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独特

HD

主演:查内尔·克雷斯韦尔,尼克·迈瑞莱格伦,阿比盖尔·劳里,刘易斯·布朗,多米尼克·卡特,阿米莉亚·克拉克,克里斯·乔奇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死于独特 剧照 NO.1死于独特 剧照 NO.2死于独特 剧照 NO.3死于独特 剧照 NO.4死于独特 剧照 NO.5死于独特 剧照 NO.6死于独特 剧照 NO.13死于独特 剧照 NO.14死于独特 剧照 NO.15死于独特 剧照 NO.16死于独特 剧照 NO.17死于独特 剧照 NO.18死于独特 剧照 NO.19死于独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死于独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BBC电视电影,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剧情基于大量事实,并得到了当事人及其亲属的合作与支持,尽力还原了整个事件。  2007年八月,Sophie Lancaster和男友Robert Maltby在公园被一群青少年地痞袭击,21岁的Robert重伤,20岁的Sophie被暴力殴打致死,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的哥特打扮,Sophie死于独特。  从头到尾让人心碎的电影,恰到好处的插叙叙事,由Nico Mirallegro、Abigail Lawrie和Chanel Cresswell主演。Robert爱绘画,Sophie爱读哈利波特,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试图伸手保护对方,而这宗谋杀案的两位主犯分别为15和16岁。  On August 24, 2007, twenty-year old Sophie Lancaster was ...大牌明星猎食者:日本流行音乐的秘密丑闻合理怀疑2022Jimmy~二货般的真实故事~心火(1997)水墨人生第一季两位妈妈第一目标成为顶级明星的前一天暗藏杀机花牌杀人幻觉一级恐惧张晓磊版恐怖分子斗破苍穹电视剧版桃花劫护照1990这段恋爱是罪过吗?三浦部长,今日成为女人权欲第二章第三季魔力大篷车天神折鞭之地:钓鱼城1259出埃及记2018恋爱Y世代天剑绝刀之独孤九剑大巫歌:恨与兴星期8铁拳男人英语远山的呼唤伴我闯天涯(粤语)被指控的人更好的世界临时演员2017无医可靠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毕科爱在呼唤卢克·凯奇第一季大魔术师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落红三对鸳鸯一张床木乃伊女士的诅咒小鬼三个爸粤语呼叫助产士第八季求鲜四季

 长篇影评

 1 ) 《死于独特》

直到电影演完了,还没明白影片为什么起了个这名字。琢磨了半天,才恍惚弄清楚了,“独特”二字指的是前卫的装束和打扮。意思是指英国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非主流”年轻人,“打扮用上眼线和红唇、带有褶皱的花花公子衬衫,渲染了雌雄莫辨的氛围”。

片子不长,也就一小时吧。内容其实很简单,英国一男一女俩朋克在街上晃荡,在公园里,结识了另外一伙小朋友,聊了,唱了,嗨了。闹着闹着,其中一人说:“我看不惯‘非主流’。”另一人回应:“我也是。”“你敢教训他们吗?”“怎么不敢?”于是其中几个人上前来拳脚相加,结果,男重伤,女死去。警察调查,找到其中一人,反复而艰苦的思想工作,终于交代了所有事情,犯罪者被绳之以法。

这场面让人回想起50年前北京动物园前的“小混蛋”之死。在送“小混蛋”去医院的路上,被戏称为和“小混蛋”一头的那小子捅了他致命的一刀。

邪恶的环境造就邪恶的心理,邪恶的心理指挥着邪恶的行为,结果,一个生命消失了。几个家庭被毁了。

BBC拍摄的这部电影很仔细很认真,大量的短镜头闪回,不停晃动的镜头,光怪陆离的色彩,近乎于噪声的背景音乐,造成一种诡异和不安的气氛。

实际上,这两个“独特”的男女,除了服饰打扮以外,和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男友罗伯特为了取悦女友索菲,冒雨步行很远,在书店门口等到半夜打折,买回了索菲喜爱的《哈利波特》

索菲欣喜的接过书,沉默了一会说:“我好怕。”

罗伯特说:“怕什么?”

索菲:“我怕童年就这么结束了。”

罗伯特:“那又如何?有时候一些美好的回忆,也足够让人开心了。”

索菲开始读书:“我们都是人,不是吗?每个人的生命,都一样珍贵,都值得保护。”

少男少女的爱恋,不都是这样吗?纯洁、无邪、奉献。无关服饰,无关爱好,无关信仰。他们不想去招惹谁,不想去妨碍任何人。而就在几天后,仅仅是因为别人的看不惯,他们的生命就无端遭受了摧残。书中的警句,似乎暗示着他们悲惨的结局。

人来到了这个世界,如何生活,有怎样的活法,完全是自己个人的选择,只要他们没有妨碍别人,任何人无权干涉。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那几个小恶棍如此冷血,如此漠视生命?

还是继续前两天的话题,人的本性是什么?

“性本善”和“性本恶”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了。而我始终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珍视生命,酷爱自由。那种崇尚暴力的潜意识,其实也是保护自己生命的需要。当受到无端侵犯的时候,在法律上,叫正当防卫,在道德上叫“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那些无理取闹的人,那些战争狂人,在出手之前,也大都振振有词的言说一番,什么动手是由于对方的错误不得已而为之。以博得同情。这恰恰说明了人心的向善。

在前一篇观感里曾经说到:社会越进步,离人的本性越远。曾经有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仔细琢磨起来,这里面其实还包含着另一个真理:存在即不合理。明天的“合理”总是要否定今天的“不合理”。法律、道德实际上都是人们理性思维的结果。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这些传统的法律和道德观念并不完全适合于现在,这说明了有时候理性思维的不可靠。理性的光辉下阴影面积依然很大。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比如十九世纪被西方普遍认可的使用黑奴制度,在今天的社会中早已被抛弃了。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仍然为人们所称道。原因就在于前者背离了人的本性,而后者更贴近人的本性。

在任何时代,法律、道德观念和理性思维都是有局限性的。社会在发展,人们也需要不断的否定自己,完善自己。即使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人群也尊崇着不同的道德观念,判断对错分辨善恶最终的标准就是人的本性。

理性对人性的背离真的是很无奈。也许,这种背离也许是走向回归的必由之路。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还会有很多索菲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影片中,女警官和目击者有这样的对话。

警官:“你应该做这件事,为罗伯特和他的家人做这件事”。

目击者:“你是在让我站队吗?帮两个我都不怎么认识的人,而不是帮哥们吗?”

警官:“我是让你在凶手与受害者之间,帮助受害者。我也可以走,但你现在的感受并不会远去,不要让你后半辈子都无法直视别人的双眼。”

这是两种不同道德观的较量。

无论什么时候,运用语言暴力、理性暴力和肢体暴力无端干涉他人的自由、侵害他人生命的行为都应该遭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

 2 ) 如果你的世界是座囚牢

《murdered for being different》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据说基本还原了事情的始末。故事里的主角Sophie和Rob因为异于他人的哥特打扮而惨遭群殴,最终Sophie死Rob重伤。这起伤害案的起因就只是因为“看不顺眼”“异于常人”,而类似的案件每年都有,英国甚至在去年发生了七万余起仇恨案。


起因:哥特装扮。

百度了一下哥特式着装。

哥特式着装并没有统一的制式设计,主要元素包括黑色、深色的衣服、银饰、黑发、红发或浅色的金发、苍白的皮肤、黑色的唇膏和眼影等等。

电影画报里的Sophie和Rob就是典型的哥特式装扮,红黑相间的脏辫,苍白的皮肤,厚重的眼影,深色的衣服,唇上的多个金属环和钉。从打扮上来说,确实非常非主流,喜欢的人可能会欣赏,不喜欢的人大概敬而远之。这种装扮充斥着一种暗黑禁忌般的生人勿近气息,他们通过这种不被普遍大众所接受的装扮将自己与外界隔离,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囚牢般的空间,让自己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享受自己所爱的一切。

Sophie和Rob的相遇相爱就是同类抱团取暖的最好诠释。因为不被理解,所以始终活在自己的囚牢里,终于遇到了和自己同样的伙伴,满心欢喜,互相邀请对方踏入自己的世界,他们在一起构筑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囚牢。

撇开外表打扮不谈,Sophie爱哈利波特,Rob爱画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爱好。没有灵魂出窍,没有吸血鬼蛰伏,没有暗夜行凶,他为了她深夜等候在书店只为去买打折的哈利波特,他说她是天使所以在她的后背描画天使的翅膀,她为他念哈利波特的内容,她鼓励他正视自己的不同勇敢地走出去面对别人,他们真的就只是普通人而已。

对,他们给自己画了一个牢,但偶尔还是想出去放个风,甚至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每个人活着都或多或少追求那份认同感,可能我们在追求能力认同追求地位认同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他们仅仅渴望别人能够认同他们的装扮。

可是,Sophie最终因这份哥特式装扮而死。


施暴者:两个未成年孩子。

我们现在听到的关于孩子们最多的话大概就是“这些孩子们都是怎么了”。从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来看,他们的世界观尚在构筑,很多是非黑白界限都很模糊,而对很多事的评判也毫无概念。就2007年8月Sophie遇袭这件事来说,本来是Sophie和Rob与人为善想交朋友的初衷,演变成了一群未成年人对哥特风看不顺眼就上手的暴力事件,要深究为什么,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这些孩子们身上有着无形的囚牢,让他们只能看得见自己想看见的事物接受自己想接受的事物,让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膨胀的自我,和被他们踩在脚底下的他我。一旦这个囚牢空间遇到他我来犯,领地意识就会迅速启动逼迫他我就范。他们需要的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享受自我的至高无上和他我的顶礼膜拜。因为心理还不够成熟不能自如地控制情绪,所以强迫他人臣服的手段就变成了暴力和伤害。更甚者,他们的世界里,就是通过暴力和伤害来满足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完成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

如果受害者的囚牢是为了保护独特外表下纯净的心,那么施暴者的囚牢是为了掩盖平庸外表下暴戾的情绪。地球不是以你为中心而旋转,你要接受你不是世界中心的事实。而即使再被边缘化再怎么微不足道,都是独立的个体完整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施暴者除了两个主犯,还有一群从犯。

这些孩子们最初是被怂恿被挑唆,后来是出于害怕的心理被迫选择站队,不可否认这是从众心理作祟,但是他们从的是他们认为的“强者”。虽然不甚赞同“以暴制暴”的手段,但如果足够强能够做到以暴制暴,可能伤害就会降低很多。
Sophie们固然特立独行,却有着敏感脆弱的内心和不堪一击的攻击力,前者让他们在面对流言蜚语时无法真正做到心无旁骛,所以宁可躲在自己的囚牢里眼不见为净,后者让他们在暴力事件中无法自保,最终一个精神失常一个命丧黄泉(真实版本里的Rob虽然幸存却依靠药物维持着生命)。
你无法指责这些孩子们的“从众”行为,因为他们首先需要自保,才能够换取时间或者空隙去救别人。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以一敌百的战斗力,贸然选择弱者站队只会让自己完全暴露在危险中从而更加刺激施暴者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囚牢,我们都被囚禁其中而不自知。如果能够走出自己的囚牢,请睁开眼睛好好感受它最真实的模样。如果不能,请尊重隔壁的囚徒,众生平等,我们应该尊重生命里的百媚千红。


Sophie用生命去求这份认同,想必生者也会不吝给予吧。
愿逝者安息,生者铭记。







儇舞

 3 ) 每个人的生命都一样的珍贵 方汉君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经历“文革”荒芜岁月后的中国,有了蓬蓬勃勃的新气象,在1979年上映日本电影《追捕》及《巴士奇遇结良缘》《生死搏斗》等港片后,伴随着迪斯科的兴起,被人斥责的“奇装异服”也悄然流行。最显眼的便是喇叭裤,人们嘲笑那肥大的喇叭口可当大扫把。穿喇叭裤有讲究,一般会留着矢村警长(《追捕》中的角色)那样的长头发,再配副墨镜或蛤蟆镜,这样才显得与众不同。按现在的话就是酷毙了。

我亲眼看过,1979年的国庆节,正上映《保密局的枪声》,电影院前就有女孩子穿着超短裙。难以想象,1976年中国还处于“文革”绝对清一色的着装中。身着“奇装异服”,夹杂着单卡录音机传出的“靡靡之音”,成为那个年代年轻人赶时髦的奢侈品。虽然被老革命嗤之以鼻,但很多年轻人还是我行我素,“二流子”“小痞子”就会叫开来。但骂归骂,倒很少有人因为“奇装异服”被欺凌和被殴打的事件,因为他们装扮很邪门,反而让别人小怕怕。显然,那种流行装扮,是对于“文革”禁锢岁月清一色着装的一种“反叛”,称之为个性解放也不过分。

1983年8月“二王”事件后,全国治安有点乱,遂发动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严打”,当时有点扩大化趋势,不乏“奇装异服”者被抓,这种刻板印象,仍是“文革”当中凭脸谱化定性的余波。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形下,“奇装异服”,或现在所说的另类酷我装扮,都不能因为谁看不惯而遭欺凌。每个人都有保持自我装扮的权利,只要他(她)没有伤害到他人,或影响到别人的生活,那就无可指责。一个健康美好的社会,应是和而不同又和谐共处的良性循环,而非看不惯就打。

如此,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执导的《死于独特》(2017·BBC制作),就显得极为可贵。影片只有61分钟,却呈现了一个由真实事件演绎的凛冽故事,从始至终,让人伤痛不已。本不应该发生的事,还是惨烈的发生了。片头说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本片基于调查采访以及新闻报告,一些人物是为了戏剧性目的而创造,剧本有可能会引起部分观众不适的镜头。”

影片把我们拉回到2007年8月11日那个暗夜,在英国小城兰开夏娜郡的贝克鲁滑板公园,20岁的索菲和21岁的男友罗伯特遭到一群身份不明的年青人殴打,情势危急下,一名叫迈克的小伙打电话呼救。结果,女孩索菲在入院急救十几天后不治离世,罗伯特则从死亡线上侥幸活下来。影片的艺术性也是独树一帜,突出真实性效果,采用现实与过往的快速交叉,阐释了这对恋人自2005年相识,直至2007年发生不幸事件这两年多的经历。

现实则是事发后,女警察不停地寻找目击证人的艰辛过程,主要是想通过小伙迈克提供有益的线索,但胆小的迈克因为受到了参与斗殴者的威胁,他们警告迈克,如果吐了一个字,他将死翘翘,于是,这一帮家伙都玩起了攻守同盟,不准对警察吐露一个字。这很像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那些校园欺凌事件,大多都不了了之,受欺负的孩子最终都只能吃个哑巴亏。

《死于独特》中的转折点,乃是因为索菲的不治死亡,给迈克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女警察也告诉他,现在已进入谋杀刑事案的侦查,让他抛弃幻想。她说“不要让你后半辈子都无法直视别人的双眼,就因为你现在的羞愧感,你得让他们羞愧去。”难得的是迈克的母亲,一再劝说儿子勇于举报这种不法行为。在此情势下,迈克终于坦白了这件事的由来。

那天在商店打工的迈克,看到了一身哥特风装扮的索菲和罗伯特,很是喜欢。索菲梳着一头花色脏辫,指甲油,最富特色的还是她的鼻环、唇环、耳环,可谓环环闪耀。她总是散发着明媚的微笑。而罗伯特留有卷绺的长发,打着唇钉,深眼线,最晃眼的还是他的骷髅戒,脚蹬漆黑锃亮的长皮靴,酷毙的造型与索菲极为匹配,好像他俩天生如此。

迈克一时兴起,主动邀请他俩到滑板公园玩。对于他俩来说,这还是他们第一次有人主动邀请他们。要知道,这两年来,他们遭受到的大都是冷嘲热讽和辱骂。的确,到了公园后,索菲爽朗地给他们每个人散烟,喜悦难以言表,这是迈克等伙伴对他们的一种肯定。

这时不远处,彼特和特德这几个小子,好像有一种真痞子看不惯假痞子的心态,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不想因为他俩的独特而被冷落。对于这几个混混来说,本来就看你俩特不爽,因你俩他妈的玩独特。于是,怒火冲天的他们,便开始过来叨叨“变态玩意”,接着即是一哄而上的辱骂“打死他,头给他打烂,发臭的非主流混蛋”。

如此情势突变,谁也没想到。罗伯特被打得不省人事鲜血直流,索菲亚哀求着,但没人主动上来制止,旁边的人都不知所措,吓得惊呆了,一直愣在那。这时,如果有人挺身而出,哪怕只是拉开,也不会有如此的恶果。随后,索菲亚也同遭厄运,不忍卒睹的现场,血肉模糊……他们跑了,这时的迈克才缓过神来,打了急救电话。迈克说,我带着他们到公园玩,以为很开心,后来发生的事,我当时怕极了,不是我救了罗伯特,而是索菲。

是的,索菲以她的生命拯救了奄奄一息的罗伯特。2005年初,他俩相识于一家舞厅。在这个小城,同样的独特装扮,总有一种惺惺相惜。罗伯特性情温和,为人善良,酷爱绘画,他把她的身体当作画布,给她彩绘上天使的翅膀。他笑着说你就是蒙娜丽莎,我是达芬奇。乐观的索菲亚对于那些嘲笑他俩的人,从来不会退缩,总是鼓励罗伯特要勇敢地面对那些看不惯他俩的人。

他们爱的如此单纯,如此的不畏世俗。罗伯特知道她喜欢哈利·波特,就淋着雨跑很远,给她买来了新出版的《哈利·波特与死亡神器》。欣喜的她给他读着书中这样的话:“人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就看你选择哪一面,我选择光明,那才是真我……我们都是人,不是吗,每个人的生命都一样的珍贵,都值得保护。”想来这也是他俩对于自己独特装扮的一种慰藉吧。

他们爱得真挚,却因为个性的装扮,而屡遭斥责,最终逃脱不了悲剧的收场。这真的值得我们深思。影片最后,康复的罗伯特自信满满,伴着深情的歌声“如果上帝能让我们身份转换,我宁愿那个人是我”,由衷地表达了罗伯特对于索菲亚的怀念和不舍。依然个性不改的他,走向大街走向人群。彼特和特德,都因谋杀罪被判了无期徒刑,其它几个跟班的小喽罗也被判了五年不等的刑期。

《死于独特》当然并不是说“独特”有罪,恰恰在说“独特”不是错,更不是罪,有罪的是那些以自己行为习惯,去打扰直至伤害“独特”的人。“独特”本身,坚守在一个小城已属不易。任何人都没有随意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利。问题是,人在特殊情境下,恶的因子总会如猛兽出洞,尽显疯狂与狰狞,而袖手旁观者则一致的漠视,看起来是惧怕,其实乃因缺乏正义感所致。胆怯往往来源于无知与信念的缺失。

最可悲的是,现在的社会,很多人习惯于一种麻木不仁的模式里,甚至喜欢看别人被欺负的笑话,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比比皆是,往往他们是说一套做一套,其所作所为令人作呕。看看,单英国2016年就有近7万起仇恨引发的罪案,达至最高记录。一个六千万人口的国家,且代表西方文明最高的国家,如此之多的罪案,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这其中当然有新移民与当地人发生冲突的事件。看来,这个世界并不安宁,似乎一切都尚待澄清之中。的确,一个社会想要达至真正的和谐与安宁,就需要宽容的力量。宽容是一种气度,一种良善,更是一种美丽的和光。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2017、8、5

 4 ) 死于不一样

片中男女主人公一起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几段。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We've all got both light and darkness inside of us . What matters is the part you choose to act on. That's who we really are.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1 We are all human, aren't we? And every human life is worth the same and worth saving.

2 As Harry looked at her, he touched his hand absentmindedly and touched the lightening scar on his forehead. The scar had not pained Harry for 19 years. All was well.

The end.

知乎有人评论这部电影,引用如下:“以他俩的智商也只能看这书了。”

不知道从短短的一小时的电影这位是怎么看出人家的智商。

也不知道这位怎么就站上了智商的制高点。

然而就凭这一句评论,我就知道这位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变成电影里的那种暴徒,消灭掉那些看不一样书的人。

因为我自己也因为读的书,看的剧,被别人鄙视过。因为不一样。

这就是冰冷现实。

 5 ) 你是天使,当然要有翅膀。

这是两个坠入爱河的少年。 在嘈杂的人潮中一见钟情;在对方背上画翅膀;在屋顶的火炉旁相拥着读《哈七》。 温柔,浪漫又天真。 除开朋克的穿着风格引人注目,其实和亿万个平凡人一样。 但就是这么一点不同,他们被陌生人呼作“怪胎”,引来没有来由的殴打,直到命悬一线。 只是因为穿着打扮比别人独特而已。 仅此而已。 有多少人,仅凭初见的印象和自己少得可怜的人生经验就给别人下个判断,打上标签。所有依据来源于“我听说......”“你看他那个样子......”甚至不知对方名姓。 愚蠢又可怜。 放得更大来看,如果这样的人占大多数,这会是一个排斥“不一样”的世界吗?会是一个拒绝多样化,不允许人去选择更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地方吗?恐怕在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这种趋势。 最后Robert出院时,依然如受伤前一样,仔细穿戴,画上眼线,就像将上战场的战士换上戎装。因为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她不能让那些愚蠢的人以为自己是对的。 然后对用生命保护他,教他勇敢做自己的Sophie说:『我不会再害怕了。』 希望我们都能勇敢一点。

 6 ) 另类就该死?引起仇杀的偏见才该死!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

“做自己”是当下很常见的口号,但有的人却因为做自己,被残忍杀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真实的存在。

BBC根据一起真实的“世俗偏见杀人案”改编成一部电影——

《死于独特》

这部只有一小时的电影虽然剧情简单,但值得每个人看一遍。

在酒吧,20岁的苏菲和21岁的罗伯特相识,一眼就看到对方的他们是同类。

外表虽是哥特式打扮,内心却是从未长大的孩童。

苏菲喜欢《哈利波特》,他们会在一起依偎着读其中的片段。

为了给苏菲惊喜,钱不够的他走路来回给苏菲买了打折的《哈利波特和死亡圣器》。

罗伯特喜欢画画,他觉得苏菲是他的天使,于是在她背上画上了翅膀。

他们拥抱,他们亲吻,他们相视而笑。

他们的感情和其他情侣并没什么不同。

拥有美好爱情的他们却要忍受有些陌生人对他们妆容的指指点点甚至人身攻击。

人们骂他们“非主流”、“怪胎”、“变态”,不仅嘲笑他们,还拿东西扔他们。

内心因此受伤的罗伯特甚至不愿再出门,苏菲告诉罗伯特逃避没有用,自己没有做错,就不要在意那些白痴。

——我们做错了什么吗?

——没啊

在便利店,苏菲和罗伯特认识了两个男孩,其中一个男孩邀请他们去公园玩。

在公园,一群看不惯他们打扮的青少年袭击了罗伯特。为了保护罗伯特,苏菲也被打到昏迷。

血泊中,两个被打得面目全非的人,依然想要尽力去握对方的手。

苏菲死了,罗伯特带着对苏菲的爱变得勇敢。他打扮回从前的样子,回忆着他们美好的曾经。

电影用交叉叙事和闪回再现了这起案件,受害者有没有死,警方是怎么找到凶手的,都牵动着我们的心。

不时插入的受害者的爱情故事,更是用美好纯粹衬托出这类案件的残忍。苏菲和罗伯特的爱情越是美好,当这种美好被打碎时越是让人心碎。

在打斗发生时,没有人出来阻止,没有人报警。在打斗发生后,没有人愿意说出真相。当警察询问时,都说不知道、没看见、没参与。

这种冷漠让人心惊。

邀请苏菲和罗伯特去公园的男孩,没有参与打斗却也没出面阻止。

在事后选择了叫救护车的他,因受到打人者的威胁而对警察保持沉默,但也不得不忍受着内心的煎熬。

他的冷漠和隐瞒何尝不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好在,他选择了说出真相。

苏菲的案件发生在十年前,凶手也得到了严惩。但去年,英国还是有七万起仇恨罪案发生。

这种仇恨是偏见,是狭隘,是自以为是。悲哀的是,这种偏见并不因法律严惩而减少丝毫。

苏菲和罗伯特,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伤害了谁?不!都没有!

就因为他们的外表与世俗格格不入,所以被诋毁谩骂乃至丢掉性命。

世界这么大,总有跟世俗不同的“另类”。

有人和充气娃娃结婚,有人喜欢满身刺青,有人是同性恋,有人喜欢奇装异服……但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生命和尊严。

人人生而平等,说起来信誓旦旦,做起来免不了夹杂着世俗偏见。

在电影里,苏菲和罗伯特一起读《哈利波特》:

我们都是人,每个人的生命都一样珍贵,都值得保护。

我们每个人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哪一面,这就是真我。

人们可以不接受少数派,但必须尊重他们的存在。

多数派从来都没有定义少数派的权利,更没有伤害少数派的权利!

过什么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对错,但事有对错之分,人有善恶之分。

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与众不同的人,就不是错吗?!

用自己以为的“对”作恶,就不是恶吗?!

 短评

非主流遇袭事件,就是小青年冲突斗殴下手重了,云南打女游客拍成电影估计比这个好看

9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还行

you are my angel.why are we still here?it's not like we found our new thing,is it?our new meaning. We are all here. We don't have a clue why

11分钟前
  • F
  • 力荐

好心塞啊 中国这样的事件不少 为什么没有大媒体排成这样的伪记录性质的片子 比起今日说法 这样的更能够得到传播我绝对。 歧视确实容易造成偏见 偏见容易导致被暴力 让世界多点爱吧

12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爱读哈利波特的Sophie美的让人想哭。这世界上找到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并相爱是多么难得…仪式感的镜头和强大的背景音乐,只是想想暴力场景就让人受不了。希望世界上更多人能接受和包容身边独特的人。

13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故事简单,手法和观感不佳。反映的问题很好。死于独特吗?是死于那些别人变态的心理。

16分钟前
  • Tough
  • 较差

不是死于独特,是死于偏见、死于无知、死于不妥协。我一向对running up that hill无感,今天才发现原来这首歌这么好听。

19分钟前
  • 桑下
  • 力荐

一言不合就动手杀人

22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朗读死亡圣器和尸检剪脏辫两个场景近乎泪目。哈利波特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意义,早不止于儿童读物或畅销书了吧。

27分钟前
  • 斯琴高丽的伤心
  • 推荐

平庸了麻木的活,独特了清醒的死,你到底要哪个?

31分钟前
  • 夕颜
  • 力荐

最难过的是,在我眼里那么酷的人,也会拥抱在一起,拥有彼此就再也不会害怕了。人群不只是偏见,是狭隘导致的自卑。

32分钟前
  • 你大立
  • 还行

看得我心痛极了 bgm选的真是太好了 诚意满满的一部电影 有时候恶的起源就是根本不需要多深的仇恨 无知 无畏 无聊足够成为他们犯罪的动机了

35分钟前
  • 16MAX
  • 力荐

人人都在标榜做自己,但是如果“自己”不为常人所能理解,那么做自己的代价之高超乎想象。人们永远害怕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为了掩饰自己的害怕,这种情绪往往会披上仇恨的外衣。

39分钟前
  • 生生鸟
  • 还行

永远站在少数的一边,永远尊重与包容那些与众不同的人们。

44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想不到大英帝国的青少年比小粉红们还保守 果然low逼全世界一个模样

47分钟前
  • Z-yanyu
  • 推荐

真的太心塞 拍攝其實非常簡單 也沒有刻意的煽情或者一昧地譴責暴力者 雖然平靜但非常有力量 仇恨暴力只是起源於我看你不順眼 以事件發生后的時間順述 以Sophie和Robert相遇相愛的日常插敘 Sophie讀哈利波特死亡聖器最後那段真的淚奔

51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片子没拍好,到最后也没看懂为什么被打。。。。。

55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其实不太理解这种仇恨从何而来,非我族类的思想?

57分钟前
  • 文白
  • 还行

看完电影反思自己是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那些独特的人

60分钟前
  • 第N元素
  • 推荐

⒈钢琴版<Where is My Mind>,Muse-<Starlight>,Placebo-<Running to the Hill>;⒉Sophie朗读《死亡圣器》结尾时挺催泪,Rob说「有时候,一些美好的回忆也足够让人开心了」;⒊小时候,同学伙伴打架,我可能会上前劝阻,不成就找大人帮忙/报告老师;长大后,社会复杂了,对“暴力”愈加畏而远之了。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独特装扮下不过是一对最最普通的热恋青年男女的日常。电影并非着力渲染暴力之错,而是将视角放在探讨人的从众效应。

1小时前
  • 米猪头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