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11

HD

主演: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图,Eric,Bana,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星际迷航11 剧照 NO.1星际迷航11 剧照 NO.2星际迷航11 剧照 NO.3星际迷航11 剧照 NO.4星际迷航11 剧照 NO.5星际迷航11 剧照 NO.6星际迷航11 剧照 NO.13星际迷航11 剧照 NO.14星际迷航11 剧照 NO.15星际迷航11 剧照 NO.16星际迷航11 剧照 NO.17星际迷航11 剧照 NO.18星际迷航11 剧照 NO.19星际迷航11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浅析《星际迷航》的精神本源

5月初才在北美上映的《星际迷航》在IMDb上评分为8.5,Top 250: #64 。这个评分搞得我今天坐进电影院的时候怀着无比的崇敬,之前朋友告诉我,你要是死忠fan的话这片子能让你高潮迭起,光是见到Spock青涩的少年模样就会掉下泪来,看到“USS Enterprise”的标志更会屁滚尿流了。可惜我不算是铁杆“星fan”,没那么兴奋。看完后觉得J.J. Abrams剪片子确实挺牛的,镜头的独特运用,光与影和面部细节的融合都很有未来味道,片子很不错,但是没有不错到上映才一个月就进了Top 250。仔细想想估计是被那帮死忠fan们一个个无理由无条件的10分给忽悠了。大片看完了,高潮余韵中,咱还是来把严肃的,寻一寻《星际迷航》系列背后的精神本源。


“我们选择登上月球。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内就登上月球不是
因为它简单,而恰恰是因为它的艰难。”
——约翰·F·肯尼迪

1962年9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美国总统肯尼迪说了上面这番话,宣布全面推动美国登月计划,14个月之后,肯尼迪遇刺,7年之后,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同样是在六十年代,66年,一部名为《星际迷航》的电视剧开始在美国播映,这部“观念超前”的剧集除了打破种族、性别的歧视之外,某一集中甚至出现了两位女性亲吻的镜头。这样“怪异”而又缺少动作场面的剧集只有短短三季就匆忙收场。

2009年,《星际迷航》系列的第11部电影上映,除了它前面的10部电影,它的家族里还有7部电视剧,包括后来的trekkies(《星际迷航》死忠)们称之为“The Original(初代)”的那部1966版《星际迷航》。

是什么让一个虚幻的世界存活了43年呢?是冷战的背景与暗示?是超前的人文观念和角色关系?是宏伟的历史设定?是场面和动作?是投资者的大笔美元?

类似的问题也可以在700年前问出:在1299年,马可波罗写完他那本著名的游记之后,到1497年葡萄牙人伽马带领舰队到达中国,这198年间,是什么让一个虚幻的东方世界成为船长们心中的梦想与黄金之国呢?

“ 宇宙,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进取号的航程。它继续的任务,是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这是每一集《星际迷航》电影和电视剧都会出现的句子,它或多或少的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探索新的边疆,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这是500年前那些航海家们克服饥饿和风暴的动力,是肯尼迪决心启动阿波罗计划的原因,也是《星际迷航》在43年间聚集了众多trekkies的精神核心。

进取,探索,新的边疆,无论结果是和平还是战争,是掠夺还是结盟,是征服还是被征服,“探索”与“冒险”本身浓重的雄性荷尔蒙味道就让人心潮澎湃,而《星际迷航》正诞生在上世纪那个繁荣而浮躁的六十年代:战后婴儿潮出生的臭小子们都到了荷尔蒙激增的时候,他们急切地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他们也最轻易地被现存的世界所利用。于是,中国有了文革,法国有了五月风暴,美国有了嬉皮士和马丁路德金,有的事情变好了,有的事情变坏了。登月肯定算是一件好事,不过就算是阿波罗计划,恐怕也逃脱不过浮躁与喧闹的气味——如果没有苏联人的刺激,肯尼迪也不会肾上腺素激增想要登月。

这就是《星际迷航:初代》诞生的背景——正经点说,这是美国人在和平与繁荣中面临内外挑战的转折时代。不正经点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沉浸在雄性激素里的时代。

《星际迷航》从上到下都烙满了荷尔蒙过剩的印记——好吧,是激荡年代的印记。首先,它的主角舰:进取号(Enterprise 又译“企业号”)和1960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同名,这个“同名”不是它们都叫“Enterprise”,而是更加夸张——它们都叫“USS Enterprise”,“USS”是什么意思?现实世界里,USS是指“美国军舰 United States Ship”,而在《星际迷航》里,它的意思是“星际联盟军舰 United Star Ship”。想想看,一部星际探索主题的电视剧,主角舰却和海军军舰同名,毫无疑问充满了美国大国沙文主义的暗示,充满了攻击性和侵略性,更让人想起以坚船利炮来掠夺新殖民地的大航海时代。

再说说《星际迷航》的那句著名的“宇宙,最后的边疆”,这句话耳熟吗?熟悉肯尼迪的人都知道,肯尼迪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统,施政纲领就是“新边疆”(New Frontier),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发表演讲说道:“我们站在新边疆上——一边是破碎的希望与梦想,是未知的机会和危机中的信仰。另一边是科学与太空的未知之地,是和平与战争的未定之数,是愚昧与偏见的未解之题,是贫穷与暴富的未平之患。”何为“新边疆”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减税、增赤字、争霸、上月球。猪湾搞古巴没搞定,打越南“中道崩殂”,“新边疆”中的政策对后世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真正实现的却不多,“上月球”是其中一个,而这样的“新边疆”烙印,当然也盖在了《星际迷航》的身上,《星际迷航》剧情的主线就是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开拓未知的宇宙,不断冒险,不断延展 “新边疆”。

说到了“新边疆”与《星际迷航》的关系,就更要说说冷战在这个科幻史诗中投下的影子。我不得不很遗憾地说,在《星际迷航》这第11电影中的那个大反派,Nero,他的种族罗慕伦人在最初的设定中很有可能就代表中国人……了解过《星际迷航》背景设定的人肯定不会对此感到惊讶:既然星际联盟和瓦肯人(就是那个尖耳朵的民族)是盟友,而罗慕伦人和瓦肯人又是同一个祖先,这种关系当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台湾、美国、中国三者的关系……当然,说它是北韩、韩国、美国的关系也行。而《星际迷航》里另外一个大反派种族克林贡人,据称是影射苏联人。更有趣的是,星际联盟和克林贡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并且划分中立区,这毫无疑问是现实在科幻作品中的反映。

冷战、探索、冒险、战斗,这些充满了雄性味道的侵略性概念,从茹毛饮血的人类文明深处飘渺而来,深深融汇于《星际迷航》的血液之中,让《星际迷航》变成了一部宇宙中的大航海史诗,这才是《星际迷航》的精神本源:睾丸酮和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相信我,我是严肃的。没有人能够否认雄性精神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方面——无论是在远古时期还是在丝绸之路上,在大航海时代还是在航天飞机时代 ——起到的推进器作用,无论它的本质是好斗还是贪婪,它让我们走到了现在。

不如就到这里吧,不要去夸奖探索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文明之船的远航提供了怎样的动力,也不要去慨叹征服与战争的悲剧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痛苦和伤痕,更不需要探讨那些虚构的幻想的故事是否真的能为我们未来的“第一次接触”提供参考,简简单单,坐进影院,我们只需要知道,进取号开始了新的征程(翻译:派拉蒙开始了新的捞钱),想放松下刺激下,上船吧!

至于屏幕前那些trekkies,听说他们有三种前途,第一种是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书呆子富翁,第二种是成为NASA的书呆子科学家,第三种是成为电车上的书呆子秃顶怪蜀熟。无论如何,在电脑屏幕前的你,是不是第一次发现了原来《星际迷航》可以这么Man呢?

Live long and prosper!





* 中文引进版“Enterprise”译为“企业号”,在本文中我全都译为“进取号”。
* “Star Trek”翻译成《星际迷航》
* 本文中肯尼迪演讲部分为作者自译。
* trekkies:《星际迷航》死忠影迷
* Live long and prosper!源自瓦肯人的致意礼节,在影片中出现过,伴随着的是那个著名的手势。

 2 ) 太上岂能忘情

五星,如果可以我会给六星。
http://www.douban.com/note/198827394/

  太上岂能忘情——星际11

  星际迷航系列是全部设定在同一个虚构宇宙中的六代电视科幻电视系列剧,最早是1966年出现的一部电视系列剧,之后陆续制播了五部《星际迷航》系列电视系列剧以及一部系列动画片,加起来总共(到2005年5月)播映了725集(不包括最初的未公开试播章节,这个试播章节之后有收录在电视系列剧DVD当中发行)、30个电视季;11部电影、上百部小说、电视游戏以及其他虚构作品。http://baike.baidu.com/view/655456.htm

  严格说读完这个“简介”我已经晕头转向的,被星际迷航十一勾起的欲火迅速消褪,假以时日,说不定也就挑几部电影看看就算了。七百二十五集电视剧?我相信我的爱没有那么天荒地老。所以我是以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系列的人来说说这部《星际迷航11》,如果你把在《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提到过这个称为接触的话。

  那么这部电影撇开冰冷有序的金属美感为什么可以把我从一个文艺男扳向理科男呢?因为我自以为看到了这部电影同样在说一个很多文艺片喋喋不休的话题:太上岂能忘情。

  事实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科幻电影,凡是有“人物”出现的部分,说到底就是地球人的那些陈年旧事,屁股长在脸上和四个手都是金属三角形并不影响这个最终结果,只要是有人的感情,那么我哪怕不懂“控制台读数、船索、后推进器”这些是在说什么,我照样可以看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别看长得不是人的德行,其实讲的还不是大家都已经讲到渣的操兴。

  三岁看小

  金毛男小时候让我想到了《星球大战前传》里的奇异天才少年阿纳金(技术梗如果发觉人名地名搞错了,骂之前先去度娘吧,我写得是吐槽不是黄页),据说阿纳金就是后来的黑武士。他的邪恶表现在对于原力的渴望。当那个大叔叫他停车临检的时候,我琢磨大叔难道提出了如果小男孩要免责必须做些什么奇怪的事情吗?总之他是个始终乱来但却能在乱来之中有惊无险上垒的那种。你们知道曹操的微博签名对吧?这种小孩子不让他去拯救世界他会打碎多少个马桶啊?

  尖耳男就一副“冰比冰水冰”的腔调了:爸爸,你为什么会和妈妈结婚。我觉得凡是提出这种问题的小孩子要么变成连环杀手杰克要么就是爱因斯坦,要么就是兼而有之。老爷子这个时候一副屌样地说:工作需要,这完全符合逻辑。是啊,海绵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喷射的逻辑吗?

  早恋趁早

  金毛男青春期之后又是泡吧摸奶,又是躲在刚刚做爱过的女人床下看别的女人脱衣服,一副荷尔蒙激素就像金圆券狂抛那样的到处乱洒,结果碰到过耳朵特别尖的女孩子,有些意思了,对他这种烂人而言,女人不是马上脱衣服可以让他稍微有些生气。是生气勃勃的生气哦。

  尖耳朵男的情欲显然针对的是元老会:从来没有人拒绝过对吗?那样你们可以保持一贯的纯洁性。然后他一副若无其事地走出议会大厅,我真怕他突然像谢耳朵那样“嘿嘿,呵呵”,这样会被直接拉黑的晓得哇?

  打仗了

  话说如果没有坏人来打该怎么办啊?金毛男和尖耳朵男一定是:你给我等着,你敢再看我闹,你有本事再说一句好哇?之类的开始折腾上,于是大敌当前,他们都解脱了。据说年轻男孩不打篮球什么睡不着觉,我以前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有人是这么说的: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现在知道了,他们都憋着去打外星人对吧?

  生离死别就是断脐带

  这个电影从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青春片。金毛男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尖耳朵男活生生失去了母亲,他们的脐带都毁于一个穿越时空隧道,击碎宇宙飞船的高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没有意识到仅仅为了叫他们断奶,这个世界付出了几十亿生命的代价,他们如果不再联手去拯救个世界,太对不起世界了。

  这里的大毁灭都有一个眼睁睁无能为力。

  全片最让我感动的镜头,或者说让我突然觉得刺耳嘈杂的金属狂欢突然万籁俱寂的镜头就是老年尖耳朵男对金毛男的复述:
  他让我活下来来的唯一理由就是让我感受他的痛苦,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星毁灭而无能为力。

  这部不折不扣的技术电影就是在这个时刻让我觉得人类的感情是多么的无坚不摧,无处不在。譬如尖耳朵男口口声声的援引舰船条例,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如果指挥官的情绪已经严重失控,他就必须交出指挥权。

  可是就在尖耳朵男狂暴推掉金发男的刹那,我才觉得他成人了。就如日后的他告诉金发男那样:你必须让我释放情感,这是我希望你为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当剧烈的痛苦在面前如雪崩一样的倾倒,逻辑于我何加焉?无论多么的存亡惯见,当看到自己的母星在面前轰轰烈烈地粉身碎骨,他没有落泪,没有嘶吼,他只是在很久之后对着自己平生最好的朋友说:

  我真的非常难过。

  一个理科男竟然也会这么深情地难过吗?要不要相信爱情一下啊。


  整部电影就像一艘漂亮的飞船那样锃光瓦亮,一尘不染。可是在那些幽深的回忆里,他们也会忧伤,他们也会痛苦,无论这时候公元是多少年,无论这时候人类的技术可以在浩瀚的宇宙里来去自如。

  太上岂能忘情,无论多久多远。

 3 ) Star Trek 科幻理论浅谈

吐血震撼地观看了Star Trek,第二天竟然发现北京晨报评论星际迷航“沦为特效片”,且引用某“资深”星际迷评论ST11特效出众却漏洞百出。进一步举出尼诺等了25年才发动复仇战,对他闲着25年没事干表示不理解云云……

……

唉,看来有必要对ST11中并不新鲜的科幻理论进行一番梳理。

“红色物质”

红色物质是ST11的科幻想象,它能够做到在宇宙空间创造一个“奇点”。

“奇点”

奇点全称奇异点(ji1dian3)。它是空间——时间的具有无限曲率的一点。空间——时间,在该处开始、在该处完结。依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始于一个奇点。同时,在物理学上,奇点也表示黑洞中心。

======在这里,引用“飞跃疯人院”的结论,关于奇点的发音,本人不是文字专家,暂以此为标准答案,不再讨论。之上我自己的错误留证,就不做修改了……谢谢各位。======

  singularity
  n.
  单一, 异常, 奇异, 奇妙, 稀有
  
  奇(异)点,奇异性
  
  1.奇特; 非凡, 奇特的东西; 特性
  2.[罕]单一, 独个
  3.【物】奇点
  
  物理上: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点
  奇点(全称:奇异点):qí diǎn
  英文:singularity/singular point
  
  数学上:
  奇点(全称:奇数点):jī diān
  所有不满整体性质的个别点,在数学上都可以称为奇点。
  如奇点出现在分母极限为0的情况,通常来说就是产生无穷大解的表达式,这种情况数学计算失效
  如在数学的复变函数中,奇点的定义:若函数(复变函数)f(z)在某点z0不解析,但在z0的任一邻域内都有f(z)的解析点,则z0称为f(z)的奇点(singular point).
======

显而易见,史波克和沃肯科学院的想法,是在超新星内部释放红色物质,利用奇点制造一个大规模黑洞,吞噬掉超新星自身从而抢救罗慕伦。很不幸,它却沦为尼诺疯狂报复社会的致命凶器。

“黑洞”
宇宙中质量无限大的天体,它的存在已经被证明。它能够吞噬掉一切路过它的物质,就连光传播经过它也会发生偏折。接近黑洞中心,物质的质量会趋于无限大,时间会趋于无限慢。

“虫洞理论”
一种假说,认为黑洞是连接时空中两个任意点的入口。ST11中,黑洞成为了两个平行宇宙的连接点。史波克与尼诺在被黑洞吞噬的同时,穿越了时间与空间,来到了一个他与舰长不和的时空当中。

在电影中,史波克与尼诺进入黑洞前后相差一秒钟,由于黑洞中心时间迅速变慢,导致他们出现在第二时空相差了25年。

“平行宇宙”
一种假说,依据量子理论,时空存在无数可能性,那么,必然存在无数个拥有类似人和事的平行宇宙。ST11的故事基本平行于星际迷航系列故事的主线剧情,主线剧情二者基情无限,ST11两人势不两立。

---------科幻能力分割线----------
“心电感应”
沃肯族所拥有的能力,在片中年轻史波克利用心电感应,从死亡罗慕伦人的脑中获得红色物质与老舰长的位置。

“心电同步”
沃肯族所拥有的能力,老年史波克向年轻舰长讲述尼诺报仇的原因,但他同时带有“情感转移”的副作用,舰长詹姆斯在了解到故事原委的同时也获得了史波克的情感,包括二者的友谊。
-------------------------------

几处科幻想象的议论
---------
尼诺舰长驾驶的采矿船,居然具有穿透行星核心的强大能力,实在不可想象。类地行星半径基本为6000公里,当代的科学技术最深只能钻入地球不到2公里。如此巨大能量来源,想必尼诺舰长骑在太阳上。

片中一滴红色物质就能够引起一个行星塌缩,片尾处巨大的红色物质估计能够引起一个超黑洞产生,个人认为这个规模可以吞没数百倍的太阳系空间,企业号最终为了逃离射出了自己引擎,引起了能量暴涨,把企业号以超光速的速度弹射出去,企业号的引擎也牛B的不可思议了!

应该说,整部ST11科幻理论无懈可击,基本没有大的纰漏。如此优秀的电影也难怪在美国市场所向披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4 ) 我知道我知道,上帝安排我们一次次的错过是为了让我见到最好的你

金刚狼 博物馆 终结者....今年这么多续作还没有哪一部能让我激动得想从座椅上站起来,终于,第十一部Star Trek做到了。我想从前没看过Star Trek系列的筒子们可能无法理解我的心情,其实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是绝对不可能失败的,因为在这个年代只要有人举起手分开手指说一句Live long and prosper我就会毫不犹豫得在豆瓣上给四颗星。更何况是这样一部完美之作。

首先完美在特效。虽然没有什么高端的技巧,不像Wrath of Khan那样充满了先进理念,但同样出自工业光魔之手怎能不是精品,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用华丽来形容,进取号简洁的华丽,Romulan个性的华丽,还有老Spock那个会转的小飞船。红物质爆炸的震撼不输于影史上任何一次。改良的Beam也舒服多了,不像以前那么鹾。

 

其次完美在细节,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所有宇宙空间的场景都是无声的,符合真空中没有介质可以传递声音的原理,整部下来只有一个漏洞,就是老Spock还要不要回去了...按下不表。

 

演员的选择也是要赞的,虽然这个年轻的Kirk和William Shatner实在不像,但整个演下来确实表现了James的叛逆鲁莽和聪明,

 

Spock彻底抛弃Leonard Nimoy满脸皱纹的的形象转变成偶像派了,话说Leonard出现的时候我真的是要从座位上站起来了,老头子念起台词来比起年轻人要死板多咯~

 

前几部里面McCoy(Bones)是除了两大主角外个性最鲜明的人物了,本片里这个演员看着眼熟吧,其实是指环王里面的Eomer~话说我每天玩中土之战开局都出Eomer听得都是此君的配音,McCoy的性格火爆和伊欧墨颇有几分神似啊。

 

最大的惊喜是Uhura,温柔姐姐在新的系列里竟然走性感路线了....原来的一身制服也换成了膝上n寸的短裙,而且竟然和Spock搞了起来,不过原来的Star Trek里面很少有爱情元素,补上也不错,只是觉得这段感情有些突兀。

 

Scott的演员是我一直很喜欢的Simon Pegg,此君一向以无厘头的英伦幽默著称,Scott明显被他演得活泼了起来,嗯,看着眼熟,想了半天才想起是他。

 

尴尬的是Checov,我先看得终结者2018,这回John Connor他年轻的爸爸跑到星际迷航里面了,竟然操着一口搞笑的俄罗斯口音....

 

Sulu不是原来那个笑起来很慈祥的日本大叔了,虽然不帅(符合sulu的特点)但觉得眉宇之间有股英气丫!

 

下面讨论剧情,鉴于是快要下线的片了,所以剧透也无所谓了。

本来以为这是个前传一样的故事,没想到发展起来竟然是经典的平行宇宙,未来年老的Spock食言没来得及拯救Romulan让Romulan的幸存者Nero愤怒异常,他和Spock因为被吸入奇点而回到了过去,Nero决定让Spock也体验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痛苦,利用未来的先进科技他所向披靡,没想到却被年轻的Spock和Kirk阻止.....

 

个人认为这个平行宇宙的设定解放了导演自由发挥也拯救了Star Trek这个系列——William Shatner和Leonard Nimoy这两块老骨头没办法再将它们的旅途进行下去了,而前传的形式无法再让这个系列繁衍生息下去(因为未来的故事从前都已经讲过了),平行宇宙的好处在于——既承袭了原系列完整的框架和完善的人物形象,同时保留了继续发挥创造新故事的空间,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啊。

但是依然有一个问题,老Spock穿越时空回来指导了从前的自己,那他还要不要回去了呢?Classic Time Travel Paradox......

 

不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人能不能理解,当你曾经喜爱的角色统统返老还童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在你面前,青涩却有活力,你会感觉这不是过去,这是一片全新的天地,而你的心情也会像其中的每个人一样,不安却兴奋,等待着开拓,等待着冒险....

 

狡黠勇敢不拘一格的Kirk船长,他永远的朋友睿智的Spock,天才工程师Scott,火爆脾气的医生McCoy,语言学家性感的Uhura,专注认真地Checov,还有稳健的Sulu,从60年代起影响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Star Trek系列今天又重生了,希望这是新的伟大的开始。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影评外的话:

从头到尾一个月的时间我三次和Star Trek XI擦肩而过,但错过并不是件坏事,至少我得到了最好的欣赏机会,有UME舒服的座位,前排只有两个人,没有刺眼的手机屏幕,没有嘈杂的笑声,没有爱显摆的男朋友给女人做解说,事实上整个影院厅最吵得人就是我,原谅我没素质吧,我只是非常非常地激动。一句题外话——一个人看电影其实很有味道。:P

 5 ) 《星际迷航》:新的开始,新的冒险

网易娱乐独家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http://ent.163.com/09/0513/16/5974G3VP00031NJO.html

当《星际迷航》(Star Trek)电影版第11集曝出终于要开始拍摄时,这一已经沉寂多年并陷入死胡同的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影视系列彷佛并没有迎接好将要随之而来的新生,而这新生也令全世界的Trekkies和Trekkers(星级迷航系列的死忠粉丝)突感意外,以至在5月8日开始的全球公映后,影片获得了无差别一边倒的狂热赞誉,这不得不说是“星际”魅力的再度爆发。

J•J•阿布拉姆斯接手新“星际”,打造新冒险。

本集《星际迷航》的最大成功在于找对了人找对了导演。J•J•阿布拉姆斯近年来凭借电视剧《双面女间谍》,《迷失》以及《碟中谍3》声名鹊起,去年一部利用手提数码摄影机拍摄的科幻灾难电影《科洛佛档案》更是将他推上了至高无上的殿堂。其诡异,神秘,变化多端却又令人揣摩不定的编剧思维与超前的创意才能,遇到之前已经行将就木的“星际”系列,无疑将为这部老迈不堪的经典注入新的血液。
阿布拉姆斯的聪明之处正在于他跳出了之前“星际”系列的死胡同,转而重现将视角和时间线拉回到“黄金一代”寇克船长与史波克等人身上。要知道之前的电影版与电视剧已经进入了“毕卡船长”时代,然而真正令众多Trekkies和Trekkers无法释怀的却是寇克船长的那个光荣岁月,阿布拉姆斯重新把寇克船长的故事,确切的说是前传搬上银幕,绝对是正中下怀的最正确选择。
而对于熟知“星际”的同学们来说,会发现在本集中阿布拉姆斯也做了不少大胆的尝试,比如寇克的父亲死于未来罗慕伦人尼诺之手,而其实在之前的系列中寇克之父对儿子的成长起了很大影响作用,而正是他的离去才改变了寇克的人生目标。而两代史波克的相遇更成为本片最大的噱头,曾经在老版中饰演“史波克”的伦纳德•尼莫伊此度再次出山,不仅让老“星际迷”们大呼过瘾并垂泪外,也令一众新粉丝拜倒。在老版中事事讲求逻辑并有点儿冷血的史波克还在本集中与寇克掐架,相信很多死忠Trekkies会被震惊,因为在老版中你看到更多的是寇克如何收拾史波克。
阿布拉姆斯从来都是一个擅长玩儿神秘搞玄乎的主,“星际”中很多设定其实又暗合了他的兴趣所在。他将曾在剧集《星际迷航:下一代》中有过登场的罗慕伦人尼诺移植到本集,从而对传统“星际”世界的设定与时间线再度做出了重新修整,这个野心想必死忠粉丝们都能猜到,与其痛苦并无奈的延续之前的星际故事,还不如将“黄金一代”的故事拿出来重新打造,这样的话,一个由阿布拉姆斯打造的全新“星际”时间线呼之欲出,足令新旧影迷翘首以盼,或许很多年后人们再回忆起这个经典系列的话,恐怕能想到的就只有阿布拉姆斯版的了。


经典角色悉数复活,表演立体丰满大有突破

说起“星际”系列,首先映入脑海的必定是以寇克船长与史波克为首的一代经典角色。其中每个人都成了当时的社会符号。
寇克船长被看做是领袖的化身,他拥有普通人的优缺点,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英雄。而本集就是集中讲述了寇克是怎样从一个冲动叛逆的美国乡下野小子成长为“企业号”史上最伟大的船长。这个角色更多的代表了美国精神的表达,原始野性,崇尚自由平等,并尊重生命价值,正如老版中寇克扮演者威廉•夏特纳所言:“寇克船长最伟大的魅力在于他始终对宇宙怀抱感激之情,尊重每一次在冒险中遇到的不同生命。”新人克里斯•派恩显然深得前辈要领,举手投足之间都把一个新寇克塑造的惟妙惟肖,抛开感情因素不说,这个版本的寇克极有可能超越前者。

瓦肯人与地球人的混血儿史波克是“企业号”的副舰长与科学官,同时也是整个“星际”中最具人气的超级经典偶像,其尖尖的大耳朵与问候手势长久以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发扬。这是一个在成长中极其矛盾的人,一方面要继承瓦肯人高度讲究逻辑,摒弃情感表达的传统,又要对自己的身上地球人基因进行压制。老版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已经将史波克演的登峰造极,这无疑给后来者扎克瑞•昆图带来很大压力,尤其是当两代史波克出现在本集中时,不自觉的比较将是难免的。导演最先考虑的人选是艾德林恩•布罗迪,但当昆图出现在其眼前时立马变了主意。昆图为了这个角色不但苦练瓦肯人手势甚至还学会了伦纳德•尼莫伊背后握手的独门秘技,正是这番下足功课的修炼以及对角色的理解与热爱,使其在新版中完全演活了史波克,如果说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伦纳德•尼莫伊版的史波克嗓音,这是无法复制并超越的。

黑人角色乌胡拉(“企业号”通讯官)与亚裔角色苏鲁(总舵手)的设置成为了当年最大的轰动,试想在60年代末一个如此主流并商业的科幻系列就第一次将有色人种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而这一做法其实也正是“星际”世界的一大引人之处,倡导多元文化,尊重不同价值观。而由佐伊•桑塔纳和周约翰饰演的新版,同样也足以令人信服,抛弃了以往老版过于程式化与单一的表演和角色定性,有血有肉。而诸如英国新生代喜剧演员西蒙•佩吉饰演的总工程师史考特,卡尔•厄本饰演的医官麦考伊(绰号“老骨头”)以及安东•尤金版的契科夫,都将原先在老版里集中在寇克,史波克身上的戏份重新分配,做到了对剧情的推进作用以及必要的娱乐功能。如史考特的搞笑本事,“考骨头”早先与寇克的相识以及带后者登上“企业号”,契科夫的俄国口音,都成了新版中令人过目不忘的有趣元素,同时也把“企业号”黄金一代船员的个性交代个清楚,使之较老版更具娱乐性可看性,而这个团队如果能一直延续下去,超越老版将指日可待。

至于反派尼诺船长,因为目睹罗慕伦星遭到超新星毁灭产生误会而将复仇的火焰聚焦到老年史波克以及星际联邦身上,从未来回到现在时进行报复。这个角色身上充满了宿命论与悲剧性,多少颠覆了罗慕伦人一贯邪恶,冷血,好战的形象,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


场面宏大震撼,世界观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部太空冒险类的科幻影视系列,《星际迷航》电视版(原初系列)早在1966年就已经诞生。那时的乔治•卢卡斯还在拍摄自己的学生作品,库布里克则还在剧本堆里打转。而他的伟大与超前性就体现在了这里,不仅架构出浩大的星际世界体系,如众多外星种族(瓦肯,罗慕伦,克林贡,博格),各种尖端科技(物质传送器,时间机器,星际飞船,光子鱼雷,曲速),庞杂繁复的宇宙战争与政治史,充满想象力与未知神秘的冒险故事;同时还提倡多元文化共存多种价值观融合,追求自由独立,尊重生命。这通过片中多位人物以及外星种族的设置就可见一斑,如罗慕伦人指代罗马文明(一说针对冷战中的中国),克林贡人指代前苏联,星际联邦指代美国以及传统西方文明等。人物间所追求的友情互助,果敢坚定,向往自由,勇于开拓,冒险进取,敢于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也是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至高无上的光荣人性。
但由于当时特效技术的不完善,“星际”系列的视觉效果一直是被人们诟病的软肋。而第一部电影版也晚于《星战》在1979年上映。这之后的电影版或者电视剧版都没能在特效上有所突破,这使这部科幻先锋之作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被人所遗忘。更多的大制作科幻作品将“星际”完全淹没,而在2002年末上映的第10集《星际迷航:复仇女神》更是因为票房惨败而被彻底打入冷宫。
所以当时间转瞬来到2009年时,阿布拉姆斯操刀执导的新版一经推出预告片就令全球影迷一阵喝彩。重新注入的新血液与大量资金支持下的特效制作让人们眼前一亮,阿布拉姆斯专门请来了早已成为好莱坞顶尖特效代言人的“工业光魔”工作室参战,试图恢复“星际”本应有的耀人光芒,而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并且比以往任何一集做的都更棒。从影片开篇的尼诺船长袭击“凯文号”到寇克等人高空速降破坏钻头,再到片尾“企业号”对决尼诺船长,不间断的高潮戏迭重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场面之壮观之宏大,制作之精良之考究,都能使其成为继《星球大战》后为精彩的太空科幻电影。正是有了这种大规模的新技术支持,才能令这部本该让更多人熟知并喜爱的科幻影视系列显露出他本身就应具备的优势与特点。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企业号”的航程。它继续的任务,是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当片尾那熟悉的解说词再一次响起时,我们可以毫无理由的相信,《星际迷航》又回来了,但这一次将是新的开始,新的冒险。

 6 ) 一个工程师控的自白

首先,请让我忏悔!为自己十多年来对《星际迷航》的无视!

被直觉武装的人
写出好文章是要有灵性的,做个好舰长是要有天赋的。
寇克同学一出场,我就想起了潘海天的《从黑暗中归来》。也许你各方面专业技能都不杰出,也许你怎么看都是一个小混混,但你拥有伟大船长的基因,于是每个人都在等待你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舰长。
He is the chosen one。

被逻辑武装的“人”
逻辑就是力量
——培根
逻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了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人类智慧最基本最广大的根本。
——某领袖
而无论你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人文的角度出发,哪怕是花痴的角度出发,你都会发现陷入身份认同危机,处于逻辑与情感交锋中的,尖耳朵逻辑型猛男史波克同学,就是故事最多的人,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人。
He is the chosen one。

那么,请告诉我哪一个才是人类进化的方向?
如果是寇克,我们是不是最终要经历《童年的终结》?
如果是史波克,我们是不是一定会落入《撕裂的末日》?

可是,对不起,我对成为这两种人都不感兴趣。

史考特同志,他才是我曾经最想成为的人。

2000年,当我跨入大学校园,领导讲话说:数十年来,我们号称工程师的摇篮。但如今我们要转换办学思路,我们要培养杰出的领袖型人才。
7年后,即将毕业的我,看着身边的同学们,那个研究爬壁机器人,CS中频频甩枪爆头的同学分明就是契科夫同志;那位研究空间机械手,院羽毛球队队长,分明就是苏鲁同志;而坐在这里的,研究过导弹的装配,刚刚玩了实况(用来研究如何使用比人体更小的足球,击中高速奔跑的人)又想吃大餐的同学,活脱脱的史考特嘛!

时光再向前推进4年,那时我把《Das Boot》分享给周围寝室,然后出去踢球。几个小时后,归来的我坏笑着慢慢走过各个寝室,采蘑菇般的收集着那些南腔北调的叫喊声“轮机长!”“轮机长!”“又是轮机长!”……

工程师哪里不好?正是这些人把原理与幻想结合了起来,创造技术,改造世界。

最后让我们结束时空旅行,回到2009年5月15日,我第一次见到电影中的企业号。那时我马上意识到:不论过多久,我们这些人对技术的免疫力,都低于对美女的免疫力。

科学史上有伟大的先行者,比如遭受了火刑的布鲁诺。
而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下面两个:
《地火》,《变蝇人》。
同样是对造福人类工程的伟大先驱,同样经历了最惨痛的失败。可我知道,这人世间,必然还有无数抱着同样理想的工程师们,在尝试用技术改造我们的生活。他可以是设计建造了LHC的工程师们,也可以是我那为了采集控制机械手的脑电波信号而剃光头发的师兄。这人世间,也必然有无数史考特,契科夫,苏鲁的原型,他们今天也许还在看《红楼梦》研究概率事件,看足球给裁判执法做刚性分析,看压电陶瓷在音乐的控制下作画,而明天就出现在哪个会记入人类历史的工程之中。

所以如果要我选择人类的方向,我会说:人类的领袖太多了,思想也太多了,而真正的工程师太少了。


PS:一些小花絮和后来想到的
第一次出现企业号的镜头,我看着飞船上的两个半球状物体,认定了那是R2-D2的脑袋,始终等着它跳出一个来做点维修动作,可惜未能如愿。(NND,能像Burn-E君那样做花也行啊……)
史波克第一次逻辑超调不是赶寇克下船,而是没安排乌胡拉上船。
契科夫跑去手动锁定寇克和苏鲁,像极了祝无双的“放着我来!”
《星球大战》的科幻味道不如《星际迷航》纯正,毕竟星战的主题是探索内心,而《星际迷航》是探索宇宙。
导致我这么多年无视《星际迷航》,可能是那部该死的动画片,它远没有天文馆里放的《星球大战》吸引人。
看到中间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当时更想知道为什么史波克敌不过Paper和Lizard,却可以战胜Scissors和Rock,可我直到最后也没有发现答案……囧……

 短评

谢耳朵是大功臣,为推广这电影做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是中国科幻爱好者的启蒙人,享年一万岁。

7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推荐

被STID闪瞎眼后回去补番,感想如下:1、没想到锤哥跟派派演父子居然好合适!2、才一年而已舰长大副的感情简直超越曲速在前进~3、死了老娘都没掉眼泪的尖耳朵居然为了战(基)友领便当哗哗哭这不科学!4、从11到12,大副被女人亲来亲去时那副大义凛然脸都让我觉得找个基佬来演果然是有预谋的。

12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我坦白,这是我看的第一部star trek。特技不错,总在出乎意料的地方有笑点。喜欢俄罗斯小孩,喜欢Spock。决定补课,要把前十集都看了。

16分钟前
  • 阿咩吉场
  • 推荐

对白也太多了吧 像美国的电视连续剧 (←此po是我09年不懂事的时候写= =# 我当时不知道他真的就是个scifi长寿剧。。。括号里的文字写于2013年)

19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全系列补完后再看一遍还是相当好看。这次的重点主要在对比世界观的基础设定和各种略微差异的小细节。相当好,新作续作两个层面上的好。逻辑完备漏洞也少,特效比之前一部高了三位数的级别,这才是系列作改头换面所该有的样子。

22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虽然ST内核丢的一塌糊涂,但抛开某俩人怎么他妈谈恋爱了和JJ他妈怎么这么就炸了瓦肯星了,这片还是很好看的嘛,而且当年还是这片让我入ST坑的

27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Simon Pegg..Ⅰ到Ⅹ全都没看过..到死都没精力去补完了...终于知道Sheldon的Spock是怎么回事了..还有那个Rock-Paper-Scissor-Lizard-Spock的salut手势...Live long and prosper!

31分钟前
  • 荔蘿
  • 还行

原来sheldon就是spock的现实翻版。。

33分钟前
  • MygawaTalk
  • 力荐

something I'll never understand ╮(╯_╰)╭

35分钟前
  • |
  • 还行

视听轰炸,高速剪辑,一大堆看似很悬的理论,快速情节进展让观众基本只有眼睛跟着。电影基本上只作用于眼耳而不是心智了。漏洞众多,剧情老套,尽搞表面功夫(最佳化妆。。。),主题一眼见底。。。一群新手第一次就拯救世界。。。这就是故事传统的堕落么。。。爆米花什么都不剩下

36分钟前
  • 生·人
  • 还行

迷途中,就跟着感觉走。。开篇的时候很动人。。貌似是第一次不知道电影内容,就看的电影?

39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星际迷航告诉我们:1 在未来,看到黑洞满天飞也没什么好惊讶的2 学好英语很重要,不仅能和外国人交流,和外星人交流大家也用英语。英语是名副其实的宇宙通用语。

42分钟前
  • 法盲Ryan
  • 推荐

导演试图做星球大战那样的大杂烩,然而没能达到期望值。不过这个系列总算又有了个好的开始,这代演员还很年轻,让人有理由期望更多。

43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发现了一片被人耕耘已久的大陆

47分钟前
  • 摩羯末人
  • 推荐

我不是星级迷航的粉丝都被煽到了,可见此片煽情功力……问题跟《阿凡达》一样,剧作还要好一些

4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这片子还是经不起琢磨:不管密码不密码的,那么大的飞船,那么大的钻头,那么一大组野蛮施工的拆迁队,地球上那么多人口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搞七搞八无动于衷?还真以为密码对了就是友邦?未来的人类不至于这么脑残吧? 还有挖坑星人也是,那谁去救他妈的时候,那些议长啥的在干吗呢?那是算命还是围着

50分钟前
  • 按下葫芦浮起瓢
  • 还行

谢耳朵为本片推广立下汗马功劳。未来的宇宙就是黑洞大战。7.7

5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没有想象中好,剧情来去冲冲,再加上看的不是3D,还是预告片看得high,果然是JJ啊,时空穿梭理论是哪里都用上去啊。今天和老妈和小弟去了影院看的,上一次一起看还是侏罗纪公园2的时候,虽然说是3D影厅但完全不是这样,今天是家庭专场啊,整个影厅就我们三人。

5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如此好的电影,难得了。星际旅行11获【2009奥斯卡最佳化妆及另3项提名】。导演有受2001的影响。

5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可能是之前对“星际迷航”系列的情感不够足,看到新旧史波克 没有给我太多感触,星际迷应该会更有感触,也会更有感觉。所以我感觉就是一个好莱坞大片。还有,那真的是 Winona Ryder啊!!!我不能接受啊!!!

1小时前
  • 咖喱老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