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

HD

主演: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加里·西尼斯,麦凯尔泰·威廉逊,莎莉·菲尔德,海利·乔·奥斯蒙,迈克尔·康纳·亨弗里斯,哈罗德·G·赫瑟姆,山姆·安德森,伊俄涅·M·特雷奇,彼得·道博森,希博汗·法隆,伊丽莎白·汉克斯,汉娜·豪尔,克里斯托弗·琼斯,罗布·兰德里,杰森·麦克奎尔,桑尼·施罗耶,艾德·戴维斯,丹尼尔C.斯瑞派克,大卫·布里斯宾,德博拉·麦克蒂尔,艾尔·哈林顿,阿非莫·奥米拉,约翰·沃德斯塔德,迈克尔·伯吉斯,埃里克·安德伍德,拜伦·明斯,斯蒂芬·布吉格沃特,约翰·威廉·高尔特,希拉里·沙普兰,伊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阿甘正传 剧照 NO.1阿甘正传 剧照 NO.2阿甘正传 剧照 NO.3阿甘正传 剧照 NO.4阿甘正传 剧照 NO.5阿甘正传 剧照 NO.6阿甘正传 剧照 NO.13阿甘正传 剧照 NO.14阿甘正传 剧照 NO.15阿甘正传 剧照 NO.16阿甘正传 剧照 NO.17阿甘正传 剧照 NO.18阿甘正传 剧照 NO.19阿甘正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阿甘正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甘(汤姆·汉克斯 饰)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罗宾·莱特·潘 饰),在珍妮 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但是,他始终忘不了珍妮,几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  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们终于又要见面……忒修斯之船幻想游戏曾经沧海难为水哥斯拉复活新上海滩天伦吉尔莫女孩第四季迷失海湾第二季盗者之王千面特务 AKA演上瘾那份缘,给你送去-梅尔卡利的真实故事-喜剧猛男永无止境海边的曼彻斯特死亡谷惊险之旅(国语版)反击 第二季穿比基尼的外星人决裂1975BIG奈何Boss独宠我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 二代目欧阳修知滁这是我们的时代第二季在恋爱与友情之间 SP恋爱相对论2009回来的大酱汤锅戎马书生归去来2018搞笑一家人西村京太郎神秘旅行72十津川警部的最后旅行动态漫画·武拳防御全开众人之上长白·太岁绝密飞行国语阿福哥的桃花运平安扣

 长篇影评

 1 ) 上映26年,这35件事让你更懂《阿甘正传》

作者:花二刀

昨天是《阿甘正传》上映26周年的日子,提到这部电影,总绕不开第67届奥斯卡,以及《肖申克的救赎》

在当年,两部影片同场竞技,肖申克败北。不少人扼腕痛惜,认为《阿甘正传》的胜利不过是政治正确的选择,在艺术价值上不及“肖申克”。

关于这一话题,多年争论不休。

但无论怎样,我们无法否认《阿甘正传》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使用了在当时看来最为先进的特效技术,对仗严谨,情节紧凑。

影片传达出的“人生轻如鸿毛,不过是在时代的风中浮沉”这一主题,在一众苦大仇深的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衬托下,显得清丽脱俗,即便是今天也足够独特。

我们无法预知下一颗巧克力的滋味,只能默默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今天,又有一批学子走入高考的考场,衷心祝愿你们即将品尝到的这颗巧克力,会是甜蜜又令人满足的。

说回《阿甘正传》,若要从头讲起,故事未免太漫长,因为人生本就漫长。

不如就让我们跟随电影,逐一梳理,用35条对比图展开阿甘随风漂泊的一生。


01

阿甘Forrest Gump的名字来自一位南北战时期的将军——Nathan Bedford Forrest。这位将军同时也是激进组织三K党的创始人及领袖。

影片中提及这一段时,引用了经典默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画面。

02

阿甘与妈妈住在一座祖传的大宅中。妈妈会将空闲的房屋租赁,并以此谋生,而她的其中一个房客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猫王

剧情中还出现了猫王跟患有小儿麻痹症,正在箍腿的阿甘学跳舞的情节。

03

阿甘在办公室外等妈妈的画面,参考了著名插画家诺曼·洛克威尔的作品《黑眼珠的女孩》。

04

阿甘在念大学的时候,误入镜头,见证了著名的“挡校门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1963年的6月11日。时任亚拉巴马州州长的乔治.华莱士,不满亚拉巴马大学招收黑人学生,堵在校门口阻止他们进入学校。

05

影片使用了大量新闻影像,不少出镜的名流巨星都是本人出演,加上特效,最终达到真假难辨的效果。

例如,肯尼迪总统为橄榄球运动员(阿甘)颁奖的画面是这样完成的:先找一个身形与肯尼迪相似的演员,配合阿甘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绿幕”前完成拍摄,再将图像抠出来,与历史影像叠加。

06

电影中出现了约翰.肯尼迪,与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遇刺的镜头。

07

大学毕业后,阿甘入伍从军。他在舍友随手递给他的《花花公子》杂志上看到了他喜欢的姑娘珍妮

这一剧情,参考了60年代,真实发生过的《花花公子》校服事件。具体来说,就是有一名在校女生,因为穿校服拍了大尺度照片,并登上杂志而被开除。只不过,那个女孩并不是珍妮。影片中使用的杂志,是专门为了电影拍摄而印制的道具。

08

珍妮在酒吧演唱的民谣是鲍勃·迪伦《Blowing in the Wind》

09

电影中,越南战争的场面并不是真的在越南取景。而是在南卡罗来纳州,弗里普岛上的高尔夫球场拍摄的。为了营造出“热带风光”,剧组在球场内种植了多棵美洲蒲葵。

10

阿甘在军队中最好的朋友布巴,来自一个从事虾业的家庭。他的妈妈,以及祖辈其他女性,都是在厨房帮佣的煮虾厨娘。

影片中出现了两个相似的画面,分别是种植园时代的主人与奴隶,20世纪的雇主与女佣。这也暗示着虽然奴隶制被废除,但黑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

11

阿甘在军队中的上司丹中尉,来自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祖辈分别牺牲在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2

阿甘作为越战英雄被约翰逊总统接见。这一片段也是由特效合成的,真正被表彰的是赛米L·戴维斯中士

13

走出白宫,阿甘撞上了反越战游行。那是在1969年,在华盛顿集合了32万人,他们身着古怪的嬉皮服装,高声喊着反战的口号。

阿甘莫名其妙的被推上了演说台,但话筒线被拔掉了。在电影中,这一段只有嗡嗡声,但事实上他说的是。

“Sometimes when peoplego to Vietnam, they go home to theirmommas without any legs。Sometimes theydon't go home at all。That's a badthing。That's all I have tosay about that。”

他指的是布巴丹中尉

14

拍摄在方尖碑前演讲这一幕时,并没有那么多群众演员参与,人山人海的效果来自“复制黏贴”。

同样,阿甘打橄榄球时,球场上的观众也是这么来的。

15

与珍妮重逢的阿甘误入黑豹党聚集地。

黑豹党是美国60-70年代活跃的左翼黑人组织,与3K党对应。

16

阿甘在医院表演双手打兵乓球,引来围观。一旁的电视上孤独的播放着阿波罗登月的画面。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7

由于球技高超,阿甘参与了兵乓球外交。这一活动促成了尼克松访华,以及后来的中美建交。

18

事实上,阿甘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并不会打兵乓球。他只是凭借高超的演技演出了高手的感觉。电影中的兵乓球是由电脑合成的。

19

阿甘上了电视,与著名的摇滚歌手约翰.列侬一起接受采访。

这一片段依然是由电脑合成的。在原片中,坐在列侬身边的并不是阿甘,而是他的夫人小野洋子。

20

1972年的元旦,阿甘与丹中尉重逢。已经失去双腿的中尉十分颓废,在过马路的时候,他对着出租车怒吼“I'm walking here”,这一句是电影《午夜牛郎》中的经典台词。

21

阿甘被尼克松总统接见,并被推荐入住水门酒店。

22

夜晚,一个光点打扰到了阿甘的睡眠。他打电话投诉。这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尼克松在不久之后辞职。

23

阿甘与丹中尉出海捕虾,遇到了狂风巨浪。这场风暴也被称为“飓风卡门”,它于1974年9月登陆美国,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而他们的船“珍妮号”,是在这场飓风中唯一幸存下来的船只。

24

在飓风过境后,阿甘与丹中尉的捕虾生意好了起来。他们成立了虾业公司,并登上了《时代周刊》

25

影片中的丹中尉,在越南战争中失去了双腿。但扮演者加里·西尼斯本身四肢健全。为了达到更为逼真的效果。特效组用蓝布将演员的腿缠了起来,并特制了有洞的病床。

26

捕虾船上的电视,播放了有关福特总统被刺杀的画面。这位总统比肯尼迪幸运,刺杀并没有成功。

27

阿甘的妈妈病逝,她在临死之前说了那句全片最著名的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得到什么”

饰演妈妈的演员莎莉·菲尔德生于1946年,只比汤姆·汉克斯大10岁。

28

丹中尉投资的“水果业”其实是苹果公司。

电影中出现的彩虹色苹果logo事实上从1976年才开始启用,而丹中尉寄给阿甘的信显示的日期为1975年。

29

阿甘以奔跑的方式穿越美国,在这里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文化标志。其中一个是不干胶广告“Shit Happens”。

30

另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是黄色笑脸,这个标志是由哈维·鲍尔在1963年设计完成的。

31

阿甘回到家,电视中播放着里根总统遇刺的新闻。

32

珍妮对阿甘说,她生病了。她患的是艾滋病。珍妮是美国第一批艾滋病患者。

33

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里,阿甘都穿着蓝色格子衬衫。他很爱蓝色格子衬衫。

34

珍妮送给阿甘的耐克牌跑鞋,在电影播出之后大受欢迎,人们亲切地称它为“阿甘鞋”。

35

《阿甘正传》有一个近乎荒诞的结局。

影片的最后一幕,阿甘陪着儿子等校车,当那扇黄色的校车门开启,同样的对话再次出现。女司机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叫着同一个名字,也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的。一切就好像一场梦一样。


常有人说阿甘的一生过于顺遂,说他是“傻人有傻福”。

但事实上,他就像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那一片羽毛,只是被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前进。

他不能左右生死,不能阻止战争,也不能强行留住在乎的人。

与通俗意义上的好莱坞电影一定要拯救点什么、给人生加一点意义不同,阿甘的一生过于平凡,他从未改变过什么,也并不算是个英雄。

他所能做的,只有不停地向前奔跑。至于目标,那就像是一盒巧克力,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得到什么。

 2 ) 天使之爱

jenny总是说,阿甘,你不懂什么是爱。 可是,我觉得他是最懂得什么是爱的人。 阿甘爱妈妈。 当然,他的妈妈也确确实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她的整个生命来爱自己的儿子,从不因为阿甘智力上的残缺而吝啬他应得的那份爱。她让阿甘一直成长得很开心,也因为这样,阿甘才能拥有一颗纯洁无瑕的心。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动容的词语,无论语言的差异如何大,妈妈这两个字的发音永远是相似的。 女性虽弱,为母则强。 其实我想,阿甘的妈妈是骄傲的吧,她养育了一个那么那么好的儿子。 阿甘爱他的朋友。 在越南战场上,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个又一个战友,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毅然返回了即将要被炸平的丛林,为的是“buford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知道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找的”。他牢记着他与buford的约定,买了捕虾船,实现朋友的梦想,并资助他的家人。 而丹则是阿甘心里的英雄,一直都是,他那么坚定的这么认为,这样强大的信念终于让丹也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丹说他没对阿甘道过谢,其实他能活下去就是最好的报答。阿甘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一切都在他看来都是很自然的,是他应该做的。是我们太过复杂,总觉得他做了凡人做不到的事情,可是,在阿甘的世界里,那些都是很平常的小事。 阿甘爱他的姑娘。 jenny是不幸的,她的生活一直很凄惨,四处漂泊,没有温暖。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见了阿甘,也遇见了这世上最好的爱情。也许jenny不会想到,她的一句话换来了阿甘一生的等待,也换来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她的一生充满凄苦,但是最后,她终于永远地沉睡在了唯一带给她温暖的树下。 jenny是阿甘的唯一,因这唯一而永恒。 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甘在jenny的墓前说“你要什么就叫我,我不会走得太远”,的确,在阿甘的心里,jenny永远都活着。他爱她,所以不在乎她爱不爱他。他的一生永远都会记得校车上那个天使一般的小女孩,她对他笑,她跟他一起看星星,她让他一直跑别回头……虽然jenny并没有一直陪伴着他,但是阿甘的生活里一直都有jenny留下的痕迹。 所以,其实所有死去的人都没有消失,阿甘的身上有着所有人的记忆,只要他活着,他们就在。 阿甘爱他的孩子。 他送他的孩子上校车,像小时候妈妈送自己上校车一样。一切都和多年前一样,只是这一次,车上不会再有一个jenny那样的小天使。 在阿甘的眼里,他的妈妈、他的朋友、他的姑娘、他的孩子……都是天使,其实他不知道,他自己才是天使。 电影里没有人对阿甘说过谢谢,但是我相信,所有看过此片的人都会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阿甘。 我们终于知道,这世界上最好的爱是什么样子。

 3 ) 是部好片 但绝不是励志片

这部电影十多年来看了也有三四遍 有很多想法一直想说 今天组织起来 是准备好挨板砖的 不过鉴于豆瓣不是我的社交网络 被关注度极低 估计不会有什么板砖

其实就算有批评意见我也不在意 因为思维的拓展就是要依靠不同声音的碰撞 何况观点不代表立场 我可以喜欢这片同时可以提出批评这片的观点 同样只要对方能有观点有逻辑即可 未必要与我一个立场 至于爆粗者 其骂人的那一刻就是自降身价的时刻 我自然选择忽略

回到正题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佳作 只是我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 该片在美国票房口碑大获全胜的话 我完全理解 但如果在法国印度韩国阿根廷等任何一个其它国家依旧火的要命的话 我就感到困惑了 Forrest Gump这部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 在于如长长的画卷一样展开了整个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历史 从越战到嬉皮到硅谷 几十年来整个美国的大事件都浓缩在了这部影片中 即使片中keep running的精神 也是令美国人回忆起了当年在约翰-肯尼迪的支持下 由戴维-肖普将军发起的那次另人难忘的“大远足运动”对于这样一部影片 美国人势必会感同身受 产生巨大共鸣 再加上把Forrest加入资料片里的视觉效果 这部影片在美国大获成功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

蜗居、裸婚时代等为什么这么火?因为中国老百姓看了感同身受 能引起共鸣 如果这电视剧在美国也同样火 那真是让人困惑了

所以如果这部影片在美国能获得五星 那来到中国应该减掉一星才合理 可却为什么依旧高分呢?可能很多朋友是被Forrest不言弃的精神激励了 感动了 而我的观点很明确:这部电影绝不是励志片 Forrest也起不到任何励志的意义

影片的核心 不在于宣扬Forrest不言弃的精神 而是展现美国近几十年的历史进程 但如果单纯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述 那就沦为一部二流的纪录片了 影片需要借助一个人的经历来展现这些东西 但这个人物灵魂不能太过贫瘠 不然就和纪录片旁白没有区别 所以编剧加入了适当比例的Forrest个人经历、爱情 同时为了尽量避免掉主角可能产生的主观观点 设定一个低智商人物是最合适不过了 其实Forrest的作用十分明显 就是保证历史展现的客观性与故事叙述的娱乐性之间的平衡

那么就算Forrest这个人物设定的目的不是励志 Forrest是否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励志意义呢?我认为有 但是极为有限 但凡励志片 虽然看多了都是一个套路 但至少拥有不可或缺的几个励志要素:遭遇挫折、自我否定、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等 一般体现在体育、舞蹈、搏击这些题材的电影上 虽然往往结局都是主角小宇宙莫名爆发 表现手法很假 但至少上述的一套核心过程 是适用于现实生活的 这样才能产生励志意义

回头再看Forrest Gump这部影片 他唯一和励志有关的元素就是不停跑不言弃 这是很虚的一个东西 虚到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一样的程度 自我否定战胜自我这些要素?一个都没 整部影片Forrest做什么了?什么都没做 就是不停跑 他获得那么多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只有两个:偏执和运气 而你再爱这部片 也不得不承认 运气占了绝对的比例 甚至连爱情的到手 也就是等到了 而编剧设置这么多运气的原因只有一个——将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各个大事件承接起来 至于其励志意义 是几乎没有的 因为我们都清楚 现实中没有人能产生像Forrest这样的运气

可能有些朋友就是被他这种精神激励了感动了 我尊重这一点 但根据上述客观分析 确实不能把Forrest Gump当做励志片 就好比《两杆大烟枪》 借助了黑帮作为背景 实则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化的精彩故事 但你不能说它是一部黑帮片

至于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这句话 不客气的说:废话一句 我把它翻译成大家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听的四个字:人生无常 连一句箴言都算不上 更无什么哲理或励志意义

所以我很困惑 这部电影和中国观众基本没有共鸣没有交集 何以产生感动?《当幸福来敲门》也是个美国故事 但是为生计煎熬、为儿子的幸福奋斗 这些元素是可以产生共鸣和催泪效应的 可是Forrest到底靠什么感动了大家呢?难道大家都是智商75而感同身受了吗?我可以理解有些人就是吃这一套——就像我就是吃《真爱至上》这个套路 不管多假——但全国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地给出高分?我认为是跟风效应占了很大比例

再谈谈Tom Hanks的表演 必须承认是无可挑剔的 但是凭借这部影片获得影帝 我是有质疑的 我并不是质疑他的演技 而是质疑Forrest这个角色本身并不难演 从技巧上来说比郑则仕演肥猫强不了多少 横向比较:同样是演特殊群体的Dustin Hoffman 通过塑造雨人加冕影帝当之无愧 纵向比较:Tom Hanks在《费城》中的角色难度远胜于Forrest 获得影帝也当之无愧 但是在Forrest Gump中?我只能说这个角色体现不出Tom Hanks的水平 影帝不如颁给同年的Tim Robbins

综上 该片对于美国产生的社会意义、编剧架构、视觉效果各给一星 Tom Hanks的表演无可挑剔但受角色限制给半星 我个人认为三星半足矣

 4 ) 阿甘的珍妮——永远的珍妮

看到一些对《阿甘正传》中珍妮的质疑和非议,觉得有些遗憾。对于一个真实的珍妮,不能用简单片面的是与非,对与错,爱与不爱去判定,而是用一种更加宽容体谅的态度去给她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和公正。 1、阿甘的天使 对阿甘起到重要积极作用的其实就是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就是珍妮。 阿甘作为一个低能儿,是受世人鄙视和排斥的,强烈的自卑感让他的腰直不起来,所以母亲要用金属支架把他的腿固定起来,并坚定的说要让他接受与世人平等的待遇!一句话:挺起腰杆子来做人!母亲尽了全力,让他登上了平等的人生平台,享受与他人平等的待遇了。 但母亲不可能时时刻刻的陪伴着他。在平等的平台上,阿甘是个异类,而且要靠强力的支撑坚挺腰杆,压力实际更大了。珍妮帮了他,一个小小的坐位给了他温暖,信心和勇气,直到永远。并在他被人追打,受到了排挤、委屈、欺辱时,珍妮大喊:“跑!” 逃跑尽管是一种逃避,一种妥协,一种退让,但却是简单实际的生存方法。同时,阿甘跑掉了腿上的支架,从此他不仅挺直了腰杆,更是跑出了活力,在平等平台有活力的生存了。引申的讲,母亲教给他对人生的态度,而在遇到危机时,珍妮教了他生存的方法,并给予了他一种认同和温暖,尽管少的可怜,但却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小女孩的全部。 同样是这个柔弱稚嫩的“跑”,使阿甘跑进了橄榄球队,跑进了大学,跑进了全明星赛。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使一个低能儿完成了超越,从此步入正常之列。母爱的伟大,珍妮的善良和关怀,刚柔相济,缺一不可。 临去越南之前,珍妮嘱咐阿甘:如果遇到危险的事就跑!而阿甘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是矛盾的,因为他说过,长官要他做的就是他要做的。在他本人看来,去越南的意义就是战斗。请注意细节,在遇到袭击时,只有阿甘端枪还击了,而且在丹中尉下令撤退时,所有人都在撤,只有阿甘是迟疑的,好友巴布一再叫喊才使他想起“跑”字,于是跑的比谁都快。事实证明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跑开了,所有人都没出来,之后出来的仅存的伤者都是他背出来的,而且没有遇到一个越军。实际上,战斗已经结束了,全连报销了,越军撤了。至于丹中尉要求空中支援投放燃烧弹,目的就是他说的,要和所有人一起死在战场上。回到美国遇到珍妮,珍妮夸奖他,他说其实自己什么都没做,只是做到珍妮嘱咐他的事。同样一个简单的“跑”字,使他从战争中活了下来。 从孩童到成年,珍妮都是问题多多,自顾不暇。一无所有的她全部的付出显得那么柔弱,那么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样一个承受着不幸遭遇,处在社会边缘,孤立无援的弱者,对“傻子”如此渺小卑微的支持和关爱,却给了他除了人生态度之外的所有的前景和希望,并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动力! 2、珍妮的问题 珍妮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和木屋给她留下了丑陋屈辱的阴影,从她离开木屋,就再也没进去过,因为她无法面对,想逃避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一句“我害怕”完全没有安全感,身边的伙伴就只有阿甘一个。长大之后在家乡的情况依旧无改观,她身边除了阿甘再无别人,依然是孤立的。 一个如此家庭,如此经历,如此背景的女人,在当地也是异类。但她与阿甘不同,阿甘的弱智是先天的,生来如此,所以阿甘固然要面对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他认为一切本来就是如此,他有外在的艰难,但内心并无困惑。珍妮完全不同,她因为过去的经历要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却是后天由别人造成的,她自己并没有错,完全是无辜的,但后果又是自己必须去承担的。 同样被视作异类,阿甘并不想去纠正什么。但对珍妮而言,这是必须要去纠正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人关注过珍妮,也没有人帮助过她。其实在这时,如果有一个像阿甘妈妈一样的长者,给予表妮一些关爱、支持和鼓励,用一个客观的声音告诉她自己是个好女孩,帮助她树立自信和勇气,情况或许会完全不一样,她也可以变得平和从容一些,但是没有。

珍妮只想说一句话:我是个好女孩,应该被世人社会认可和接纳。这种想法是双刃剑,本身就已经把自己置于现实的边缘了,太过尖锐极端了。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世人不知道不关心的问题,怀抱这个问题和心态是无法融入人群和社会的,只能越走越远,越来越边缘化。 最早,珍妮的心态是阳光积极的,她认为自己终有一天会在所有面前唱歌,得到鲜花掌声,其实就是一种认可和接纳。这本是正面积极的,但内心深处阴影始终困扰着她,穿校服拍《花花公子》。穿校服的应该是学生,而《花花公子》是成人杂志,学生与成人的矛盾,恰恰就是珍妮自身问题的体现,得到的惩罚是严厉的开除。珍妮的语言是:拍成人杂志的照片,只是一种美丽的展现和认可,并不妨碍自己是个好女孩,应该被认可。校方乃至社会的语言是:你不是个好女孩!我们不能认可接纳你! 紧接着,被社会承认的平台,就是坦露一切的在世人面前演唱。《风中吹》,掉下的羽毛,吹落的树叶,任其飘零。珍妮的初衷是好的,但途径和方式错了,同时现实也给了她严厉的批判,一下子被剥得干干净净。珍妮有错,现实太过严酷。责任,现实大过珍妮。 由此,一路飘零下去。 3、感情的付出 不管珍妮在现实面前有什么错,对阿甘的感情始终是真诚甚至是伟大的。或许需要真正有过坚持和经历才能体会,有时“爱”不是得到,而是一种关怀,一种付出。 上大学时,珍妮对阿甘说,她终要在世人面前演唱,这时她是积极的,自信的。这时阿甘是次要的,而被世人的承认和尊重是首要的。而如果自己做到了,作为一个正常人,作为一个被尊重的人,她能给予阿甘就不单单是一个“跑”字了。至于到时能给予阿甘什么,她已经预演了。 被学校除名去唱歌时,阿甘来了。珍妮说阿甘不懂什么是爱,而此时有些东西确实是阿甘搞不明白的。之后珍妮让阿甘不要再来找她,离开她。她不想因为自己过去的“不好”和现在的不好对阿甘造成不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女为悦己者容,她只想让阿甘见到自己成功美丽的一面,而不是狼狈不堪的一面。所以她急于离开,去哪里都可以。但听到阿甘要去越南的消息,马上回身嘱咐了最终救了他命的那个“跑”字。 阿甘从越南回来再见面,第一时间彼此的呐喊和拥抱就是真心。但双方的现实差距却更大了,同时由于阿甘的出现使男友打了珍妮,证明了珍妮心中隐藏的爱。但珍妮彻底埋葬了自己的一切,彻底的要成全阿甘了。因为以此时阿甘的成绩和身份,不说找个十全十美的女人,起码也可以找个正常阳光的了,而太没必要纠缠于儿时的感觉来负担自己的阴暗和不正常了。 彻底离开了阿甘,珍妮也彻底绝望了。开始用摧毁自己一切的方式控诉报复一切的不公正了,直到自杀边缘,最终内心当中仅有的一点光亮闪动了,无论前途如何,她要再去看一次她的阿甘。此时,她在阿甘家里真正的睡着了,却又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她不想成为阿甘的负担,所以总是阿甘在说,她是沉默的。走到老木屋前,她扔了石头,扔的好!这是正面的发泄,一切的不应该都回到起点,不再逃避,宣泄出来,许多许多年前就应该这样! 4、转变和回归 阿甘求婚失败后伤心生气了,终于触动了珍妮。她反思也选择了,嫁给阿甘会因为自己的不好伤害他,但逃避了这么多年,阿甘丝毫没变,再拒绝再逃避对自己是条不归路,难道就真的可以成全阿甘吗?两边都是伤害,那么自己的本心呢?于是,珍妮终于说出来了:“I do love you!” 学过英文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里“do”的意义。 用正面积极的方式迈出这艰难的一步,她明白了。真实发生过的一切,就是真实的,无从逃避,也不用去逃避。纠结于应不应该的问题,试图当作一切都没发生,从现实的不公正中间去找回公正,并要这种公正得到世人和社会的承认,本就是虚无的,没有意义的。别人会否理解和认可以至接纳,都是别人的事情,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真诚的接纳自己,积极正面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真心也是一样,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浮于现实的标准和评判,而去逃避自己,逃避对方,同样没有意义,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真心就是正确的。

珍妮再次走了,但这次不是逃避,而是要去整理自己,然后重新振作回到这里,好好生活。而阿甘这次是真的“傻”了,唯一应对这种危险的伤害的方法,仍旧是那个“跑”字!他漫无目标的停不下来疯狂的跑,实际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珍妮总是离开自己?“shit happens”之后就是一个灿烂的笑脸,一直到想起妈妈的话:要想前进,就要放下过去的一切。这是给阿甘的,同时也是珍妮离开的答案。阿甘终于明白了,回家了。珍妮去世后,他推倒了破旧的木屋。 珍妮看到阿甘跑步,但她不能说。因为发现有了孩子,同时查出了病。一来孩子是否聪明健全,二来自己的病能否治好,都是未知数。所以,拖了三年多,知道时日无多的时候,才把这个健全聪明的孩子交给父亲,这是她最终能付出和给予阿甘最珍贵的。结婚是她提出来的,一切都变得正面积极真实了,都正常了。 珍妮,最终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公正和幸福! 这一点不是冷漠的世人给她的,也不是残酷的现实给她的,而是由一个把真善美贯彻到底的“傻子”做到的。可喜,但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不可悲,因为世人和现实都是真实的,人往往就是孤独的。阿甘和珍妮都是彼此的另一半,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分离与回归的轮回。 5、结局的真实 珍妮走了,最终释怀解脱了,小鸟也终于飞起来了。 阿甘也像妈妈一样,完成了自己该做的,承担起了抚育后代的责任。童话书中的羽毛飞走了,阿甘超脱了,从此真正蜕变成一个完整成熟的男人了。 小阿甘是健全聪明的。因为珍妮是这样说的,她在找回阿甘之前就已经搞清楚了。况且一生之中,她只骗了阿甘一件事,那就是她爱他。 二人爱的立足点都不是自己,而是对方,都在付出。阿甘始终不渝的爱,珍妮的内心和矛盾,确实是需要时间和经历去慢慢体会的。但就在这平淡卑微中,却闪烁出人性中震撼的光辉! 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思考,不同的道路,但最终走到了一起。人生就像巧克力,不一定是什么味道。但不管是什么味道,做人应该是积极坚强的,做事应该是负责认真的,同时适时的“跑”一下也是可以或者必要的。 不是只有做出丰功伟绩的才是英雄,不是只有拯救了世界才是伟大,不是只有甜言蜜语花前月下才是爱情。珍妮为阿甘付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切,阴影不是她的错,她释怀了,并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公正与幸福。但同时她又必须为自己犯的错误而付出代价,所以她走了。 这就够了,已经足够了! 阿甘用他那一贯简单生硬的口气,却又似从天籁处传来的纯美声音说: “I love you, Jenny. I miss you, Jenny!” 他就是这样说的……

 5 ) seeds of a conservative revival

大二的时候,和一个alpha female谈起阿甘。她一脸鄙视:你还认为阿甘是白痴阿?
  
  我点头。
  
  好莱坞的聪明人把阿甘送上神坛,好像动机太过明显。表面上说圣洁的白痴(holy idiot)总可以逢凶化吉,老掉牙的motif,不过很有趣地用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越战,Kennedy,民权运动,性解放,这些美国社会的指针都被阿甘的反智性给打乱了。
  
  电影比书好,书里面说阿甘是个Adonis,是个完人(除了智商)。可是两个媒介传递的是一个美国传统中死不掉的对智性的反动,又是一个老掉牙的motif,不过酒瓶子装了新酒,电影人还是有几个噱头的。
  
  阿甘一直主流,一直处于“美国精神”的中心。他的智障是对历史的尴尬。Jenny是典型的60年代的孩子,所以被打入死牢。Jenny听摇滚,吸毒,滥交,参加政治运动,而阿甘的韬光养晦不知不觉就躲掉了所有的事由,落得一身清静。他参军,他做工,他是高产的,是美国社会的模范公民,经济动物。他还替这些对历史非常不安的电影人们意淫一番:打败中国乒乓球队,对反越战的人群训话……如此种种
  
  所以阿甘的一切成功,都是他的创造者对60年代的一种轻蔑的态度。他(们)中产,怀旧(if you go to san francisco...),反对批判考量(阿甘在战争中的无意识成功就是对反对越战的Jenny等人的一记耳光)。60年代固然幼稚疯狂,不过阿甘是否是一个普通人对无法预知的未来的应对的最理想化,还相当成问题。
  
  听起来这个上纲上线了,不过阿甘的架构太明显,我不往歪里想实在太难。
  
  阿甘是个好人,不过只是一个小棋子,背后是大智若愚的好莱坞经理人们对历史的小动作。
  
  或者应该说:“Gump Cons prove that conservatives are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en something mushy is going to ooze out.”(Florence King)

 6 ) 【阿毛爬格子——影视圈】与神和好

“你与神和好了吗?”

这是好多年前,我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时,记得里面的其中一句台词。阿甘和从战场上因伤退役的中尉再次碰面时,他问的,就是这句话。在那之前,中尉是个深陷痛苦、脾气暴躁的人。在某一年的圣诞节夜晚,他看着电视里的热闹场景,自己却在电视前发着酒疯,大声质问阿甘:“他们说耶稣是救主,他到底在哪儿呢?到底在哪儿呢?”紧接着,就从轮椅上跌在了地上,抱着仅剩的上半身忘我地哭泣。若干年后,他与阿甘一同经营捕虾事业,在一次暴风雨的夜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他爬上桅杆,对着电闪雷鸣的夜空吼叫,用最下流的话咒诅上帝,抱怨自己悲惨的经历。结果,第二天开始,他们却大大收获,从那时开始,捕虾生意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几年之后的一天黄昏,中尉和阿甘一同漂在海上,看落日余晖。他对着徐徐降落的太阳一言不发,然后转过身,对阿甘说:“嘿,我好像从来没有感谢过你,谢谢你把我从战场上救了回来。”而在那之前,他一直埋怨的,就是自己没能光荣地死在战场上。说完之后,中尉扑通一声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展开双臂,享受着海里的畅游,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喜乐。

我第二次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我自己与神和好之后。所以,我终于明白了阿甘的问话,与神和好,确实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我认识神之前,我对这一点也不明白。甚至在我的脑海中,根本没有一位神的存在。他是谁,他与我何干,我为什么要与他和好,我和他本来是不好的吗?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当阿甘被送到越南的战场上时,遇到的中尉,就是我之前的样子。他的人生正经历着一些辉煌,是战场上英勇的官兵,被人尊敬,受人爱戴,既和蔼又严厉,并有献身精神,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我不至于像他这样是个标兵式的人物,但从小到大,也是一帆风顺,从入学到工作,扶摇直上,性格也是不煴不火,循规蹈矩,不惹人讨厌。尤其对于自己看重或是喜爱的人或事,就会全情投入一往无前地尽己所有。中尉是直到一次猛烈的战役爆发,被炸成了瘫子后,人生陡然之下。我是在稳步上升地过程中,遭遇了现实的残酷和梦境的破碎,不仅如此,对于整个人生观的认知都被炸成幻影,从此,人生开始转折了。

被截肢的中尉躺在病床上,奋力地拉下睡在临床上的阿甘,恼羞成怒地问他为什么要救自己,与其这样羞辱地生,还不如光荣地死。我也如他一样地抱怨过生活,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所憧憬的世界,原来竟是这样地世俗。我看到自己不过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人,但也并不觉得其他人有多么伟大,在我的眼中,每个人都是可笑的,都是自以为能影响人生命运的主宰,其实连最现实的时间都无法挽留。和中尉一样,我开始活在一种困苦的光景中。要么就是面对现实沉默无语,要么就是义愤填膺地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从我过去的文字中,我能深深感受到自己那时的绝望,总是想拼命地呐喊,渴望得到一些回声,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如同没有人能理解中尉所承受的羞辱与受伤的自尊一样,我也觉得,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懂我。即使是最亲的亲人,反而是最不能理解我的人。如果人生能就此结束,那倒成为美事。但残酷的就是,人生并不能因此而结束,反而要日复一日地重复,直到将心麻痹。中尉离开战场,回到现实生活中,最后沦落为一个坐轮椅的乞丐。我自己也是如此惨淡,虽然外表没有变化,按着世界的眼光,生于教养得体的家庭,拥有体面的工作,过着闲淡的生活,似乎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但真实的心唯有我自己知道,这表面的一切根本不是我心里所愿意的,我的内心,就像沦为乞丐的中尉一样,是个孤苦无求的乞讨者,得过一天算一天。索要入口的饮食并不能使人富足,反而使得内心的需求更加增长。中尉陷在过往辉煌的回忆中顾影自怜,我则陷在与现实的挣扎中不能自拔。就像一个深陷沼泽的人,越是挣扎,反而陷得越深,但我不愿妥协的心,却越来越坚定。

圣诞节的夜晚,阿甘被邀请至中尉的家。听着电视里传来的圣诞歌曲,中尉说:“人人都喊着要耶稣,开口闭口都喊耶稣,我找到耶稣没有?他们甚至派人来向我传福音,他们说神是听祷告的,我如果心中接受耶稣,就会跟他一起走入天堂。简直是放屁!神会听祷告?放屁!”他骂骂咧咧地咒诅神,咒诅耶稣。一旁的阿甘听他骂完了,沉默半响,冒出一句:“中尉,我会进入天堂的。”我没有经历中尉的放肆和叛逆,所以当我再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深觉是对神的一种亵渎。但我遭遇他的出现,确实是和我之前的人生一样,一帆风顺。我也和中尉一样,被人传了福音。但我的反应却像阿甘那样直白,那一刻,我定意要上天堂。我曾经以为,这不过是西方的童话故事,直到听见福音的那一天,我才知道,原来传说中的神,是存在的。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我的想法一致,相反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胡说八道,否认他的存在。我想,是神特别地怜悯,所以让我接受地如此顺利,没有怀疑,没有猜忌。我对这个世界,厌烦已久,神却给我一个新的希望,让我来认识他。我现在常常在想,如果当时,神不给我这个恩典,让我来认识他,我的人生或许已经走向更深的渊底。但他的出现确如晨光,照在我心里。我的心中忽而明亮,虽不认知,但我却愿紧紧跟随。

中尉说,基督徒告诉他,神是听祷告的。中尉身有残疾,若真愿被医治,他必定希望自己能重新要回自己的双腿,回到战场上一展当年的风采。理性告诉他,重新站立已成为不可能的事实,既然如此,他何须向神祷告,又何谈认罪得救。所以,他回绝了神的邀请,他回绝了救恩,他所以为的拯救,就是对身体的医治。他继续沉沦在自己的怨气当中,每天过得七荤八素,混迹在妓女院和街边流氓群中。若是从人的眼光来看,他这样一个曾经被国家重用,派往战场英勇杀敌的官兵,如今竟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成为痞子乞丐,该是何其不幸!他的人生以后该如何?就一直这样下去么?结果说不定某一天会暴死街头。但在我看来,他最不幸的,确实将永远活在内心的不甘和屈辱中。人的心决定一切,心里快乐的时候,经历什么都觉得满足,心里愁烦的时候,经历什么都觉得劳苦。但人的心,唯有自己知道,再没有人,会真正准确地理解。在我处在这样光景的时候,神却让我看到,其实,他才是最了解我的人。因为很多的痛苦,我只是心里忍受,并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就像中尉一样,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生转折会让他觉得羞辱,他只是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人生没有了盼望,但为什么会这样,他并不知道。

我是个旱鸭子,所以害怕近水。小时候曾有过在游泳池溺水的经历,当时的记忆仍旧清晰。我恐慌,害怕,我拼命挣扎,但却无力自救。最后,是表姐将我一手捞起,送上岸去,等我定下心来的时候,心里相当地安稳,因为我知道,自己得救了。当神找到我的时候,我正在“溺水扑腾”,但他将我捞起,救了上来。等我回头再看的时候,我发现,那曾经拼命想要挣脱的人生,原来是以死亡为终点的没有盼望的境地。我之所以想要挣扎,是因为我不甘于走向那死亡;我之所以想要摆脱,是因为我不甘于明知要死亡还要继续苟活。“被救上岸”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不会再有这样的恐慌了,从今以后,我已经战胜了死亡,不再活在它的权势之下了。这就是我听到的福音,也是我所信所亲身经历的来自神的拯救,他不是如来佛祖,不是观世音菩萨,也不是没罕默德,而是又真又活、赐人灵魂永生的神。人活着,不是单靠这外表的一摊肉,乃是有里面的灵魂在支撑,否则就是行尸走肉。我笃信神的真实,完全出于他特别的怜悯。因为我看到,很多很多人,他们和我一样在这样的“水中”扑腾,但他们却没有看到,岸上有双手,可以救他们出来,甚至他们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要死的。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救恩,宁愿劳累自己,一直到筋疲力尽,沉入下去,永不得活。

几个月后,阿甘开始了捕虾事业,他邀请中尉一同加入。中尉思考了几日,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们一起杨帆启航,开始新的征程。但一开始并没有料想得那么顺利,连续几个月,他们都是下网成空,直到中尉对天破口大骂的那天。他是个骄傲的人,从来不肯相信什么神迹奇事,那晚狂风暴雨,他们行船在海上,中尉爬到桅杆顶上,冲着高天狂喊:“你可以让这暴风刮得再猛烈一些啊!这算什么暴风!来吧!你我摊牌的时候到了!我就在这里,来取我的命啊!”自从受伤之后,他一直在质问神,为什么让他活着,现在,他又发出这样的质问。他想寻求一死了之,他质问这生命的主,问他为何不索取他的性命。结果,第二天,暴风雨过后,他们却意外地捕获了一船的虾,从那之后,每每出船,都会满载而归。神并没有直接告诉中尉,他为什么还活着。但他自己,却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后来的一天,他对阿甘说了感谢的话,感谢阿甘把他从战场上救了回来。他的意思是,因为我活着,所以我才知道自己本是该死的。他跳入海中畅游的时候,就像跳进神的怀抱,认清了自己的本相,卸下一切骄傲、自私、自怜、苦毒……从此以后,与神和好了。

若干年后,中尉带着自己的未婚妻来参加阿甘的婚礼。远远地,阿甘看着他,一身白色西装,头发整洁干净,面貌焕然一新,更出乎意料的,是他正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进。如今站着的,不再是那坐在轮椅上,自暴自弃的乞丐,也不再是爬上桅杆,任意妄为的暴徒,中尉成了一个新造的人。他的心从未想过要重新站立,但神给他一个新的生命,让他的灵里复苏,在与神对决之后。每个人经历神的带领都各有不同,我很感叹中尉归回那生命的本体,因我自己从未有过如此激烈的碰撞。这样一个悖逆顽梗的人,最终回到神的里面,同享喜乐,除了神的亲自接纳,再没有其他解释了。当他对阿甘说那感谢的话时,我想,其实他是在对神说:“你救了我的命,我却从未感谢过你。”只有当我真正经历了神的拯救之后,我也才能真正地心怀感恩,对他说,感谢你,把我生在这个世上,让我活着,人生只因有你,才有了意义。

“人生是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知将会尝到什么口味。”影片的开头,阿甘如此这般说。我知道,我的未来在谁的手中,所以我确信,我的人生会像这一盒巧克力,无论经历什么,无论是酸甜苦辣,都会有甘甜的滋味,直到永永远远。因为,我已经与神和好,他必带领我前方的道路。

你也愿意与神和好吗?

 短评

羡慕珍妮,不管她多么叛逆、落魄、堕落,永远有阿甘在等她回来

9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电影以一个虚构的人物阿甘为主线巧妙的融入了越南战争,水门事件,总统被刺,乒乓外交等多项历史事件,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看待历史问题,故事采用阿甘对白的方式讲述故事。电影展现了阿甘的乐观坚强,以及感染了周围人,相对来说还算励志。

13分钟前
  • 旅途人生
  • 推荐

傻人有傻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我看来,阿甘的妈妈才是最伟大的人。很多普通人把低智商的孩子早早就放弃了,不让上学,不与别人接触,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样以后孩子就等于废了……

18分钟前
  • 娜莉梦游仙境
  • 力荐

每年看一遍,每年哭一遍,看看自己幸福还是阿甘幸福!时间:从2003开始每年一遍

22分钟前
  • 林愈静
  • 力荐

you are my girl.

27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看完有些伤感,为什么相爱却不能相守,阿甘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那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

30分钟前
  • 橐龠
  • 推荐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会选中哪一颗。

3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阿甘正传》总觉得有点伪心灵鸡汤的感觉。阿甘人生处处开挂有点不真实,相比较来说更喜欢《肖申克的救赎》。

33分钟前
  • 一起吃地瓜
  • 推荐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总体来看整个电影的情节非常好!连贯!演技也好!故事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34分钟前
  • 命中注定的爱
  • 推荐

电影开篇,就告诉了人生的真实意义,就是羽毛,你无法决定和选择将要遇到什么,只能随风摇曳,在空中尽情的舒展美好!

35分钟前
  • 黛西
  • 还行

太甜美的美國夢

38分钟前
  • 推荐

他的十二支船,每一支都是她的名字。她走后,他只得跑遍世界的每一个湖泊和沙漠来思念她,只等她一声召唤便死心塌地的回到她的身边。好莱坞编造一个这么纯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我们所拥有的感情,是多么的残破不堪。这简直是残忍的,不道德的。

39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重新再看一遍,觉得奥斯卡当年颁给《阿甘正传》而不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对的……更广阔,经得起各种解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点。

43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阿甘奔跑的意象,应该留在了很多人心里。

48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这是一部美国典型的反智题材电影。聪明的人未必一定能成功。阿甘的智商极低,却情商极高。他一直怀着单纯的心,做了在别人眼里了不起的事,也尽力照顾身边的人。成功充满必然与偶然。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最经典的两句台词

53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54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保守主义始终代表美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美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美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9分钟前
  • 陈毓秀
  • 力荐

十年前看过一遍,那时还是一个小屁孩,就像Forrest的妈妈说的一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十年前的我绝对不会预料得到现在我会成为一个这样的大男生。Forrest Gump真是把"蠢萌"这两个字发挥到极致,我的意思是,蠢萌,其实也是上帝给予的天赋。

1小时前
  • 办公室甜心
  • 力荐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请不要再续下一句,耳朵听的起了茧子。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我生命里最温暖的一部电影

1小时前
  • 乔西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