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

第39集完结

主演:周一围,苗圃,韩童生,李彬,王佳佳,宋晓英,马丽,崔志刚,代旭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剧照

香火 剧照 NO.1香火 剧照 NO.2香火 剧照 NO.3香火 剧照 NO.4香火 剧照 NO.5香火 剧照 NO.6香火 剧照 NO.13香火 剧照 NO.14香火 剧照 NO.15香火 剧照 NO.16香火 剧照 NO.17香火 剧照 NO.18香火 剧照 NO.19香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香火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妇产科医生金麒麟(周一围 饰)和刑警队副队长贾琼花(苗阜 饰)是一对从恋爱到结婚相守八年的夫妇,两人事业上各有所成,生活上相敬如宾,人生可谓顺风顺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结婚至今他们始终没能迎来爱情的结晶。因为童年的阴影,琼花对养育孩子这件事颇为抵触。麒麟为此颇为着急,却又不能太过为难老婆,只能在老婆和父母中间敷衍塞责。时间长了,矛盾自然逐渐累积。麒麟的爸妈万般无奈,专门住到儿子家里监督小夫妻俩生孩子,结果反倒让矛盾更为激化。  当琼花尝试着转变想法时,新的问题又让她目瞪口呆。孩子孩子,你何时才能到来?超级少女 第一季他们在岛屿写作:新宝岛曼波水手服与机关枪黑吃黑 第一季生活艰难也许快乐雪国列车(剧版)第一季千城百匠疯狂拍档:自然界最神奇的友谊信长协奏曲电影版平安是福哭泣杀神1995超神学院大蛇2恋爱恐慌症见怪粤语版少林寺1976义胆雄心默片解说员穷途末路的我们番外生命海洋佐伊的超凡歌单第二季一个爷爷六个孙青春岁月异乡人杀戮禁区孤独之旅鬼佬2020秘密与谎言私人课程爱你无条件铁三角2007生死对峙路易斯·韦恩的激情人生动物尖叫度日勉强霸道总裁女保镖玩火的女孩光影造梦师远方2020艾什九流霸主仙厨奇缘春去春来

 长篇影评

 1 ) 崩塌的信仰

宁浩的处女座。讲述了一个穷和尚为重修佛像,三次进城,求而不得,借而不得,讨而不得,最终却是靠着欺骗获得了修佛的资金的故事。化缘的过程,其实就是和尚信仰一步步崩塌的过程。没钱的时候,和尚苦苦支撑着信仰。看到周围贪癫痴的众生活的都比自己滋润,和尚的信仰满满动摇了。随着一点点的丢掉信仰,和尚似乎也渐渐找到了生财之道。可是一个悖论出现了,当初和尚是因为捍卫信仰,即修佛像才需要挣钱的,但在捍卫信仰的路上,他却丢掉了信仰。 说穿了,我们其实都是那个和尚,我们不想被金钱所困,所以拼了命的去挣钱,但殊不知,拼了命地去赚钱这件事,就已经把我们困住了,我们都陷入了一个与初衷背道而驰的怪圈里。电影的最后,和尚心中已没有了信仰的隐喻物——佛像。没有了佛,自然也就没有了畏惧,进而也就没有了敬畏善恶,敬畏因果的念想。没有了敬畏之心,自然也就没有了底线,没有了良知。 这是一部宁浩用了四万块钱拍摄的小成本电影,模仿痕迹较重,但是移植的非常成功!这样的电影,耐看。

 2 ) 这部4万块拍的国产处女作,让我看到了最魔幻的中国

由于电影院迟迟不开业,相信大家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片荒。

没有新片上映的日子里,看看经典老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部堪称大胆和赤裸的国产老片。

虽然未能公映,但它却是部一鸣惊人的处女作——

香火

导演:宁浩

编剧:宁浩

主演:李强

上映日期:2003

片长: 97分钟

光是从海报,你就能感受到此片的简陋。

这是中国最“坏”导演宁浩在北电的毕业作品,也是他拍摄的首部长片电影。

由于谈好的投资出问题,宁浩只能自掏腰包来完成此片的拍摄。

最终,此片拍摄费用只花了不到4万元,却一举拿下多项大奖:

第四届东京银座影展“最佳影片奖”、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单元金奖,并被香港艺术中心评为2004年最佳电影。

这部好评无数的小成本电影,讲述了一个魔幻现实的故事。

在山西的某小山村里,村民都以杀羊维生。

唯有一个人例外——独自住在一间破庙里的和尚

和尚没有亲人,也没有一技之长,生活过得很拮据。

吃的,是成箱的廉价泡面;穿的,是破了洞的布鞋。

他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其他人供奉庙里佛像的香火钱。

这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小庙,年久失修,佛像也破败不堪。

某天,佛像竟然意外地倒塌了,泥塑的身体碎了一地。

和尚满心忧虑,因为这意味着他的香火钱也将从此断绝。

为了修葺佛像、维持生计,和尚蹬着借来的自行车骑到了城里。

城里有专门管理宗教的的宗教科,和尚找到科长,想让其帮忙筹款。

科长以“政策不支持”为理由,婉拒了和尚的请求,并把他推给了隔壁的文物科。

和尚又找到文物科负责人,说明了自己的困境。

没想到,文物科的科长不但拒绝,还建议和尚把庙里的老窗框卖掉另谋出路。

接连遭拒的和尚,只能转而求助亲友。

遗憾的是,他身边的亲友也并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表哥劝他还俗,和自己一起经营理发店;师兄劝他放弃旧庙,“入股”新的寺庙。

这些建议与帮助,都和和尚的初衷背道而驰:

他仍然执着于自己的信仰与坚持,想要把小庙重新搭建起来。

四处求助无门,和尚只能自食其力。

他找了个碗,买了个本子当“功德簿”,开始挨家挨户地沿街化缘。

经过一天的奔波,好不容易靠化缘赚了一千多块钱。

万万没想到,他却被当做骗子被送到了派出所里。

阖家团圆的春节里,派出所的氛围显得异常严肃。

与和尚关在一起的,是几个在“发廊”工作的站街女。

昏暗逼仄的小屋里,堆放着裸露的人形模特,电视上循环播放着性病危害的宣传片。

站街女与和尚,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群体,此时却经历着相同的命运。

这一幕在片中显得相当魔幻。

不同于此前那些互相推诿的达官显贵,这几个站街女表现得十分热心。

她们相信“因果报应”,并且同情和尚的遭遇,于是决定一起筹钱为他修葺寺庙。

和尚虽有一丝犹豫,但还是拒绝了这份帮助。

但他的信念与坚守,已经在不经意间一点点瓦解。

由于化缘的钱被罚款,和尚又回到了身无分文的状态。

他走出派出所,看到街边摆摊算命的“瞎子”,想到了新的办法——

利用出家人的身份,为大家“指点迷津”,并以此牟利。

他知道这是骗人的行为吗?当然。

但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在经历改革巨变的时代里,对前程和未来感到迷茫的人,占据了社会的绝大多数。

短短一下午的时间,和尚就靠“算命”赚了不少钱。

正当他满心欢喜地准备回去时,却又遭遇了意外——

一群小混混以收“保护费”为理由,抢走了和尚的钱,还把他打了一顿。

白忙活一天,却只换来一身的伤痕。

和尚在夜晚拥挤的人潮里,看着燃烧的旺火,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一早,和尚用身上仅剩的钱,买了一双皮鞋。

他决定打道回府,重回那个前路未卜的小庙。

回程路上,和尚偶遇了一个村民,并听说了一件怪事——

城里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生病卧床好几年了,家里人怀疑她是中邪。

看见和尚,村民就像看到了救星,并极力引荐他去给女主人“驱邪”。

原本心灰意冷的和尚,仿佛看见了最后一丝希望。

他来到这家人的住处,在简单的攀谈之后,做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一个在街边买来的佛像摆件,被和尚说成是五台山求来的灵物。

最终,他以三千元的巨资,将这个十几块的东西成功卖出。

从坚持心中信念,到欺骗无知群众,我们见证了一个和尚的堕落史。

在这三千块的帮助下,和尚终于如愿修葺寺庙,也修好了佛像。

但是,他寒酸窘迫的命运,真的会因此改变吗?

最后的结局,在此就不剧透了。

相信每个看过的人,都会留下一声叹息。

拍摄于十多年前的《香火》,至今仍然是国产小成本佳作的典范。

当时的剧组非常穷困,这体现在拍摄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主创,整个剧组就8个人,且工作人员也要客串群演的角色。

剧中没有专业演员,主要演员都来自宁浩的中专同学。

为了最大程度地省钱,宁浩每天都要等停车场的人下班了再开车回家,因为这样能省几块钱的停车费。

也正因钱少人少,《香火》拍摄期间没有留下一张剧照,这成为了此片最大的遗憾。

创作《香火》的剧本时,宁浩还在北电摄影专业念书。

片中和尚这个人物的原型,来源于其真实的经历。

1993年,宁浩还在山西电影学校就读,他的同学有一个僧人朋友。

彼时,这个僧人朋友遇到了难题——他找不到可以挂单的寺庙了。

于是宁浩和同学留他在宿舍住了一段时间,几个人一起同吃同住。

期间,僧人还去公园替人“算卦”,并用赚来的钱请大家吃饭。

这段特别的经历,为这个剧本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电影中,宁浩借和尚这个角色,展现了一个人信仰丢失的全过程。

片中有不少充满隐喻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隐藏的时代信息。

片中有不少暗示,比如派出所桌上的报纸,以及文物科门口的诗朗诵等等。

在时代浪潮的席卷下,传统与新潮在现代化进程中相互碰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动摇了人们的思想。

这是以和尚为代表的人群,信仰发生变化产生的背景。

第二个细节,是和尚的鞋子。

电影前半部分,和尚的鞋子始终破破烂烂。

哪怕被其他村民取笑,哪怕穿得并不舒服,他也坚持补好破洞继续穿。

但到了电影后半部分,当四处求助的他,经历现实的种种失望之后。

他掏光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双崭新的皮鞋。

鞋的变化,说明他选择了一条新路,这是他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由此,和尚被世俗的异化完成,他终于丢弃了曾经坚守的信念。

第三个细节,也是电影的片名——“火”。

片中多次出现火的形象,这其实是对和尚心中信仰的隐喻。

第一次是电影开始时,和尚庙里的香火。

此时,虽然和尚生活拮据,寺庙又小又旧。

但他仍然坚持为佛像供奉香火,心中的信仰无比虔诚。

第二次是在和尚决定化缘之前,城市路边堆砌的柴火。

此时的和尚虽然求助无门,但仍然决定走正道求财,坚守自己的信仰。

第三次是在和尚被抢劫、被打之后,街上燃起的旺火。

生旺火是部分北方地区,在春节期间的习俗。

旺火燃烧殆尽,只留下巨大的废墟,这暗示了和尚原有信仰的彻底崩塌。

这些隐藏的细节,将和尚异化、信仰丢失过程,一点点展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这样的创作主题,宁浩本人也说道:

“在我们中国人今天的语境之下,信仰一直在跟生存现实斗争着。其实,跟现实比较起来,它是特别脆弱无力的东西。”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和尚,

在这个急剧变化、充满诱惑的时代里,都有可能面临寺庙满目疮痍的考验。

但是,修补寺庙有千百次机会,以及千万种方法。

可当信仰的香火熄灭,就再也燃不起来。

*本文作者:张不才

 3 ) 现实与思想的冲撞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心酸的搞笑着 看着看着逐渐百感交集

现实与思想的冲撞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心酸的搞笑着 看着看着逐渐百感交集 这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内涵深刻 寓意深长。 和尚捍卫信仰的路太坎坷了 每过一道坎信仰就丢掉一部分。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想为钱所困 所以拼了命的赚钱,想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可努力赚钱本身就是为钱所困。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失去自由 路走着走着就忘了初衷。宁浩导演自己应该也是受到了启发 从此开始了商业片的拍摄 赚得盆满钵满哈哈哈。。。

 4 ) 《香火》—不属于佛祖,不代表金钱,昭示的是我们的心

香火
 
距离观看香火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所以现在只能凭着记忆大致刻画一下心中的这部影片。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宁浩第一部电影,香火对于他的意义不可谓不重要。正是香火在国际影坛的成功,使得宁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开始得到大家的赏识与称赞。也为他今后的电影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部电影的剧本早在开拍一年前就已经写好,但是因为投资的问题,一年之后,深知不能再拖的宁浩毅然拿出自己的十几万积蓄自己拍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庙的和尚因为佛像坍塌而四处筹款修佛像的故事,在我看来本片具有非常讽刺的现实意义。
首先,小和尚的动机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为了礼佛敬佛而去奔波,小和尚为的,是佛像带给他的香火钱,另一方面讲,宁浩也用这个形象暗讽了那些仅仅为了好吃懒做而遁空出世甚至用佛来敛财的一类人,延伸到本片,政府工作人员也属于此类。这点上,从和尚另外一个身处大庙香火旺盛的师兄的所作所为中便可见一斑,他比小和尚来的更加直接和赤裸裸,毫不避讳自己已经把佛门当成一个上班单位,把升迁当成是发财渠道的想法。可惜他不知道小和尚的算盘,因为村里的女教师已经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又怎么舍得离开那个清水衙门?
毫不夸张的说,在掩饰自己这一点上,小和尚做得非常到位,为了多看女教师两眼,还要指着她哥哥的照片来掩盖自己。而当自己和小姐被关在拘留所以后,从他的行动中还是能看出他对使用小姐的钱来修庙的意愿并不像他口中那么坚决,不然他也不会在搭小姐回去之后还跟着进了歌舞厅。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他的淳朴,但是后来他用假佛像欺骗别人钱财的行为就彻底将他本身否定了。事实上佛门对于化缘是允许的,但是对化缘的僧人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化缘的范围,化缘得到的物品以及该有的礼节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和尚已经不能算是佛门中人,也许他口中所说的“附近都是杀生的,需要庙”是事实,但是这个庙对于谁更重要可能大家都心知肚明。
本片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带有浓重地方色彩的语言了,可能我是山西人的缘故,对于这部影片中语言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体会尤其深刻,一个语调的变化都有可能将人的心态完全颠覆,好在演员的演出十分到位,自然而生动。这在宁浩之后的几部影片中都看得出来,他对于演员的选择上的确拥有很高的天赋,也这因为如此,他的影片才那么的富有生命力。会讲故事是一方面,慧眼识人更是重要的一方面。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而这一时期的题材对于中国导演来说,是非常好的创作源泉,从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举成名到贾樟柯的《小武》《三峡好人》都是如此,以至于有人说,外国人通过这些优秀影片认识到的是,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式国家。诚然这类影片的确对我国的国际形象没做出什么贡献,但是也毫不留情的揭开了我们国家被隐藏起来的那些矛盾与不公。也许我们还是应该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再来考虑外在的形象比较好。
也就是在这一个时期,经济的腾飞带来的是人心的沦丧,连庙里的和尚都已经染上了一身的世俗气何况在红尘中摸爬滚打的其他人。地方政府机构尾大不掉,养的尽是靠纳税人生活的吸血鬼,他们甚至不如那些出卖肉体的小姐高贵;宗教要依靠送礼来得到本应就属于他们的资金;小和尚开理发馆的亲戚组织卖淫;街上的流氓欺负弱小无人主持公道;假装盲人算卦的男子对欺骗别人驾轻就熟;重男轻女;得病不去医院求菩萨;殊不知,菩萨还忙着数钱呢。种种弊端几乎就是一个国家的缩影,而作为中心的和尚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讽刺的重点,虽然影片中这个角色走投无路,受人欺凌,但是这丝毫不能减轻他自身的罪过,影片需要这个变质的和尚用他的足迹告诉我们,现实是什么。影片的最后,在贯穿始终的“阿弥陀佛”歌曲中,宁浩依然用惩恶扬善来结束故事,只不过这一次,和尚依靠欺骗得到的佛像以及幻想中更多的香火钱随着拆迁令的到来而宣告破灭。也许对于宗教来说这也是一个警示:礼佛不是跪在佛前磕多少头捐多少香火钱,而是从内心来向善。同样,爱一个人不是给他买多贵的礼物,而是在他感到寒冷的时候轻轻为他披上一件御寒的衣服。那一撮佛前的香火,代表的不是世俗的钱财,而是我们的心。

------------------------------------------
没想到这段感想5年后的今天还在有朋友评论,说实话对于剧中的情节早已遗忘了,这段貌似影评的话,我也无心再读:当年或许对一件事情是这样解读的,但是经历过人生很多的或成功或失败之后,一定会有新的,不同的感悟。感谢你们愿意进来评论,诸位也一定是热爱宁浩导演的朋友,能做的不多,就是继续支持宁导和中国电影吧。

写于14年8月

 5 ) 90年代,信仰的崩塌

       电影剧情是这样的:南小寨村庙里的佛像倒了,和尚历尽千辛万苦想把它修好,却在一路上遭到各类人等的欺凌。第一次化缘凑到的1000多块钱被警察没收,第二次学人算命赚来钱却被流氓抢去。最终,走投无路的和尚借看风水的机会骗来了3000块钱修好了佛像,却发现命运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寺庙挡住了村里的致富路,即将被拆除。
       宁浩,新晋商业片导演,不像师兄贾樟柯一样始终如一的将镜头对准底层的人们,而是一步步走上了商业化电影的创作之路。但其这部处女作,对比所有第六代导演的电影,都可以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珠玉之作。
       南小寨村,一如存在于北方人记忆中的那个小村庄,破庙,平房,羊群,土路,嘈杂的街道。镜头和画面真实而富有质感,所有的一切都将我们带回那个刚刚开放的90年代。那个时代,有钱的人还不多,一辆摩托车就是当时的奢侈品;那个时代,还没有今天的大保健洗浴一条龙,小姐们都在美发店里;那个时代,村子里人很多,羊很多;那个时代,是中国被商业化浪潮吞噬的一个开始。
       和尚本来过着安静的生活,靠着不多的香火钱养活自己,本来与世无争,好比喧嚣世界外面的一份子。然而,佛像的倒塌让和尚不得已的去面对这个变化中的世界,他千方百计去筹钱,在这个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世界中迷失了方向。
       佛像倒了,寓意着信仰的崩塌。一步步筹钱重建佛像的过程,也是信仰的重建过程。然而在影片的结尾处,重建起来的佛像,却成了村里致富路上的障碍,不得不说这是何等的黑色幽默!影片中北方荒凉的冬天,似乎也衬托着那个时候人们开始荒凉的内心。
       影片在大同拍摄,不知是否存有导演更深的含义。大同,意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这座名为“大同”的北方古城,却不知城里的人们是否找到了“大同”的真正含义……

 6 ) 都是一样

影片里有句很有意思的话,在派出所里,那几个妓女要资助修佛像,和尚不同意。

妓女甲说:你快别了,你那个钱能修佛像?
妓女乙回答:大家凑凑不就能修了?
妓女甲说:你咋就不明白呢?

不是不够,是不能。政府不出钱,妓女给出钱;干净钱被没收,不干净的钱不能用。小和尚坚持着自己最后一份对佛的信念,终于被逼上梁山。

你改变不了社会,就只有被社会改变你。和尚站在被拆的庙前,我们站在被拆的理想前。

 短评

虔诚每多破落户,欢场尽是信佛姬,以一件小事为引线刺绣出整个浮世绘,小地方办事衙门的那套作派生动写实。人群中的大多数“和尚”通常是如此的,平常既不是坏人也不算十足的好人。想做成点事往往四处碰壁鼻青脸肿,决心豁出干却没人家熟练还比人倒霉。骆驼祥子想搞钱买一辆自己的车,被军阀抢,被特务讹,办丧被迫变卖…和尚想搞钱修一尊自己庙里的佛,被捕快拿,被混混揍,决心骗老实人…宁浩后来显然觉得庙小和尚太难做,所以跑去拍《我和我的祖国》去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那么的净,睁开眼睛你就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啊,把一切垃圾都留在昨天,我们一起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

4分钟前
  • 顾小山
  • 推荐

7.9我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我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我是找熟人帮忙不如愿就背后骂他娘的人我是对待领导唯唯诺诺的人我是对待警察低声下气的人我是对待流氓认怂挨打的人我是与妓女讲善恶的人我是与病人谈生意的人我是拿信仰化缘的人我是良心被羊吃了的人我是不信邪的人我是被生活整的哭笑不得的人我是你每天照镜子都会看见的人

9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笨和尚目睹之怪現狀,信仰之崩塌才剛剛開始。為了修佛,進了三次城。最后和尚終於學會騙錢才把佛像修好了,卻因修致富路被拆。看到最後,心中一絲香火若斷若續,張楚《姐姐》也是如此,從「很傻」到「很假」,真是人生中的必修課。不想被別人騙,那就只能去騙人,做傻子?還是做騙子?路在何方呢?

13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宁浩居然拍过这样的电影?太像贾樟柯了。既有主人公的改变也有对社会的披露,又像是苦行僧的修行又像是批判宗教。前面的开端其实可以浓缩一下,看的有点不耐烦,和尚被抓进局子那个场景布置的很好,就是从这里才开始够味。

14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时代也强奸了宁浩这个正经要修庙的和尚。

15分钟前
  • bird
  • 力荐

结局有必要像交作业这么上纲上线吗 和尚刚做点坏事就来现报

18分钟前
  • 林 沂 沐
  • 推荐

这不是信不信佛的问题,也不是骗不骗人的问题,是没处下脚,生路堵死的问题,就算不是和尚,一个善良的遵纪守法的人,也是大差不离的遭遇,你照章办事,人家照章办你,你投机倒把,人家比你还精通,总之就是一路逼着你,往死胡同里撵,特绝望的那种。

19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力荐

像《小武》《香火》这种片子,如果深挖一下应该可以打造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类型片。

21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宁浩处女作,恍如贾樟柯。

23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8/10。信仰与生存规则面前每个人都露出了真实的嘴脸,基层干部绿灯只为钱礼开宁修教堂不修庙、靠文物生财吃回扣,民警吃了妓女吃和尚在劫财时了无身影,佛在情侣、小姐和病人家属那成了寻求信仰的消费,和尚为了帮杀羊为生的村子赎罪这一理想顺从了现实,涂漆画彩的新佛沦为赚钱工具而心中的佛也塌了。

25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太像《小武》。正如姜文评拉斯冯提尔“太聪明”,处处透着机巧,虽然着实不错但是匠气太过(典型的如和尚和妓女那场戏),过犹不及了。这么说或许苛刻了些,不过看看后面无论《石头》还是《赛车》,宁浩都拍得太精明了。长镜头+小景别+方言。

2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没钱只好拍文艺片,有钱了就捣鼓类型片,这是赤裸裸打文青耳光啊

32分钟前
  • 边城不浪
  • 还行

太有感觉了,那变成羊圈的礼堂,是童年的欢乐场~~因为宁浩和贾樟柯,有点庆幸自己是个山西人……王小波说中国人的历史一部分写在书上,一部分埋在地下,唯缺立在地上的可供后人穿梭其中。波哥指的是北京的城墙——北京城墙有多雄伟,只能靠大家的想象了——我却有幸还能看见二十年前生活过的地方

35分钟前
  • Andy
  • 力荐

算是宁浩的处女作。庙里的佛像塌了(佛像参考最近很火的奶奶庙作品),和尚为了筹钱重修佛像,经历了找宗教科——文物科——大师兄——化缘——小姐自愿凑钱(和尚说:这不合适吧)——摆摊算命——坑蒙拐骗——重塑佛像——黑色结局。未成名前的导演们,大多都很真诚。

40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摄影系宁浩的毕业作品,自编自导自拍,献给韩小磊,感谢贾樟柯。《何处是我修佛的钱》,同样受阿巴斯影响,作为贾的老乡也记录下尘土砖墙和流行小曲。非职业演员,故事很简单,结尾来点黑色幽默,跟现在的宁浩天壤之别

4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黑白两道都那么嚣张,唉

49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宁浩的处女作比他之后的作品都强太多了

52分钟前
  • 白爷爷
  • 力荐

拯救了实体的佛像,却丢失了心中的信仰;宁愿通过坑骗换来修缮,也不愿接纳开始有信仰的妓女,说到底,和尚还是世俗中的和尚。

56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推荐

我们都是那个和尚。

1小时前
  • ……之类的先生
  • 力荐

同样的底层生存故事,却是和石头赛车完全不同的冷风格。抛弃了眼花缭乱的剪辑和辣眼睛的特效,几处摄影还挺诗化,整体呈现出粗粝而质朴的处女作特征。感觉宁浩的作品特别需要一个地理语境的依托,这部里雾霾笼罩的乡镇和石头里烟火气息的重庆森林会让故事显得很有魔力,反而是赛车里的厦门了无生气。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