话。时过境迁,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被尘封,面对伟大的传世之作,我们需要思考,也需要缅怀。谨以此文向伟大的《教父》三部曲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2 ) 「教父」里惨死的大儿子桑迪诺

在电影里,老教父的儿子桑迪诺被描写成一位鲁莽、自大、易怒、没头脑又性欲旺盛的二愣子。

然后,在一次得知自己妹妹被再次家暴后,急急上门教训妹夫的途中,被塔塔利亚家族的人埋伏于汽车收费站。

最终,这位有勇无谋的角色被机关枪打成了筛子。

其实马里奥·普佐在自己的原著中对桑迪诺的刻画,要比电影中更丰满。

电影中,对桑迪诺的刻画,大体上更偏向于听不得挑衅、动不动就想冲上来剁你两板斧的李逵。

小说中,对桑迪诺的刻画,基本上更偏向于艺高人胆大、但是架不住受人鸟气,于是发起疯来能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智深。

说到这里,各位想必明了。桑迪诺是莽,但是还是有脑子的——至少江湖上那些弯弯绕,他跟他老爸学会的时候,其他同辈都还在玩尿泥呢。

所以普佐在书中不止一次强调过,论起运筹帷幄,桑迪诺永远没法像老教父一样。但是,要论用兵打仗,桑迪诺的本事何止是威震长滩这弹丸之地。

当老教父受袭,在柯里昂家族看似飘摇欲坠的时候,桑迪诺第一时间接到刺杀消息时的情景,最令人印象深刻。

悲愤,又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终于有一天可以我来只手掌舵的激动,电影中的桑迪诺表现的游刃有余。然而,小说里却压根没往这方面去点拨。

毕竟,经过之前对桑迪诺的各种刻画积累,读者很自然就能意会桑迪诺内心的活动,因为他就是这么容易被人看穿想法——但是,小说里对于桑迪诺接到父亲被刺的消息时,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下达一道又一道指令,那是他“鲁智深般的智慧”。

很愤怒,很像端着机关枪冲进塔塔利亚家族大本营把那群狗杂碎都突突了。但是,江湖经验和临战的天生敏锐,让桑迪诺做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全面开战,而是内查。

是的,按照电影给出的刻画走向,也很微妙,观众都以为这个火棒脾气的大儿子接完电话,可能就会马上拨出一大堆电话,集结人马冲过去开战了。然而,并没有,镜头一转,一家人反而开始了战术探讨——虽然,最开始也没探讨出个啥玩意儿,桑迪诺还是主战坚持。

不过在小说里,就更值得玩味了。桑迪诺放下电话,马上联系了忒西奥和克莱门扎,并且用十足十令人胆寒的威严,平静地询问了父亲贴身保镖莱利的“病情”。

这其实是柯里昂家族后来老臣变节中,最关键的一步,所幸桑迪诺凭借自己叱咤江湖的威望,提前敲山震虎。不然,克莱门扎不会再电话那头冷汗直流,并且迅速做出一届老臣对新君王该有的衷心态度。

这才是真正的桑迪诺,他不是没脑子,他只是缺少克制力和耐心,但是论起洞察危局和人心上,并不输于他的弟弟迈克尔。至于大将风度,柯里昂家族的大儿子从来都是与弟弟迈克尔不分仲伯。

只是,兄弟俩,一个像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花和尚鲁智深,一个却像心中自有乾坤在的行者武松。

尤其是在迈克尔接受了命运之后,两兄弟的江湖风评彻底变成了:都不是善茬。

只是一个爆裂,一个阴沉。

在迈克尔想出刺杀索洛佐和警长的方案后,电影其实交代的并不精准,更多的是通过桑迪诺对克莱门扎那句“不要我弟弟到时候发现自己手无寸铁!”来表达兄长对弟弟的担心与赞许。

而在小说中,很长一段篇幅里,普佐反反复复、左左右右地铺垫迈克尔的无从介入、桑迪诺的有意冷落,以及,在最后迈克尔说出自己心中计划后。桑迪诺卖傻一样地表达对弟弟的担心和能力。然而,话锋一转,却道:其实等迈克尔这句话已经很久。

桑迪诺显然早就知道,解局之人必是迈克尔,但是作为兄长他不能要求弟弟跳火坑,另一层面上,想在江湖上成长为真正受尊敬的男子汉,是需要自己争取机会的。所以,桑迪诺于情于理都只好假装想不出对策。

相比汤姆·黑根,桑迪诺的胸襟与战局眼光始终是当时柯里昂家族里,除了老父亲之外,唯一最高水平的人。

所以,有一种假设和猜想很有意思,也许迈克尔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大哥不会死。

因为,他的这位看似像二愣子一样的大哥,除了不会权术以及对自己人缺少戒备心之外,其他方面简直万里挑一。

于是,等迈克尔自己亲手料理了家族叛徒忒西奥和亲妹夫时,没什么可犹豫的。

毕竟,待家人如己出的大哥,在为迈克尔打下江湖基础后,死的太冤。

 3 ) 关于《教父》的21点回忆

       听说,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看《教父》看到第十遍的时候承认,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这样的天才看了十遍就下了这样 的定论,而我这样的庸才只看了一遍就完全被震撼了。不过我又看了将近五十遍,包括后边的两个续集,细算一下等于我花了五百个小时去看同一部电影,我没觉得 疯狂和奢侈。即便看了很多遍,每次我都一样的投入,总是告诉自己:只看半小时,只看这一段,但不知不觉又看到了结尾。经常看到有评论说,《教父》第三集和 前两集不相配,水平欠缺。我不喜欢看那些影评人的评论,他们只是把电影当做职业,我难以相信一个为了赶稿而看片的人能真正的读懂一部电影。所以对于我来 说,《教父》就是我的最爱,我给三集都打十分。现在,我把我最喜欢的教父说来和你分享。   
   1. 开场的书房一段戏被称为影史最 伟大的十个开场之一,但我倒觉得这一组镜头在近十个小时的电影里,只是一般稍好的水平。不过从这里我开始喜欢上汤姆TomHagen ,他可是我在这部史 诗里最欣赏的一个角色,因为我认为他身上具有一个普通男人最有 价值的两种素质:冷静和忠诚。这和天赋无关,和地位无关,任何一个男人都应有这样的素质, 他比任何人做的都好。说到书房的这场戏,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起身的时候,他放下那只举世闻名的猫,以一个很 cool的姿势站了起来,打算告诉殡仪馆的老板什么是友谊,也就是说屋子里的四个人有三个都站了起来,此时我往往会注意汤姆,他非常优雅的放下酒杯, standing,walking slowly,步伐迷人。好象类似的场合我可没有这么识趣,会傻乎乎的坐在那里。  

    2.接下来是婚礼。我有一个疑问,三集《教父》的开头都有意大利人狂欢的场景,第一次是康妮的婚礼,第二次是迈克向教育基金捐款,第三次是迈克接受教会的奖励。难道科波拉想为自己的经典作品贴上一个标签?第四集开头是什么?文森特的婚礼?  

    3. 和索龙多的谈判中桑尼插了半句话,当然是因为教父打断了他,可遗憾的是索龙多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一直认为是他这句话,他这半句话为教父招来 了杀身之祸。如果科里昂家族里没有人支持贩毒,恐怕杀了教父也没用,何况他还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就凭桑尼的这半句话,索龙多听到了桑尼的合作倾向,于 是他决定干掉教父,那样将由长子桑尼接管家族生意,他们就有可能合作了。后来教父教训了儿子: Never tell anybody outside the family what you are thinking again。相似的是在第 三集里迈克用类似的话教训了文森特:Never let anyone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4. 阿尔·帕西诺(Al Pacino)接受金球奖终身成就奖的时候,有一个让我很激动的场面,颁奖嘉宾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带领 全体观众一起高喊阿尔的名字,然后在众人“AlPacino!”的欢呼声中,凯文又和大家重温了阿尔的很多精彩表演,但得到最高评价的是两个经典场景,第 一个是《闻香识女人》里那段探戈,第二个就是迈克在刺杀索龙多和警察局长前那三十秒的表演,据说试镜的时候他就是靠这一段征服了派拉蒙的老板。而那三十秒 也让我很着迷,看了很多遍也学不来的。  

    5.桑尼死后,教父把他的尸体带到了殡仪馆,让老板来为之整理遗容。似乎教父的地位不容许他在别人的面前显露出一丝的软弱,在这场戏之前还不太容易看 到教父对于失去儿子的真正反应。他在殡仪馆哭了,马龙·白兰度在这里的表演体现了他演技之神的价值,我能感受到一个父亲对于儿子最真挚最深沉的爱,那爱打 动了我。我想那一刻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即便是一位高高在上的big shot,也实在是太痛苦,太难承受了。

       6.为了让迈克能平安的回来,教父组织了五大家族的一次会议,主题是和谈。曾有人这样评价白兰度的表演:如果你想知道‘老奸巨滑’的最高境界,那来 看这一段。此时他已经有收拾五大家族首领的计划了,但还需要一个导演,就是迈克,此外他还需要暂时的稳定,所以有了这次会议,结果他也做到了。他的有让迈 克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这一切。

    7. 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三部:《教父》、《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现 代启示录》。而他最招牌的剪切也都出现在这几部电影中,我还是更偏爱迈克处理五大家族首领的这一部分,暗杀和洗礼的穿插进行。“Michael, do you believe in God?”,“I do.”你觉得他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上帝?我看是,至少那天他的手下们会这样认为。辛德勒告诉 德国军官:当你能够杀人时候却放他一条生路,这才能证明你的权力。但在这里迈克证明自己绝对权力的手段是:杀掉别人认为你无法杀掉的人。

     8. 卡洛出卖了自己的朋友,也是自己妻子的哥哥,所以迈克是不会放过他的。在卡洛的家里他用自己那逼人的威慑很轻松的让卡洛招了供。记得他怎么说的吗? “卡洛,别告诉我你是无辜的,因为那会是对我智力的一种侮辱,我会很生气。”我想如果牛津词典找不到对cool的合适解释,可以考虑把这一段加上。

    9. 其实凯伊看了报纸之后已经怀疑迈克的所作所为了,但她还是希望从丈夫的 嘴里得到确认,因为她相信他不会骗她。而迈克本不想说,可伊逼得太紧, 所以他决定撒一个慌。坦白的说,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也在心里暗自祈祷,希望迈克骗一次自己心爱的女人,这并不会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随后凯伊相信 了他,打算去为他倒杯茶,这时迈克开始接受手下的致敬,艾尔很有意味的关上了门。请留意黛安·基顿的表情,你说她在想什么?  

    10. 在看《教父续集》的时候,我一直很惊叹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对马龙·白兰度的模仿,很多姿势都是相当惟妙惟肖 的。而这一集里阿尔·帕西诺就更令人兴奋了。他那冷冷的眼神使你很难把注意力从他身上挪开。我很为他不平的是,演了三集《教父》却没能得一座奥斯卡奖,哪 怕是第一集的配角。估计看的太多,评委们把阿尔当成了本色演出。  

    11. 迈克在经历了袭击之后,决定把家族的管理全都交给汤姆,独自去调查谁是内线。他告诉汤姆:我们的兄弟其实都是生意人,他们的忠诚都是建立在钱 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人,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家族这个概念的原因,因为这是他们最能感到安全感的一个人群。可迈克做梦也没有想 到是自己的亲哥哥把敌人带进了他的宅院。  

    12. 记得佛雷多是怎么说漏嘴的吧?他一到交际场合就会忘乎所以,很快让迈克知道了他和海门罗斯的关系。当时,迈克就站在他的身后,面无表情的看着 他,只等他的话证实自己的怀疑。此后他在舞会上找到了自己的哥哥,狠狠的吻在他的嘴上(你还见过这样的cool的吻吗?),他还能怎么表达自己无奈又失望 的感情呢,“我知道是你了,我知道是你了,你伤透了我的心!”  

     13. 在讨论如何处理海门罗斯的时候,汤姆反对冒险,而迈克却决定立刻解决敌人,不给他以喘息的机会。 “If anything in this life is certain, if history has taug ht us anything, it’s that you can kill anyone.”这句话的确是一个黑帮老大才有权力说的话,够蛮横,够气魄。而他的决断成功的除掉了一个 劲敌,但也牺牲了三大心腹中的一个,洛可。  

    14. Frankie本是迈克的人,由于海门罗斯的挑拨才公开反对迈克的,所以当他明白真相后放弃了对迈克的指证。可惜行有行规的,事情不会这样结 束,汤姆和弗兰基进行了一段谈话来解决问题,那真是一次默契的对话:   Tom: 如果反对罗马国王的长老失败了,他还有一次活命机会,…   Frankie: 那是有钱人,小人物可不行,小人物会被清除干净,除非他自行了断 ,才可   保全家族的财富,使家人得到妥善的安排。   Tom: 那真是一个好机会,好交易。   Frankie: 然后他回到家里,坐在热水里,切开手腕,流血至死。   Tom: 你会没事的,Frankie,一切都会没事的。   Frankie: 谢谢,Tom,谢谢。   随后,弗兰基像他自己说的,用最悲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忠诚,保住自己的家族 。

     15. 第二集的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家族场面,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等着父亲回来切蛋糕,共庆生日。那温暖的家庭氛围让我羡慕不已:桑尼在迈克头上 的一吻,佛雷多对弟弟简单的祝贺,还有桑尼和汤姆的嬉闹,只是没有看到父亲的出场。据说,科波拉打算让白兰度来客串一个镜头的,可该死的制片方由于和白兰 度有矛盾拒绝了这个请求。他们不知道他们可能错过了一个最伟大的结尾,由于白兰度的缺席,这个结尾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16. 科波拉起用自己的女儿索非亚(Sophia Coppola)出演迈克的女儿一角被认为是他最大的败笔。可我看来倒也不至于太差,毕竟和她 演对手戏的人都是影帝影后级别的大腕,能有这样的表演已经很不错了。她和安迪·加西亚(Andi Garcia)之间还是能擦出火花的,尽管加西亚的演出 超出了他不少。

    17. 迈克接受教会的嘉奖,在照完全家福之后还切了蛋糕,很漂亮很气派的大蛋糕。记得是谁送的吗?恩佐。就是那个 在第一集里要被美国政府遣送回意大利,却和老板的女儿相爱的那个意大利小伙子。为了把他留在美国和女儿完婚,他的岳父只得去求教父帮忙,第一集后来没有交 代,到了这里我们才又有了他的消息。      

    18. Fonda家族也算是好莱坞的演艺世家了,布里吉特.方达(Bridget Fonda)在第三集里也惊艳了一小把,被文森特骗上了床。由于 家庭背景,她的气质确实与众不同,加上傲人的身材,成为第三集里的一个小小的亮点。我认为,即便在这种史诗中演一个小角色也比在《龙之吻》这种烂片中演个 主角强百倍。   

    19. 乔伊·萨沙对委员们的大屠杀是我很钟爱的一场戏,我个人把这次的直升机袭击和迈克·曼《盗火线》里的银行大战、吴宇森《喋血双雄》中的教堂决战并列为三场最伟大的枪战(或许我看的太少了,不过这三种风格的确普及得很广)。

     20. 迈克因为下令处决自己的哥哥佛雷多而产生的自责和内疚在他的老年变的更加剧烈,那本就是一个很难下定的决心,他最后一次拥抱哥哥时对手下使的 那个眼色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看到他中风时大喊“Fredo”,我几乎哭了出来,那是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还带着绝望般的忏悔。电影的后一半他真的有机 会在上帝面前告解,他在神父的善导下反思自己,当他哭着说他杀了自己母亲的儿子时,连神父都停顿了一下。的确,这实在是太深重了,这样的罪责已经压了迈克 几近一生。      

    21. 艾尔(Al Neri)是迈克的贴身保镖,他在三集《教父》中都露了面,这可是一个难得的荣耀。由于我对忠诚的迷恋,使我对艾尔的好感由来已 久。第一集里他露面很晚,但他完成了迈克的大清洗计划中最重要的一击,是他结果了巴奇尼。年轻的他身手敏捷,枪法如神。到了第二集里,他已经是迈克不可缺 少的得力助手,可惜才两年他就胖了不少,肚子明显大了一圈,想来不是导演的安排。最后一集里他派人帮助文森特除掉了乔伊· 萨沙,结尾又在罗马教堂亲自出 手。让我高兴的是,他减肥很成功,简直比第一集里还要苗条。       《教父》里的故事太多了,我还有很多想说却说不完的话。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部最钟爱的电影,一部最贴近你的心的电影,只不过因为大家的经历和背景,才 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如果你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那你就有可能被《追忆似水年华》里那张小小的借书卡感动;如果你正处于绝望的谷底,那你一定很想和杜弗 瑞一起在肖申克的墙外为希望和自由大喊;如果你在和你的爱人斤斤计较,那你可能会容易理解卡洛和多明妮克的平等之争,会被多明妮克那深情的手势感动。因为 这些我们会庆幸电影的存在,我们热爱电影。因为太爱《教父》,我放弃了看原著小说的机会,我不在乎她怎么来的,我只爱她现在的样子。

 4 ) Michael

纵观三部曲,正如第二部呈现的主题,讲的是新老两代教父的成长史,是他们人生的对比。他们分别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维托白手起家,成为美国势力最大的黑社会头目;麦克在父亲的基础上,将事业扩展到西部及南部,使得家族成为一个极度庞大的帝国。 但人生并不只事业一条路,即使他是“教父”。维托死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小孙子在花园中玩耍,而麦克在第三部的结尾,一个人坐在花园中死去,身边只有两只狗陪伴。维托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生活多么美好。”而麦克最后想起的是自己与生命中两个女人和女儿共舞的情景。我们在钦佩维托伟大一生的同时,不免对麦克的人生唏嘘不已。同样是身不由己的结果,同样沉稳有帝王气质,同样重视家庭有责任感,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轨迹会如此不同,其中原因并不只是麦克的那句“时代变了”如此简单。 时代的确变了。不再是那个20世纪初,靠着义气可以打天下的时代了。麦克对汤姆说,我们现在做的都是生意,他们看重的只是利益。他对美国参议院说:你可以看不起我,但你不要把这些与我的家族混在一起。但麦克,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所有东西,如何经营这个庞大的黑社会团体,如何不相信任何和自己合作的人,如何“keep your friends close, but your enemies closer”,甚至如何冷血。但他没学好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家族。他明白,要重视自己的家庭,善待自己的家族成员。却不明白这所谓的重视不是流于表面,这一点上,桑尼比他懂,但桑尼过于鲁莽感情用事,很难想象,如果他没有死,成为柯里昂家族首领后整个家族会不会在他一时意气下灰飞烟灭。麦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懂得如何分配利益,如何让庞大的柯里昂家族及其追随者各安其职,各得一杯羹。但他没有看清,一个人甚至他的家族为你卖命的背后,并不只是利益驱使。如果只是利益驱使,那随着利益方的改变,首领随时会处于被动地位。引领那些家族死心塌地跟随维托的是一种荣誉感。就像第二部最后弗兰克死之前说“我们当年就像是罗马帝国,为荣誉而战的罗马帝国。那些美好的旧时光啊。”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麦克一生都疲于奔命,活得非常累,总是有地方出现问题,总需要利益均衡。而维托就像是帝国里真正的皇帝,一切都顺理成章,要不是由于桑尼的一句多嘴,连那次刺杀也不会有。他坐在自己的花园里,随便抬抬手,动个表情就决定了一切,从不出差错。马龙白兰度在其间的表演实在太经典,那举手投足间的闲适优雅又有帝王气息,令人折服。 帮助维托的是义气、人情味、荣誉感。时代变了,更多的东西需要均衡,生意的方向也在调整,但在黑帮中,这些东西不会变。第二部刚开始,弗兰克来到麦克儿子生日的超大派对时感叹“这么多的乐手,竟然没有一个是意大利人。”麦克到最后变得刚愎自用、不相信任何人,这也许与他的哥哥弗雷多背叛自己有关。但麦克对汤姆的不完全信任从一开始就很明显,即使他解释说那是因为他不愿意汤姆受到伤害,但信任与否,像汤姆这样身份特殊的人会更加敏感。书中有一段专门讲老教父如何通过一些方法让汤姆感到自己被充分信任,麦克显然没有这样做。亲人尚且如此,更不用提那些与他没有直接或者名义上血缘关系的亲信家族。弗兰克说“你高高的坐在贝弗利山上,哪里知道我们平常市井的痛苦。”而这些感觉,老教父那里是没有的。他的起家开始于对人有求必应。只有一个条件,我今天帮助了你,等到有一天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也应该帮助我。即使只是妻子领来的孤独老妇人,明显不会对他的事业有任何帮助,他还是尽力帮助。也许你可以说他只是为了赢得声誉和名气。但在他自己已经是黑帮帝国的首领时,还是保持了那样的态度。走在街上买几个水果,让观众感觉就像是个普通的和蔼老人。维托从不态度强硬的发号施令,他总是以一种建议,仿佛和你商量的语气说话。这在第一部的开场表现的非常明显,即使他已经被殡仪馆老板带刺的话语激怒,还是平和的走到窗前,缓缓的说“包罗萨拉,包罗萨拉,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呢。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冒犯你女儿的人当天就会受到惩罚。”包罗萨拉当然明白,他要的不只是当朋友那么简单,而是那句恐怖的“如果有一天我需要你,你也应该帮助我。”可他温和友善的话语中蕴含的威严和恐怖竟会高于麦克冷峻又斩钉截铁的命令。这其中是什么道理?威严是内在的力量,也许他们都是伪善的人。但温情的伪善总比冷酷的伪善更加彻底,更加有效,尤其对于处在他们这样地位的人。 经常有影评家讲新老两代教父的人生与美国历史进行对比。说到麦克,他的中年就像是那个时期的美国,刚愎自用,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可我们都明白,让别人全心全意死心塌地为自己工作,靠的也不只是利益与威慑。麦克,他为了自己的家族放弃理想,踏入黑帮,最后却与自己的家族越走越远,并亲手毁了这个家,剩下的只是庞大的躯壳。不能不说,这是个悲剧。 作为《教父》的粉丝,我们总是不忍心这样去想麦克。年轻时候的麦克,总让人感觉那么心疼,即使最后他丧心病狂,冷血到那个地步,他的脸,看一眼就觉得悲伤。所以当我们分析他和人生时,总是说“时代变了”,仿佛在为他说情。时代的确变了,麦克和维托成长的轨迹也不同。维托为了生存走上黑帮之路,而麦克在衣食无忧的时候,放弃自我的理想,顺应自己的血液走向黑帮之路,这之间的差别又岂能是几个字可以说清的。但看的遍数越多,越明白,一切都是他自己性格造成的苦果,怪不得时代命运。 如果说《教父》中存在一个环节是关乎命运的,那就是爱情。在这样一部男人占绝对主导的影片里,充斥着杀戮与阴谋,兄弟情、家族情,爱情这个东西似乎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点缀。但当你深入到教父故事的内部,会发现,这看似无关紧要的风花雪月有时却是具有决定性因素的环节。 麦克在某种程度上,是几个儿子中与父亲最像的一个。内心封闭,很难看出他真正想的是什么,无论是对事业还是爱情;他忠于婚姻,不像桑尼、弗雷多那样有着糜烂的私生活。有很多人说,麦克最大的命运悲剧是阿波罗尼亚的死,导致他娶了一个不合适的女人凯。但也许这就是马里奥普佐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些道理。 凯与麦克结识于学生时代,或者他的从军时代,时间点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结识于麦克青涩又有理想的有为青年时期。那个时期的麦克,二战归来,国家勋章,意气风发,英俊又温柔,对人说话总是谦和有礼。他会在圣诞节陪凯看完电影,发现凯不对的脸色后马上改口说“不,你是英格丽褒曼我也不会更爱你了。”这种讨好的话;他会在妹妹婚礼时执意让凯与家人一同照相,即使当时她只是个新来的女朋友;他会严肃又不失温情的说“凯,这是我的家庭,不是我。”我真喜欢那个时期的他,那种对自己的未来笃定的目光,温柔的表情,微笑的脸。可命运无情的走到那场刺杀,唤起麦克内心深处的家族情怀,使得他走上不归路。 他无奈的离开美国,来到老家西西里避难。伴随着教父主题曲Love Theme,麦克走在美丽原始的西西里山坡上,这时候的麦克已经完成了他人生的蜕变,他杀了仇人后逃难到故乡,即使他的脸还是那么英俊,可眼神中的某些东西已经改变。他不再有无邪的温情神态。当地照顾他的人开车到山坡上找他,告诉他不应该乱走时,他只是气定神闲的说“我想到柯里昂村看看,走着去。”没有半点迟疑和试探。这时候他已不再是那个纯情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年轻的帝王。 也就是说,在西西里的这一段,是麦克人生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来此之前,他是纯情有为的青年,突然杀死仇人开始蜕变;在西西里岛的时候,一切仿佛世外桃源,与那个罪恶的世界相距甚远(虽然西西里以黑帮而著名),他的性格已经开始转变,但他还抱有美好的愿望;而随着阿波罗尼亚的死,他放逐日子结束,麦克回到纽约,剧情的画面是压抑无比的黑色,他找到凯,希望与她结婚,但这时候的麦克已经彻底的完成蜕变,变成了内心上的新一代教父,纯真早已毫无踪影。 也许这就是我们热爱西西里那段的原因,它太美丽,就像阿波罗尼亚一样美,一样纯真。麦克见她的第一眼就被彻底的迷住。有人说,这种爱不是深刻的爱,只是视觉冲击,一种冲动而已。但我更认为,她正是符合正在蜕变时期麦克的那种女人。 没有剧情交代过老教父维托当年是如何认识他的老婆,柯里昂夫人的。但从第二部情节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相遇必定平淡无奇,她属于温婉、内敛,不是那种特别惊艳的美,却典型的好妻子类型。有篇文章里说,那是意大利典型家庭妇女的形象,也是旧社会典型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不多话,尽职尽责的照顾家庭孩子,崇拜自己的丈夫。丈夫的事务一概不过问,即使他是个杀人犯。我猜想她年轻的时候一定也是美丽的,正如阿波罗尼亚一样美丽却单纯。她们必定都没受过什么文化教育,知道的也只是要嫁个好人家,尽本分,崇拜丈夫。即使阿波罗尼亚年轻的面庞有时候会呈现出俏皮的表情,但我们知道,如果他随着麦克回到美国,多年以后,她一定是另一个柯里昂夫人。 对于这个黑手党家族来说,尤其是对于他们的首领来说,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女人。很难想象,像教父那样的人,会和妻子谈论自己的工作,并参考她的意见。在处理了一天的谋杀与被谋杀事务之后,他需要的也许只是妻子孩子的陪伴,一顿不谈论工作的晚餐,一盘水果,一杯茶。而不是反复的质问“你答应我的,什么时候家族可以合法化”这样的问题。 也许,如果阿波罗尼亚没有被意外的炸死,麦克会变成另一个维托。最终不会孤独终老,不会丧心病狂,甚至不会将家族事务扩展到那么多领域,以至于它庞大却离合法化越来越远。但这就是命运。阿波罗尼亚还是死了,他还是回到了纽约,娶了他一直的女友凯。 曾经一度,我对凯深恶痛绝,我认为她毁了麦克,她一直强调自己的价值观,却不去体会麦克的苦衷。他俩在第二部中分手前的那段谈话,充满了强烈的绝望情绪,麦克那疲惫转换成绝望、绝望又转换成憎恨的目光,给人太深的印象。对于意大利裔人来说,血统的重要是至高无上的,凯自行的打胎彻底摧毁了麦克对这段婚姻的最后一丝留恋,凯深知这一点,她要的无非也是这个结果。 但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一些事。我们又怎么能怪凯太过美国化、太现代女性、太不能体谅麦克以及他们家族的苦衷。在她爱上他的时候,他还是个年轻有为的纯情青年,干着所有正义的事情。有一天他突然走了。很久以后,他突然回来了。并要求她嫁给他。在麦克像凯求婚的那一段,我看不出任何温情的成分,即使他说他一直在乎的是她。那个求婚简直像是命令,正如他人生即将发出的任何一个命令一样。而当时的凯,显然对麦克还保有过去的感情,她爱他,但爱的是过去的他,而之后那些年都是对过去爱的耗损,一种无力、自我麻痹的延续。她也许活在幻想中,认为总有一天他会因为他对她的爱和对孩子的爱而努力将家族彻底合法化,从而过上那种她梦想中的生活。而等到有一天,她彻底的顿悟,她的愿望早已落空,麦克早就不再是当初那个人,而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魔鬼时,她的那种绝望可想而知。她在第三部年老以后对麦克说“我不是没感情,也不恨你。我只是怕你,我怕你,我怕我再生一个你的儿子,他有一天也变成你这样。”在我看到这句时,立刻就原谅了凯。她原本就是个新时代的女性,典型的美国人。想找个相爱的有点理想的普通人,过温情又有希望的生活。谁不是这样的呢?谁不希望过这种日子。谁能接受自己的丈夫是全美国最大的黑帮首领,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而她的教育又让她不可能像那些传统意大利女孩子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任凭这一切发生自己还自得其乐。命运使然,她面前的这个人在一夜之间面目全非,而她自己却没有任何变化,这一切她只是明白的太晚了。 所以说,那个观点是对的,如果阿波罗尼亚没有死,一切都会不同。但作者要的就是这样,他要的是麦克的悲剧,而不是他父亲人生的复制。他要的是他最终无法体会无论是亲情的温暖还是爱情的温暖,彻底变成一个冷血的猜忌狂、报复狂。孤老的一生,悲情的一生。 既然结局已经如此,观众们对第一部西西里那段的爱情就会更加留恋。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他走在山坡上,突然看到一队当地女工收工回家,一个女孩子穿着淡紫色的连衣裙。麦克一下子呆住了。不仅麦克,观众同样的呆住了。她太美,清纯原始的美才是真的美丽。麦克那种被爱情击中的感觉,人生能有几次,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可当他的保镖在村中茶馆里玩笑般的谈起此事,麦克却对茶馆老板,即阿波罗尼亚的父亲郑重的说,他尊重当地的传统习俗,希望可以正式的在所有亲人面前约会她,他甚至在当天就说出自己愿意娶她为妻。 很多人不能理解麦克的冲动,他向来是个沉稳的人,不像是能做出见一面就想结婚事情的人。但我们应该去尝试体会,那种感觉。他一定已经非常清楚的知晓自己的蜕变,正如逝去的青春。可人生总要最后一搏,为了那心中最看重的美好东西。那美好在这个时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里,不是凯,不是任何一个在美国的人,而幻化成了一个刚刚认识的年轻女子。当一个人深陷爱情的时候,爱的并不完全是那个人,而是在爱情中美丽的自己和爱情本身。麦克对阿波罗尼亚的爱是一种美丽的纯真年代的隐喻,而她最终的死也是这个隐喻的终结。 只有当这个童话终结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唏嘘。一遍遍的回顾,一遍遍的体会。教父三部曲中只有在第一部时演过两个大型婚礼。一个是开场的维托女儿的婚礼,为了交代人物背景。另一个就是在西西里,麦克和阿波罗尼亚盛大的意大利式婚礼。我真的词汇匮乏,但那段美的让人想哭。他们俩分别给来宾分发食物,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沉浸在幸福中的甜美表情。 常理上看,会有人要问,凯呢?麦克此时想过在美国等待他的女友凯没有?但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即使画面短暂的切到过纽约,凯到教父家找到汤姆,希望可以联系到麦克。所有人都沉浸在那幻境中,不能自拔。而这幻境中,让我最感动的情节是:麦克第一次去拜访她家,送给她一个金色的项链,阿波罗尼亚羞涩的收下,目光闪烁不敢直视他。而当第二次家庭聚餐的时候,他们隔着遥远的长桌,分坐两头,麦克在和她的家人依次寒暄过后,突然看到阿波罗尼亚勇敢的直视着他,用手摆弄了一下脖子上的项链,他对着她微笑,她回馈了一个更加甜美的微笑。这个举动无疑是对麦克追求的肯定,即使那么含蓄,甚至没有一句话。这一段也伴随着love theme 的主题音乐,纯真的甚至有些不真实。爱情的力量在这含蓄又古典的氛围内更能体现出圣洁。我惊讶于传统的西方也是如此,原本以为只有东方才能体会这种含蓄的美。 纵观三部曲,他最爱的女人当然是凯。凯伴随了他的一生,养育了两个孩子,即使中年离婚。而阿波罗尼亚很快就死了。也有人,甚至书中直接指出,阿波罗尼亚她们家之所以能接受麦克是因为麦克明显是一个美国来避难的富人,能嫁给这样的人是他们求之不得的。而这种世俗的观念会让这爱蒙上一层纱,显得不那么单纯。电影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明显与原书不同。科波拉淡化了这世俗的一面,而突出体现了爱情的纯真美好,这个处理是非常正确的,也符合西西里这一段的用意以及它在麦克一生中的分量。 第三部时,伴随着儿子的歌声,麦克的思绪回到那年的西西里,回到了婚礼上他和阿波罗尼亚幸福的共舞,老泪纵横,也许他怀念的只是自己纯真年代的最后一瞬。而终于来到最后一幕时,痛失爱女的麦克年老时孤独一人坐在花园中,只有两只狗陪伴。眼前闪过他与自己女儿、阿波罗尼亚、凯不同时空共舞的场景。之后便凄凉的去世。 到了这里,即使观众再心疼他也无济于事。 这最终的结局,是生活,也是命运。

 5 ) 个人角度解析为何教父能在停战大会上判断巴齐尼是幕后黑手

个人角度,欢迎讨论,不喜点×

开会是从教父得知SONNY死了的时候,很悲伤。不想再打了。小儿子还逃亡呢,死不起了。赶紧张罗个会,退战保平安。

上来感谢巴齐尼帮着张罗开会,侧面说明巴齐尼本来就地位很高,比其他家族的牛逼

教父介绍完参会的家族后,直接跟塔塔利亚说,咱俩都没了一个儿子,事儿咋弄成这个德行了,求和。说话非常低调,先把自己摆在低的位置。其实明显塔塔利亚家族是不敌柯里昂家族的,但为了博得在场其他人的支持,还是要装相。
说话非常散失

以上,巴齐尼给教父先挖了一个坑,夸教父是个讲道理的人。紧接着塔塔利亚接话,但教父不分享他的政治资源。这里很耐人寻味,塔塔利亚暗把当前的冲突归咎为教父的抠,掩盖了自己和索拉索联合暗杀教父这个冲突的起因,占到了道德高点。大家来看,教父,你是这么讲理的人,但这次这么抠,大家打起来都是你的毛病,教父你这次多么的奇怪、不可理喻。以教父的能力,应该明白,巴奇尼这个先夸他的话是个客套话和坑,塔塔利亚接的话才是拳头,他俩至少已经合谋商量过的,起码是一伙的。

教父说的很有水准,谁他么不分享不讲理了,别往我身上泼脏水。

教父解释自己不分享政治资源和看不上毒品生意的原因,毒品不像走私酒水、赌博,常理来讲虽然挣钱但很严重的违反法律道德。教父重新抢回了道德高点。当塔塔利亚听到了这些,紧抿着嘴,双手合十在肚子前,整个身体转向巴齐尼方向并看着巴齐尼。他明显是不知道咋接这个话了,非常紧张,当然这也可能是过度解读,但我相信导演让塔塔利亚这么演,这个镜头单独给塔塔利亚的整个动作,就是要说明这个问题。这时候教父能够看见塔塔利亚这种人物,是胆小怕事没主见的,我就扔了这么几句话,你就紧张,你紧张个几把,没点深沉,喜怒形于色,你就是个垃圾瘪三,没那魄力和能耐跟我开战。你应该就是个听巴齐尼话的喽喽。由此可以猜测出巴奇尼才是幕后黑手。

紧接着镜头切到教父侧后,也就是塔塔利亚身体转向巴奇尼后,教父也开始转身瞅巴奇尼继续说了。导演给这个镜头,也是很明显的暗喻,教父当刻就明白这些话应该冲谁说呢,巴奇尼。谁是定事儿的老大呢,巴奇尼。

教父解释到最后,也是最牛逼的一句话,那时候我是这么想的,这时候也是。教父冲着的是巴奇尼说的,并没有冲着塔塔利亚说。这时候的镜头,就能体现导演的意思。教父已经完全肯定了巴奇尼主导一切,塔塔利亚就是个垃圾。看你巴奇尼怎么接我这么义正言辞滴水不漏的理由。

巴奇尼立刻回答,时代变了啊我的哥。以前都没事,爱干啥干啥,俺们牛逼,现在不行啊。你拒绝的话那也太不够意思了。你有法官和政客资源,那你必须跟俺们分享啊,你就是俺们的井,喝水就靠你。这时教父表情嘴角上抬,非常怒,你MD,干几把啥呢,你敢命令我让我干啥?你咋这么牛逼呢。巴奇尼这个话,也就明确暴露了他幕后大佬的身份。教父的话塔塔利亚是接不了的,教父解释自己不参与毒品生意合情合理。巴奇尼发话是半讲理半威胁,已经用了绝对的用语,讲理已经讲不过教父了,无奈那只能来硬嗑。

紧接着,巴奇尼把话往回拉了拉。教父你可以收钱,不是白用你的资源啊。俺们可不是无产阶级。在场的人响起了爽朗的笑声。巴奇尼非常牛逼的抢走了道德高点,博得了大家的认同,教父再也没有什么可怼的了,教父形势处于极度被动。

这个哥们站起来,说了毒品卖给黑人就得了,小孩学校啥的坚决不行。又抢了一个毒品交易方式的道德高点,唠嗑转入怎么操作了,这是给教父的最后一击。教父再也不能拒绝了,废了。你再怼毒品生意,在场的所有人就联合干死你。

不明白为啥塔塔利亚要耳语,说了些什么,请大神出来解读一下。这个镜头肯定不是白给的。

在站起来的胖子臭白话、塔塔利亚跟手下耳语的时候,教父瞄了一眼塔塔利亚。教父合计,你们这是大坑啊,这会是我张罗开的,我想停战而已,结果说来说去我不得不上你们毒品的船,怎么回事儿呢,塔塔利亚你个瘪三,(以下我猜测的:)你是跟你手下说啥呢,是要在外边准备人手,我一旦不同意就干死我吗?/你和巴奇尼一伙,还奶奶的联合别人强迫我参与毒品,看我将来怎么干死你/塔塔利亚你在那嘎达偷摸研究啥呢?

都讲完了,塔塔利亚支着扶手抬了下屁股,并转向巴奇尼,脸上有一丝得意和会心的微微一笑。

注意,镜头给巴奇尼时,巴奇尼先瞅了一眼塔塔利亚,又瞅了一眼教父。到这时导演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教父这时已经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但还是按照想法,自己张罗开会就是要求和的,不是来谈毒品生意的,你们TMD道德绑架我,逼着我想和平就得参与毒品生意。我也没辙,但我强调一下,我就是想要个和平而已。

巴奇尼非常牛逼,顺着继续毒品生意的问题,而且说得操作生意的方式。这话已经彻底无视教父的诉求,就是逼你参与,想和平?别墨迹了,我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得了。

综上,整个会议,停战主角之一的塔塔利亚始终在看巴齐尼的眼色行事,在场其他家族不管是发言也好,反应也罢,都是顺着巴齐尼的意思在表达,已经与巴齐尼形成了共识。一切表现,都指向巴齐尼是幕后主导。并且会议从头到尾,受害的教父没有得到任何一家的支持。五大家族都联合起来,一心裹挟柯里昂家族进入毒品领域,严重威胁到柯里昂家族的生存。可以预见,不出几年,柯里昂家族将被费心结交的政治关系抛弃导致衰败。老教父等到麦克回家后,进入了影片后半部分,共同确定了韬光养晦等时机、雷霆手段除对手、洗白生意开新局的发展方向。随后采取的是试探拉斯维加斯老板莫格林;故意示弱,压制元老泰西奥、克莱蒙扎两个家族;不动声色留着害死大儿子的女婿,秘密寻找家族其他内奸的蛛丝马迹;以及将不好战的军师汤姆剔除出最高作战指挥部(方案已定,仅仅是不需要他来提不同意见),造成汤姆被彻底弃用的假象,放松克莱蒙扎和泰西欧两个内奸嫌疑人的警惕。环环相扣、富有层次的策略和手段,确保了影片最高潮,一场雷霆屠杀的精彩。

所以,这次会议,是开启影片后半场的钥匙。

 6 ) 安息吧,我尊敬的教父

我最爱的电影是《教父》。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同许多男人达成共识。马龙的表演实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时代,我深深着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说话方式,却并不成功。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认真的听众,那个口齿不清的教父,却没人敢忽略他说出的每一个字。他总是面无表情,背后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种优雅的狂暴、平静的残忍、化妆的邪恶,如同毒蛇与猛虎的混合体。他轻蔑地说,“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男人的威权;他温和地说:“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这是男人的价值。而事实不是这样的。那个真实的教父,生活中的马龙·白兰度,是个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则是一窝混蛋。 当然,他们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应该被宽恕的混蛋。 白兰度家族中,女人个个红杏出墙,男人个个酗酒成性,且盛产自杀者。小马龙的童年在阴郁中度过,父亲很少回家,母亲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与一个又一个男人发生关系。小马龙生活中惟一的温暖来自一个友善的同性恋教士。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军校开除。 为逃避这一切,他来到纽约,跻身百老汇,阴郁生活赐予他的狂暴气质令他成功出演《欲望号街车》,名声鹊起。“仿佛一觉醒来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这种名气,感觉自己是个骗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为了帮助他战胜焦虑,医生甚至为他宣读希特勒的讲演词。 上世纪50年代初,马龙步入影坛,开始辉煌之旅。他拿下了七次奥斯卡提名,两次奥斯卡奖。与此同时,他不停地结婚离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阴郁的子女。他的妻子总在争吵,他的情妇总在自杀,他的子女则陷入无尽的麻烦。 马龙的大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与父亲的情妇吉尔上床(吉尔后来在汽车上自杀)。切娜是白兰度的小女儿。这个太阳般美丽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就到毒品中寻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马龙生活中最大的悲剧发生了:儿子克里斯蒂安杀死了女儿切娜的男友戴格。当警察赶到时,戴格已经死了,颧颊处射进一颗子弹。切娜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一个打火机,面前摆着一杯酸奶。人们至今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据白兰度家的人讲,是一场殴斗;据辩护律师讲,是一场意外;据切娜讲,“是我父亲安排了一切。”后来,切娜自杀。马龙没有参加女儿的葬礼。 记者问马龙是否感到应为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承担责任,他说:“当一只海鸥从2000人头上飞过,谁知道它掉下的羽毛会落在哪里?” 然而,马龙真的可以把沉重的罪过当成轻浮的羽毛?他仿佛中了诅咒,正如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说过的台词:“你一直是孤单的,你无法逃脱寂寞的感觉,直到你死去。”——隐然就是他一生写照。 我曾经想过,这个双性恋男人到底爱过谁?也许,只是他那个没出息的杀人犯儿子。我永难忘记《教父》中的情节:儿子桑尼被乱枪打死。他对殡仪馆的化妆师说:“你看,他们是这样对待我儿子的。”昏暗的灯光打在他额头上,脸的下半部隐没在阴影里,他的眉毛蹙起,形成悲伤的皱纹——我的心抽紧了,紧得发痛。我也有个可爱的儿子。我能够感受一个父亲遭遇这最大的不幸时,那种汹涌的痛苦与复仇的狂怒。现实中,为了给儿子克里斯蒂安脱罪,马龙耗尽家财,穷困潦倒。克里斯蒂安仍然被判入狱十年。受此打击,马龙暴饮暴食,体重惊人,昔日的“性感野兽”变成一头肥猪。如果想要呕吐,你大可以去看马龙在大烂片《人魔岛》中的扮相,脸上涂的粉厚过日本艺妓,如同一吨涂脂抹粉的肥肉。 后来,他终于死了。听到这消息时,我愣怔了一会儿。在记忆中,马龙早就死了,永远地葬在了1972年。那一年,《教父》问世。他扮演的教父在花园里颓然倒下。丧钟鸣响,经典诞生。32年后,他死了第二次。这次,他是彻底地死掉了。马龙的身后,遗留下一长串数字:1个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经典的影片——《欲望号街车》、《现代启示录》、《巴黎最后的探戈》、《码头风云》、《教父》;6个自杀的情妇;17个律师;大约25个不幸的子女;1100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纠正一下你的说法。尽管你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为,你的扮演角色教导无数男孩成长为男人。仅为这一个理由,我将永远尊敬你。

 短评

无聊有雍长的电影!作为电影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可能阅历不足!但是一部真正经典的电影是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感受!阅历多了的观后感到底是脑补出来的还是电影本身的意思?都说教父是男人的圣经!也没见圣经拍成电影啊!没有视觉冲击力的故事真的不适合拍成电影!

6分钟前
  • 旅途人生
  • 很差

无论阿尔帕西诺多卖力,教父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永远的马龙白兰度。时代不一样,要走的路不一样,所以那个黄金时代,讲义气重家庭谈承诺的时代,永远回不去了。

11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3个多小时,从头到尾,没半点沉闷,到最后也是意犹未尽。权利争斗,心狠手辣,阴谋阳谋,博弈算计,人性阴暗,像病毒一样深入到骨子里的人性挖掘。几乎所有权利斗争的始祖,完全彻底的影响整个价值观,不仅仅是电影。马龙白兰度的演技,令教父不朽。面瘫却又如此摄人威严,这正是他的个人魅力!9.6

1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科波拉是有厌女症吧?这片子里的女人要么圣母得让人恶心,要么就傻逼得遭人烦,除了哭哭啼啼就是无理取闹。最后一个镜头,麦克成为新的教父,一道门隔开他的妻子,不是没有理由的。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相对来说我最喜欢医院里那场戏,拍得相当有张力,第一场婚礼戏也喜欢。

18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SIFF2014#三小时内群像毕现,人物笔墨浓淡均匀,无闲笔;很多场面的调度堪称伟大,环境、声音、布光、道具浑然一体,如医院换房间那段,剪辑得太好,百忙之中不忘特写教父眼角泪珠,动静相宜;如洗礼与杀戮并行那段剪辑,可谓惊心动魄,在喜悦和冷血交错中教父二代逐渐升华定格。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年纪越大,这个片打分越高

21分钟前
  • 闻人林
  • 力荐

"Because a man who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 man."

23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力荐

N年前看过英文原著,只记得是个血腥暴力的故事,想不到电影可以如此沉稳和大气,有一种史诗气质。大银幕上看马龙·白兰度,感觉膝盖好疼...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讲述的是一个好孩子怎么变成老大的过程

3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这男人。。。牛逼又孤独吧。。

31分钟前
  • deepwhite2333
  • 力荐

黑帮片的里程碑,也是黑帮片的天花板。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生活是这样的美丽。剧情什么的都很不错,但有一句话我不喜欢,好像是说男人需要考虑很多,承担很多,但小孩和女人不用。用觉得有点性别歧视的意味。

38分钟前
  • ╯^╰
  • 推荐

男性电影,没有打动我

41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力荐

平缓的节奏蕴藏着巨大的权威和张力,音乐舒缓淡淡忧伤,利益博弈人性冲突。无论是演技还是镜头、音乐的运用,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而看这部电影是极其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也无论何时翻出来重温都能有新的感受。★★★★☆

43分钟前
  • Q。
  • 推荐

男人。千万不要记恨你的对手,这样会让你失去理智。

4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麦克在西西里结婚一事,我不太能原谅。如果他爱凯,怎么能另娶?还有最后为桑尼复仇,杀了其他黑帮老大,其他老大没有儿子没有兄弟来复仇的吗?注定冤冤相报,因果循环。还是不看2、3了吧。

50分钟前
  • 修齐
  • 力荐

不做愧疚内心的事,内敛,沉稳,勇敢,爱家庭,不自私,为爱的人挺身而出,虽然是男人必看的片子,但是作为女人还是学到不少。戴安基顿年轻时候太美了!最后一个小时精彩得我都没眨眼睛!

52分钟前
  • Q
  • 力荐

当全世界都告诉你某片特好,不去看是:不对的

57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当一个新生儿在教堂接受教父的洗礼时,教堂之外的死亡正在蔓延……

59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永远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黑帮上升为哲学流派,一场闷骚至极的隐忍角力。接近完场的暗杀戏甚好,多线分层,与教堂弥撒“绑鞋带”,祷告、誓言、自我反叛,异己他者消亡、教父身份新生。沉郁静谧屡屡响起的曼陀林,一扇缓缓掩上的门。

1小时前
  • Obts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