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杀了我妈妈

HD中字

主演:泽维尔·多兰,安娜·多尔瓦尔,弗朗索瓦·阿诺德,苏珊娜·克莱蒙,帕翠西卡·图拉斯内,尼尔斯·施内德,Monique Spaziani,皮埃尔·查侬,Benoît Gouin,雨果林·什维特·兰黛斯科,弗朗西斯·达查梅,Émile Mailhiot,曼努尔·泰德罗斯,Bianca Gervais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年份:2009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2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3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4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5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6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3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4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5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6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7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8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9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杀了我妈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不幸的童年经历让十六岁的少年于贝尔(泽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饰)早早过上了同母亲(安妮·杜尔瓦勒 Anne Dorval 饰)相依为命的生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叛逆期的到来,于贝尔渐渐发现,自己和母亲之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两人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  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矛盾,于贝尔开始了艰难的尝试,企图重塑他和母亲之间破裂的亲情与信任,可是,就在于贝尔的努力逐渐产生成效之时,他和同性男友安东尼(弗朗柯斯·阿诺德 François Arnaud 饰)之间的关系曝光了,这让他同母亲之间的关系再次回归了冰点之下。在安东尼的帮助下,于贝尔从寄宿学校出逃,偌大的天地之间,他能够寻找到一片得以藏身其中的小小天地吗?最多三十天刺杀希特勒聊天记录维也纳血案第三季追捕者哗鬼学院玩具之神宝贝计划2:邻家特工聂耳一枝光棍走天涯(粤语)剑鱼行动清洁妇杀手迷宫饭洛杉矶之战恶搞版三国演义[1994]功夫小子朱莉与朱莉娅圣诞童话见面吧就现在天才也疯狂黑镜第四季喜剧之王1982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一季荒原狼黑帮少爷爱上我百鬼夜行抄相亲吧兄弟高楼大劫案冰雪公主2005最高利益追凶者也我们都是超能力者 ~欲望满满的Love Wars~格林 第三季假面骑士BLACK奇袭1960战争幽灵2020巴黎最后的探戈斗气老顽童湾畔倾情第五季昨天2001

 长篇影评

 1 ) “我们只是两只鸭子,怎么会孵出一头丑小鸭?”

父母与子女之间很难相处,除了林林种种的原因,比如小孩还不知父母的难处,还太自私,还有一个原因:父母希望孩子很优秀——那是假的,他们只希望孩子很普通,普通的好成绩,考个好学校有份好工作组建一个家庭,过普通人的好生活。

“我们只是两只鸭子,怎么会孵出一头丑小鸭?”南丁格尔的母亲哭诉(是的,与红十字会联系在一起的南丁格尔护士小姐),这才是一些父母与子女难以相处的原因:他们其实忍受不了孩子与他人不同。

 2 ) 我可以杀了我妈妈,也因为我,妈妈可以永生着。

关于吃饭问题的争夺;关于老年痴呆,忘记事情;关于生活费和各处的威胁;关于做调查和其他孩子比较;关于出尔反尔......我没有办法不做到感同身受,青春时叛逆期,或许这些烦恼普遍着又或许独特着,当事人永远崩溃着。

属于每个人最差劲的妈妈,我恨她,我可以找出一百个我更爱的人,我可以谩骂她,侮辱她,顶撞她,但有一个伤害她欺负她,都恨不得打倒他杀戮他。

妈妈穿着白色婚纱,她遭受婚姻的抛弃,她从小陪着我,她宠坏了我,她做了十几年的杂事,她被其他人指责,她上班,她回家做饭。我们无话不谈,她看得出我什么时候在想的任何,录像带和图像像魔法留住影像,留住那些记忆。这十几年,往后十几年,却往往不同了。我们都很不同了。我还以为是我没变。

“我很遗憾这些事情都是其他人来告诉我。”你其实可以都和我讲的,你的变化,你的一切一切。我,都可以接受。

“毕竟大家都恨过”,但其实也不必恨。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 “那我明天也会死。”我杀了上千次我妈妈才发现杀死她的是我杀了我自己。

我可以杀了我妈妈,也因为我,妈妈可以永生着。

 3 ) 母亲的恶行

 一个人在凌晨吹着空调看了Xavier Dolan的《j'ai tue ma mere》,89年出生的少年16岁时写下的剧本,喜欢电影里慢摇的镜头和非常非常王家卫的配乐,看完电影最直观的感受是,魁北克的法语真TM难听,以及,如果一个人成了诗人,那他一定有一个非常糟糕的母亲。

  好吧,我承认,我无法理智地观影。

  我总是在Hubert忧郁的眼睛中瞥见自己的少年时光。

  “若有人伤害她,我会恨不得将那个人杀掉,可是如果让我想,我会想出一百个让我爱他更甚于爱我的母亲的人”在他对着摄像机说到这句话时我感叹,有那么多的人,他们的青春如此相似。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的父母没有离婚,他们为我维持着一个完整的家庭,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两只取暖的刺猬,既彼此需要,又无法彼此和解。每个男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都是极其痛苦的。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生活便一路火花带闪电地惊心动魄。我想起了我和母亲的争吵,无数次的争吵,在我的少年时代,我从未为自己的言行向母亲道歉。而母亲总有办法让我闭嘴,她会在众人面前毫不顾忌地给我一个耳光,就像她把我生下并抚养长大一样天经地义。我是一个迟钝的人,几乎从不掉泪,唯一能让我哭的,只有我的母亲,那不是感动之泪,而是恨的泪水。我几乎可以将母亲的恶行倒背如流,不管母亲在外界的形象多么优雅多么精致,她在我眼里都是一个自私,虚荣,狭隘,脾气暴躁,肤浅毫无内涵的女人,她在我的少年时代做出的种种事情,让我一度认为,我和她将是一生的敌人。她偷看我的日记,跟踪我,给我喜欢的女生家里打电话,摔坏我父亲给我买的随身听,控制我的自由,用别人孩子的所谓优秀嘲讽挖苦我,屡次未经允许收拾我的屋子随意扔掉她认为不重要其实对我很重要的东西,不准我自己布置房间,把我的书全部堆放在书柜里但我读书时她会因为我弄乱了书柜而生气暴跳如雷。我曾以为我对母亲的爱,是道义之爱,不是精神之爱,也就是说,因为她未经我允许而将我带到这个世界,并自作多情地抚养我长大,所以在道义上,我应该用我的爱作为她辛苦的回报。

  母亲的恶行罄竹难书,但我的少年时代终究还是匆匆过去,我离开了出生的小城市,去北京上大学,后来我终于要决定离开我出生的国家,去到另一个国家,而更可悲的是,我发现我爱着那个女人,我的母亲,那个我一直认为我对她的爱仅仅是出于道义而不是出于情感的女人。当我一个人在北京发高烧时我想到了她,想到那个整晚不睡只为了起床给我喂药喂水换额头上冷敷的毛巾的女人,那个在我高考前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我做早饭的女人,我的母亲。我突然理解了她,男人无法理解女人对自己孩子的爱,就像任何男人也无法替代孩子在女人心中的地位一样,因为孩子来自于女人的身体内部,一个任何其他男人都没有居住过的地方。所以女人把孩子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个永远永远不会长大的部分,甚而她对自己身体这部分的爱,超越了爱自己本身。

  于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第一次给我的父母发短信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第一次因为自己和母亲的争吵而向她道歉,第一次拥抱了哭着的母亲,第一次静下心聆听了她讲述我小时候的事,她的母亲,以及小时候她是如何整晚整晚不睡觉照顾生病的我,我从未想到那些在我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竟会带给我那么多感动。

  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使我恨不得杀了她,使我甚至希望自己是个孤儿,使我怀疑婚姻乃至决定一生都不要结婚,使我疯狂使我哀伤,使我写下那么多文字都是为了表述我对于爱和生活的幻想与恐惧,使我迟钝和麻木,使我想要逃离想要去远方永远不回来。

  然而,我还是爱着她,我的母亲,就像她爱着我一样。

 4 ) 诞生与谋杀

    看片时,我没注意到导演的年龄。各位豆友提醒了我,这娃只有19岁啊。19岁的男孩能拍出如此优秀的片子,想来导演的经历与主角于贝尔是有所不同的吧——估计至少不会处处受制于母亲的决定。优秀在个性中产生,而个性是需要放逐的。
    我想,片子的话题对于许多叛逆的或者不叛逆的人来说都是能产生共鸣的,除非这是个完全泯灭个性的时代。
    于我而言,最大的感触就是生命与个性的此消彼长。高中的时候,我就曾试探性地问我的父母,我以后如果不结婚不生小孩,你们会反对吗?双亲的回答无非是强调了“结婚生子是人生规律”这样的观点。50后的父母说出这样的话,并不令我感到意外。
    其实,繁衍后代已经不是一种人类的“必需品”,相夫教子也不注定成为女人最后的归宿。我们可以追求更加丰富特别的东西。我们的母亲大多平凡,生活单一,会为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而劳心。这正是我令我恐惧的状态。结婚前,女孩们聚在一起,可以谈论艺术文学电影帅哥;结婚后,女人们聚在一起,话题范围迅速缩小,整天老公孩子老公孩子。如果一件事,让你在此后几十年里失去对生活丰富性的探索,那讲这件事毁了你的人生都不为过。其实,有许多女人是被婚姻与孩子榨干了她们的理想、创造力、以及生活的激情,成为碌碌大众中的一员。你问她生活过得好吗?她说好。她连“其实我生活得不好,很无趣很累”的意识都没有。当孩子逐渐发现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个性时,我们的母亲正在日益变得没有个性。她们不屑于打扮自己,整天忙于琐事,甚至变得有些神经质。
    一个生命的诞生,应该是件令人欣喜的事。不过彼长必定此消。有一天你猛然回头,我们的父母已经正处在要问“尚能饭否”的年纪了。我们杀死了父母的青春,追求,活力与个性。而这些,正是构成生命之有意义的元素。于贝尔抱怨他的母亲吃相难看、不懈打扮、啰嗦多管、不可理喻,抱怨她乐趣极少,只会工作,生活无意义。而他没有意识到,母亲生活的全部意义都在于他,她可爱的儿子。“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那我明天也会死。”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五十几岁的父亲喜欢收集钱币和邮票。我不知应该感到可惜还是欣喜,可惜于他年过半百才开始自己的爱好,也欣喜于他总算能够干他喜欢干的事情了。去年,我们父女俩与妻子(母亲)谈了希望她开始阅读的建议。我很开心,五十多年过去了,她总算开始阅读一些探讨生活联系生命的文字,甚至有的时候,她会催促我多读读报纸,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
    如果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就尽早放他们走吧。让他们能重拾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不因为我们而被局限在琐碎的事情和庸常的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也别让自己陷入这个看似是人生规律的恶性循环中。

 5 ) 不止是爱,却又胜过了爱。

不可否认,这是我最近好几个月以来,看过印象最深刻的电影。
原本只是因为上班无聊叫同事推荐一部电影给我回家看,结果让我邂逅了这部不管从故事画面背景音乐人物都觉得无比赏心悦目的电影。

我很少看电影,很少看懂电影里所应该传达出来的内髓。
其实这一部也不例外。只是我会喜欢上,并且觉得精彩。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感情和故事。
而,每个人的故事情感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层次。

电影里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画面。

其一,Hubert被妈妈送去寄宿学校,争吵里歇斯底里,最后甩下一句“我今晚死了,你会怎么做”走了,而妈妈站在原地说的那句“那我明天就去死”是多么不经意间就触动心底最潮湿又温暖的地方。

其二,Hubert和Antonin在一间装满五颜六色的油漆罐的房间里,肆意往墙上喷甩颜料,画面层次闪现震动,躺在旧报纸上面欢愉做爱。画面的美感接壤了两个相爱的人内心的情感。

其三,Hubert在树林里追逐身穿婚纱的妈妈,跌倒然后继续追逐,无法紧握的双手,苦涩的面容和复杂的心情,究竟是想要靠近想要脱离还是连自己都无法确定的距离和爱。

还有,还有Hubert和他老师之间,很喜欢能够遇见这样一个老师,彼此能够懂得。或许,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找到一个明白自己的人,是多么让人觉得渺茫又满怀期许。

我喜欢画面表现出来的质感。
我喜欢音乐隐晦躁动的叠加。
我喜欢Hubert的自然卷头发。

我没有看明白。
我又觉得通透。

不止是爱,却又胜过了爱。
而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够牵扯无尽的爱并延伸痛楚。

我们应该善待自己。
并且一直深爱妈妈。

 6 ) 《我杀了我妈妈》恨你,是转嫁迷茫的借口

      靠小聪明,及无畏的年轻的心,为不断完善的小宇宙搏杀出一条康庄大道,即便这是故意设计的一种发泄私欲的笔致,是巧夺了贩卖青春所得的利路,如果这是一本小说,我依然会愿意阅读它。回悟这样的感受,可以得出结论,《我杀了我妈妈》剧本很优秀。

     再客观看待哈维尔.多兰自编自导自演的才华,十六岁编写此故事,17岁开始自费拍摄,后因经费问题遭遇小挫折,最终得到加拿大魁北克政府代理机构SODEC的协助,经历了一个适应市场的小成长,把商业的制作概念转换成独立电影的拍摄模式,19岁完成整部电影。并在戛纳电影节收获艺术电影、SACD以及青年视野三项大奖,代表加拿大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等,以如此与众不同、年轻有为的幕后背景考量它,就更有值得赞赏的深度浮现眼前了。

      会讲故事的多兰为电影开了个好头,这位小朋友显然很有主见,对事物也有独到的见解,有艺术涵养的他,还拥有易感的心、敏锐的眼光及哲学家思考问题的习惯,知道如何把观众引入到他的独白与生活中,在别人对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


      电影开始,莫泊桑的话,像注入进故事血液里的文艺细胞,用理想化,救赎后的心智先肯定了母与子间深入骨髓的爱。接着,十六岁的男孩子于贝尔在黑白的镜头里,开始质疑他所受教育教化的真理。

      在于贝尔的眼里,他的母亲似乎是个特例,母亲毫无品味的喜好,世俗虚荣的脾性,冥顽不灵的无知与固执,将从一帧帧充满火药味的画面里生长出栩栩如生的样貌来。当然,母亲也有可亲可爱的一面,却可怜地只剩下背影,并埋在了于贝尔四岁之前的记忆里。有时,生活并不爱每个人人,它若抛弃了成年人,成年人就会用不自觉的冷酷抛弃他们的孩子。

      蛋糕上的奶油胡乱地抹在母亲的嘴角处,不停舔食手指上残留的奶油、蛋糕屑,母亲不雅的吃相在主人公于贝尔的面前,像刺眼的光,激怒着他,使他无法克制地表露出鄙夷的眼神,厌恶的翻白眼,还有微妙的心理、举止。

      母亲一边开车一边涂口红,并撒谎否认自己闯红灯,而对于贝尔的主张总是心不在焉地敷衍过去,这种秀才遇见兵无道理可讲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在高八度的嘶吼中,平息,拱起,再平息。可是,母亲始终不懂,她离前进的时代越来越遥远,她滞后于新的社会秩序、新的生活方式,那是需要用大脑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掩耳盗铃,以家长的淫威暂时囚住弱者的精神所能保住的太平。

      母亲很爱于贝尔,只是独自抚育的艰辛与生活的磨难,无形中改变着她,她自保地钝化着敏锐的情感细胞,只用无谓与固我麻木自己。所以她爱得没章法,爱得笨手笨脚,爱得一无所知。她不知道于贝尔是个同性恋,她不知道于贝尔的精神世界需要一个家的温暖,她不知道她一旦试图改变自己,那不仅不是迎合孩子或向孩子服软,那会获得尊重生命后回报给她的敬仰,她还不知道她的榜样作用是如何摧毁了一个少年对美好、甚至也可能是女性形象的全部幻想(绝大多数是天性,但也不能否认有些性取向抑或对待婚姻等两性关系的的颠覆源自后天的成长教育,不幸的遭遇,极端的仇恨)。可是,她又有坚定的意志,试图去摆脱一切她所不愿承受的压力,那就像是人的本能。所以,她的伟大在不可爱的所作所为中,荡然无存了。

      面对这样一位母亲,必须依附于她,无法独立生活的于贝尔,他表现极佳,半自传体的说法得到验证,他并非在演,是在呈现自己。于贝尔的生活如此,爱恨交织,不得不说,不得不忍受并无奈试着去纠正眼前令他厌烦透顶的一切,因为障碍是一座大山,让叛逆期的少年如此疯癫的女人是他的母亲。或许在这里还要补充一些与之前相悖的观点,那是在多兰冷静而又客观的镜头里传递出的,在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是悲剧的牺牲品,同时母亲也是最令人同情的可怜人,为了孩子她们抛弃了自我,绝大多数是身不由己的。所以,换位思考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像那位女教师所言:你无法忍受你的妈妈,也许你妈妈也因为有你这样的儿子而难过。说到这一点,于贝尔是不成熟、自私自利的,接近尾声的片段中,安东尼指出于贝尔只考虑自己,从不为别人着想,是用可怜伪装着的可恨之处,这种个性在我们成长中真实存在,我们并不都是正确的。

      于贝尔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经历了歇斯底里的对抗后,在疲惫的绝望中,一面臆想着母亲离世后的葬礼,一面向不可预见但终将到来的未来走去了。这部电影的名字起得非常妙,不仅与剧情相关,还有引人思考的寓意。电影中那位替于贝尔发表散文及小说,投稿应征新人奖的女教师,在她揭穿于贝尔的谎言时,那句笑话,你杀了你妈妈,不仅存在于戏中于贝尔文学作品的主题里,又是这部电影的题目,这看来是很成熟缜密的逻辑结构。

     类似这种情节上的巧妙编排,在多兰的处女作作品中可不是偶然的灵感迸发,似乎已形成了一套很熟练的叙事结构。其中支撑全重的承重墙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面儿上,于贝尔与母亲是一组,女教师与父亲的故事是另一组,再一组是于贝尔男朋友安东尼与母亲的关系。可是这又不是单一的并联,参与进来的配角,寄宿学校的同学甲,于贝尔的父亲,安东尼母亲的男朋友,即使是一个镜头,他们也同故事主人公紧密地连在了一起,亲情、情色、矛盾、冲突、友谊、假象、歧视,包罗万象,却不显做作,节奏流畅,极具戏剧张力,一路不停地展现病入膏肓的母子生活,透露出的是不健全的家庭背景这一现实。

    说到于贝尔与安东尼的同志爱,电影的噱头或许是男色、男同,但主题应该是破茧而出时大方袒露的成人仪式。介于小说与随笔之间,声嘶力竭的咆哮与没有气口的焦躁,母亲保护下的纯净、平和与寄宿学校内毒品、斗殴、放纵与荒唐,动静中勾勒了终将结束的青春期。而在有关成长的困扰与迷茫中,用极其特殊却又能引起共鸣的个案,通过DV日记中留存的我的样子,把社会、学校、家庭推到讨论成长教育的讲台,在无法撼动的环境与我之间,引出了一系列值得从新界定、决断的社会问题。

     总之,电影《我杀了我妈妈》是一部很讲究的影片。无论是画面还是电影配乐,都在无声无息地传递着小导演多兰的不俗品位。有古典的凝重与艺术底蕴,又有现代的浮躁与生活气息。而对于贝尔这种人物角色,从娘胎里带着吃饭的天赋来到世间的天才,或许也是在影射自己,的确多半是性格乖戾,才华横溢的怪人。最重要的是在使自己的性取向合理化时,虽然没有露骨的呐喊,也不解释它的根源是否在天性,但多少能嗅到他的抱怨,性情转变与家庭有关系,每个人都自以为是地活着,伤害别人,且拒绝被伤害,可是对内心深处的我却无能为力。同时故事带出的各种感觉,又让观者怀疑,于贝尔欲拉来众多名人同志前辈为己助阵,并与之为伍的自豪与宿命论表现强烈,这也能理解,人都喜欢天下大同。

      或许,残酷本身就是成长的主旋律。结尾多兰要表达什么?跳跃的画面剪辑,金灿灿的田园风光,穿着婚纱的母亲与他隔空相遇,他奋力追逐,难道他本不该来到这人世?他又像回到母亲腹中的婴儿一样蜷缩在浴缸中,他剥落掉了一直代表母亲的泥娃娃脸上的泪痣,他与母亲十指相合,四岁前幸福的画面复活。随着时间的流逝,爱会化解所有的憎恨,多兰可能完全明白了他与母亲间永远割不断的情。还有自省之意,只有成长了,才会读懂母亲,她们如此美丽可爱。

 短评

这导演以后应该不错,小节奏都靠上了,玩的小花样不过火但也算到位,现在还是嫩了,以后会不错的。另外就这个题材,确实是没什么可说的么?我觉得还是剧本的问题

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很多桥段用到《花样年华》里的弦乐加慢镜,因此风格很王家卫。鉴于是20岁的青年导演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除节奏有点缓慢外,整体上算上乘作品。结尾处母亲的爆发可以拿个小演技奖。

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本片气质上很独立,氛围很好;这种情景俺也有过所以较有同感;美少年电影;于贝尔是咆哮帝马景涛的继承人!!!!!!!!!! 吼的我快聋了!!!!!!!!!!!!

9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推荐

给五星是自叹不如,激励自己。

11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力荐

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除了对吼,还能怎样?当知道这是一个19岁美少年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除了赞叹,还能怎样?但我确实讨厌情绪容易失控,沾火就着的人,即使在电影里,都想离他们远点。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我们活在越来越私人的时代,我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也只为自拍点赞。我们不需要多么高深伟大的讲述者,只要描述好我们那根最细的神经就行。后来这个天才少年按照大人的期待讲高深的性别、代际、沟通议题,但其实我们最爱的是他敏感、脆弱、有点怂又逞强、楚楚可怜的样子,因为那就像我自己。

16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那我明天也会死。

2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故事由母子关系最后演变成一个青少年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挣扎,而赏心悦目的摄影和动听的配乐更是精准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年仅20岁便自编自导自演的Xavier Dolan不仅长相耐看更是才华横溢!

22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89年的小帅哥自编自导自演,一部很生活的影片,母子对手戏很精彩。加油吧,少年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挺意外的一部好电影。自编自导自演的他,竟然才20岁。片子采用了相当丰富的表现手法,而慢镜头、色彩与音乐的运用更是如火纯青,很有感嚼~

27分钟前
  • Marc
  • 力荐

画面极有品位,令人惊喜之作。

32分钟前
  • 麦兽兽
  • 力荐

太NB了,演员、编剧、导演、制片,处女作,Xavier Dolan,生于1989,极品帅哥。

35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开头极具王家卫风格。Xavier Dolan简直性感呆了,超级有范!男主和我极有共鸣,相比我妈他妈其实算很好脾气了。银幕上瞻仰溅泼颜料作画、做爱,在摇滚乐的作用下,震撼非常,看得我快要撸了!金句频出,纷呈的想象画面唯美斑斓,男主的房间里还挂着River Phoenix的海报XD。片尾曲居然又来自Trent Renzor。

38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十六岁时我在做什么....今天我又做了什么..... 点点点点

43分钟前
  • shu
  • 力荐

gus van sant+王家卫。89年的小同志自编自导自演,有前途啊

44分钟前
  • Akaashi
  • 推荐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那我明天也会死”

4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母子关系就像困在一滴琥珀中,呈现无处推进的绞着状态,从而让全片只是关于一场看不到出口也溯不到源头的对峙。然而镜头和剪辑诗意而精致,饱满的情感像颜料一样噗噗溅落,挥洒出一幅瑰丽的图画。这是18岁导演拍的第一部电影,瑕不掩瑜,绝对惊艳。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其实一个89年的孩子能拍出这么有内涵有张力的片子这是我没想到的。据说是16岁就写好的剧本,半自传。画面美!演技很棒,长得又美,发型很帅,衣着有范儿。编导演于一身。。哎没挑儿了简直。。大哥你什么变的啊!

54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魁北克三大特产:代沟、吵架、法国话

57分钟前
  • 张小强
  • 还行

敢于探索自己母亲的作品我都会多一份偏爱.....不过这片子其实挺符合这男孩年纪的,并没有特别“早慧”,大概从小在电影圈被熏陶的因素多一些——我这算红眼病吧? 另外捎带手鄙视一下标题党,靠,不带这么忽悠人的

60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