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尘

HD中字

主演:威廉·达福,布鲁诺·冈茨,伊莲娜·雅各布,米歇尔·皮科利,克里斯蒂安娜·保罗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时光之尘 剧照 NO.1时光之尘 剧照 NO.2时光之尘 剧照 NO.3时光之尘 剧照 NO.4时光之尘 剧照 NO.5时光之尘 剧照 NO.6时光之尘 剧照 NO.13时光之尘 剧照 NO.14时光之尘 剧照 NO.15时光之尘 剧照 NO.16时光之尘 剧照 NO.17时光之尘 剧照 NO.18时光之尘 剧照 NO.19时光之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时光之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年男子A(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饰)是一个希腊裔的美国导演,他正在拍摄一部关于父母辈爱情的史诗电影:1953年,在苏联政治避难的希腊女子艾蕾妮(Irène Jacob 饰)邂逅失散多年的恋人斯拜罗斯(Michel Piccoli 饰)。他们旧情复燃,一夕恩爱过后却被迫天各一方。斯拜罗斯遭遇牢狱之灾,艾蕾妮则被流放西伯利亚,不久她生下爱人的孩子,然而最终不得不和孩子分离。她思恋着远方的爱人,而犹太人雅各布·列维(Bruno Ganz 饰)则对她情意专属。在剧烈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三个痴情男女颠沛流离,相逢错过,用尽一生追寻一份真情。生命渺小不堪,真爱永恒……  本片为“希腊三部曲”第二部。初步举证凶蝎1981101次奔跑再见汪先森有效期限爱上你敬盛堂的春大神毒枭:墨西哥 第二季去他的爱:再次中招浪荡子2004我的丈夫工作无能雷神3:诸神黄昏(国语版)大降魔师重案六组第四部丘比特2非凡的公主希瑞第五季嗜血法医第八季最棒的欧巴桑 中岛春子 2无心法师粤语篮球兄弟第六季天降幸运特工狂花1996急诊室的故事 第十一季大侦探2010欠债还钱控制中心:阿波罗的无名英雄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 2016年末SP尤伦卡隐情第二季一代天骄股神2:绝处逢生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牛蝇大都会大师神探双重预约干涸的夏天魔梦乡村篮球队

 长篇影评

 1 ) 观影日记

又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但这次是过去与现在影像交替着演绎。一个老人在越过苏联边境时停步不前,坐在皮箱上,说出了《哭泣的草原》开篇斯皮罗带领流亡者所说的话,祖先生在草原,我们不能背叛,分崩离析的人类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不要再有漂泊,不要再被放逐了。列维在30年后才喊出不想让艾莲尼离开自己的心声,1974年时只能默默的注视着她的离开。斯皮罗与艾莲尼在酒吧门口,这多年后的一次拥抱,将时间与空间重合。三个人通过回忆,解开了他们各自的心结,列维和着欢快的音乐疯狂的起舞,他是孤单的无牵无挂的,整部片子是要讲述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启程即是终点,受尽苦难、得不到爱的人。虽然艾莲尼最后也逝去,但小孙女和爷爷奔跑在雪中,预示着未来的希望,这并不是一个悲观的故事。人类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灰尘,只是在讲很普通的故事,很微不足道的故事,是在物换星移的时空里不足为奇的小事,但也是最真实的。

 2 ) 西伯利亚冬天的雪为证……

【红场往事】 2017-09-17 00:31:41

大火在雪地上燃烧,单厢列车经过 那些坐火车来的大人物站在楼上向远处走过的影子挥手 二月的风吹在每个人脸上

如果你从安哲的镜头里见到过他们 朋友, 西方的面孔多么真诚 挥手的人最后也都死掉了……

【一场离别】 2017-09-17 19:26:47

昨天还和你在一起 今天就要道别 三岁的小手在冰凌背后 刚刚学会再见的孩子就要离开

我作为母亲还能祈求什么? 西伯利亚冬天的雪为证 明晚你将到达柏林 旧钢琴乐声响起……

【时光之尘】

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们背离大草原 享有过爱情 还是没有在一起

 3 ) 一场失败的时间魔术

《时光之尘》承袭安哲一贯的创作主题,希腊人终其一生的漂泊,但这次显然表现出了更宏大的野心。这一次安哲改变了以往的叙述结构,通过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两个时代背景下三代人的生活史来表现希腊人像是受了诅咒一般的漂泊宿命。下面将把安哲在《时光之尘》中的叙事手段与以往惯用的叙事手段进行比照,分析《时光之尘》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在构图方式上,安哲提纯简化场景,以干净的大色块作为背景,以形成一种沉郁,寂寥的悲剧性诗意,一直是安哲的特色。但此次《时光之尘》中,安哲放弃了以往的构图方式,画面中出现了更多的元素,更多未经提纯的小色块,后景杂乱繁多的道具。这种构图方式丝毫不见以往安哲的痕迹,但结合双时空的叙事来看待构图方式的转变。其实安哲在描绘五十年代的时空的画面中,依然遵循以往的构图原则。而这种纪实性的构图则大量运用在对九十年代社会的勾勒中。并且在场景选择的倾向性中,五十年代的场景依然选择那些破败的景象;而九十年代的场景则更注重那个物理现实的还原,体现了导演叙事倾向的转变。 另外,从反映时代精神状态的角度来看,从拍摄破败的建筑反映希腊人残破的精神状态到允许拥挤杂乱构图方式的存在,其实是表现希腊人的精神的残缺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变革,由全然的萧条与残破转变为美丽外壳之下的混乱。当然,考虑到安哲以往的影片中就有理想化提纯的倾向性,所以这样的变化并不真切反映物质现实中的变化,而是安哲对世界观察方式的改变,也许是安哲洞察到希腊人越来越习惯于用华美的表象来掩饰内里残缺的倾向性,从而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不过空间处理仍然需要符合人物,在这样的尝试中,安哲过分追求宏大精神风貌的可视化,与物质现实的复原而忽略了空间对个体心理状态的作用。《时光之尘》的场景处理只是寡淡地交代了宏大背景、人物职业、与性格的倾向性,而并没有真正地与那个当下空间中的人发生关系,这样的处理远远不如安哲以往的影片。这里以雾中风景为例,大雾大雨的路面直抵人物当下的内心真实,服务于情绪的渲染,把观众紧紧地包裹进影片的情绪之中。而《时光之尘》中对儿子家中场景的刻画,贴满电影海报的墙壁,出现在房间各个角落的衣物,除了还原其导演身份的真实,生活状态的混乱以外,几乎没有情绪渲染的张力。 在剧作上,安哲放弃了以往的情绪结构,两条时空的情绪不断地互相消解,营造出一种间离效果。虽然这样的处理手法也许有他独特的表意目的,但就个人的观感以及个人对艺术的认知而言,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是如此定义悲剧的--------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安哲这种间离的处理,不断地把观众抛出影片的时空之中,无法让人在影片中移情,也就无法与人物建立认同,与人物的处境共感。这种破坏不仅仅导致情绪节奏的断裂,在叙事上也零碎不看。过多没有背景的人物出场,使得观众不得不分出精力理清节奏,不仅导致观众无法进入情绪,更阻碍了观众深入地思考导演想要传递的时代反思与哲学思考,完全与导演的意图相悖。 在时空的处理上,安哲的处理也有断裂的倾向。不同于以往的处理方式,在一个镜头内完成两个时空的变幻,片中两个时空的转变多使用直接硬切的手法。虽然有表现希腊文化断裂的意图,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抹去了安哲独特性之余,也彻底切断了影片的节奏,与其说是悲剧性的断裂,倒不如说是从一开始就全然不相干,两者在情绪烈度上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但年轻的伊莲妮与年老的施皮洛斯的相遇却是片中唯一有效的创新,这一场相遇意味着安哲对同一时空内兼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呈现。三时空的并列不再围绕单一人物的视点展开,而是自由地发生在每一个人物所处的时空之中,这样的尝试使得安哲的这一套时间哲学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物身上,增加了这套时间哲学的可视性,也使得时空变得更加微妙神秘,让人更加坚信在这种似有若无的感知之中,三个世界正同时运转着。 作为希腊三部曲的第二部,安哲延续了对希腊精神以及希腊人命运的刻画,并且试图冲破以往创作的模式,开辟出新的篇章,但是努力终究没能得到成功,由此可见,一个成熟的导演正如同一个成熟的诗人,他用一套自己熟悉的语汇,在一个永恒的主题之内无尽地变奏。

 4 ) 。

精彩的叙事框架和诗意镜头是可以兼顾的。

会想到法尔什家族 也会想到蓝白红 用一个恰到好处规模的故事承载了那么多宏大的议题 精彩。

if there’s a utopia, it must be the third wing.

敬散落在世间万物的时光之尘,无论其渺小或伟大

伊莲娜是不是化成灰都是美的啊💧

 5 ) 实在差强人意

讲真在我看来是一部比较糟糕的电影。无论是矢志不渝的爱情,家国羁旅之情,时光流逝里百年孤独的宿命感,爱而不得的痛苦,母子间的情感纽带,夫妻父女关系的破裂与重组,统统刻画地很差劲。情感弧光铺得很广,但都很粗糙,几乎没有几处细腻动人之处,镜头语言或许高明且美,然而却是没有灵魂的空洞。有几处情感爆发甚至于尴尬而反智。尤其是有轨电车里的那场决定所有人命运的情欲戏,这个设定实在离谱。男人穿过重重关卡越过半个西伯利亚来秘密转移女友到安全之地,这么紧迫的情形下,两个人不但不赶紧离开,一定要在公领域(电车)趁着夜间无人打一炮再说。就算是情之所至,但是这种呈现方式也实在太糟糕。诸如此类令人不解的情感爆发还有儿子强吻前期,小女孩企图跳楼,都显得做作轻浮,于整部影片的情感表达无益。还有三位老人纠缠一生的爱恋,人设都get到了,但是我始终感觉不到爱,总觉得虚假不实,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强大的宿命之爱的冲击之力。相比之下同样以战争年代的“父母爱情”为主题的《冷战》就好的太多太多了。

 6 ) 最接近神的男人

刚开始加载错了字幕,是什么计算机课程的东西,却有了奇艺的错位感,竟然意外觉得很合适。 也许,这就是突然乍现的灵感,以后也可以在电影开头设置和电影有一点关系但关系一定不大的字幕。 “一切永不结束”,第一个长镜头并没什么新意。 第二个镜头是一个侧拉,熟悉的提琴配乐再次出现,镜头意外地很短,我决定暂停记录。 第三个镜头很怪,人物的景别很小小的不像安哲的电影。 镜头2与镜头3在分别延续,镜头2的延续有配乐,镜头3则无,仿佛像是安哲在和别人的合拍片一样,两种体验在交错。 火车上的车窗作为镜子的意象出现,主人公逐渐被拉到大特写,别人对他讲述任务机密,他开始不断背诵要诀。 我觉得可以只看安哲的片子,就足够学到以后我要用的。 斯大林检阅,安哲也将过去的纪录片拿出来放,表明自己的立场,妓高一筹,放的是影中影,拉出观众。 当镜头拉到室外,雪地里奔跑的人们,突然又像是安哲的电影了。 人群这个意象无比重要,如果能在处女作中使用就了不起。 他一直在讲爱情,他的爱情总分不开历史,像是爱情史诗。 人物张嘴,却没有声音,声音被旁边演奏的管弦乐团掩盖掉了,全是高级手法,影片令人十分宁静。 正当一头雾水之时,镜头三中的人物一语道破天机,原来,他在创作镜头二中的人物,或者说,他试图重现电影中呈现出的历史,“那两个人跳舞时”已有伏笔,之前提过跳舞,威廉达福念出了镜头二中人物的名字 无声的电话,无助的呐喊,为了曾经的历史人物,近乎魔怔。 这有点像《改编剧本》啊,是更为自然的元叙事 三个时间段,现在,50年代,间谍的年代 剧情峰回路转……此艾蕾妮非彼艾蕾妮,他说的是他女儿 随着火车而去颤抖的手,隔离墙边散落天空的信。 这是安哲电影总是吸引我的原因,旁白与镜头可以化合出一种神圣的时刻,仿佛在影像中窥到了上帝。 《第五屠宰场》式剪辑,一个人逃跑,换年代,换空间,另一个人被抓住 跳舞的场景多像《鲸鱼马戏团》啊。 “你对以色列魂牵梦绕,但那是你的归途,不是我的,不管我们发生了什么,我是别人的女人。” “雅各布,你不开心么,你渴望回到故乡,走吧。” 跳舞的时候,你吻着她的唇,她想的却是别的男人。 连餐厅的墙上都是《卡萨布兰卡》。 三人见面的时候,我觉得这部片子把我想拍的都拍了。 “只要我没死,就不会忘记你” 揭示真相,总用背影与第三人得喊声。 每个人都在念着自己过去的台词 最后20分钟,安哲的节奏罕见地出现了问题

 短评

1.细想来,本片作为安哲遗作,也并非过于残缺的谢幕,1953-74-99,横跨俄美加德奥的情缘,纵使颠沛流离半世纪,也终有刹那永恒的相聚,而不似[哭泣草原]般深陷无尽绝望。2.交叉剪辑时空,在单镜头内完成跨时空转换(如安大略酒吧)。3.三处破败空间:酒店大厅中一地的破碎电视机与渴慕"第三只翅膀"的天使,堆满斯大林雕像的废弃库房,画满彩色涂鸦的流浪人大楼,恍若历史的废墟。4.与前作的相似:音乐成为主角与沟通媒介,火车牵系起重聚别离,后拉与升高镜头及变焦前推频繁使用。5.74年新年夜奥地利通关边境上的猝然起舞,温情如亘古。6.母子美国边境重逢时周边漫溢的浓雾,模糊了时空幻真。7.艾连妮在情诗中将斯皮罗想象成披黄雨衣的人。8.布鲁诺·甘茨的表演极尽传神,"Don't go!" 9.“我只有在自己的故事中才能找到家的感觉”。(9.0/10)

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事件纷乱,人在其中漂泊。点到为止,失去了深刻,也不具力量。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如果對白是電影語言的注腳,我想不需要對白也能看懂安哲羅普洛斯

15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最后你投入冰冷的河流,一去不回,最后只剩我在时光里漫步,迎接银色的尘埃一片片覆盖没有你的记忆。

1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尾段的旁述讓人想起James Joyce

23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4.5;2019-6-21重看。半个世纪,两代埃莱妮,在时空的辗转中完成对往昔的回溯,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以及铁幕的落下(柏林墙倒塌),均在时间的灰烬中尘埃落定;雅各布的结局其实就是安哲对待历史的态度。结合第一部看更有意义,比起第一步的青春逼人,此部重心放在重逢和回首。最后一幕引用乔伊斯《死者》,仍是典型安氏风格——记住爱记住时光。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又见Irène Jacob,又提到雪地中黄色雨衣,又是列车/旅程,又是把时间当做不存在可以随意穿行,但是时间偏又是最存在,时间印记历史和事件,而当时间流逝剩下的究竟还有什么,有些人可以一直把记忆当做现在时,却怎样也逃不了身体发肤的衰老,最终赢的还是时间.钢琴,管风琴.每一部看到最后想痛哭的片子都想给五。2019.6.21 重看.哭泣草原之后,一切最终留存在记忆里,现实中能够抓到的兴许只是一抔尘土。一切仿佛都结束了。

2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让爱和生命都葬身于此,这种奇妙的时空交汇是不是只会出现在安哲的电影里?电影里有很多漂亮的手,握住的和没握住的。

3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12th BJIFF No.18@小西天。1.意外成为安哲天鹅之歌的一部,细看却多少有总结和告别的意味。安哲甚至也涌起浓重的迷影情结,用多处拼贴致敬了电影。2.大师拍到暮年,往往生出为人类代言的野心。三代人、五个国家、半个世纪;管风琴、河流华尔兹、新年音乐会的贝多芬…安哲想要把整个欧罗巴的历史化为时光之尘。但他却放弃了自己最可贵的沉默与克制,转向一场又一场抒情,这注定了一切告别与重逢,都是浮光掠影,精致、轻盈,却难言深度与重量。对冷战结束这个历史节点的纪念与感慨有些空洞,毕竟安哲早知:历史永不消逝,过去存在于现在之中。3.伊莲娜女神是灵魂人物,威廉达福跟电影调性不合。

37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本片为“希腊三部曲”第二部

41分钟前
  • (๑⁼̴̀д⁼̴́๑)
  • 力荐

起笔在两个时空之间恣意穿梭,调度满是大师的气定神闲,后续让母亲显影并铺开经年的情感纠葛,叙事则多少显得有些臃肿,悲伤在拉扯之间逐渐涣散,部分文本的对仗也落入俗套。伊莲娜的脸上已有时光的刻痕,但她扮老后的体态仍是轻盈的,这使我无法确信角色的衰老,一如我不能接受《爱尔兰人》里众人的年轻(面部减龄但动作迟缓)。

45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时间的灰烬降落尘世,无论大小,湮没一切。”时间之尘是记忆,灌入房间的风和渗出手指的水,对尘灰的两种冲洗,洗净则进入死亡,或者不存在的大雪、涡轮搅动的河流。卡兰卓的音乐听过太多遍,落满灰烬,安哲已不再。

46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我想说 相当一般 除了安哲式的镜头语言和白搭的古典音乐 此片矫揉造作剪辑突兀 我中途还睡着了.... 而且还被安哲大师放了鸽子 您老要保重

50分钟前
  • 蘇湛
  • 还行

安哲遗作。被历史放逐的人颠沛流离的一生,延续到下代和隔代依旧是常年无根无依难以和社会和解的状态。古典音乐满溢,时空不断交叉,甚而单镜头内便完成时空过度,但历史的厚度不是光靠横跨半世纪穿越三大洲就能累积的,单薄的情感力量成了这部史诗剧的木桶短板。三星半。安哲实乃造型大师,屏摄重灾区能证明:广场集会悼念、流民攀登雪山黑阶、满地斯大林雕像、第三只翅膀。布鲁诺冈茨的表演臻入化境,冈茨+翅膀+诗意,一度跳戏《柏林苍穹下》。

52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不能理解在战乱背景下苦苦挣扎的人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53分钟前
  • ╯^╰
  • 还行

柏林苍穹下,布鲁诺冈茨坠入水中,被历史抹去的人,被时光抹去的历史,尘埃落定。但轻如尘埃亦有回响,当再次飘进光影里,依然鲜活可感动人,就像四十年前埃莱尼跑过雪地刮起的风吹动千禧年的窗纱,斯皮罗牵起小埃莱尼的手,就像某些感情,某些电影,不会消散。作为遗作其实很合适,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神迹在安大略酒吧最后一次显现,再见安哲。|Cinecitta

55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安哲对国界线真是情有独钟,然而其表现的乡愁并不仅仅限于空间,也通过其长镜头运动的速度变化、以雾气茫茫弥合两个时代剪辑的缝隙、如残破雕塑等常用的暗喻时代变迁的符号等等诗化的手段将这种踟蹰于寻找与归去之间的离愁别绪扩散到时间的维度,才会让那一场使得祖孙两代Irène完成生命交接的拥抱充满猛烈的后劲。

57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2010-02-27] 安哲大爷的封刀之作……| [2022-08-18]北影节重看看完五星改三星,就这三星也是看面子给的。这片子真是……差……首先安哲搞了个自我祛魅,玩一个曝露电影机制(尤其是把音乐这个点也曝露了),这不能说不是求突破但是拍得实在太差了,感觉主要是为了显摆他用了费里尼在电影城的五号摄影棚。此外表演尬到死,他那套史诗剧的方法用希腊语没问题,用英语真是看得脚趾抠地。再说这个三角恋故事,格局是有了但是细节呢!细节呢!细节拍的是个啥啊!伊莲雅各布那个老年妆能看吗??她那表演是个老太太体态吗???就不吐槽这个故事矫情到什么程度了……狗血到什么这片子单看预告片绝对五星不止,当年我也真是粉丝滤镜太厚了……

5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时光,它曾被西伯利亚的冰雪覆盖。时光,它曾被纽约的车水马龙踩踏。时光,它曾被柏林冰冷的河水淹没。然而时光,它轻易的占据了每个人的心房,用力擦拭,抚摸它诗意的脸庞。紧紧拥抱,紧贴它热度的胸膛。牢牢印记,那是一生所寻、现实梦境交织的人间天堂。

1小时前
  • 之晨
  • 推荐

浪漫的希腊爱情总能轻易打动人心,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吧。

1小时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