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7

HD

主演: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生七年7 剧照 NO.1人生七年7 剧照 NO.2人生七年7 剧照 NO.3人生七年7 剧照 NO.4人生七年7 剧照 NO.5人生七年7 剧照 NO.6人生七年7 剧照 NO.13人生七年7 剧照 NO.14人生七年7 剧照 NO.15人生七年7 剧照 NO.16人生七年7 剧照 NO.17人生七年7 剧照 NO.18人生七年7 剧照 NO.19人生七年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人生七年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七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以及四十二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本季《人生七年》荣获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蓝色的花罗宾汉2010理发师2006捕快姐姐郝可爱那刻的怦然心动时空怪客王保长后传巴斯比天妖归来皇帝的新装之圣诞大明星时光之桃真命天子(2015)铁窗怒火续集青春侦探晴也开拓者尖叫圣诞富贵逼人危情狂蝶星途叵测2家有活宝乔尔杂耍班一诺千金2006沉默之墙浪涛滚滚大红狗克里弗萨德侯爵夫人逆天侠盗团:百盗之局初恋从打嗝开始2009贱精先生(粤语)火焰山失控搜索招魂2015玛雅 2023狗心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 (国语版)八部半义海倾情两世欢

 长篇影评

 1 ) 影像记录的真实

    有的影片是需要一定的社会积淀和人生阅历才能看得懂的,《49 UP》就是这样一本系列纪录片。片子选取了12个英国人从7岁到49岁的人生变化和感悟,每7年进行一次记录,主要围绕事业、家庭等方面展开。
    它不是所谓的畅销影片,甚至于片中部分被采访的人物都认为被采访就是一件造作的事情,他们的故事会被放在电视屏幕上播放,这也是一件让人警觉的事情。但是,记录一直在继续,从1964年到2005年,并且,记录还将继续,下一个7年是2012年。
    记录的画面多半是采访时的人物对话,辅以生活的场景,包括当下的生活,或者是7年间发生的重要事件的简单重现。画面并不精美,一台普通的摄像机都能够记录和展现,人物的对话也显得有点琐碎,尽管,在剪接的时候,制片方已经有意地将某一个人物的某一个话题从小到大整齐地归到一起,但是,在2小时15分钟的时间内,要展现14个人从7岁到49岁的变化仍然让人觉得有点仓促而缺乏足够的思考空间。试想,如果能够给每个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也许能够让人物更加灵动起来吧。
    影片的节奏并没有特别的起伏,和采访时记者的声音一样,一直平缓温和,除了年幼时,孩子们讲话时跳跃的语速和并不是非常完整的语句。就如同一个年迈的、坐在摇椅上的老人缓缓地说着什么,他是在倾诉,又仿佛在喃喃自语,太年轻,可能会不耐烦听老人讲完,也听不懂老人到底在讲什么。
    当然,就1964年的拍摄水平来看,有这样一个拍摄的主题和创意已经显得非常难得了。而且,显然这个创意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现当代电影纪录片工作的从业人员,豆瓣上的影评中就不乏有从中得到灵感、并计划拍摄类似记录片的人。更何况,Michael Apted,该片曾经的助手,现在的核心导演,在这样一个电影高度商业化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坚持拍摄恐怕无法挤进票房排行榜的影片,这本身就足够让人感动了。
    有人说,本片旨在展现英国富人和穷人两个基层的明显分层以及难以交错性,我对英国不甚了解,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理想被现实磨灭、是生命的延续和寄托。
    还记得,读小学时的我们,大概都曾经写过这样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就如同本片在7岁的孩子们一样,关于未来,我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心壮志,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日益繁重的课业还是父母、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有多少人还会谈及自己的理想,更别说从事自己小时候梦想的职业了。进入大学时,面对琳琅满目的专业,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初入社会时,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谁还管自己适合不适合。
    机遇充满了可遇不可求的神秘,而家庭仿佛是一个人可以掌握和做主的最后领地。亲情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下的,父辈在子辈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以此回忆自己的童年,又在孙辈的身上看到子辈的影子,以陪伴孙子孙女玩耍和等待他们造访安度自己的晚年。
    有的时候很羡慕片中的主人公,至少在他们年迈的时候可以通过影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影像与印象应该存在很大区别吧。

 2 ) (只是一篇字数过长的短评)

看到49UP,Neil是我觉得最不符合大众期待的一个人。从7岁时的天真烂漫到35岁的中年失意,好像他的人生始终在走下坡路,没有一丝起色。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亲密关系,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所。在42岁与政治结缘之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了转变,49岁的他在面对镜头时,眼神里少了很多年轻时的迷茫和失落,我无法解释这样的转变,但很愿意去倾听这样一个不得志的存在对于生命的看法。他很从容地说:“我认为生命只有一次,人生苦短,你要对那些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激。我要讲一个小故事,我在晒太阳,一只蝴蝶落在我旁边,它有美丽的深红色翅膀和白色花纹。蝴蝶的寿命很短,它离我非常近,它一点也不害怕,它欢快地扇着翅膀,在那一刻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享受着阳光。也许生命不过如此,要做自己,明白生活会一直继续,世上还有无数生命也在寻找自己的路。”我想到了皮克斯新上映的电影《心灵奇旅》,可能人只有在生与死的界限上才能真正明白秋日阳光下从树上飘落了一片叶子的美。

每个人可能都有一本命运之手乱写的剧本,太在意它的剧情,快乐就会少很多。

 3 ) 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不可否认在所有人之中,我最羡慕的是尼克,即便这个戏谑自称是边缘性自闭患者的科学家也不全然幸福,但是他在尝试一些明知失败也要继续的热爱,透过导演精心设计的问题,不难获知当事人的窘迫和无措,郑重其事下对于伴侣家人感受的意外收获,评价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严重侵扰这样的字眼也是不愿意听到的,除了安静观看倾听之外我们确实应该反省一下,但是如若能跳出这个影片自在生活,不失为一份郑重其事的记录,反观我们是否能面对自己的生活,包括痛苦遗憾不堪生病失败这些不美好的镜头,确实很难做到,似乎真实的自己是尼尔的混乱思想,苏珊的小动作反抗,林恩的拒人之外,杰基的一击就怒,保罗的不会表达,赛蒙的保守行事以致存在感低…我们希望看到托尼的平凡奋斗,看到布鲁斯的善良如斯,看到苏的清醒自知,希望看到每一个人大声说很幸福,阶级性格环境固然有,但是确确实实看到人的主观因素很重要,尤其是我们自己也不明所以的向善变好的能力,知道这一点,也更容易接纳当下的生活,化解自己的情绪,是经验让我们变得更好,也是影片让我们知道幸福就在光影的记录之间,只希望导演爷爷的激将法和介入生活最终能被主人公们原谅理解,真的改变了许多人,见证了社会意识的变化,也释怀了虽然确实七岁看老,但是反而更能接受自己,在横向纵向的对比中不再焦虑,忠于平凡而心有所属的自我,活在当下。正如尼尔所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们都承受起了无尽个七年,不是吗?

 4 ) 记得当年草上飞

如果让我选一部印象最深刻的纪录片,我会说《49 Up》。如果问我为什么,我会说因为它充分说明了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要更残酷。

确切地说,这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系列纪录片。1964年,英国导演Michael Apted开始追拍14个人。这14个人中,有号称自己平时只读《金融时报》的Andrew,有说她根本不想认识任何有色人种的Suzy,有想研究月亮是怎么回事的Nick,有说“女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她们总是心不在焉”的John……那一年,他们只有7岁。

此后,每隔7年,Apted就重访一次这批人,跟踪他们的少年、青年、中年,到2005年第七次跟拍时,他们都已经49岁。下一次追拍节目将在2012年播出,届时他们将56岁。

Apted最早决定拍这个纪录片时,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凝固化的阶级: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40多年拍下来,这一点的确大致得到确证:象Andrew、John这样的富人孩子基本上一直没有偏离精英“传送带”,从富人区中小学到牛津剑桥,再进入律师媒体之类精英行业;而象Simon、Jacky这样的底层孩子,从来没有、似乎也没有争取去突破头上的玻璃天花板,一路按部就班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底层命运。当然也有例外,Nick出生贫苦,但后来成了名校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也有漏网之鱼。

但这个纪录片看下来,给人最大的冲击完全不是其政治内涵,而是——请允许我使用这个几乎成了陈词滥调的用语——生命的荒诞。片中的每一个人年少时,无论贫富,都意气风发充满幻想,都相信未来是圣诞老人藏在圣诞树下的那个礼物,会在打开的一刹那令人尖叫欢呼。

但是,圣诞老人始终没有出现。慢慢地,片中的男人开始挨个秃头,女人开始比赛发胖,关键是,他们的眼睛里再也没有了憧憬和幻想。梦想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出来的是苍莽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有趣的是,这种微渺感在片中并不因阶层而异。精英阶层固然生活更舒适,但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更高,所以他们和梦想的相对距离,和底层与梦想的相对距离其实是一样的。Nick到35岁时沦为无家可归的人,在苏格兰荒凉的高原上游荡,镜头前的他明显表现出精神病症状,难以自控地晃动身体,低着头说:关键不是我喜欢干什么,而是我可能干什么。而精英出生的John,大约是这批人里最早慧的。早在14岁时就下定决心要从政,“取消工人罢工权,改用司法裁决”,当另一个孩子问他“那岂不是侵犯了工人的集会自由”时,他咄咄逼人地反驳:“你会把一个抢劫犯关进监狱称为侵犯了他的抢劫权吗?”后来他做了律师,但是始终没能如愿以偿地“进入议会”。40多岁时,他表情温和、脑袋半秃,微笑着说:我现在很喜欢园艺,要是以前你告诉我我会变得热衷花草,我肯定会觉得那是个笑话。

无家可归的Nick,和爱上园艺的John,一样让人心酸呢。

以前我写过一个网络小说《烟花》,讲的是一个“反高潮”的故事:从故事一开始女主人公就貌似会和某男配角发生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但是直到故事结束什么都没有发生。《49 Up》则是一个反高潮的纪录片,并以其反高潮的故事走向暴露着生活的本质。从1964年开始,观众就开始等待那些可爱的孩子会演绎精彩人生,等了40多年,终于等到14个天使慢慢变成了14个nobody。 阿甘的妈妈说: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颗尝到的是什么滋味。阿甘的妈妈其实也可以说:人生就像一盒口香糖,嚼着嚼着都一样没有了味道。

        这样说又似乎不公平。放弃了政治抱负转而热衷园艺的John,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柔和;无家可归的Nick在42岁之后竟然成功跻身地方政治,变得更积极。 这样的人性成长也可说是收获?事实上到影片最后,这14个人绝大多数都变得比年轻时更可爱,在时光的雕刻下,凿去狂妄,磨出温润。说到底,谁都终将被扔回时间的海底,在那里与其它鱼虾贝壳一同聆听无边寂静,而在这之前,我们能指望的,大约只是心灵成长,祈祷生的优雅可以抚慰它的渺小。

 5 ) “七岁看老”……不忍再看,不能不看。

    看这部纪录片,就象参加七年一届的同学会,看看大家不可逆转的成长经历。谁通过钻研成为大学老师,谁通过努力成为中产阶级,谁在破旧的社区里生养儿女,谁在慈善中寻找生活的意义,谁在自我否定中不断流浪……从孩子到少年,从少年到婚姻,从婚姻到孩子,又从孩子到孙辈……人生的轮回就这样真实地放在面前,当时的14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曾在游乐场里如此无忧无虑地疯玩着的,现在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生活,安心老去——而这些,又都放在英国社会高离婚率、高流动性的大背景下一一呈现,并且隐隐带着每个人生命中的缺憾和挣扎的痕迹。看着这片,仿佛眼睁睁看着时光流逝,心头无法不生隐隐发痛的悲悯之情,却又无法不继续把它看下去。
  
  Up Series诞生于1964年,之后每七年拍摄一次,选取了14位主人公,49 Up是迄今为止系列纪录片的综合。导演Michael Apted自己出生于1941年,当这部纪录片在64年首拍时,他还只是个助手,而后来则成为核心导演。七年、又七年,一部部拍下来,他自己也在电影电视圈中不断积累着丰富的经验。作为英国左翼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他从英国到美国,从电视到电影,不断探索表达着自己对政治、对伦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他不但成为知名导演(曾导《007:黑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而且在03年被选为美国导演工会的主席。就在这一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也发现自己从开拍时试图映照英国阶级社会状况的政治动机,演变成一个命运的沉思者(一个“存在主义者”)。而激发这部影片灵感的耶稣会格言"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和中国格言中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又是多么惊人的相似!
  
  我看这部片子,正值自己经历了死亡和新生两个阶段,又重新开始努力攻读电影史的过程中。坐在第三世界转型中国的书斋里,怀着佛教情怀看这部片子,我看到政治,看到思想,看到因果,看到情感和自己,看到人的命运。电视选材所限,对人生无常表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可是片子中每个人最真实的表露,和片子本身优秀的剪辑和构思,足够让我落泪好几次了。或许别的观众会有别的想法,但是我的冲动就是:把它推荐给我所有认识的人看。这部片子对于我,真的十分震撼。三年以前,我曾经想过作一个项目就是为那些临终的人们拍摄纪录片,采访他们所有的思想和感情经历,为他们编排一次完美的蒙太奇,但是三年过去了,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也许有一天,当我觉得自己实力足够的时候,我会来试一试。

 

(附注:据报道,受本片影响,一位名叫Sue Williams的女导演正在拍摄试图反映中国人生变化的纪录片Making It。该项目将于2020年结束。据说2008年奥运会之前该片已经播出一部分。不知能否看到,是什么角度。这一类跨越漫长时空的纪录片现在有个名称,叫“经度纪录片”longitudinal documentaries,也许真的如某些媒体所说,这种拍摄是对电影形式一种最高尚的运用。)

 6 ) 《人生7年》中的人生经验总结

人生7年经验总结:

1、年轻时,喜欢做什么就多去尝试,去享受这过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比如,tony的骑师经历,兼职演员经历等等)

2、尽快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最好是能有积累的工作,持续地投入才能带来未来可观的回报,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有人十几岁就明确了(nicholas\john\andrew\tony),有人二十几岁明确(bruce),有人则三四十岁了还在晃悠(symon\paul))

3、收入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面影响婚姻和谐度,低收入更有可能导致不幸的婚姻;(比如symon)

4、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很关键,高收入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婚姻,不合适的人是导致失败婚姻的根本原因;(比如Nicholas和Andrew,Andrew明显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对象;比如paul是被婚姻拯救了;比如suzi找了个很靠谱的老公,过地很幸福)

5、不要轻易离婚,不幸的婚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孩的性格和发展,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小孩自卑内向、未来缺少规划等等。(比如塞蒙和保罗就挺自卑,事业也没什么成果;比如苏西14到20岁的叛逆经历等等;比如Bruce不善于跟别人打交道)

6、要注意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少点抽烟喝酒,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影响中老年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比如Lynn,35岁时得了重病;比如tony\paul,就挺注意锻炼)

 短评

他们都有孙子了,觉得之后也不会有啥大变化了。

8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尼尔的话可以给这一系列关于人生的记录片作结,你必须自己选择如何生活:我在晒太阳时看到身边有只蝴蝶,翅膀很美,深红色,白色圈圈,它的生命很短暂,但它停在我身边,并没受到惊吓,好像很高兴地振动着翅膀,享受阳光里那美妙的一刻,生活无外乎是做自己,这世界生生不息,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10分钟前
  • 青山好景
  • 力荐

活得有意义与否,个体成长的速率快慢太重要了,从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性看,甚至超过金钱和阶级。一个人要追求什么,一个跨世纪的连载纪录片要表达什么,导演没有明说,只是渐渐拉开了主人公重聚联欢的大幕,一切趋于明朗。

12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有意思的是看到片末,受访者在公园玩的游戏与成人后从事的工种没有多大差异。潘光旦的血统论得到80%的验证。

13分钟前
  • 熊猫小肉球
  • 力荐

跟俄罗斯版相比,俄罗斯版更多的是讲国家民族,而英国版基本上就是讲人生。几天时间,从7岁就到了49岁,我觉得自己比他们还难过。

16分钟前
  • vivi
  • 力荐

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21分钟前
  • kolin
  • 推荐

不管生活富足还是清苦,至少很多人是依照儿时的想法在进行着。如果有一个中国版,应该能看到更多拍摄对象受外力影响放弃原本的路径和愿望吧。

22分钟前
  • 浅显
  • 推荐

有一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在谈到婚姻出现的问题时,Paul一直强调是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自信导致了婚姻的问题,在妻子讲话的时候也一直看着她。妻子回答,我不确定问题是什么,但我一直知道他爱我。这不就是爱情的模样么!

24分钟前
  • 比伯
  • 推荐

最后一个哥们最衰,小时候挺好的,长大了反而变得很神经质,即使如此在政府补助下也过得还不错。西方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平淡、空虚,而不是什么狗屁阶级斗争。

29分钟前
  • 笼之吻
  • 推荐

这集最有感触的是婚姻。35岁以后结婚或是二婚的,感情都比较稳定温馨,想是非到那个年龄,人才看清自己,心平气和。另外就是,婚姻绝对不是Happy Ending,它是对于情商和智商更大的考验。

30分钟前
  • 玥然纸上
  • 力荐

在49歲,很多人又開始逆襲,果然人生比戲劇更精彩。能夠看到這些變化真的太棒了。蘇珊有了二婚而且丈夫超帥,跟她太搭了,在倫敦大學行政部也當上了主管,為文學學士設計課程等,真是一份幸福的工作,沒有上大學卻能留在大學工作,這也就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才可能實現的事了吧。蘇珊一直有這樣的能力,當然,她漂亮又有智慧,是倫敦東區三女子最清醒的。Jacke怒懟編導那段其實講得挺有道理的,不過既然如此,可以像查爾斯那樣選擇不拍攝,而不是一邊享受著成名帶來的好處,一邊又拒絕私生活的暴露。相比之下,蘇西在這個問題上的說明更加令人信服,她同樣公開表達了不滿,但是也說了繼續拍攝的理由「每個人都因為某種原因而繼續」,Bruce是最淡定的,表示對他影響不大,這很符合他的氣質。Neil終於皈依了基督信仰,太感動了,他說,是信仰使他變得更好。

34分钟前
  • 暗夜的星辰
  • 力荐

还真的是知天命了,经历了好多事,许是真的看透了,也不较劲了,或者说再较劲再不满也得不到什么了(杰琦),梦想什么的,也都戒了。想想到了这个年纪,太顽强也太无力。9

3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这一集的最大惊喜是“三个女孩”中的Sue,她在伦敦大学从事行政工作,中年焕发光彩,并有一位非常贴心的伴侣,略感以为的是Nick,他经历了离婚与再婚,不过,他的第二任妻子真心漂亮,气质亦佳。普通人中的Paul,在澳洲生活得不错,家庭和谐程度可能是所有人中最高的。Tony买了度假别墅,特别会享受。

41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49继续没啥变化,唯一的波澜可能就是东区小胖姑娘跟导演翻脸了…21岁就翻过,只是那集没放正片里…本来做这种电影就是件rude的事,看来导演比想象中更rude,当然刺激(激发?)被采访者可能是职业需要所以我一直对记者之类的职业有抗拒感…于是角色激动的自我辩护也并不一定是他们平时的人生态度…

45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1.13 49年,不足以懂人生,亦不足以知天命,但,他们都在顽强地做自己,任何时刻都可能改变一生。

49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在受访者里,只有出身TOP1的John利用了这个纪录片作为政治宣传。大部分人都认为拍摄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包括来自Upper class的Suzy。看他们年轻的时候被问到某些尖锐的问题,会觉得无足轻重甚至挺搞笑。可是人至中年遇到扎心的提问,身为旁观者都觉得难受,就像他们说的,每过七年就要审视自己的人生,看到自己做过哪些错误的决定,是挺残忍的。

51分钟前
  • 枇杷精
  • 力荐

bruce真的是个天使 从小就自带圣光一直没变过 john有两次都说到自己读到好学校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到56岁才对镜头说出9岁时家道中落的事 他也真的很好诠释出了按照自己人生规划走一步步成功努力的人生是怎样子的

53分钟前
  • Hauu
  • 推荐

Amazing!我太喜欢了,并且很受启发,强推!

57分钟前
  • 鱼也不明白
  • 力荐

最真实的最惊人

58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没看到太多意料之外的感触。人生繁琐,本就已知。意外的是看到爱情在某些人生命中仍扮演的颇为重要的角色。

1小时前
  • 闻人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