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HD中字版

主演:艾丽·肯德里克,大卫·特洛夫顿,杰克·霍尔顿,乔·布莱克莫尔,安吉拉科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平衡 剧照 NO.1平衡 剧照 NO.2平衡 剧照 NO.3平衡 剧照 NO.4平衡 剧照 NO.5平衡 剧照 NO.6平衡 剧照 NO.13平衡 剧照 NO.14平衡 剧照 NO.15平衡 剧照 NO.16平衡 剧照 NO.17平衡 剧照 NO.18平衡 剧照 NO.19平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平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科洛弗(艾丽·肯德里克 Ellie Kendrick 饰)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自己在外打拼,留下弟弟查理兹和父亲奥伯利(大卫·特洛夫顿 David Troughton 饰)在故乡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查理兹的死讯打破了科洛弗平静的生活,为了处理弟弟的后事,她不得不再度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并且见到了感情早已经十分疏远的父亲。  家乡的一切都已经变得和科洛弗记忆里不一样了,父亲也是一样,苍老的他俨然已经像是一个陌生人了。科洛弗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调查查理兹自杀的真相,因为她怎么都不愿意相信,一向乐观开朗的弟弟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催眠大师女模特的风波电子烟揭秘:Juul的崛起与崩坏拳王恐惧吞噬灵魂城市的主宰一夜大肚泡沫人生毋亡我104号房间第三季回到火星鬼友女伴你会在那里吗?移情:逃离黑暗意大利之旅2014摸金笑尉(上)功夫阿宝:天下无拐蝴蝶行动大鱼2020推倒柏林墙十英寸的英雄啄木鸟伍迪2悸乐园杀机回忆录奖门人Halloween感谢祭张震讲故事妇女参政论者掌上之物道格拉吸血鬼铁血壮士金属党天字第二号群鸟之地巡回检察组(DVD版)老鼠爱上猫国语秋日节拍完美犯罪不甜马丁娜犯罪心理第三季Moveto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微笑妈妈整容室第三季后备箱惊魂大学生士兵的故事第二季代课老师2022

 长篇影评

 1 ) 愤怒

看完《平衡》,心里非常不平衡,看的时候泪目了好几次。看到偷猎者把母羊刨开肚子之后露出来小羊,母羊被剥了皮之后小羊羔还去吃奶的事,和遍地尸骨之后我整个人简直是气到了坐不住的地步。看到西部野牦牛队无可奈何只能靠吃藏羚羊的肉才能活下去的时候我真的是再一次气到坐不住了,俗话说杀人诛心,这可倒好,保护动物还要被诛心?讲到扎巴多杰被枪杀的那里我内心简直十万个tmdwtf。。。这部纪录片真的是太真实太震撼了。看到他们,我内心一直在想的两部电影,一部是《血钻》一部是《无耻混蛋》。血钻是讲非洲开采钻石的故事,受苦受难的是老百姓,穷奢极侈的是发达国家的有钱人们。但血钻至少还能有幸受到好莱坞的的眷顾,在发达国家的人们心里做到一些教育。保护藏羚羊,受苦受难的也是老百姓,穷奢极侈的也是发达国家的有钱人们。但他们能受到谁的眷顾?在北京开会寻求资助的时候还有人tmd在睡觉??抽不死你个sb。。。千辛万苦拍了个纪录片出来还被删减。。。无耻混蛋是讲二战的故事,虽然整部电影拍得非常夸张,但我真tm想用那个敢死队对付纳粹的方式对付盗猎组织的人,抓住他们之后要用最锋利的刀在他们脑门上刻下他们猎杀动物的数字,最好用力点,刻在他们的头骨上,死后也要带着这奖章一起入土。

 2 ) 朋友的朋友拍的

大学时候课堂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很震撼,第2部分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那种感情的冲击太强烈了,后来在结束字幕里看到有我一个朋友的名字,跑去跟她聊了聊,知道了很多内幕的故事,还是很震惊,
就象我们老师所说,记录片一定走的是高端路线,是一种精英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向大众所普及的,流行的文化

 3 ) 平衡的真实与悲剧意识

看过平衡,观者不得不承认,它的真实如同夏日正午的烈日,直射进人的双眼,灼伤至心底。它如此有力,告诉铁盒子中或者已经觉醒或者正在叹息或者自此惊愕的人们,这才是现实,请正视。
冷肃题材的高分电影一般都趋向两个极端,靠剧情取胜和靠艺术表现取胜,在彭辉的纪录片《平衡》中,靠的是导演对整个片子的控制力,沉重但不失轻灵的氛围,自如掌控的痛苦。真实与悲剧的结合将冷肃题材的表现力完美呈现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是会质疑文字的意义的,像“西部野牦牛队”的新闻大概只会以某个豆腐块大小的新闻出现在某张报纸的某个下角,丝毫引不起读者的兴趣,更何谈共鸣与行动。但是影像的意义忽然重大起来,它把一系列相关的事实推到观者的眼前,或者观者根本来不及思考,或者观者也会产生恐惧与随之而来的手足无措,但是观者却在这些影像的引导下看到了事实背后的本质意义。
在这里我们的思维习惯受到了挑战,一贯强调线性思维,自信文字的解读能力,但在《平衡》里,这种惯性完全被打破,观者所需的便是凝视影像,让事实自动调入大脑,联系生活的经验,去看透那些无可奈何的东西。或者观者并不愿意面对,但是《平衡》的力量在于,它会激起观者的关注与思考。但凡理性的人对于煽情性的文字与影像多少都有抵触情绪,或者彭辉深刻领会到这点,要想打动人心,必须是那些最为本源,最接近事实,“对生活的复制”的那些内容。
历史往往有许多遮羞布,撕扯半天都不一定识得清它的庐山真面目,事实也是一样面目不清。如何去掉那些覆盖在事实身上的色彩斑驳的交杂着利益、欲望、与想象的混杂不清的面纱,如何让事实与观者赤裸相见,是导演最见能力的地方。
首先,导演本身必须是一个足够清醒并能够厘清事实与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的能力。《罗生门》告诉我们,历史永无真相,若你不够睿智决无掌控事实的可能。人人都为利益牵制,人人都会在任何事件上争取自身最大的得利。所以你谁都不能相信,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断地观察、倾听与印证。
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完全的“零度风格”,遵循客观。但这却不能保证无限度接近真实。真实是与本质相关的词,诸多时候表象是真切的,却不是事实本质的面貌。可喜的是,彭辉意识到了这点,他在展现表象的同时,更为注重去挖掘事实与事实之间的联系,让事实互相印证,他对事实本质的揭示完全让人信服了。
影像的优势在于强烈的展现力,但是也易于陷入表象的欺骗。《平衡》完全是怀斯曼的直接电影的真传,但对事实的认证上也契合了彭辉作为记者“深度报道”的职业特征,解析事实,揭露真相。
真相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人们往往毫无准备,或者真相过于可怕或者人们过于弱小,改观无望。一年走私入印度的羚羊毛要割下6000多只羚羊的皮,巡山队员在无人禁区往往有进无出,队员趴着喝车道里面的泥水,盗猎分子的车没油了被抓的时候身着单裤瑟瑟发抖,扎巴多杰的上司说他们都还没坐过直升机,北京的会议上打瞌睡的人比倾听的人多,杰桑•索南达杰死了,扎巴多杰也死了,西部牦牛队名存实亡。
其次,多数人有回避残忍的本能,《平衡》的力量在于让你无处躲藏。可可西里地理条件恶劣,人与自然、动物的对立也如此尖锐。片中展现了藏羚羊毛的一条利益链,盗猎者的得益很微薄,真正加工与获取暴利的或者是在国外或者已成“气候”组织集团操作。这或者很能说明问题,当地人是如此穷困,他们把眼光落在奔跑的羚羊身上企图获取生存所需,根本无力去领会这些动物的值钱更多的不是在金钱上而是在生物多样性上。环保对于中国的未开化的西藏贫困地区而言是个奢侈、迷惑、暧昧的词语。
那么那些憎恨与痛楚何以得到排解,谁是始作俑者?仅仅的反盗猎是否足够?这个问题显得过于奢侈,反盗猎都做得如此艰难,何谈更大范围或者更为精进的措施。
第三,体制仿佛人人得而诛之。人人受苦都源于万恶的旧社会,但是社会始终仍然向前进,等着体制一夜变好向所有人示好简直是天方夜谭。扎巴多杰是个如此不知道妥协的人,他知道体制有问题,官员有问题,作风官僚体制僵硬,他似乎比谁都看得清楚,可是他却不能明确自己的处境。扎巴多杰性格刚烈,言语激烈,办事风格也是雷厉风行。死亡往往都是有征兆的,刚极易折。我们都知道,像西藏可可西里这种地方,“春风不度玉门关”,法治春风能吹到多少各人也心知肚明,利益纷争的解决往往以付出生命为代价。但杰桑•索南达杰的死丝毫没有带给他一点警醒,与强者争,并不能正面冲突,曲线救国的道路或者更为可行。太可惜。

 4 ) 我们是太糟糕的一群

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的记录真是太让人心痛,可接着又看了记录片《平衡》,才知道什么叫痛心。
可可西里的真实故事远比文字的记叙和电影的演绎更震撼更沉重,这个片子又是每个人尤其是手掌权钱的人必须找来看的。
人的冲动会受到惩罚,可为什么这些将热血和生命全部抛洒在可可西里几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上的英雄也要带着满腔不平西去?
你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我们也只是无谓的动动感情而已,我们一点儿也不关心生活在完全不同层面的人们,我们没有同情心,我们自私,我们和那些笑着的学生和爬着的官员是同类。
我们是太糟糕的一群,但愿这样的影像能让我们改变一下。

 5 ) 索南达杰去世27年,不为人知的可可西里往事 | 回看《平衡》 索南达杰去世27年,不为人知的可可西里往事 | 回看《平衡》

每年1月18日,纪录片导演彭辉都会在微博发文纪念杰桑·索南达杰。索南达杰曾担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还曾组织中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的队伍——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地区开展生态保育工作。1994年1月18日,他在与盗猎者的搏斗中牺牲。

索南达杰去世后不久,彭辉用了3年时间,记录了第二代“野牦牛队” 继续守护“可可西里”的故事。此片获得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高奖项: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随后,导演陆川也以索南达杰为原型的拍摄了电影《可可西里》。

第一次走进可可西里时,索南达杰曾说:“迎接我们的是号称‘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以及横行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邪恶势力,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需要我们具备的是吃苦耐劳、开拓创新、敢于奉献的精神,有可能要以我们的生命作抵偿。

三江源国家公园曲麻莱县林业站的巡林队队长哈西文校,带着这几年获得的奖状去祭奠索南达杰。图片来自:微博@花落成蚀

图片来自:彭辉导演微博截图,每年1月18日彭辉导演就会在微博上发布一条纪念索南达杰的文字

《平衡》:射进身体的两种子弹

作者:五行缺水

编辑:张新伟

1998年11月8日晚上,在青海玉树州扎巴多杰家中响起了枪声,这是致人死地的枪声,这也是黑色的枪声,身为玉树州公安局副局长的扎巴多杰死在自己家里,似乎充满了悬疑,而对于扎巴多杰来说,他的死亡似乎更多源于另一个身份:可可西里保护区西部工委书记。

对于这个夜晚响起的枪声,纪录片的黑屏上写着:“他在家中被一颗七七式手枪的子弹近距离击穿头部身亡。”这是一个“被”字句,虽然没有最后对于案件的交代,没有犯罪嫌疑人的抓获,但是很明显,扎巴多杰是被枪杀的,在保护可可西里的事业中,扎巴多杰对于那些盗猎分子来说,就是敌人,所以纪录片似乎用这样的无声方式控告了那些穷凶恶极的盗猎分子的阴谋。

但是这样的“被”字句似乎只是一厢情愿,在随后公布的专案组调查结果却是另一种官方的解释:从刑侦技术勘察、法医鉴定和刑事调查等几方面的结果看,扎巴多杰系自杀身亡。

他杀变成自杀,被动语态变成了主动语态,这或者也是纪录片的民间立场和官方解释之间出现的分歧,而这种分歧或者正是在这样一个与盗猎分子展开生死搏斗中的保护者面临的生存尴尬。

扎巴多杰面临的直接敌人是那些非法利益驱动的盗猎分子,但是这只是生态保护之路上受到的威胁,或者说这只是生态不平衡才酿成的个体死亡的悲剧,而在这一层悲剧之后,却是官场体制带来的心态不平衡,所谓“自杀身亡”的结论充斥着更多、更深刻的阴谋论,所以对于扎巴多杰来说,射进他身体的不是一颗单一的子弹,而是两种不同的子弹,两种不同致人于死地的阴谋。

盗猎与家园

当扎巴多杰站在可可西里保护区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这是英勇作战的决心,这是没有退路的选择。

4.5万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是斑头雁、藏羚羊、野毛驴等野生动物的家园,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因为利益驱动,这里的盗猎猖獗,许多盗猎分子用猎枪射杀这里的野生动物,然后转卖到国际黑市获得丰厚的利润——在黑市上,藏羚羊皮制成头巾,平均售价在5000元一条,在香港某宾馆进行的交易中,130件藏羚羊绒披肩批发价达到60万港元。

在扎巴多杰的记忆中,1996年的那个大案让他触目惊心,盗猎分子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猎杀了540只藏羚羊,在现场满地都是藏羚羊的尸体,而且都是母羊,而周围都是刚出生的小羊羔,有的小羊羔甚至还没完全从母羊的肚子里出来,就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对于扎巴多杰来说,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惩处那些盗猎分子成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在扎巴多杰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榜样,一个先驱者,那就是保护可可西里的西部工委第一任书记索南达杰。1992年成立西部工委,索南达杰就与盗猎分子进行了保护与盗猎的殊死搏斗,他进入可可西里十二次,震慑了那些肆无忌惮的盗猎者,可是在太阳湖与犯罪分子枪战中壮烈牺牲。一个人的索南达杰面对18个人的盗猎团伙,在雪地里中弹,当第二天被发现时,索南达杰冻僵的遗体好保持着握枪的姿势。

故事片《杰桑·索南达杰》还原了那一个牺牲的夜晚,在感叹英雄不畏牺牲誓死保护可可西里的英勇事迹之外,也让人对可可西里猖獗而毫无人性的盗猎行为感到不安。

盗猎与保护的斗争

当扎巴多杰继任了索南达杰的遗志成为新的保护者,可可西里对于他来说,只意味着在犯罪分子的枪口下不断地向前。但是对于保护者来说,敌人的威胁或者只是其中的一种困难,在这个高海拔的无人区,扎巴多杰和西部工委的工作人员、西部牦牛队的保护者,以及来这里的环保志愿者,更面临着环境的考验。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严寒时候的最低温零下40℃,在4.5公里的范围内,到处是险境,到处是困难。

在一次前往山上巡查的时候,车子陷在了海拔5620米的烂泥塘,在这个被称为“鬼门关”的地方,卡车在泥泞中寸步难行,接连三天,工作人员用尽各种方法将车从烂泥地里拖出来,晚上气温骤降冰雹袭来,他们只能在车子驾驶室里休息,而白天,在拖车劳累之后,扎巴多杰和队员们只能俯下身去喝着车辙处的泥水解渴。

盗猎者的邪恶枪声没有吓到扎巴多杰,可可西里的恶劣自然环境没有吓到扎巴多杰,但是这样一个坚毅、倔强、果断的汉子,却陷入了另一种无奈中。成立西部工委,对于保护可可西里来说,是一个机构上的重大突破,但是这个机构却陷入了困境,没有资金,没有枪支,没有保障,甚至工作人员的工资也没有到位,1995年的时候,县政府只给了他们三百元的启动资金,而每次进山巡查却需要四五万的维护资金,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而县里给扎巴多杰的政策是:所有的罚没收入归西部工委,用以解决人员和设备的维护资金。

这其实是一个悖论,这样的政策意味着保护者更愿意更多的盗猎者来盗猎野生动物,因为只有他们拿起枪猎杀了那些藏铃羊、野毛驴和斑头雁,才能有机会被西部工委的工作人员截获,才可能解决他们的人头资金和设备维护。所以遏制变成了倡导,保护变成了纵容。

环保学者梁从诫也说,他们这些保护者如果成绩越突出,就越没有收入,因为成绩突出意味着杜绝了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这几十个人只能在零收入的尴尬中。而身为西部工委书记的扎巴多杰似乎也挣扎在这样一种尴尬中,那说那一次上山巡查,队员们在山上出不来,饿了好几天,如果再这样下去就可能会饿死人,在这种情况下,扎巴多杰毅然举起了手中的枪,向着前面的母羚羊射击——本来是为了保护这些藏铃羊,但是在那一刻,他却要亲手射杀这些野生动物,这是内心的无奈,这是人性的挣扎,“没办法的办法,就这么干了。”

这当然是一个人性的悖论,对于扎巴多杰来说,在悖论中生存或许更难感受到一种角色的尴尬,他从前拿起过枪,曾经射杀过动物,在西部工委工作之前,扎巴多杰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他说在他的枪下倒下过多少野生动物已经数不清了,甚至当他一次打死四只狗熊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高手,一个英雄,而在现在看来,那时的他就是犯罪分子。

从猎杀野生动物的犯罪分子到环保主义者,这是扎巴多杰的蜕变,尤其是前任索南达杰的牺牲,更让扎巴多杰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但是在这个充满悖论是保护之路上,扎巴多杰却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之中,陷入了体制和工作的纠葛之中。

困境

三百元的启动资金,四支落后于盗猎分子的枪,破旧的卡车和吉普,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资和收入,没有专业设备,在保护之路上,扎巴多杰品尝到了苦涩和无奈。

甚至那座保护站也是环保志愿者杨欣通过自己出书赚稿费、游说拉赞助而建立起来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获得国家批复而建立,但是里面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却不属于西部工委,也就是在这样一种体制之下,保护工作对于扎巴多杰来说,不是成就感,而是深深的伤害。

扎巴多杰前往北京向有关方面汇报时,领导竟然坐在那里昏昏欲睡,而在北京大学,有人竟然拿出了稿费捐助给他们,这两种对比让扎巴多杰一方面感动,另一方面则是愤怒。

在酒店里,平素和蔼面带微笑的扎巴多杰终于愤怒了:“我总觉得这点……我到现在心里也有点不平,建立这个机构那个机构我到现在还不平衡,他妈的,保护的时候我们保护,事情我们办,拿钱的时候别人拿,弄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别人弄,很不平衡……但是我对一两个王八蛋……我忍……我死都不怕!”

保护者就像这一只幼鸟

可可西里的保护者是为了生态平衡而奉献了自己的事业、青春,甚至生命,而心态的不平衡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疏通的支点,一个刚强的汉子,没有被无人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吓倒,没有被毫无人性的盗猎分子的枪声给吓退,却要忍受着不公,一个血性的男人,抛弃了家人为了西部工委的兄弟而选择留下,却不能平息心中的愤怒,所以对于扎巴多杰来说,反盗猎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更多的努力是从体制的弊端、社会的痼疾中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虽然北京之行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理解他们的行为,让环保意识更深入人心,也获得了更多的民间资助,对于保护区的工作,扎巴多杰也有了更多的期望,但是回到玉树家中的那个夜晚,那一声枪声,那一颗子弹,无情地击穿了他的头部,无情地击毁了心中残存的希望。

其实这样的保护本身就是脆弱的,就像在保护站建设中的那只在帐篷上无家可归的幼鸟,没有父母,没有亲人,虽然被工作人员呵护,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鸟,没有人知道它需要什么食物,最后没有长大的它还是死在了这一片土地上,最后放在纸盒里随着高原湖泊的波浪飘远。

在可可西里这片保护区里,那些保护者就像这一只幼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死亡威胁的工作环境,尴尬的政治环境中,如何能有遮风挡雨的家?或许在这片土地上,最后能让人感动的也只有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呼喊:“就个人和我的兄弟们来讲绝对是称职的!我对得起后代子孙,对得起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国界之分、党派之分,地区之分,更没有你我之分!”

关于导演:

纪录片导演,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1985年进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进修,集电视节目制片人、编导、摄影、撰稿于一身,现为国家一级导演、摄影。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次获全国“最佳摄影奖”,两次获全国“最佳导演奖”,曾获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先后有31部作品荣获国内外69个重要奖项,其中《平衡》获金鹰奖“最佳长片纪录片奖”,多部作品被中戏等高校列为教学观摩片。

关于影片:

广袤的青藏高原,巍巍的昆仑山脉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这个世界第三大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更是藏羚羊家园的“可可西里”。影片讲述了主人公扎巴把多杰率领的“西部野牦牛队” 保护藏羚羊与盗猎者做斗争的故事,同时,“西部野牦牛队” 还面临着经费不足等种种困难。

导演: 彭辉

主演: 奇卡·扎巴多杰 / 杨欣

类型: 纪录片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0

片长: 69分钟 / 168分钟(导演剪辑版)

又名: Balance

图片来自豆瓣

感谢哈西文校 @花落成蚀

 6 ) 纪录片《平衡》让我惊颤 震撼!

               纪录片《平衡》让我惊颤 震撼!

在“中国纪录片”的网站上,我下载了纪录片《平衡》。
这部曾获第19届中国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第一名的《平衡》,看过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还是看过陆川导的电影《可可西里》后才知道有这么一部纪录片的……即使这部纪录片已经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在国内也是知之者甚少。

有人说,看完《平衡》,你的内心一定会久久的不平衡。这么说是轻的。在我看的时候,我只能将身子挺直、眼睛睁大、呼吸急促、胸口极闷……它让人惊颤、震撼、感动。

导演彭辉用了3年时间来记录在可可西里的保护与偷盗。
开篇为我们展现了广袤的青藏高原,接着是巍巍的昆仑山脉,最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可可西里”无人区,也就是本片拍摄地点。奔跑着的藏羚羊,滑翔着的斑头雁,寥寥几笔为观众点出了这个世界第三大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更是藏羚羊家园的“可可西里”。以此作为之后片中表现“西部野牦牛队” 保护藏羚羊及其他种种问题设下铺垫……
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很少的背景音乐。

可爱的藏羚羊、凶狠的偷盗者、极其恶劣的环境、无法忍受的生活条件,就是这样,两任“西部野牦牛队”队长倒在的盗猎者的枪口下、倒在了那些官僚无声的枪口下。

导演彭辉说:在《平衡》里,我采用了"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不用一句解说词,把我捕捉到的情节尽可能地保持原貌,客观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到这支名扬国内外的武装巡逻队的真实。
在1998年8月的一次巡逻中,我们的采访车和巡逻队的所有车辆全部深陷于可可西里著名的"鬼门关"。在那三天两夜里,我们和所有队员一样只吃了两根冰凉发硬的火腿肠;晚上和衣坐在车里,车外是零下5度的气温和肆虐的风雪!许多队员的耳朵冻得直流水。每天一早,渴了一夜的队长扎巴多杰一走出车门就趴在稀泥地上,埋头去喝车辙里积存的泥水,其他队员也纷纷效仿吸起泥水来…… 还有一次,在追捕盗猎分子十几天后,巡逻队已没有任何粮食,几名队员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他们只好去捡盗猎分子逃匿时吃剩扔掉的糌粑和烟头!

第二任队长扎巴多杰的死是悲壮的,野牦牛队是悲壮的。
其中有有一小段偷拍的镜头很有说服力,他们偷拍了藏羚羊绒围巾交易现场、一条薄薄的藏羚羊绒围巾居然能买到5000美金一条、800公斤羊绒来自中国、而杀死一只一只藏羚羊只有几十克的羊绒等数据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强调了“反盗猎”的必要性。也突出“平衡”这一主题。

中国的环保要前进是必然会付出血的代价的。

我尊重彭辉,一个纪录片导演,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三年……三年啊,在那个人类很难生存的冻土地上拍摄纪录片,伟大!只有一台摄像机、一个脚架,连野外拍摄最起码的防风防雨设备都没有,一遇到风雪,大家就靠自己的身子和几把雨伞来为器材遮挡。
我很难想像,这么个艰苦条件,这么个“漂亮”的彭辉能在那里和队员打成一片。
我用“漂亮”这个词,彭辉看到了一定会很生气。但我说的是实话。他长得实在太“漂亮”了。你一定会说,为什么不用“英俊”或“帅气”这种字眼呢?不瞒你说,他只能用“漂亮”而不能用其它。
正是因了这种强烈的反差,才使我对这位导演更加肃然起敬!
 
看这样的纪录片,你就会很怕再看电影,因为世界上的事,再伟大的导演想将假的拍成真的都免不了会留下些假的痕迹。而《平衡》的纪录让人惊颤,那种让人心惊的真实,那种老实人说老实话的真实,是看不出有人为痕迹的真实。

《平衡》记录的就是人们寻找生态平衡,寻找心态平衡,寻找人文平衡的过程。
但这部《平衡》一定让有些“人”不平衡了,所以这么好的说的又是环保的纪录片,却没能在国内大红大紫。但很多人是含着热泪看完这部片子的。

为了中国的环保,你也去看看《平衡》吧。在“中国纪录片”的网站下载。
看片前请准备好纸巾、速效救心丸和开水,后背最好靠得舒服些,以免……

 短评

是大学时候在宿舍坐床上拿本本看的。看到最后已经基本裹着被子全身颤抖了。怎么说。这是一部写实的片子,比可可西里更直接真是的反映了藏羚羊以及那些保护藏羚羊的人们的生活和处境。触及心灵,震颤灵魂。必须看!

4分钟前
  • 郭小懒
  • 力荐

自私图乐的腐心鬼

5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如果你之前没看过,第一次看完后你会震惊我的震惊,如果你看过却不忍心再看第二遍,你会愤怒我的愤怒,如果你反复看了三四遍,你只会心凉我的心凉/

6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細節:1.索南達傑死時的姿勢是射擊狀;2.在被困可可西裏腹地,隊員瀕死下,扎巴多杰親自射殺了一隻藏羚羊;3.扎巴多杰在北京做報告時,在場的某個官員在打瞌睡;4.農大的講座中,梁從誡暗示西部野牦牛隊因為缺少經費來源,出賣繳獲的藏羚羊皮;5.在京城某旅館,扎巴多杰對於官場與利益分配的欲言又止。

11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电影取名叫做平衡其实是反讽,在电影中随处充斥的都是不平衡,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极度的失衡,所以,平衡也成为了导演的追求和向往

12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群众一旦被发动起来 也許會有英雄 但更可能是暴民

14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强烈推荐!看完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了新的审视,不公和不平衡处处都有,我们的只是皮毛。http://tv.sohu.com/20101028/n276677376.shtml

15分钟前
  • 陈大五
  • 力荐

影片的拍摄环境极度恶劣,能够呈现出来的也就非常有限,但已经足以让我感到震撼和愤怒。影片远不如《可可西里》那么好看,但真实的冲击力却远胜之。影片的后半段,杨欣、梁从诫先后介入,揭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许多体制问题,尤其是那个官员瞌睡的镜头,让人无语并出离愤怒。向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致敬!

1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这个大家不说都明白!

20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北京座谈会上那个说“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大家不说都明白” 的环保学者是梁从诫,确实没给他们老梁家丢脸

21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我亲手打断了盗猎分子的腿”,“我亲手打了一只藏羚羊吃”。真实到可贵的纪录片。

24分钟前
  • 小神客的九叔
  • 力荐

不管多艰难,从来没有丧失勇气、乐观和热爱,墙面涂成红色,绘上五角星,国家没有给一分钱,建好了保护站第一时间是升旗,车队陷在无人区三天两夜,队员渴到喝泥水,当汽车终于从泥淖里出来的时候,还是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玩起了泥巴。为了追捕凶残的盗猎者,十几个人带着简陋的武器装备深入无人区几百公里。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可以时刻面带微笑,高唱着熟悉的歌谣,他们在高原挨饿受冻,饱经风霜,却没有一句怨言,可可西里啊,你养育了忠诚勇敢的儿子,现在他们舍命来保护你。斑头雁在苍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万年积雪覆盖了千层峰峦,冷冽的寒风肆虐着高原,但是罪恶终有一天会得到惩戒,而你,奇卡·扎巴多杰,可可西里的英雄,回到母亲的怀抱,愿你的灵魂得到安息。

26分钟前
  • 大千世界
  • 力荐

可可西里神圣的人们,为了生态的平衡,他们的生活无法平衡,心理无法平衡

27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你爱这个国家有多深,你就恨这个国家有多深,至于理由,有的是不方便说,不敢说,甚至不用说你也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有的人在流油,有的人在流血,有的人在流泪。

31分钟前
  • 董咚咚咚
  • 力荐

一部极具品格和悲剧力量的纪录片,直接影响了陆川的《可可西里》。这独家的影像、独特的题材、独到的价值,触目惊心地呈现出来,而那些捍卫者的命运遭际,时时刻刻拷问着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

34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70分钟版本】体制不完善,问题始终不能解决。是谁说的好人一生平安

3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治多县的付出和得益是整个中国的,不能因此却吧义务简单附加于他们。政府责无旁贷。

39分钟前
  • 合纥
  • 力荐

五星表示敬意。这部纪录片在豆瓣还能够存活只能说明问题还没严重到让它消失的程度。最早看关于反盗猎的相关作品是《可可西里》 而这部更具有现实意义—个人的努力 良心与无良心无下限的禽兽 中央官僚机构的无能 腐败足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地方与中央的不协调关系。从非洲的血钻到青海高原的藏羚羊毛皮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荒谬绝伦的混账在欲望的驱使下消费这个它们不用为之负责的世界 在流动着肮脏血液的资本主义市场下 又有多少无辜的人在凭着一腔热血与良知在守卫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最后的底线而牺牲?

41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就个人和我的兄弟们来讲绝对是称职的!对得起后代子孙,对得起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国界之分、党派之分,地区之分,更没有你我之分!”

45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很杯具的发现豆瓣这段所谓的“剧情介绍”出自我大学时候的一篇作业的节选。请问这个有版权么?

49分钟前
  • 白略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