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

全14集

主演:臧晋,田璐,吕宁,范艳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剧照

真探 剧照 NO.1真探 剧照 NO.2真探 剧照 NO.3真探 剧照 NO.4真探 剧照 NO.5真探 剧照 NO.6真探 剧照 NO.13真探 剧照 NO.14真探 剧照 NO.15真探 剧照 NO.16真探 剧照 NO.17真探 剧照 NO.18真探 剧照 NO.19真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真探》剧情脉络梳理

说实话,不喜欢这电视剧,因为喜欢悬疑推理类的故事片搜到这电视剧的,看豆瓣评分超过9就下载下来看了,带着倦容睡意看完的,完全不像以前的看的侦探片节奏紧凑明快。这完全是个话痨片,不停的说话。。。。所以看完也没太记住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查案的逻辑过程,到豆瓣来看看高手的脉络梳理吧,没找到,发现很多豆友评价电视剧怎么怎么好的方面都不是我在意的,我最在意的是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在其他网站看到一个脉络梳理,好像豆瓣没有,就转过来吧,作者不详,原始作者有意见的话发站内信我吧,分割线以下是转载类容:
----------------------------------------------------------------------------------
建议大家看讨论区的图文版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748120/discussion/57251968/
  
  前提:看完第一遍后,大概懂了,但对出现的众多人名,家族名完全记不住,逻辑也不太顺,翻遍豆瓣影评也没找到有内容全梳理的文章,于是趁着清明节(我会告诉你有个晚上做笔记到夜里三点战战兢兢爬上床嘛)看了第二遍,边看边记,记了有十几页纸(顿时觉得剧组真的是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们的笔记该有多厚啊),总算把剧情理通了,也遗留一些问题,会写在最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
  
  
  一. 坏Boss团-三大家族
  1, 塔特尔家族:山姆.塔特尔(人渣一号拥有众多儿子孙子还乱伦)、其儿子比利.李. 塔特尔(牧师,市内公益活动负责人,思源计划倡导者,就是拉斯特从他家搜出恐怖录影带)、比利.李. 塔特尔的堂兄弟埃德温. 塔特尔(州长,州参议员)
  
  2, 勒杜家族:雷吉.勒杜(被马蒂一枪爆头的那个恋童癖);其表亲德沃尔.勒杜(手榴弹炸死的那个胖子);他们除了参与邪教之外,还与摩托车黑帮团体合作制毒品,这也导致他们被警官拉斯特找上门来。
  
  3, 柴尔德里斯家族:泰德.柴尔德里斯(90年失踪的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失踪时母亲上报,泰德是治安官);比利. 柴尔德里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主要负责整个沿海地区学校、教区装修,就是最后一集被疤脸男绑在小屋里那个老头);
  最后一位,疤脸男-威廉. 柴尔德里斯,比利的儿子,塔特尔家族中山姆.塔特尔的外孙,他的脸是小时候被父亲烧的,有恋童癖,心狠手辣,就是拉斯特所说的一种“非典型神经病-将身体上的肉欲依附在社会所不容的幻想和实践中(恋童杀戮强奸)”,一个“十足的疯子。
  总结:这些家族生活在路易斯安那州伊拉斯附近,他们信仰的教义是桑泰里厄教(非洲一宗教)和伏都教(百度百科伏都教,又译“巫毒教”,源于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的原始宗教)的融合。他们崇尚沼泽文化,崇拜恶魔,拿女人和儿童献祭,同时他们大部分还都是恋童癖。
  
  塔特尔家族就是成立塔特尔教会,成立基金会,建造宗教学校。把装修学校教堂的活给柴尔德里斯家族做,然后他们一起在晚上带着动物面具(老人们都带了,三个年轻人威廉,德沃尔,雷吉就没带),拍照、猥亵教堂学校里的小孩(一宗罪),抓女人,小孩到树林石头阵里来杀害祭奠(二宗罪),再凭借家族势力来掩盖丑恶行径,如成特警队、特别小组把案子控制(三宗罪),也有可能那些残害动物,亵渎坟墓的事也是他们干的,因为他们崇尚恶魔呀。
  
  能叫上名字的坏人有这几个,当然肯定家族里还有别人参与,比如马蒂找到的山姆.塔特尔的黑人女佣,人老了脑子糊涂了,但她还是说“你也知道卡寇莎?庆祝!死亡不是终点!”这句话明显是邪教聚合杀戮时说的口号,说明女佣也参与了。总之,很多人参与,poor kids。
  
  
  二. 正义英雄
  1. 拉斯特:在阿拉斯加州长大,1989年前在休斯敦劫案组。后来女儿出了事,调到扫毒组。拉斯特看到一个罪犯对女儿注射冰毒,忍不住射杀了他,免于牢狱,但被要求做卧底,1993年射杀三个贩毒的,自己也身中三枪,被送到精神病院呆了4个月。当局为了补偿他,于1994年调他到路易斯安那州(本故事发生所在地)成为一名州属刑事调查员。
  有睡不着,做噩梦,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可怜的人儿。
  1995年破了朵拉.兰案之后,2002年帮忙审问抢劫杀人犯盖伊.伦纳德.弗朗西斯时,犯人说真凶仍逍遥法外,还在杀人。犯人被邪教威胁后自杀,拉斯特觉得不对头,开始重新办案。因为马蒂老婆和他的事(咳咳)与马蒂关系破裂,回到阿拉斯加钓了8年鱼。查尔湖案发生,拉斯特想要回来“彻底解决这件事”,就于2010年回到路易斯安那州,自己偷偷调查,后来被州警怀疑,也觉得自己调查资源不够,重新联系马蒂,两人一起办案。
  有志有谋有勇有情,堪称“四有中年典范”
  
  2. 马蒂:会做事,会做人,有强大的怜悯心,但也有缺点(花心不忠撒谎忽视家庭等等。。)
  出轨两次,第一次被原谅,2002年离婚。然后遇到一个案子,一个混蛋想把孩子放进微波炉烤干,决定再也不想看到这种丧尽天良之事,于是辞职,开了10年私家侦探所。于2012年和拉斯特接上头,和好如初,继续办案。
  
  
  三. 受害者(按时间顺序)
  1.特里.古德瑞(对拉斯特警官说再不走我就要伤害你的潦倒老人)的儿子桑尼在一所塔特尔学校读书,失踪;1985年罗伯特.杜曼的儿子失踪;88年牧羊人之家(塔特尔学校开办的幼儿园)里的小男孩托比.伯莱尔,其长大后成了一名男妓,“我把那些想成一场梦”
  
  2.玛丽.方特诺特,女,1990年10岁时失踪。是拉斯特和马蒂调查朵拉兰案件时寻访社区时得到的一个信息。塔特尔家族曾资助一所幼儿园叫牧羊人之家,玛丽就在那里呆过,1988年,牧羊人之家被指控猥亵儿童被迫关闭,两年后,更名为光明之路学院在鹈鹕岛重新开张,玛丽又成为其中的学生。玛丽经常在叔叔家玩,被邪教某个人渣看上,拐走(证据是叔叔家玩具房有树枝王冠),生祭(恐怖录像里就是她)。玛丽的母亲发现女儿失踪后,提出报告,但当地治安官泰德.柴尔德里斯(邪教一员)说女孩的妈妈卖淫吸毒,说他认识女孩爸爸,知道女孩跟爸爸走了,女孩妈妈就没再管和男人私奔了,其他人也没再管。
  
  同年12月,一个小姑娘被绿耳朵面怪追到树林里,幸运逃脱,那个绿耳朵怪就是戴着面具的疤脸男。
  
  3.莉安.奥利弗。女,1992年22岁被杀害。学校-光明之路,男朋友是雷吉.勒杜,91年离家出走与雷吉私奔,进入邪教,被杀害祭奠恶魔。拉斯特也是查本州以往大量的死亡照片发现莉安的死亡样子同朵拉的很像,进而查出其男朋友雷吉。州警当时办理时说其是溺水身亡,将此案糊弄过去。
  
  4.朵拉.兰,女,1995年28岁死亡,死亡地点伊拉斯附近的甘蔗田。就是这个带着鹿角,蒙着眼睛,背后有撒旦标志的尸体带着我们进入故事。父亲出车祸死了,朵拉在西班牙湖附近的妓院做妓女,人不错,平常会去一个步道团体-基督之友教会,听奋兴牧师的宣讲。朵拉的前夫查理.兰因为伪造支票进入监狱,查理的室友是疯子雷吉.勒杜(因为制造冰毒摇头丸入狱,以前还因强奸12岁小女孩但因为证词不足被释放(个人渣))。在监狱里查理就给雷吉看朵拉的照片,雷吉假释后,就让疤脸男威廉去基督之友教会找到了朵拉,被教会的一些人看到。朵拉加入了邪教,被洗脑。跟朋友们说起自己加入了一个教堂,要当修女,并在日记本上写下“我闭上眼睛,看到身穿黄袍的国王正穿越森林“。最后自己成为祭品,先吃下冰毒、致幻剂,接着被捆绑,用刀折磨,强奸,勒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朵拉妈妈家有一张朵拉小时候被一群带着动物面具骑着马的人围着的照片,所谓“惭愧星期二”的狂欢节现场照片,说明朵拉小时候就可能受到了这方面的熏陶,所以长大更容易被拉入邪教。
  
  5.凯里.瑞德(被拉斯特和马蒂从森林里救出的小女孩)和已经死亡的小男孩(95年1月被劫走)。凯里.瑞德虽然长大了,精神也崩溃了,但还是对拉斯特警官说出了“带疤的男人最可怕,大块头“这一重要线索。
  
  6.斯蒂芬妮.L.科迪士,女,2010年18岁死亡,查尔湖案。正是此案将拉斯特和马蒂重新聚集。
  
  总结:受害者很多(1)拉斯特说州里失踪人员,沿河区域是其它地区的两倍,而沿河区域正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拥有大量工作合同的地方。(2)最后一集,疤脸男家附近土地里挖出大量人类骨骼(3)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之后,肯纳艺术家一直看到各种棍子达成的东西即王冠,并拍了照片,拉斯特警官推测飓风使很多人要么失踪要么离开,警察也不在,邪教因此快活了好一阵。
  
  
  四. 关于邪教:
  卡寇莎:就是最后那个石头阵“在这里飞升“
  王冠-恶魔网:由玫瑰刺、嫩藤条,柳条编制的,非洲土著习俗,
  螺旋符号
  光明之路学校:塔特尔家族曾资助一所幼儿园叫牧羊人之家,男妓托比.伯莱尔和失踪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就在那里呆过。1988年,牧羊人之家被指控猥亵儿童被迫关闭,两年后,更名为光明之路学院在鹈鹕岛重新开张,莉安.奥利弗是其中学生
  
  我的问题:
  
  1.悬赏广告牌上的“who killed me“里的14岁的stacy gerhart.
  是怎么回事?我查了百度,没有这个案例。难道她也是邪教的受害者,那拉斯特警官应该把她案卷翻出查受害的样子等之类的呀,若是失踪,那就还不能确定是“killed”呀,总之,这个广告牌的意义是什么?
  
  2.关于铝、灰和精神病之间的联系?
  
  3.这个邪教到底谁是头?大人物们根本不愿意疤脸男把尸体放到甘蔗田里让大家知晓,疤脸男还放了两次,造成两次公众轰动,意义在哪里?威慑?自己想死了?还是像拉斯特推测的炫耀?按辈分,疤脸男是大人物们的孙子,侄子,儿子,一词概之-就是大人物的晚辈,可以做邪教头吗?还是不看辈分,看修为?
  
  4.火烧毁的教堂上有画的恶魔像,朵拉尸体后也有用蓝色树脂画的螺旋符号,作为一个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lz表示完全可以测出成分来源,进而对比找出厂商等呀,不过95年是有点早(lz说话不腰疼忽略忽略)
  
  5.细心的豆友发现杀害三个亲生孩子的母亲“沼泽地的美狄亚“夏尔曼.布德罗也是光明之路的学生,我查了百度,没发现事件缘由,并且杀害自己孩子同光明之路邪教杀害别人孩子又如何联系,请高人解释这一情况。
  
  6.疤脸男最后一集对姐姐(不知怎么称呼先暂定啊)说“自从我留下印记已好几个星期了,他们去看了吗“什么印记,查尔湖案是2010年的事,此时已到2012年。
  
  7. 我看马修•麦康瑞在奥斯卡最佳影帝获奖词中说第一个感谢的就是上帝,他是个基督徒。此片中他却饰演一个完全不相信耶稣的虚无主义者,完全同内心抵触,却演的那么棒!赞
  
  未完待续,有空可将两位伟大警官的破按顺序梳理一下。
  欢迎大家指教讨论!
  感谢这部伟大的作品!

 2 ) 【翻译】《True Detective》开播前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翻译】《True Detective》开播前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在《True Detective》首季开播前和播完后,美国娱乐新闻网站HitFix分别两次对主创Nic Pizzolatto进行了采访,本篇是1月份开播前的访谈,3月份播完后的访谈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85199/
水平有限,欢迎挑错。下面所有方括号中的内容,都是我的补充说明。——译者dormant】

英文原文链接:
http://www.hitfix.com/whats-alan-watching/true-detective-creator-nic-pizzolatto-on-matthew-mcconaughey-woody-harrelson-his-gripping-new-hbo-series


《True Detective》主创Nic Pizzolatto谈Matthew McConaughey、Woody Harrelson以及他扣人心弦的 HBO新剧

——一个只写过两集电视剧剧本的小说家是怎样得到掌控如此雄心勃勃剧集的机会的?

By Alan Sepinwall 2014年1月7日


在创作HBO的新悬疑剧《True Detective》之前,Nic Pizzolatto只是为《The Killing》的第一季写过两集剧本。这样的履历竟然能让有线收费电视台的标杆HBO把一个耗资庞大、雄心勃勃的剧集让他来掌控,而且由Matthew McConaughey和Woody Harrelson这两个电影明星主演,第一季全部8集的剧本也都是由他独立完成。

《True Detective》不是一个普通的剧集,它出色的品质——我明天要重看一遍,它是这几年来我看过的剧里最扣人心弦的剧之一——无需旁证。和《American Horror Story》一样,它是一个选集剧【每季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路易斯安那州警察Rustin Cohle(简称Rust ,McConaughey饰演)和Marty Hart(Harrelson饰演)调查一个连环杀手案件,最终跨越了从1995年到2012年的17年时间。Cohle像一个备受折磨的哲人,但却对处理这种案子很有天分,Pizzolatto和McConaughey创造了一个迷人的新角色,而Harrelson饰演的直肠子Hart相比他的老朋友也毫不逊色。Pizzolatto不仅写了全部8集的剧本,而且都是由Cary Fukunaga【凯瑞•福永,新晋美国电影导演,代表作2011年版的《简爱》】导演的,让该剧有了一种前后统一的悲伤美感。

我和Pizzolatto进行了谈话——这个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小说家,话题涉及剧的起源,他从《The Killing》这个剧中学到了什么(包括不喜欢什么),《True Detective》的第二季会怎样,等等。


问:你只有这么浅的电视界资历,到底是怎样获得制作这个剧的机会的?

Nic Pizzolatto:我觉得这是因为这个剧是我写的,而且我还拥有版权,如果电视台想要拍,就必须让我拍。等到我们出来寻找拍摄意向时,我已经到西部【搬到洛杉矶】一年半多了,我明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我也知道我能胜任。推销这个项目时我的任务就让别人相信我的能力,说实话,汇集了这么多明星、这么多钱的项目,如果我干的不好,我想他们肯定会把我拿下。这只能说你每天的努力表现决定了你的成就。


问:在此之前,你是怎样获得制作一个选集剧的灵感的?

Nic Pizzolatto:有多个因素。在2010年的夏天我写了《True Detective》的一个版本,我觉得可以做我的下一部小说,就是通过两个人的第一视角来讲述故事,Cohle和Hart的视角。按照章节交替,他们轮流讲述17年间合作的故事,和现在的版本区别很大,而且将是一本厚书。但当我打算把它搬到电视上时,我开始考虑如何改成电视剧本,而且可能拍成电视剧会更好,故事的时间跨度和大量线索可以提供给观众一个很好的视觉影像。2010年7月,我写了6个剧本,其中之一就是《True Detective》的首播集,我等了一阵,直到我了解的足够多,等到我们可以拿出来推销时已经能确保按照我们的想法制作了。

选集剧的想法来自于几个方面。我喜欢有第三幕、有结局的故事,对于连载的故事让我不爽的地方就是许多电视剧没有第三幕,只有没完没了的第二幕,当剧集拍到最后一年不得不仓促地进入第三幕,但这并不是一开始就深思熟虑好的。 我想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端、有过程、有结尾。许多从前电视剧黄金年代的选集剧给我的启示是,只要剧本足够好,我们可以吸引到电影界的人才。多数电视剧都需要演员签4到6年的长约,但是选集剧最多只需要5、6个月,我认为这对严肃的演员是有吸引力的。在电影界,饰演优秀严肃作品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如果他们对扮演超级英雄没兴趣,在我这儿他们可以来演自己真正感兴趣又能提高演技的剧。电影演员很少能得到演这种长篇叙事的机会,而且又不需要被电视界通常需要的多年长约所束缚。


问:我听说一开始是打算让McConnaughey演Hart,然后他说:“不,我想演Cohle,你应该去找Woody去演Hart。” 是这样么?

Nic Pizzolatto:差不多。我希望他演Cohle,我也很高兴Matthew能演Cohle。但事实是,Woody已经是我们想要签的少数几个演员之一了。他刚演完电影《Rampart》和《Game Change》,贡献了两个非常棒、非常不同的表演。Woody一直是我们想签下的演员,而当Matthew让我们考虑他时,我们就说:“是啊,当然,也许你还能帮我们,毕竟你俩是朋友。”


问:看到他们俩演得这么棒,而且在他们的演绎生涯中演过形形色色的角色,我有点儿想看第二季让两个人换一下角色再来一遍,我觉得他们能演好。

Nic Pizzolatto:哦,是啊,那会很棒。我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合作,我们也在寻找今后继续合作的机会。对于电影演员来说(演这个剧)是很累的,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有这个时间他们都能演两部电影了,或者演一部后和家人一起休假。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我都持绝对开放的态度。人们也在问他们会不会回归,我必须说这完全取决于演员,只要他们愿意我立马就同意。我喜欢看他们一起表演,让我不经去想:“为什么之前没人把他俩放到过同一个严肃电影里?”他们彼此的互动太美妙了,我能给出的最高评价就是——看过他们的表演之后,你会觉得换成任何其他演员都不合适。


问:Woody有过演电视剧的经历,但那是20年前,演的是多镜头的情景喜剧【我记得是在《Will and Grace》里演过女主角Grace的男朋友,幽默感强、性欲十足】,比起这个剧应该轻松多了,在拍摄的过程中,你是否觉得他比Matthew 更驾轻就熟,还是说两个人都是新手上路?

Nic Pizzolatto: 倒也没有,我觉得这对他俩都是新鲜事物。他们都是专业人士,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天啊,他们一定累坏了”,但他们会继续坚持演下去。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同的表演经历,但结果很出色,他们确实做得很到位。如果你能发现他们有任何懈怠的地方,就说出来,我是没发现。
 
问:你只是在《The Killing》编剧剧组里的短暂地待过,那儿的经历是怎样的,有多大用处,那时有没有开始准备这个剧呢?

Nic Pizzolatto: 我在为《The Killing》写剧本之前,就已经写完了《True Detective》的首集剧本,这也是我得到编剧机会的展示作品之一,为了那个工作我举家搬到了洛杉矶。最好的一点就是Veena Sud【《The Killing》的主创】)允许编剧们随意进入拍摄场地,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电视剧制作速成班,教会你谁是做什么的、一个剧的掌舵人需要做什么等等。为今后的事业打基础,这就是我从那次经历中主要学到的事情。可能一开始是源于(我作为)小说家的生活体验,但在播出之后,我对最终呈现在屏幕上的结果感觉很复杂。我意识到如果我想署名上去,就必须自己来制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成品。在第二季开始时我就辞职了,但我必须承认这是很棒的经历,四个月前我还在大学教文学,突然间我就到了电视剧组,这很宝贵。等到我推销这个剧并开始制作时,我已经驾轻就熟了,我觉得“是的,我能做到。”


问:你在拍这个剧之前有没有特别的风格参照,或者有以前看过并且喜欢的一类电视剧、电影,让你想说:“我也想借鉴一下”?

Nic Pizzolatto: 很奇怪,当我仔细去想,很多作品都对我有影响,像《Playhouse 90》、《The Twilight Zone》、《The Untouchables》所有这些黑白电视剧。但说到确定叙述风格,绝不是草率就定下的。也许Errol Morris【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代表作《细细的蓝线》、《战争迷雾》】对我的影响比任何人都大,Errol Morris和Mike Leigh【英国著名电影导演,代表作《秘密与谎言》、《维拉•德雷克》、《赤裸裸》】能够用一部电影完成最高水准的角色塑造。对我来说角色就是一切,这也是相比电影我更喜欢电视剧的原因,你要和角色共生。Errol Morris的伟大之处以及他完美塑造角色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尽情述说。当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每个人都极力解释自己的故事,解释他们做出的决定,为了更契合现在而粉饰过去。这都让我很感兴趣——回忆以及关于客观事实的想法,这就是让我着魔的地方。我也很乐于把一个好的角色交给一个好演员,然后就让他尽情演。不需要任何特效,表演本身就是特效。这也许源于我对剧场的热爱,就是对话。如果你富有创新精神,就可以把戏剧式的对话融入到电视剧中。我喜欢让角色自由发挥。


问:在前几集中,Cohle这个角色很熟悉连环杀手的想法。他有许多理论,也说了很多让Marty发疯的话。让我们回到Thomas Harris【美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沉默的羔羊》、《汉尼拔》】,依据他在流行文化中对连环杀手的描述,你是如何处理的,以避免被称作又是一个复制品?
 
Nic Pizzolatto: 评论都还没有出来,所以没准也会被抨击为复制品。对我来说不同之处就源于我的个人坚持,我想要探寻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与连环杀手没有任何关系。我对连环杀手不感兴趣,我对通过描述血案来吓唬、恶心观众完全不感兴趣,在流行文化中塑造连环杀手的方式或多或少都是幻想。对我来说,在第一集中你看到的这些熟悉的桥段——从发现尸体开始,两个关系并不融洽的警察,他们不得不在一个车里交流——这些都是常用的桥段。然而每次我们用到熟悉的桥段,本剧都希望能颠覆它,事情从没向着我们通常以为的方向发展。但并不是凭空的颠覆,事情没按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的原因是角色的行动,角色的行动又源于他们的性格。我用了一些观众熟悉的元素,希望用类型片中常用的故事桥段把观众留住,作为一个所谓的“procedural”【每集剧情独立的系列剧】我也能做一些完全不同的处理。

本剧的节奏在第3集之后其实变化很大,你能在前几集中看出来,这个剧在何处发力,和系列剧通常发力的地方并不一样。通常仅仅是在他们两个角色之间爆发冲突,或者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个意义上,我对连环杀手没兴趣,而且我也不想陷入——谁能想出最恶心的连环杀手——这种创意比赛。无论那种题材——科幻小说、爱情小说、严肃文学——我最关心的都是在场景中角色的人性。这个系列剧的案件和剧情满足了所有这一类型的基本元素,确实有悬疑,确实有真正的危险,调查的过程就是层层解开谜团的过程,而且我相信结尾也是合理的、令人满意的;但是这都是为了让剧情更有张力,利用这种叙事结构来达到本剧真正的主旨——对这两个男人、两个角色的探索。不一定非要有连环杀手,唯一的规则就是——会有一个疑案,有人会去破案。这一季只不过是采用了追踪凶手的形式,而实际上,只是假借犯罪调查的方式,让两个主角来探索形形色色的角色。我就是我的抱负。


问:在前几集中,关于Cohle我们了解了很多,非常坎坷的经历导致了他奇怪的性格,你是怎样塑造出这个角色的?以他的遭遇、言论和信仰而言,你不会让他跨过的底线是什么?

Nic Pizzolatto:我从不考虑客观的道德底线。可以说我知道Cohle的底线在哪儿,他会告诉我他的底线,在某种意义上,他对自己没有任何改变。他的道德底线不是建立在观众看法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Cohle的个人荣誉感上。一切都由角色决定,所以Cohle会走多远取决于角色本身。他对是非有着非黑即白的判断,某种程度上,让我觉得虽然他的灵魂和性格很残忍,但也很高尚。他从不妥协,至少有足够的勇气不留假象地合理评价自己的人生,即使那本身就是假象。

开始有灵感是在2010年的初夏,我正在写别的东西,思考我下一本书要写什么。我已经不怎么读小说了,近来更愿意去读哲学类和非虚构类的书。我正在本子上写草稿,突然Cohle的声音浮现出来,他在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这就是我下一本书里的声音,Cohle正在讲述发现尸体的故事,而这与他女儿的生日是同一天,他一直讲述这些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想法,这让我很着迷。我几个月前找到了那个本子,翻了翻我最初写下来的文字,三年之后从Matthew的嘴里说了出来。所以Cohle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那个声音,打动了我的内心深处。这个角色生动表达了很多我自己的妄想,但又不是我。他的外型和內在的积淀都可以演这个角色。

接下来,“Well,如果你想为大众消费做点儿什么,最好有个故事附加在上面,对不对?”要是让两个人整天在车里闲聊,肯定没多少人看。所以,我最关心的是探索角色,又希望能找到一个卖点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看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探索角色的同时,叙事结构本身就是探索案件,这二者完美地契合。然后我们就寻找买家,而HBO在重新解构美国的类型片,让其重获新生方面有着辉煌的履历——《The Sopranos》之于美国家庭肥皂剧,《Deadwood》之于西部片,《The Wire》之于都市犯罪系列剧。【《火线》、《黑道家族》是俺的最爱美剧第一、第二,口味一致啊】


问:在选择案件开始的年代时,你是对90年代中期特别钟爱,还是说只是因为十多年前恰好是那个时代?

Nic Pizzolatto:两点因素都有。我希望是17年 ,因为我想展示角色生活的时间跨度,能够看出他们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而且1995年时,我还在路易斯安那州,所以身处这些景色中让我很有家乡的亲切感。通过17年的跨度,我们能够看到发生在角色身上重要的或者有时看上去好像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说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去探索角色。


问:你现在对第二季怎么拍有哪些想法?假设HBO还想拍的话。

Nic Pizzolatto:如果他们还让我们在拍一季的话,我已经在写了。我不能透露太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大概思路。如果继续下去,每年都安排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新演员,风景也是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继续构思一些新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至少在一季的某些部分使用。前面我已经提到的那些原因:用优秀的演员,让他们尽情去说,你只需要在旁边拍。另外,人们讲述的故事与真实真相的会有出入。人在讲故事时会说谎,但影像不会。所以我想你能非常有效地对比发现——事实的真相和人们的描述往往是不一样的。人们不说真话会有无数的原因,甚至可能不是故意的。也不一定非要以警察询问的形式表现,如果你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可以是有人在做告解,可以是有人通过广播说话,有无数种选择。所以我认为上面那些元素会保持下去,成为这个剧的特点。

 3 ) 【翻译】《True Detective》首季播完后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翻译】《True Detective》首季播完后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在《True Detective》首季开播前和播完后,美国娱乐新闻网站HitFix分别两次对主创Nic Pizzolatto进行了采访,本篇是3月份播完后的访谈,1月份开播前的访谈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88531/

水平有限,欢迎挑错。下面所有方括号中的内容,都是我的补充说明。——译者dormant】



英文原文链接:
http://www.hitfix.com/whats-alan-watching/true-detective-creator-nic-pizzolatto-looks-back-on-season-1/1


《True Detective》创作者Nic Pizzolatto回顾第一季访谈

——为什么这么结束?整个阴谋规模有多大?关于第二季?

By Alan Sepinwall 2014年3月10日


今晚早些时候,《True Detective》播完了第一季,随之结束的还有Rust Cohle和Marty Hart的故事。我在此回顾了季终集,也是为了给我们在季度开播前就进行过的对话做个了结,我和该剧创作者Nic Pizzolatto再次对谈,话题涉及季终集和整个季度(以及关于第2季模糊而有趣的暗示,它还没有被正式预定,但我怀疑只是因为HBO希望等到签好想要的演员时再宣布)。现在马上进入正题,以免你觉得相比行动派我更像是个空谈派【原句是That's coming up just as soon as I strike you as more of a talker than a doer,没把握译对】。


问:该剧的结构就意味着你可以对结局做任意安排,甚至杀死两个主角,因为你可以在下一个季度全新开始。为什么你在结尾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方式?

Nic Pizzolatto:这是一个刚开始时就已经构思好结尾的故事,那就是Cohle会很清楚地表达,没有感伤或者错觉,以乐观的方式。采取那种方式,在我看来就是正义获胜,那是本剧最初设想中最关键的一个元素。对我来说,作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我想通过角色的真实需求,来跟着故事走。要杀死一个或两个家伙将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我甚至有一个想法,让更加神秘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会凭空消失,Gilbough和Papania【那两个黑人侦探】不得不收拾残局,没人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或者完全走超自然的路线。但是我认为这两种选择都太容易了,这样会否定本剧一直在追问的现实问题。退回到超自然的方式,或者走杀死一个角色这样的简单戏剧化的路线,以迎合观众的感情,我觉得会伤害整个故事。我觉得更有趣的是,这两个人能获得一种解脱,让Cohle能够认同这个世界存在幸福的可能。因为这两个人共同失败的地方就是他们都不承认幸福的可能,我并不是指宗教意义上的。我们这样安排Cohle,他并没有做180度的转变,也许只改变了5度,但是他在结尾处所做的乐观暗示,并不是一种感情用事,而是完全基于现实。考虑到这些角色的经历,对我来说好似很难想出一种办法能让他们活下去,在八集结束后还能活得更好。然而现在他们将在剧集之外继续永远地生活下去,他们并没有做非黑即白的转变,只是在黑暗的心灵中获得了一定的解脱。他们并没有闭上眼睛,逃避自己作为男人的失败。当他们离开时,已经有了不同的变化。


问:关于Cohle在结尾处的顿悟,剧中大量涉及虐待,有时来自有组织的宗教,其中的一半又是通过没有宗教信仰的Cohle的视角讲述的,他在描绘人类存在的毫无意义方面极具说服力,而且富有激情。

Nic Pizzolatto: 他的抗议确实太多了。这是整体编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类似在整本书还没读完之前就提前评论个别章节,一些关于Cohle的哲学和信念的问题我不会过多谈及。我从不认为Cohle在撒谎,我只是觉得他希望绝对的虚无就是真理,就如同一个重生派基督徒会希望耶稣的重生是真的,对不对?这就是那种如果你本来就确信的事情,你就不会到处一直说个没完,对不对?


问:你给了Cohle很多机会,特别是前5集,来表达他的信仰系统。读到关于本剧的大量评论,有些人被Cohle的言论深深打动,有些人觉得他说的都是扯淡;有些人认为剧作者也觉得Cohle很有天分,而其他人觉得作者知道Cohle说的都是在扯淡。你希望观众对Cohle的言论持什么看法?

Nic Pizzolatto: 我不想通过告诉观众“这是这个意思”、“那是那个意思”来限制他们的想法,我的意图是挖掘事物永恒不变的本质。认为Cohle的理念是狗屎的人请注意,你就是把叔本华和尼采叫狗屎。他并不是像一个大学新生在吃披萨时的夸夸其谈,那是叔本华对生命的思想,我认为那就是Cohle的吸引力,或许直到你看完整八集才能获得解脱。确实,这些言论极具说服力,也是说得通的, 但这并不比Theriot牧师在帐篷下进行宣讲时告诉你的故事更真实或更虚假。有人问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很明显,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很讨厌这种问题。但是我知道他们是在询问一个主旨——一个围绕所有发生的事情的主旨,所以我必须想明白。对我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主旨的话,这个剧告诉你的是——不断告诉你的就是——一切都是故事。Cohle告诉你你自认为是谁,你的身份,这是你自己告诉自己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宗教和哲学就是我们编给自己的故事,Cohle把它们描述成自我解脱的方式。在审问犯人时他就特别擅长让犯人认罪,因为他给犯人提供了获得解脱的空间。Marty说侦查就是在犯罪事实发生后再拼凑故事,当他在第五集中重温自己的故事时,你可以看出来Marty曾经告诉自己这个版本,而到了现在他又告诉自己另一个版本。本剧从来不关注超自然现象,但它却关注超自然的想法,这影响到了故事的进展。所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统领全局的主旨的话,我可以说就是作为人类,我们仅仅就是我们在生存和死亡之间的故事——所以当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时,请一定小心。


问:我总是在回想我们在剧集开播之前的采访,当我让你和其他关于连环杀手的电视剧做比较时,你说你根本不关心连环杀手。我们作为观众应该如何严肃对待选择Dora Lange这种案件?还是仅仅为了表现两个人的办案水平 ?

Nic Pizzolatto: 这并不是一个空的载体,这就是我在此要说的,这并不是从他俩办过的案子里随便挑的一个。这与他们所追捕的人既是罪行的受害者、也是行凶者是休戚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凶手是剧中所反映的文化风貌的肉体表现,剧中的背景多次描绘了那些被污染的地貌,也提供了暗示。某些人是在自然的状态下慢慢被腐蚀的,就是这个恶棍(没有更合适的词形容他了)是杀害女人和小孩儿的凶手,那么他的价值观是和错误的信仰紧密相关的——我确信如果你能重温第7、8集,可以拼凑出足够的历史信息,Sam Tuttle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了Errol Childress在新千年头十年的经历。这绝不是凭空出现的,我认为凶手的价值观和具体罪行是地方特有的,不仅源于性格,也与生存的环境有关。在1995年,如果仅仅安排一个无法侦破的抢劫案【所以才设定了连环杀人案】是行不通的。Cohle、Marty和Errol,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父辈的再现,如果你留意他们的背景的话。


问:在第七集中,Cohle向Marty讲述了他所调查出的罪证,以及在录像带中所看到的,都表明有一群人在犯罪。但到结局时,只抓到了在棚屋里的Errol和他的父亲。还有其他哪些人涉及到了Cohle和Marty调查的案子?

Nic Pizzolatto: 录像带中大概有十来个人。你可以看到邪教组织好像很快就开始分裂了,然后在当地总是存在着亡魂。如果你跟着Childress这个名字,你会想起Childress治安官是Marie Fontenot消失时的治安官,一个叫Childress的警官在2002年Guy Francis自杀时曾经接触过他。我曾经研究、了解的那些阴谋论,都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产生的,当阴谋论有存在的需要时它们就变成了阴谋论。如果让Marty和Cohle把经过50年的历史沉淀才形成Errol Childress这种罪犯的土壤突然彻底清除,或者把录像带中的所有人抓获,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对我来说重要的就是Cohle所说的:“我们并没把他们全抓住,Marty。”然后Marty说:“我们也没打算全抓住,现实就是这样。”这不是一个你能把一切都清理干净的世界,我们尽职尽责,但是显然有我们无力触及的层面。


问:在第八集的开始,我们看到Errol走进大房子,正在放《西北偏北》【1959年由希区柯克导演的经典悬疑电影】,他开始学着James Mason【片中演反派的演员】的口音,然后又换成一些其他的口音,这是什么意思?

Nic Pizzolatto: 这是创作他这个角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曾经的设想是,当他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时,因为脸上的伤痕所以声音含混。我给他设定的背景是,他是通过观看这些老电影才学会正确发音的。这就把我们带回了讲述故事的理念,是不是?一分钟前,他听上去像Andy Griffith【美国喜剧电视明星】一样的好男孩儿,下一分钟他听上去像James Mason,而当他想用真声时,他听上去就像被伤害、被损坏过。当Cohle来到Carcosa时,他又换了完全不同的口音。


问:这是一个讲述两个男人的故事,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经历。其他角色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映衬Cohle和Marty。在全剧中仅仅塑造两个真正重要的角色,到底有多大的挑战性?

Nic Pizzolatto: 确实很有挑战性,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之一。如果安排一个角色组合,会容易得多。在组合中,你可以切换到其他人的故事里,你至少有半打角色在经历个人问题。但本剧只关注塑造两个性格,透过两个视角。在结尾的场景中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他们的视角动摇了。在Marty告诉了我们“绝对的正义”是不存在的之后——这也是我们告诉自己的故事,真正的罪恶得不到惩罚,这很难被人接受。如果有人曾经读过我的散文,他会发现文章里都是富家女类的角色。我的另一个挑战是,如果某些角色仅仅与Cohle或Marty单独存在关系,那么他们只有一、两句台词,就需要只通过这一、两句台词生动体现出角色的经历和立体感。


问:我不知道第二季进展到什么阶段了,对第一季的反响会不会对你如何处理第二季产生影响?

Nic Pizzolatto: 只有一个影响,就是我意识到我需要保持神秘感,不能太直白。


问:关于第二季你能透露些什么?

Nic Pizzolatto: 好吧,现在说还早些,但我可以告诉你,第二季是关于坚强的女人、坏男人,以及美国运输系统的神秘历史。


问:最后一个问题,你凭空写了整个剧,而且对于电视界来说你也算是个新人,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响。当此剧一出,观众为之疯狂, 产生了很多关于the Yellow King、 Lovecraft【美国恐怖、奇幻小说作家】以及其他事情的复杂理论,看到你的作品能有些反响是什么感觉?

Nic Pizzolatto: 我觉得这很棒,我真的这么认为。对我来说,这就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意义,这就意味着观众会从作品中影射自己。我曾经喜欢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和我的私人感情层面产生联系。我曾说过我对Robert W Chambers【美国恐怖小说家,1895年发表了恐怖故事小说集《The King in Yellow》】的作品唯一的兴趣就是它作为一个故事在美国传说中存在一定地位,而且它是关于通过一个故事让人变得疯狂的故事,仅此而已。除此之外,我还对奇幻恐怖小说营造的气氛感兴趣,关于奇幻小说我只想说这么多。我也确实察觉到了这个故事与奇幻小说更相似,这不是我的初衷。打个比方,如果有人在看《True Detective》第一季时想读一本书,我会推荐英国詹姆士国王钦定版的旧约全书。我不会推荐任何人去买Robert Chambers的书,那本书并不怎么样。我认为康拉德和福克纳比Chambers和Lovecraft强多了。我希望当这八集故事整体呈献出来之后,能够引起新一轮的评价。即使没有,对于现有的反响我也很高兴,不能更美妙了,我已经很惊喜了。我还记得三个月前和你谈话时还要说服你:“这个剧只是听起来和其他剧类似”,“我知道,我知道”【原文如此,不明白什么意思】,而现在我妻子有一天读到过一个评论,说我是生活在荒漠中,而且还组织了某种邪教,(笑)我不知道怎么回应。我想,对于这个剧希望你去探寻的所有问题,剧里都做了回答;不希望你问的问题,最好自己去思考。

 4 ) 星辰的意义

故事在1995年路易斯安那沼泽地区的潮湿气氛中铺陈开来。Rust和Marty两个刚刚成为搭档的州警奉命调查一桩有着恶魔崇拜的仪式性谋杀。Rust像极了从“黑色革命”中劳伦斯•布洛克笔下塑造出来的侦探角色,独身、忧郁、桀骜、敏锐、虚无主义、左眼里透着深入骨髓的狂热,右眼里又寄宿着一股悲天悯人的劲儿。搭档marty则是典型的cowboy,爱啤酒爱棒球爱艹年轻的姑娘,有家有室,能用种族主义的笑话逗得办公室的同事哈哈大笑,同时又面临着深刻的中年危机。在查案的过程中,两人从来没有看对方顺眼过。Marty对Rust满嘴哲学词汇的神神叨叨忍无可忍,而Rust则对Marty的轻浮做派嗤之以鼻。直到这两个家伙在巨大的结案压力下出生入死,“第一次”破获了案件成了英雄才使得搭档间的关系缓和下来。随后的日子里,Marty的出轨得到了原谅,重返幸福的家庭生活,Rust也在Marty一家人的撮合下找了个姑娘过日子。直到在一次审讯中,Rust才得知他们之前击毙的不过是犯下大量连环杀人案的庞大邪教组织中的一员。平静的日子崩塌了,Marty的妻子因为他的再次出轨毅然决然的离婚,Rust则放弃了之前的生活重新投入到邪教案件的调查中,致命的是Marty的妻子为了报复丈夫的不忠,诱奸了对自己动情了的Rust,让7年的搭档最终反目成仇。辞去了州警工作的Marty开了一家私人侦探所,Rust则是干些杂活并私下查案,剩下的钱用来抽烟喝酒。十年之后,警方重启卷宗,早已冷静下来的两个人又重新为了真相并肩作战。在经过了多方调查、周密筹备和最后开膛破肚的打斗后,终于将那起谋杀案的犯人击杀。

“导演可能没有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在拍大银幕还是小荧幕”这是《真探》给观众的第一感受,两位领衔的卡司都是戏精儿级别;剧集的节奏也是犹如电影般缓慢却有着大的吓人的信息量;那段完全感觉不出是长镜头的6分钟更是展现了导演教科书般的调度能力;阴郁的色调和极富感染力的原声将美国南部的气氛带到了观众面前;更关键的是编剧吸收了来自黎哥提、钱伯斯、洛夫克拉夫特、萧沆等人的作品,使得剧情和台词充满了严肃文学、哲学和神秘学的气质;最重要的是那熠熠生辉的季终集。

M:“你以前会编点星辰的故事。”
R:“是的,那是我在阿拉斯加的时候,在浩瀚的夜空下。”
M:“你躺在那儿往天上看?遥望星空?”
R:“没错,你还记得我17岁前都没有看过电视,平时也没事情可做,只能到处走走看看,以及...”
M:“以及仰望星空编点故事?比如那?”
R:“那不过就是个故事,最老的故事。”
M:“那是什么?”
R:“光明与黑暗之战。”
M:“我知道我们不在阿拉斯加,但是看起来黑暗占了上风”
R:“是啊,你说的对。”
......
R:“你知道,关于天空的故事你错了。”
M:“为什么?”
R:“很久以前,夜空中只有黑暗,所以要我说,是光明占了上风。”

这最后3分钟的台词,直接扫除了充斥已久的黑暗、窒息、冰冷和绝望。什么才是True
Detective story,正如Rust所说,那不过就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圣徒与恶魔的战争,是最古老的故事。而天上的星辰正是双方交锋的沙场,亦如人们的灵魂。当Rust与自己的父亲决裂时,当自己的女儿死去时,当自己被派到贩毒组织卧底时,当自己见惯了残酷的凶杀和极端的邪恶时,当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的执着是发疯时,他有的只是家徒四壁、血丝充眼、臂上纹身、口中烟酒,但仍在燃烧着自己那有着极度责任感与正义感的灵魂,永远不会被黑暗打倒,只会为爱的温暖哭泣。而Marty不管他如何的玩世不恭,风流好色,甚至有点世故圆滑,当他看到Rust给他的邪教徒献祭少女的录像带时,他狂叫着“FUCK!FUCK!我特么看不下去了,不用看完了,我特么跟着你干翻他们!”正义与勇敢才永远是侦探故事的主题。

为什么人们能够在黑夜中前行,因为头顶有着星辰一直在与黑暗较量,只要凝视着繁星的光明便不会迷路。一如多深的黑暗里,心怀正义与光明,便必有占上风的时候,这大概便是星辰的意义。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头顶的星辰和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伊曼努尔•康德

 5 ) 我们不生产侦探剧,我们只是大侦探的杰克苏

在一切开始之前容我先说一句……………………

谁他妈想出“真爱如探”这种机智的名字啊啊啊!

(因为两位男演员气质实在太直所以)人家难得正正经经不带邪念看一回剧,结果点到电视剧条目看到网友命名一秒就歪掉了。

真爱如探,什么鬼,我才不会想到什么你只属于我我只属于你缠缠绵绵到天涯的狗血言情虐恋大戏呢。就算是HBO也不行,就算片头做得好像好像也不行,就算主演之一腿长直达天际也不行,就算女演员们脱衣服比脱贫还迫切也不行。

至于什么侦探跟助手本来就是天然腐这种东野圭吾式的不要脸理论更是不行惹。

你们赔我的节操。


本来就是嘛,你们看看这活泼欢快的OP,前奏一响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接着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配合着两位侦探在河堤上尿尿(误)的伟岸背影,穿插剪辑着各种丰乳肥臀和深井冰。简直要多直有多直。

再看一上来这两位侦探的尿性,简直刷新最近几年侦探剧的新低啊,中年危机肚腩加谢顶的无敌哈里森,南方老流氓式的马修麦康纳,本来之前我就不觉得主演们有什么颜,加上尽职尽责的服化道往死里糟践,再搭配那个慢慢悠悠,东拉西扯,半天不能进入主线的疲沓节奏……

啊,我要睡着了,擦擦口水,准备一集弃吧。


结果这次(以及之后很多次的)事实证明,导演还是很老辣的,攻击观众尿点之准确,简直可以直接晋级奥林匹克小口径步枪60发卧射总决赛。

就在我伸出弃剧之手的一刹那,回忆杀来了。

第一个特写就一枪毙命。

O、M、G这位帅哥你谁啊!年轻版的rust侦探简直像一阵细雨滋润我心底又像一阵耳光扇在我脸前。一不留神就帅成这样叫观众朋友们怎么承受得住。

而且演员未免也太知道自己的能量值了,设定小细节一堆,各个都直击观众最肥沃的苏之土壤。腿长脸帅家庭破碎心理阴影药物成瘾之类的近五年美剧男主常规设定就不提了,谁批准你在办案现场抱个大本子画小清新插图撒!明明有相机可用的!走路呢慢吞吞,还有点书呆子气,可是打起人来气贯长虹,修车厂殴打小朋友那场戏一气呵成,看得人幻肢奇硬。讲话懒洋洋的,但嘴炮模式一开就句句神吐槽,自带神棍属性,自带负能量发生器,什么虚无主义的屁话被他用超重低音广播一遍全场不分男女全给跪下叫爸爸你想要什么我全都给你。女性绝缘体,面对糖衣炮弹永远一脸正气,跟相亲对象跳舞的时候屁股撅得比山高死活不愿意挨着人家的鲜活肉体(但是跟搭档就可以玩更衣室play,闻味道外加双手交握什么的,哎我什么都没看见)。圣母,念旧,深情,专一,小马撞坏了的车灯放了十年还不舍得换,跟人家老婆上床搞得好像被人家老婆强X一样,藏了一屋子枪不说,还藏了满满一身的好肉……下次穿紧身背心出场的时候能提前预警么给我个机会找纸巾呀!

这种改良版的硬汉派侦探真是深藏不露,劈开冰山,撞见火山,直教观众把屏幕舔穿。

至于传说中智商跟普通人齐平的助手角色嘛,无敌老师果然也不是吃素的,知道耍帅是没指望了,于是安安心心专职卖萌。前几集渣得酥脆酸爽,入口即化,老婆小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事情败露了一口咬定都是社会的错我很努力的你知道吗。但我这么老谋深算,掐指一算就知道,负得这么干脆的男人一定是留好了后路的,果不其然吧,妻离子散扫地出门,下一秒就穿着短裤掏着鸟睡到别人家里去了,穿人家的小皮衣照人家的小镜子相当如鱼得水嘛。可怜我老眼昏花,看遍rust家也就看到了扔在地上的床垫,连折叠椅似乎都是马修来了之后临时到马路牙子上捡的,请问马修老师你晚上到底睡在哪了?而且从这一集分水岭开始,小马的蠢萌模式简直开到天际,那种“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的眼神和各种版本的“fuck you”真是炒鸡有笑点的哈哈哈。

好了对不起又让你们看着我流着口水舔角色,半句话不提剧情,不过这片子都叫《True Detective》了必然不是来看案子的了,这好像也是最近侦破题材的潮(鸡)流(贼)吧。Castle破案靠运气,夏洛克破案靠脑内宫殿,Will探员破案靠小黄瓜哦不对小黄棍脑补大法。总而言之,案件五分钟,剩下的时间都在讲相声做饭发梦搏感情。倒是最新上位的这个侦探组合,总算把越拍越玄乎的查案过程稍微拉回来了一点。尸体猎奇程度不过是《汉尼拔》随便哪一集的十分之一,案件离奇程度也就《犯罪心理》随便哪一个连环杀人案掺点哥特邪教风,就这都能满满当当拍出8集来,可见现实生活中当侦探是一件多么闹心的事情。当然我觉得该片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节奏虽然慢,但难得的很协调,演员表演气韵风骨BGM,连调光调色都齐心协力,把传说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逼格推得登峰造极。如果说平时那些火爆的美剧是在咕咚干啤酒大口逮牛排,那这部剧应该更接近中国宴席上的开水白菜,乍一看清汤寡水,卖的都是背后高工大料的讲究和牛逼。

而且虐成这样,最后都能HE,单膝跪地送礼物求婚搂搂抱抱甜出蜜来,我们这些粗浅的蜉蝣还夫复何求。你说对吧。


 6 ) 试播集剧本摘要

2010年写的早期版本,为懒得看53页原稿的朋友们列出主要区别以及一些依然可供参考的信息,一窥编剧Nic Pizzolatto的脑内:

1.原故事背景为阿肯色斯州(<-杰夫尼克尔斯的地盘嘛...),案件发生于1990年,当前询问时间是2010年5月,两段访问没写具体日期,询问者始终没有出镜,也没有录入问题,能听到的仅仅是两人如何回答问题。描述过去事件时大量覆盖现在人物的旁白进行解释和点评,幸好现在剧中没用那么多旁白。

2.Marty现时点56岁,领退休金退职后开办私人侦探社,穿得体面暗示赚得不错,现在为浓密的灰发,板寸,过去为深色头发,高大魁梧。Rust现51岁,职业不明,形象描述得跟目前剧中一模一样,过去描述为块头比Marty小,深色头发,沧桑的帅哥。两人的性格和现在拍出来的完全一样,台词改动不多。最初制作方给马修麦康纳送剧本是希望他演Marty Hart的,你们参考剧本感受一下。

3.Marty是土生土长的阿肯色斯州人,阿肯色斯大学本科毕业后从警。自述“我一直是运动员,不喜欢坐办公室”所以选择警察的职业甚至退职后也坐不住。猜测是体育生。从现在第一集里和老运动员的对话看,应该设定也还是体育生。

4.Marty大二时认识当时为大一的Maggie,婚姻维持了25年,后14年和Rust搭档(we were married for twenty-five years. And for the last fourteen I worked with Rust Cohle.)。

5.Marty右手无名指始终戴着大学的校戒。

6.Rust调职过来前在路易斯安那州、再之前在德克萨斯州做警察,家庭背景没有提,工作经历、婚姻和女儿的情况和目前剧中讲的一样,丧女时年龄为26岁。阿肯色斯州的地区检察官助手来盘问他,怀疑他是内务调查部门派来的卧底要找现任地检的茬,Rust表示自己没有任何其他意图,纯粹想来办凶杀案。

7.原剧本里Rust的绰号是The Banker(银行家),原因也是那个大本子。现在改动的原因想必是找了马修就得设定德州生活背景、然后就把绰号也双关了一下Tax/Tex吧。

8.Rust的别名Crash是Crash Test Dummy之略,就是撞车测试时用的假人模型。
SALTER: They call you that because you bust things up?
COHLE: It was a joke with the ITTF. Short for Crash Test Dummy.

9.原剧本里Rust住在阿肯色斯西北部的彩虹公寓(RAINBOW APARTMENTS),描述为荒野中孤伶伶的一排砖房,格局跟汽车旅馆差不多。

10. 原剧本里Rust手臂上的纹身是“火焰和骰子”。

11.1990年的案发日期为3月5日,即Rust女儿的生日(拍出来的是1月5日)。早期剧本中被害女子背部多了一双黏上去的深色鸟类翅膀,少了遮眼布和背上的印记,号称天使遇害事件。也没有5年前小姑娘失踪这条线。

12.原剧本里主角登场次序:现在的Marty回忆Rust的情况→过去的两人初登场,场面即为Rust第一次来吃饭,小马一开门看到对方已经喝醉了→现在的Rust回忆当年那件大案→过去的两人奔赴案发现场。顺便说揪领带,至少这版剧本里是没有的,写的是:Hart puts a hand on his shoulder, takes the flowers and leads Cohle in.

13.我不知道揪领带是谁的主意(←这么纠结一个被剪掉的画面真的有必要吗)但我知道Rust的自我介绍本来仅仅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自认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句话是马修麦康纳加上去的,访谈里有说。

14.这版剧本里自我介绍完后Rust还对小马说“你有兴趣的话我待会儿借你两本叔本华看看”,我觉得小马要疯掉了……

乐意看53页原稿的朋友,戳:
http://zh.scribd.com/doc/202188298/True-Detective-Pilot-by-Nic-Pizzolatto

 短评

由本格悬疑渐次展开为人物志,调性题材都像十二宫,叙事平缓却暗潮汹涌,细节堪寻味;马修伍迪两位戏精,表演能放也能收;摄影运镜完全是电影规格;节奏虽慢但不磨人,每个场景信息分配都满格,一集迅速坠入情境,案情悬念与莫测的拍档关系则构成了双重推理。Rust是基督再临,导演是变故事为意境的高手。

3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这就是被神夏脑残粉黑惨的剧啊看起来很有意思的样子啊,打个五星再看好了(。【——真爱———看前与看完的分割线———如探———】哈哈哈哈看完真探结局的我好像不记得自己听说过有部剧叫神探夏洛克了!!等等....什么,你确定夏洛克是神探?!

6分钟前
  • 9C拜卡搞学习
  • 力荐

在电影越来越像命题作文,美剧越来越流水线的情况下,《真探》有着自己独特的纹理,只属于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滴水不漏的故事,整部剧的三幕式结构完全是一部超长的电影,人物的对白写的聪明极了,双雄最后都划出一道魅力十足的人物弧光。这种剧就像一件艺术品,独一无二,难以复制。★★★★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一部480分钟的电影,两个孤独男人的半生。兼备剧集的细节空间与电影的镜头语言,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在幽暗尽头寻光。牵扯人心的并非追捕真凶,而是两人与时间的搏斗,以及对自我的重建。

15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马修帅到吐血,案情慢到吐血,用半辈子来查一个案子真是要把人怄到内伤的节奏,这剧不给Netflix发行实在天良丧尽!!!!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2014,HBO献上两位迷人的马脸男主角,祝您马年行大运!

22分钟前
  • 香蕉豆丁
  • 力荐

后劲太TM足了,越回味越上瘾。

2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电影水准的高级剧,台词酷到没朋友,俩男主角之间的火花比案子精彩多了

27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纸牌屋那根本就不叫事儿了

29分钟前
  • 米四张儿
  • 推荐

德州素以三大特产全世界闻名:扒鸡,扑克,马修·麦康纳。

3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在Matthew McConaughey 身边,Woody Harrelson都显得正常无比

31分钟前
  • Z
  • 推荐

好处不多说了 noir 南方 克苏鲁 哥特 这几个主题凑到一处 再将探案的务实交织于务虚气氛当中 想不好看都难 一季一个案子 两个主角 在路上式的探案节奏 即使拍成三部曲式电影也并无违和感 那个六分钟长镜头未来或可称为模糊电影与剧集界限的里程碑 可惜反派渲染稍有不足 长镜头若放在最后来用 或可更好

3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竟低于预期,没传说中那么好。从双主角多层次的表演、对观众起到绝佳诱引作用的配乐到精致无死角的画面,都让“电影感”在一部剧里发挥到超越多数电影的程度。但故事缺少了实打实的东西,着重腔调,风韵有余扣人不足,最后甚有装逼嫌疑的文末升华。惊艳,但远不足称神。

3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哈里森抱着个粉红色的大杯子吸着吸管等病床的马修醒过来,马修说Are you watching me sleeping,两人咕哝了一阵以互竖中指结束,我深切地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叫#真爱#。以及这片之于我也是真爱。

41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力荐

我问苍天,这剧为什么这么屌?

44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力荐

《纸牌屋》《权利的游戏》再好看也是上乘的通俗文学,《真探》则已然是严肃文学了,它的行文之慎重,笔力之内敛,叹为观止

46分钟前
  • 拐子流星锤
  • 力荐

《神探夏洛克》跟这个比起来就变得好幼稚。。

51分钟前
  • 海洋之 婧
  • 力荐

第一集,嗯,第二集,哦,第三集,卧槽!第四集,WTF!第五集,Amazing!第六集,OMG!第七集,WOW!第八集,ToT.

52分钟前
  • FrancoisG
  • 力荐

看了四集以后,我确定,像<真探>这样不主打噱头不主打男色女色不主打卖萌卖腐卖肉不主打大场面不主打多角恋而以慢却后劲十足的叙事方式和冷峻的氛围还有主角的化学反应为主打的良心剧,真的应该多一点

56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导演你确定你拍的是小银幕啊喂!片头黄暴宗教爱国SM一个不少,配乐鼓点洗脑,节奏慢的刚刚好。两位叔的假发和演技一样闪闪发光。明知看的是春番还是想颁奖给这剧怎么办……唯一想吐槽的是,看见鹿角出现的时候,没人考虑过要查查受害人有没有内脏失踪的么?可能已经被汉尼拔博士拿去炒肝了啊!!!

60分钟前
  • ANN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