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2010

正片

主演:松山研一,菊地凛子,水原希子,高良健吾,玉山铁二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1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1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2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3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4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5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6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13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14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15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16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17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18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19挪威的森林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挪威的森林201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木月自杀之后,留给曾经青梅竹马的恋人直子(菊地凛子 饰)以及他们的好朋友渡边(松山健一 饰)无法弥合的伤痛。为了忘掉曾经伤痛的记忆,渡边选择了前往东京求学。在新的环境中,渡边几乎忘记过去的一切,直到某天与直子偶遇。在他们共同的记忆里,木月是不可能回避的话题,但他们却像约好了一样谁也没有提起这个人。直子20岁的生日,屋外淫雨霏霏,屋内直子与渡边温存一夜。直子搬家了,她又一次从渡边的生活中消失,渡边的生活似乎又一次恢复平静,但他的内心却满怀伤害直子的愧疚,直到渡边收到直子的信。渡边认识了开朗热情的女同学绿子(水原希子 饰),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在渡边的心里,永远有一个位置属于直子……耶路撒冷2013恋爱保质期2019大中华寻宝记时间浪人所以我化妆水儿武士动物尖叫独脚龙大陆向南漂移飞刀华开往印度之船情非情危机直播光棍俱乐部暴力街区2014夜之尽头 Night's End妙笔生花酷儿们留住最后一支舞2他们顺藤而上的你兄弟姐妹求爱大作战第一季我们之间的敌人威洛比家的孩子们黑三角2008惊奇队长(原声版)危险关系2012亲爱的伽利略九纹龙史进之替天行道世纪之约幸运儿第一季血腥的宽恕欲望迷宫1999网路杀手萌宝出生第一年我最好朋友的生日黑湖妖复仇记侠僧探案传奇之大兴赌坊您有一个专属红包撒旦酿造林肯2012

 长篇影评

 1 ) 《挪威的森林》:村上的精髓哪只是这些皮毛

《挪威的森林》,不只是一本小说,也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我们已逝的信仰、青春和爱情。在小说的故事经过时间的发酵数年后,在威尼斯看到被越南化了的电影版,于似是而非的感觉里去辨识渡边、直子和绿子的故事,有些过于残酷了。
小说改编成电影,不一定会比原作差。比如《山楂树之恋》,原作只不过三流,经由张艺谋之手提升了不少档次。但,《挪威的森林》,偏偏反过来。本来,越南导演陈英雄就不在世界一流导演的序列里,哪怕原来的电影(《三轮车夫》、《青木瓜之味》)被村上春树所赏识,但其才华也难与村上匹敌。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电影拍的很美,构图精致,色彩柔和而清新,大片的绿抚摸着观者的心,男女主人公都靓丽且忧伤……都不过形式而已,村上的精髓哪只是这些皮毛。
虽然陈英雄较好地忠实了原著,保留了原著的线索与人物,将小说里的“伤痛之美”用舒缓的影像风格表达了出来,但是,他并没有能将村上春树绝美的文字、细节和意境影像化,也没有将原著里年轻人对于生与死的思考,生命真谛的追寻,通过性来探究存在的意义,以及对于自我和爱情的诚实等意念,美好且发人深省地呈现出来。
电影与小说有至少15处不一样的地方,唯一比较可取的是电影开篇的处理。小说由第一人称讲述,始于“我”(渡边)在汉堡机场降落的场景,接着我便沉浸到对于过去的回忆中。陈英雄将故事重置,将开场定为片中三个重要人物(渡边、直子、木月)水乳交融时刻,尤其将直子与木月之间天长地久似的爱情描述得青春且肆意,但创伤即刻来袭,木月的自杀打破了一切。选择这样的叙述方式,陈英雄自认,“是想要重新创造新鲜伤口的疼痛,这也是要用现在时态写剧本的最大原因,做出这个决定非常困难。”
这样开始一部纠葛的电影有点小亮点,能让观者联想起法国新浪潮时期的一些标志性桥段,诸如《朱尔与吉姆》里的“三人行”,但好景不长,当渡边与直子相遇后,叙事开始变得混乱起来。直子如何一点点占据渡边的心,缺少递进。
陈英雄于越南成长,法国求学,对越南有着难以忘怀的乡愁,在《挪威的森林》里的日本,被他着上一层鲜明的越南色,绿,风,雨,片中人物的服饰……为恬静的大和风注入了热带精神,但显得水土不服。
最遗憾的是陈英雄对于直子和绿子的取舍,演直子的菊地凛子,宽大的脸和不相称的年纪与直子20岁的身体相去甚远,而讨人眼缘的绿子,演起戏来偶尔做作,而她的线索因为删减变得莫名其妙。尤其是,在她父亲过世后,还在电话里和渡边说,“你要带我去看色情电影”让人难以容忍。这个细节在小说里,是在绿子带渡边探望病危的父亲之后所说的,为了调节哀伤的气氛所说。一个父亲刚刚过世的不满20岁的女孩儿,无论她在性上有怎样的禀赋,应该都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吧!绿子将渡边对自己的若即若离,归咎于他有一段不伦之恋,在她的想象里,渡边因为和一个有夫之妇在一起,所以有时候会显得心事沉重。这样的想象在电影里消失全无,这是一个女孩对于假想情敌的臆想,也代表了她对这个男人的理解。但,非常可惜的,这些都没有。因此,当电影的结尾,直子过世,渡边与玲子上过床后,电话绿子,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多么不让人信服。而且,书里的结尾也没提到“我爱你”这三个字。
说到玲子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她不是专业的康复老师,但是她后来一直在帮助直子走出她的内心阴霾。她有一段难以启齿的过去,被13岁的幼女折磨到身心俱疲,夫离子散。她和渡边上床,是对过去的告别,也相当于她代直子完成这样一种仪式。书里写,“玲子‘渡边,跟我做那个吧,’弹完后,玲子小小声说。‘不可思议。’我说。‘我也在想同样的事。”而电影里却成了,渡边两次倍儿严肃地跟玲子确认,“你是说真的吗?”那种仪式感和双方的默契就没了,重要的是,性在这本小说里是探索生命的一种途径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改编是两个作者之间的角力,如果一方不够强悍,就会迷失,像渡边一样,会问,“我在哪里?”陈英雄导演,您知道《挪威的森林》是在哪里吗?是在1960年代末的日本,还是在某个时期的越南?

 2 ) 一步错,步步错

果不出其然,一经传播,《挪威的森林》立刻招来了各种骂名。像“看得见的小说、看不见的电影”,“只见狗熊、不见英雄”,这固然是因为原著拥簇的苛刻眼光所导致。另一边,归根结底来说,水土不服的陈英雄没能把握住村上精髓,没选好演员,没找对时机,更没有突破之心。就好比观众想看到一片枝繁叶茂、茂密无边的森林,但陈英雄辛辛苦苦到最后,只是栽出了一棵树,然后跟观众说,这就是《挪威的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是影片的最大毛病。被小说所拘役,被形式所束缚,被太多的声音所淹没,前前后后、林林总总,也许陈英雄只有暗自在心里感叹,翻拍经典畅销读物,果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一样活,自找罪受。

如果从陈英雄的导演轨迹来谈,《挪威的森林》的创作失败并不是意外。这个早年得志的越南导演,耍完三板斧就原形毕露,为不知名的原因所困。可能是焦虑,可能是危机。反正从2000年以后,他就基本消失了。前些年一部跨国制作的《伴雨行》,更是败得体无完肤,没有余地。毕竟对许多导演来说,能活跃上十年是难事一桩,一生能拍出一部经典电影都是相当不易。见好就好,实乃真理名言。

许多人认为电影的问题出在陈英雄的外来身份,其实并非如此。毕竟对越南来说,陈英雄更像是一个国际型导演(就好像上世纪90年代的杨德昌与侯孝贤),与国内脱节,与法国等地对接,不存在沾染发展中国家气息之类。非要理论一番,日本本土导演也许在拍摄时代剧上有先天优势,但对于六七十年代背景的生与死还有爱情故事,现在活跃的导演里头,能合格且胜任者少之又少。再者要入村上春树的法眼,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以行定勋拍三岛的《春雪》为例,有明星,打的本土牌,所得成绩也就是马马虎虎。对《挪威的森林》来说,如果陈英雄把它界定为限于影响日本的一个产物,那么无异于自寻死路。可一旦扩大至国际,他所要考虑的事情就立马多处了几倍。

所谓的国际版,一是演员选角,比如菊地凛子,用意明显,成片后的缺憾也非常明显;二是国际化的创作班底,陈英雄两口子,日本演员,李屏宾摄影,强尼·格林伍德音乐,老实说要陈英雄自个读明白小说已是难事,要所有人都读懂看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三是电影节路线,陈英雄依然要贴上文艺标签。可能由于这三点原因,《挪威的森林》骑虎难下,既无法放下架子,老老实实拍个票房片,更无法不管不顾,踢开原著做事,来个“枯木逢春犹再发”,陈英雄借此东山再起。

有朋友指出影片不符合日本美学体系,运动镜头太多。他觉得《挪威的森林》应该是仿小津的固定镜头,让观众的心沉下来。事实上,日本不只有小津,沟口健二等人的运动长镜头同样登峰造极,委婉细腻。如果回想60年代的松竹新浪潮,那批激进导演也多是与体制对抗,政治先行。他们的电影少有像村上春树这样,呈现个人化的爱情,沉溺在伤感的回忆当中。就李屏宾而言,他是动静皆可,也没有服从和强迫一说。因而《挪威的森林》问题并不是出在摄影,与之相反,如果把人物和台词归功于原著,那陈英雄所做出的贡献,大概也就是影像化呈现的过程,毕竟他其实也只能删减内容、控制节奏、指导演员和摄影罢了。如果《挪威的森林》有为数不多的好,那摄影之好肯定排在第一。甚至应该庆幸,影片没有拍成愚蠢的正反打。多数时候,它宁可用长镜头来解决,以独白和画外音带过。拿渡边和直子在草地上对话一场为例,来来回回几趟,近四分钟的运动长镜头,把直子的神经质和情绪波动完好地表现出来。如果换成其他镜头方式来处理,恐怕效果会削弱很多。当然,陈英雄还更进一步,他把运动长镜头做成通篇都是,成一特色。

从早期《青木瓜之味》的摄影棚拍摄到《夏天的滋味》走进山水当中,陈英雄在技巧手法上并不存在问题。一般说来,回忆里的色彩总会褪色,日本电影里也往往追求偏淡和弱减,但《挪威的森林》依然强调了陈英雄作品里的绿,浓得化不开,完全能混淆成热带。所以陈英雄并没有丧失自我,他很完好地保存了自我。另外是大量的水,泳池、水泽、雨和雪,用以契合女性人物,贴近电影情绪。

影片有特别好的地方,像玲子给渡边和直子弹奏《挪威的森林》,像纯粹从技术角度的加分考量,陈英雄实在太擅长营造某些场景了,懂得用好光线和环境音。但是影片也有太多的不好,同样一眼可见。像开场,原著是我在汉堡机场陷入回忆,《挪威的森林》就是一个充满回忆的故事,随时可以把我拉回到青春时代,正如随便打开书,就可以从那一段读起。一个充满生离死别的故事,被简化成一段不明所以的绝恋,雪中相会什么的,当真让人有些扫兴。更不用说看着快30岁的菊地凛子说自己20岁,当直子陷入崩溃时,作为观者的我,看着那张显老的脸,也跟着崩溃了。这分明是一张现代感很强的脸孔,轮廓线条分明,出演起直子,还是难以习惯。另外绿子被简单化、玲子被美丽化,这两者都引发了意见反弹。关键的性与死上面,陈英雄再现了木月自杀,却省去了与直子有关的线索。他重点描述了渡边和直子的几次,却省去了玲子和初美的一些触动。难怪有朋友说,陈英雄索性还不如拍得再长一点。

我相当不喜欢电影的收尾,无论是渡边满脸挂霜海边大叫,还是玲子两次请求渡边,完全让人大跌眼镜。有些东西,不要依样白描,更不要擅自主张。一会有想法、一会没想法,就在这种左右摇摆中,陈英雄完全丧失了成型的想法,没有真正去总结原著的要点。他太依赖独白,又没有制造出回味的感觉。他想让年轻人跟容易接触这个故事,却纯爱得不是时候。在我看来,《挪威的森林》就应该就是往事的组曲。曾经有一本书,曾经有一个女孩,曾经有那么些事,可惜陈英雄处理得生硬和草率了点,流畅不足,匠气有余。于是,将来就不会出现“曾经有一部电影”的感慨了。这的确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又或者从一开始,它就弄错了。【国际先驱导报】

 3 ) 全体角色选角失败的电影

昨晚看了陈英雄《挪威的森林》,除了松山研一之外,其他的角色选得太不合适了!先说直子,应该是清淡到透明,存在感渐渐变得稀薄,自己也抓不住的女孩,气质空灵如一抹魂魄。菊地凛子的演技是一流的,但是她的气质是强烈索求型,有非常强烈的生之欲望,连崩溃都很浓烈,很具体很肉体,完全不适合。

绿子的选角更可怕。对应直子魂魄般的空灵,绿子代表俗世的温暖快乐和真实。她有父亲姐姐和男友还喜爱做饭和色情电影,热爱生活。她有一种天真的跳跃感,活力充沛。水原希子的眼神暧昧潮湿,举止矜持静止,于是,那些天真的对白变得很色情,那些胆大妄为变成找抽!

玲子的演员也发挥得不好。玲子的特点是中性,带着男性的潇洒不羁,抽着烟,举止利索,有自己的棱角和思想的,她的歌声应该是豁达,温暖,带着岁月风霜又如同阳光一般的吧?电影里纤细柔美的女性化歌声让我接受不能!

松山研一的形象是适合的,我还想不出除了他之外,谁更适合这个角色?可能是导演的指导的问题,这部戏里他的表现一直就是压抑,我感觉原作里的渡边更多的是青春时刻的迷茫和散淡,就算经历了年龄无法解释的事情,也显得很豁达,对生命中的一切坦然接受,有一种潇洒。松山研一是很帅了,我一直看得很入迷来着,但是帅哥我说你能不一直像L一样委屈的弯曲着唇线么?

顺便一说,我心目中《挪威的森林》的黄金阵容:渡边,冈田将生。直子,苍井优演技加强版。绿子,上野树里。木月,洼冢洋介。永泽,妻夫木聪。玲子,小泉今日子。初美呢,年轻时候的宫泽理惠很适合,如今正当龄的话,广末凉子也可以。YY嘛,YY一下~

 4 ) 就是喜欢这种调调

既然那么喜欢,还是写下吧。

元月2号,为了这部电影特意去香港看。意外的得到一本#挪威的森林#的笔记本和明信片,爱不释手。对于#挪威的森林#,一切都要从高中开始说起。
高中的我,开始酷爱文学,看各种各样的书,我跟同桌C疯狂的迷恋村上春树。我记得,在午饭后,我们经常去学校附近的一家小书店,寻找新书或在那里停留一会看看书,在那里我买了第一本村上春树的书,也就是#挪威的森林#。大学后,我将村上春树所有的书买齐,并一本一本的读下去,我就是这样的迷恋村上春树。我一直没有看过村上的相片,后来见到有点失望。

每看一本,总会在脑海里塑造书中的角色。对于喜爱#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的读者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渡边,直子,绿子,铃子吧。
离看这本书的时间挺久了,依稀记得一些片断和人物的个性。看电影时,慢慢想起来。我们是看中午12点那场,坐在影院的正中间,影院的人很少。村上春树的语言再此出现在耳边,并且渡边,直子,绿子从脑海里出现在荧幕上,第一次在视觉上出现。还有那首会一直在脑海里盘旋的曲子#挪威的森林#。
对于最后,渡边在电话亭里打给绿子,绿子问渡边,你在哪里。渡边恍若,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这段小说,我记忆犹新。电影永远表达不出小说的意境。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小说的诠释和对主角的形象塑造。但不管怎么来说,#挪威的森林#代表着一段葱白的时光,那段青春的日子。

木月永远活在17岁
直子永远活在21岁
渡边离他们越来越远,,,

这部片子在香港定为IIB,渡边跟直子的第一次,在下雨天直子的小公寓里。两人激情的拥吻后,镜头扫过直子裸露的肩。惯性思维的我以为他们已经做完了,结果镜头又到渡边才开始脱衣服,原来才刚刚开始。。。
这样记一下,也可能是我从未看过大屏幕限制级的电影,虽然这部还不算限制级,不过在大屏幕看,我确实有很不一样的感觉,包括那些惯性的思维,或被剪掉的画面。

对村上春树的喜爱,就是喜欢他写文字的那种调调。那种似乎就是一种生活的调调。没有其他别的原因。就是喜欢这种调调。犹如春天雨后阳光出来般的下午。

 5 ) 当我们谈论挪威的森林时,我们谈些什么

    村上春树的好,不在于故事,甚至不在于文字,而是那种无所事事的,绵长的,氤氲的,但欲罢不能的氛围。这种氛围也许正是最贴近人生的本质状态的东西。在村上的笔下,它化作人物罗里吧嗦但又给人以强烈异样感的对话,化作“一种优雅的饶舌,一种有节制的故弄玄虚”(林少华)。这使得村上的作品很难以被改编为实实在在的确切的电影影像。一旦切实了,那种氛围就很容易消失。加之小说曾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陈英雄改编这部作品的压力和困难可谓非常之大。看到这电影拍出来,被骂得体无完肤,几乎于心不忍了。可能大家的要求太苛刻了?我抱着哪怕再现了原著一二分的神采也好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确切地说,陈英雄不是没有再现村上的神采,而是根本没想去再现那份神采。他索性把村上笔下这个很具有“私人性质”的故事,变了一副样子。每一个人物都变得有点似是而非。

      松山健一对渡边来说太帅了一点。渡边在我的心里是一个需要长久的相处和理解才能发现其魅力的人物。而不是一个一眼望去就令人心生摇曳的忧郁美男。他不是那么喜欢说话,但一开口绝对妙语连珠,而且是不经意的那种。是一个对学业,对名利,对权势很疏离,但想要努力也绝对办得到的聪明人。他的脸是“看久了觉得跟你在一起也未尝不可”的那一款。非要具体地说,渡边君其实是一个王小波式的人物。就是那么一副嘴脸,平时不怎么说话,其实脑子里一包乱七八糟的坏水,也绝不容易被打倒。你想,王小波要是长得跟F4似的,不是挺别扭的么。这还都只是表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电影里的渡边太孱弱了,心理从始至终是非常脆弱的。没有表现出渡边君因对世界的疏离而导致的强大。他对直子的感情,混合了对木月,对青春,对自己的怀念。同时有一种责任在其中。随着直子的日益崩溃,渡边感到自己应该越来越强大。“除了强大,我别无选择。”这一点,在电影里没有得到足够的表现。而渡边君从最初的满不在乎,到满不在乎之下仍然要奋力生活的转变,正是深深打动我的地方之一。

    直子的内心就像是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幽怨愁苦一大堆。但直子是非常隐忍的,她很注意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别人。在疗养院里,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没法说出完整的话,也没法写信,渡边君去看她,她也是微笑着,抱着身子听渡边和玲子说话,说抱歉没法交谈,但听你们说话我就很开心。电影里直子的崩溃来的太快。而且总是动不动就抽抽着哭。导演又省略了直子亲眼目睹姐姐在房间上吊的经历。观众自然对直子的崩溃和神经质产生不能理解的厌恶感。

   绿子在电影里被符号化成一个活泼烂漫的美少女。她为了省钱买锅而一个月只穿一副胸罩,她去千叶的女同学家里做客,她在贵族式高中度过的时光都一概被省略。其实绿子性格里,经历里,都有和直子相近的地方,但绿子选择了不一样的态度。她绝不认输。她讨厌高中的学校,所以她决不能败下阵了,反而要每天坚持去上学,不迟到,不早退,生病了爬也要爬去学校。这种自然而然的不服输的尽头是绿子阳光开朗的真正原因。也是她之所以吸引人的根本。

   玲子最重要的几段人生经历---小指突然不能动而再也不能成为钢琴家,她与13岁女孩的不伦关系,她在疗养院里与直子的亲密无间...陈英雄也都将之略去。这就使得玲子的形象非常单薄,最后跟渡边君完事后那一句“我又找回了年轻的感觉”真是够雷人的。

   同样的问题在永泽,初美身上也存在着。永泽绝对是个喜爱读书,且对书的品味非常不俗的人。他和渡边初次结识也是缘于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共同喜爱。陈英雄却硬是让他讲出了“人生多么美好,不要在静止的书本里浪费时间”这种话。

    整部电影把《挪威的森林》纯爱化了。把它简化成了一部爱情故事。这小说最大的主题其实是死亡,里面的爱和性,情和欲,以及其中人物的生存状态是在这一主题之下才得以延展。“死不是作为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着。”导演要把它拍成一部三角恋,做这样的提纯处理,当然也无不可。毕竟影片也是一次再创作。但问题是导演也没有完全把它拍成纯爱片,似乎还想捎带着也探讨一下迷茫的人生。最后使得整部片子怪模怪样,渡边不是渡边,但又有渡边的影子,绿子不是绿子,但又有绿子的影子。搞到最后,这片子就既不陈英雄也不村上春树了。还不如学学张艺谋,要改就把这“中心思想”给改得彻头彻尾的。虽然山楂树之恋原小说里也有一些情欲描写,比如说写到老三和静秋躺在一起时勃起了,背着静秋过河时感觉到静秋丰满的胸部在后背上跃动等等。但经过张艺谋的改编,现在一提起《山楂树之恋》,谁想到的不是“纯”啊!

PS 我觉得玲子和渡边为直子举行的音乐祭礼绝不能少啊。他们喜欢看的书,喜欢听的歌神马的,陈英雄都视而不见。村上的世界里,音乐绝对是要展现的啊。。。NND继续背单词了。一个小时写了这么篇东西好有负罪感。

 6 ) 一宵冷雨葬名花

  虽然直子最后是吊死在一片雪地里,不过那时我还是想起了这句诗,一宵冷雨葬名花。

  在大概去年吧,得到挪威的森林会被拍成电影的消息时,即期盼又害怕。期盼过那夜夜伴我的文字变成真实的画面,又怕失望,怕那些画面摧毁深藏在心里曾经那片海市蜃楼。纠结地等候着这部电影。直到日本公映前好几天,看电影的宣传网站上,在电影挪威的森林下,并列着,挪威的海,挪威的山,挪威的菜等等,一系列挪威之旅的介绍。 似乎有点讽刺地意味着电影对原作的理解程度。

  电影是12月11日周六开始上映的,我在那天晚上订购了周一的电影票,只是因为平日会打折。很不巧,今天,周一,东京下雨了,初冬的冷雨。我应该只是会抱怨一下,早知道下雨就不订今天的票,或者后悔一下买票时没有看三天之后的天气预报。但是又很巧,这雨非常应电影的景。

  现实是雨,电影也是雨,直子生日那晚是雨天(原作也是雨天),后来去绿子家作客后接吻的时候也改成了雨天,渡边每晚的踌躇也在下雨… 那雨,似乎无时无刻在提醒我,导演是出生在应该算热带气候的越南。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 我很清楚的记得,小说中直子生日那晚是雨天。而我只记得,噢,电影里稍微有点剧情的地方全是雨天。 泛滥的一种标记符号。似乎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导演似乎是雨天一定用来渲染悲伤。这样看来,想必在越南的热带气候下,是很难不得抑郁症了。

  这就又回到了一个原点,村上春树的小说为什么打动人? 从各个层面分析,答案会有很多。 但从上面的一个比较来看,我觉得,至少有一个答案是,小说描写很平淡,用很普通,自然,不做作的手法叙述,而不是固定用一种事物很生硬地去象征另一种事物。比如电影了,用雨来渲染忧郁,试图用那个手掌的伤口刻意象征内心的伤口。把那个伤口拖上至少一个月,还能一捏就流血。 而小说里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描写,更能理解肌肤的伤口会愈合,而心里的伤口... 这种表面平淡的写实,反而能渗入人心。

  小说中给人与真实感的,还有那些地点的标记。直子和渡边在东京偶遇那天,从四ツ谷,走过饭田桥,过了御茶之水,最后到駒込,渡边的寮能看到新宿的夜景,绿子家在丰岛区的大塚,永泽,初美一起去过银座吃饭,然后和初美在涉谷散步。我能很清楚地列这些地名,也许是因为我来了日本这么久。但是,我也很怀念,刚来日本的时候,在地铁或电车上,无意经过某个站,看着站牌(当时听不出来),然后一瞬间想起, 噢,这个站好像在挪威的森林里有提到过? 这就是一种真实感。小说里有,而电影里没有。小说里那些没有画面的住宅区两边小商铺的小路,那些沿着铁路的小路。 而电影里除了森林还是森林,提到了一次駒込(我觉得那里不是駒込),并未有其他地点的标记。把马甲一换,那些学生运动的人换成文革的。这事就能发生在中国,甚至是越南。

  一个车站画面完成的地点标记,一段铁路,飞驰的电车。这些在日本动画,日剧的日常元素。居然没有在这部电影里出现。我不认为这是越南导演的一个革新。有些东西就是不能少。

  画面与文字的表达方式的差异,更多混杂着理解的差异。 关于木月的自杀,小说里似乎是写了一句,我不知道究竟花了多少时间死去。 就这比手指头略多的几个字,电影里用了几分钟,几百上千格画面去表现。显然有些傻气。并不是直面死亡,就能传达悲伤。 相反,小说开头描写那些风景的画面,用了很多字。但用画面,几十格就能重现的画面。却反而被省略掉了。那汉堡机场的细雨乌云,那些闪回的风景和对话。反而是增加故事真实感,和因时间的冲击的忧郁气氛的最好手法。试想,如果片头会有大量不稳定的闪回镜头,接着开始叙述故事。在观众心理,会制造一个这个故事是回忆,是真实的感觉。而导演没有。

  在角色上,小说里绿子自我评估过胸型好,可电影里绿子根本就没有胸(喜欢那个演员的原谅我)。当直子每次歇斯底里地吼叫时,我怀疑了, 难道直子不是因为不能发泄自己的感情而死的吗?对起比电影里那个歇斯底里大吼大叫的人的直子来,小说里,直子只哭过两次,生日那晚那次,和后来在疗养院里提到木月的时候。怀念起那个走在前面,漫无目的,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的直子。

  这部电影,画面唯美,风景如诗。可惜我并不能满足于这些表面的美。这不应该只是小说的插画。我开始怀念书里绿子的很多小故事,那个戴湿胸罩为了存钱买厨具的故事,那个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区别的问题,去千叶的女朋友家做客的遭遇。而电影里绿子除了性幻想外很难说有什么故事。 或者是我看东西的方式不一样,我开始怀念起所以小说里的支线小故事。玲子的故事,甚至和渡边打工时认识那个学美术学生的故事。

  那雾气氤氲的山,那翠绿灼眼的草,还有那飞舞的雪花,配上舒缓而忧郁的Norwegian Wood。给了我们很多东西,但也少了很多东西。我说了很多,我不是说电影不好,也许我是想说不够好,或者说希望能更好。

  电影用不算完美的每秒24格的唯美影像,再现了40年前那个充满迷茫,悲伤,以及爱的故事。

 短评

除了画面,一无是处。选松山健一和水原希子倒是不错。

6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较差

这是一部越南导演拍摄的根据日本小说改编的挪威电影。

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就李屏宾的摄影,还是值得一看,松山健一比想象中的更像渡边

1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sex细节都没有怎么刻画人物性格的区别啊,陈英雄这不糟蹋我青少年性启蒙读物呢么。直子是性冷淡不是石女啊!绿字变口淫党了啊!比重太小了啊!说好的女上位呢!这分明不是韩寒,王菲和萧亚轩重新演绎《永不瞑目》呢么?

11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还行

世界上沒人喜歡寂寞,只是不想勉強交朋友

12分钟前
  • DiDi
  • 推荐

看完了,不推荐。直子太丑而且神经质的太过分,为疯而疯,失去了自我。绿子不错,虽然胸太小但是演技弥补了。许多喜欢的情节没了,敢死队基本无视,火灾之吻变成雨后之吻,最后和玲子在一起也处理的很突兀,主要是玲子没展开,失去了别有的韵味。初美和永泽很好,没失望。总体评分65。

15分钟前
  • 渡边
  • 还行

一部让我在硬与软之间徘徊、所有女演员都想跟男主做的关系很屌乱的电影。

17分钟前
  • ░▒▓██
  • 还行

哪儿不对劲呢,就是不对劲嘛。

21分钟前
  • 松如
  • 还行

終於看了『挪威的森林』,確實有點遜,一開始的敘述十分凌亂,沒看過小說的人肯定一頭霧水。直子滿二十歲生日,渡邊去綠家吃飯,兩場重頭戲看來都十分平板,日本電影最厲害的細節,在此完全消失了。劇本是一大敗筆,菊地凜子也完全沒有直子的靈氣,電影拍出了小說的外貌,卻沒拍出小說的精神,可惜了。

26分钟前
  • 愛永
  • 还行

村上春树叔叔,原来您对爱情的solution就这两个东东:death & sex.

28分钟前
  • 生生不息
  • 还行

哈哈哈,一部关于性,爱和死的搞笑片

29分钟前
  • 三茶*
  • 较差

我没看过小说原著,单纯为了看松山而看的。松山在这里镜头很多造型很多基本上都保持清爽的感觉我很满意。画面不大有日本FEEL我也没当它是日影来看了,至于故事方面……导演你不太懂得讲故事吧,还是只是我个人的水平问题……不过看完电影也没有想去看小说就是了

34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绿子完全不是那个绿子啊。松山健一越到后面也越不像渡边。直子卖力地哭,可惜剧情模糊化,让人对她的无助很无感。果然文学和电影是两回事。陈英雄没有做好功课。整个片子的基调和氛围有问题,成了个压抑的苦情戏。最最不喜欢的竟然是配乐,这苦凄凄的配乐扭曲了摄影的美。只有那漫山疯长的绿草真好看。

38分钟前
  • 时以星
  • 还行

每个人都有他心中的挪威森林, 陈英雄的森林有点去日本化, 情的表达过于外露, 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是少了点挥之不去的苦楚. 直子的年纪大了些, 但菊地凛子的演绎还是动人的, 相对绿子的演绎的可信度就很低.

40分钟前
  • 林克不在場
  • 推荐

潮乎乎,大片色彩和稍微饱和的颜色有点不像日本爱情片,但本来它就是个越南人导演的.就故事本身来说应该还算好,直子很原著,小绿的戏份有点偏低了.配乐不错,但剪辑稍微懒了点,常常给人一惊一咋的感觉.一句话总结的话是一部很"湿"的电影.恩,各种你能想到的"湿".

43分钟前
  • Yazawa
  • 推荐

刚知道这玩意开拍的时候,咱的反应是“娘咧... 陈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咱不幸淡忘了这一点并且生出了期待来,这,是一个杯具。。。叙事也是一个杯具,另外按某人的话说,会让菊地这种圆脸兔牙的来演直子,大概是因为要庆祝兔年罢。。。

44分钟前
  • RS
  • 还行

那森林里的风景,愈见模糊,愈见清晰。。。。多年后,我终于明白《情书》与之的关系。一特写我就受不了菊地凛子的老脸,可是她却能传达出那种娇羞脆弱的感觉,让人心生怜惜啊~~我觉得情绪很到位,可是人物比原著单薄了许多——以及,到现在我还不懂木月干嘛自杀- -

46分钟前
  • 小锡兵
  • 推荐

第15分钟,直子开始情绪崩溃了。看着菊地凛子,看着熟悉的文字变成了眼前的画面,我也跟着崩溃了……!!!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爱情有很多种姿态,而在这部小说里,反应的是那种既淡又深沉的情感。有点不理解直子,为什么她会对始终忘不了木月,以至于她的心里再也不容许别人闯进。

49分钟前
  • arcticcircle
  • 力荐

為什麼他們不去試試帶有潤滑劑的保險套呢?

54分钟前
  • Vinta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