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快乐第二季

全6集

主演:梅·马丁,夏洛特·里奇,丽莎·库卓,艾德里安·鲁基斯,约翰·罗斯·鲍伊,伊芙,雪特娜·潘迪亚,菲尔·伯格斯,Jack Barry,Jordan Stephens,Marisha Wallace,Tony Law,Bobby Mair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1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2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3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4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5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6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13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14心向快乐第二季 剧照 NO.15

 长篇影评

 1 ) Bipolar者的情感与感情

看到Mae,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东西。

容易成为needy的那一方、情感蹦极的那一方、很多人忍受不了的那一方。人来来去去,我们也知道自己不太会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更别说是亲密关系。

骑车把耳机声音开到最大飞奔在街道上挑战一个个绿灯的最后几秒骂对我鸣笛的汽车故意骑车到它们前面挡路,疯狂打球回家使劲吐头刺痛两天,思维极度活跃却反应不知过来这是第几天的天亮。

我的床没法躲下去,我蜷坐在书桌和墙面交叉的那个九十度角落。我感受不到一点快乐,过了半年突然会想起有这个词语。

我告诉她,她说怎么可能。

如果这一切变好,那一定是最终能与自己的黑暗斗争并决定这辈子都不要再占下风。在自己心里它就是客观存在,使劲把你往下拉或者推你下没有降落伞的飞机。

青春期的那段时间,我几乎也不记得什么。好像流了好多眼泪和有好多在别人印象中不知道为什么的笑,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我们,对亲密关系极度渴望又缺乏判断。既然决定活下去那一定会有一天会不被这黑暗掌控。总会有那么一些转机的吧。

就像他们在车后排make out的时候,Mae突然哭了。那不是突然的,那就是转机,是Gorge的陪伴和他自己终于决定要开战。他不想再占下风。

Romance blinds you。但是我们却又是极度的依赖。

我经常会被“在暴雨中跑出去淋雨跳舞大笑”的片段吸引,同样被带血色的巨大月亮带走。

跟Mae一样我们是极度的浪漫者,也是极度有风险的人。我们可能还有其他的心理标签或者社会标签。

狂躁的时候敢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这也许就是我们体验到自己活着的唯一了。如果有人愿意走进我们,我们会带给你龙卷风和海啸。

极度浪漫的极度风险者。

就算这样,我们最大的期望或许只是在醒来身边能看见她,亲吻她的额头。

我们甚至愿意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

 2 ) feel good 终于有一个在跟我的感情对话的剧集了

feel good

让我感觉真的很好。

大多数同性恋的片子都是表达一种隐忍,求而不得,甚至是隐忍的感情,来表达社会的另一种“小众文化”。

其实我很期望有一部电影、剧或者是小说,能跟我对话日常的生活,就谈一谈lesbian在日常所面临的“感情问题”。

feel good的出现,让我一口气追完了一二季,我觉得它在跟我对话,有陪伴感。

跟直女恋爱、没有安全感、担心、患得患失、甚至是失去自我一味做一名“园丁”讨好着对方,又或者是太陷入自我的情感,自己的感受,忽略对方的感受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消化,理解及解决,真的很孤独,所以再次感谢这部剧,探讨的内容。

剧篇幅不长,节奏是ok的,在双方腻歪在一起一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然后争执,和解,解决。

一些碎片感想:

一、为什么总喜欢不被自己性别吸引的人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感触。

我发现,大多拉拉,特别是T,真的很爱喜欢上直女,或许是我看的太少,她们总会不小心变成卑微的一方,总是要面对因为结婚要被抛弃的“不安全感”中。

拉瓦一个直接的lesbian,可还是爱而不得,她也很疑惑为什么要去纠葛异性恋,我是完完整整的同性恋,我不会因为世俗、结婚而离开你呀,可也还是同样爱而不得。

更有意思剧里还有一幕,是梅第一次见乔治的朋友,在家里和另一个lesbian见面,两人尴尬的连招呼都不想打,按道理,她俩是不是应该更懂对方,再想回现实生活,好像也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且我认为lesbian比gay更容易找虐,这个心理,真的很有意思。

希望喜欢女孩子的女孩子们,偶尔“放过”下自己,有的人,真的不值得,用很长的时间和陪伴等待,这样的“苦情剧”只能感动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吧。

二、梅的人物塑造,用不幸的童年及毒品上瘾,刻画了一个极端化的lesbian形象。

编剧用这些“外力”刻画了一部分lesbian内心的挣扎和“扭曲”,真的很真实。这种外放的表达方式更多产生共情,甚至共鸣吧。

在梅的身上,偶尔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童年造成的没有安全感和自卑,还有容易对某些情感和事物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女生大多是情感细腻的动物,同时我认为是很会忍耐和自我逻辑自洽的动物。

她们会对某些事物自我美化然后过度上瘾。拉拉这样子的群体,真的很容易“等待”,有的时候都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是依赖当下的感觉,还是太懒了,懒得做改变。总言之我觉得别期许和遐想自己会遇到乔治这样的人。

喜欢一定会有欲望,没有欲望的喜欢就是口头上的喜欢。真的不要在等一个口头上喜欢的人了。

特别害怕真实的自己暴露就不配拥有爱了,其实大多数人知道真实的你,也喜欢的是真实的你。

三、园丁和盆栽的角色扮演,在感情里都会存在的。这个天平,从未完全平衡,也从未完全静止。

剧情两人感情的天平一直是动态的,一开始乔治主动示爱,可能是好奇还是欲望,不知道,反正应该是下半身先驱动了。

然后梅开始依赖乔治,乔治开始纠结出柜这事儿。这里喜欢上直女的lesbian应该都经历过吧,过于真实了。大多数关系可能就直接死在这个环节了。

(比如跟朋友介绍对方是朋友,偷偷摸摸的,小心谨慎的,然后两人享受自己的小世界,待感情腻了,自然而然就结束了。)

毕竟生活不像戏剧那么drama,大多数就是平平淡淡的。

编剧给了乔治一对婚姻不幸福的父母,当然乔治确实很爱梅,也离不开,她顺利出柜了。

剧中很有意思,乔治出柜第二天就开始变得没安全感,然后大猪蹄子梅又开始只关心的情绪。(这里体现了现实生活中,得到的人有恃无恐的模样)

然后梅开始怀疑乔治对自己的感情,是不是在幻想自己是男人,而不是真的喜欢女孩子身体、心里的她。

梅想要穿裙子,试图提醒乔治,我是女孩子,

(为什么穿裙子就能代表是女生,我讨厌这种刻板印象)

可是止于担心乔治会因此而不喜欢自己,用sex取悦对方。乔治对这个心理状态一开始肯定是能难get的。

这个心理活动,过于真实,很多关系处于“付出”的一方,同性恋会多一个性别纠结,然后对此惶恐不安,彼此怀疑,走向终结。

(当然异性恋也需要收起所谓的男生该多付出,女生该体贴的刻板模式吧)

所以梅没处理好,乔治没有理解为什么,变成了压迫感,感觉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照顾梅的情绪,所以就分开了。梅会觉得委屈,其实乔治也超委屈。

大多数可能会感觉直女更容易解脱?感情容易解脱跟性别毫无关系,可能跟性格有关吧。

四、别再用自己童年和所谓不幸遭遇绑架另一半了,每个人在感情里都需要被倾听和理解。

乔治,真的蛮完美情人的,如果是我,我真的没办法忍受梅的幼稚。感情需要互相理解,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都没有特权。

珍惜,生命出现过的“乔治”吧,也少用性生活去掩盖感情的裂缝,也很蠢。

说实话高潮真不是技术多好,是双方情感到了,就有了。(约炮也是一种欲望情感的表达)

感情是交流的,不完全等同于欲望。

一起去密室那里,交流就让她们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五、只要能和ex做朋友,一定没有双方喜欢的感情!绝对没有,顶多有一方是个情感受虐狂。赶紧离开一个吃个饭、出去玩都要跟你计较钱的人。

六、梅居然不知道乔治完整的名字,说的不是名字,说的是很多人在说自己特别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都不知道爱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少陷于自我感动。

七、其他人物性格

菲尔,剧里超级无敌工具人,活在自己世界,同时也很通透吧。怎么说,我觉得是自在自由的一个独活且缺爱的状态。

乔治的父母,一个追求自由情感,一个陷于失败走不出来,对小孩子的感情观影响。

梅的父母,一个过于嘴硬、强势、优秀妈妈造成的一个逃避型人格的爸爸,和一个极为没有安全感的“坏小孩”。

其实我蛮喜欢拉瓦的,爱恨分明,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但真奇怪往往这么边界清楚的人,都蛮孤单的。来个人看看他们的好吧。

乔治的男朋友(忘记是叫什么了),一个自大,所谓有情绪涵养的人。这种人真的很容易pua女性,要注意。哈哈

最后,

梅的人生就像开挂了,总能遇见好人。她人生中最坏的是她自己。

真的好喜欢乔治哦,一个温柔懂浪漫,细心的,上进,有同理心,且是一个大色胚,还有一口英式口音,希望她能和我谈恋爱。哈哈哈

不再用糜烂、畸形的sex来表达同性恋的感情。

也没有再用压抑的社会问题来表达感情。

而是真真实实描述一对情侣的生活日常和遭遇,以及内心纠结的变化。

 3 ) 于破碎中彼此依附

I don't know how I can explain my love for this show…

它充满了细碎的感知情绪的绒毛。以Mae作为第一视角——她破碎不堪,她痛苦而无法忍受现实的纷杂与过去的伤痛。这部剧满是混乱不堪的纷杂难以规整,每个人都破碎但又渴望连结,篇幅太少却想探讨太多的主题如非二元性别、恋童癖、LGBTQ+群体、性别认同、PTSD、多元性取向等等等等,同时又囿于篇幅而使部分人物脸谱化、部分剧情夸张化、有些台词显得突兀,却恰恰呈现出一种单口喜剧的魅力。Mae Martin真的给自己写了一部很棒的个人化传记,尽管我觉得或许用更长的篇幅来叙述会更好。

很多隐喻都值得反复思考…但我不知道我对大部分都能共情是因为她阅历没有那么深还是她写得太细腻连贯。

Phill简直是真正的天使🥺

 4 ) 《feel good》

一口气看完两季,迟迟下不去的是压抑感。

为Mae的痛苦遭遇感到痛苦,一个叛逆的被宠坏的有毒瘾的孩子,她的人生本不该是这样子啊,家长的不及时沟通、误解、自身的叛逆、毒品、以及遇到的恋童癖,这注定了悲剧的发生,真正的让人心痛。

还好遇到了天使乔治、遇到了善良的Malco。乔治一直在改变,不断的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成熟、稳重、聪明,从不断的圆谎到大胆的公开性取向,告诉朋友Mae的存在他们的亲密生活。她是园丁,她也在拯救着蜜蜂们(学生)。真的很了不起,多谢她没有放弃Mae,在每一个重要、有危险的时刻,都陪在Mae身边。

我觉得Mae是缺爱的,她的母亲实在是太强势了,父亲也“怕”母亲,她得不到理解,她得不到信任。去了喜剧部开始黑暗的生活,Scott(恋童癖)强迫她做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性交,他30多,而Mae只有15、16,omg,他说他们是恋爱,Mae也不懂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究竟是真的想帮助Mae还是披着收养她的皮做着侵犯她的事啊!!太痛苦了,她只是个孩子啊,她的认知还不完善。这不禁让我想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房思琪不也是这个年龄吗,错误的以为自己爱上了自己的老师,自责、委屈、矛盾、痛苦!!fuck,难道真的不是因为恋童癖的错吗!!可恶的fuck。是啊,这个世界很奇怪,好人总是被人做坏事。真的痛苦,幸福的童年会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会被一生治愈,每当Mae遇到困难或者想起之前的遭遇,pstd发作时,真的太痛苦了,抓狂、焦虑、狂躁、害怕,她甚至还是深深依赖着scott,遇到问题会问他,会请求他帮助,童年时期这段的经历影响实在太深了。

Mae一直在和过去和解,通过这部剧,也对pstd(创伤后应激障碍)、性取向、快乐、心理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I don’t need you, but I want you

oh,希望世界是美好的,愿每个人都被世界温柔的对待。

Georgina改变不了Mae,Mae也无法让Georgina永远幸福。她们依旧有很多矛盾,相爱却不自爱是最无力的事情。

 5 ) Feel Good ≠ Love

并不想给这部剧打低分,因为及格线上的les影视很少(les影视数量上本身就少得可怜了),但两季一口气看下来,真的三星不能更多。

第一季其实还行,虽然所谓的punchline基本很无聊,从镜头到故事节奏还都给人一种不怎么愉快的neurotic feeling,但这个整体的感觉和剧情是契合的。self-hate显然是万恶之源,addiction、insecurity、anxiety、feeling undeserved等等等等都与self-hate有关,于是feel good就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为什么只是为了feel good,一个人要做那么多错误的选择?为什么feel good那么重要?因为心头的self-hate过于深重。对于(绝大多数的)LGBT来说,self-hate势必是绕不过也逃不过的负担,放下这种systemic psychological burden是性少数人群获得健康人生的关键课题。第一季虽然基本没有关注到systemic的方面,但对于psychological的方面还是有相当准确的展示,从Mae热衷追直女到担心自己不是男人George会觉得not enough,应该都算是非常普遍的lesbian inner turmoil了。

第二季就不行了。笑点是比第一季多了一点,但Mae和George关系的发展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Mae创伤的展现也让人无语。先说MG的关系。从George有martyr情节的“emotionally unhealthy”和Mae完全不成熟的“mental illness”的人设来看,在缺少其他强力因素介入的情况下,这两个人的关系只能是寄生关系,而不可能是互相拯救共同变健康的共生关系,最后的HE真的很强行,负负得正也不是这么来的,love is magic这种废话只能拿去糊墙,圆不上MG关系的逻辑。至于Mae的创伤,理智上我很同情Mae Martin的遭遇,但是这个创伤整个铺垫得太尿了,以至于看完没有任何揪心的感觉,配合上M愈发烦人的人设,只让我觉得矫情。最后和Scott的对话更让人无语,不是说受害者面对加害者必须要声嘶力竭流泪泣血什么的,但既然是closure就得说清楚,和abuser用现在时谈love是什么鬼?这个斯德哥尔摩式的台词真是看得我翻白眼,而且一下把前面较为清晰的话的力量给削弱了。人的情感当然是很复杂的,但不是什么情感都是可以用love来指称,拜托Mae Martin把love的定义和范畴搞搞清楚,语言的混乱是危险的,寄生关系和abuse也放进love的范畴真的离谱。

两个女主颜值不错,George长得太tm像Rashida Jones了,整个就是白人版的。Mae帅则帅矣,人设讨人嫌就算了演技还不行,整个很出戏,倒是Phil和Jack很可爱……我还是再去重刷一遍Gentleman Jack好了……都2021年了第二季啥时候更新55555

 6 ) “两个人一起努力,大概会轻松一点”

前两天看到一个友邻发条广播说“Mae这个角色怎么不讨喜了”,看完之后才想要告诉她,因为有的剧集、有些角色的目的并非讨喜,而是需要透过ta“讨喜”或者“不讨喜”的角色限定看到我们需要看到的,一些角色本身的目的并不是要呈现出完美的幻象,而是通过不断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让观众明白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Mae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在亲密关系里犹豫不定又无力挣脱,很多时候以自己为中心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本身就对第一季塑造的这个角色影响是一个很大的反差,这时候的观众对她产生的感觉大概都是“好作啊好矫情”,但事实上我觉得这正是第二季存在的意义,一个角色的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它更像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普通人,在对ta的接触和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发现ta的转变和本质所在。

但到中间告诉观众这些种种ptsd的症状是源于青少年时期的性侵,那段时光的黑暗阴影笼罩了她之后的生活,在这个位置之后Mae这个角色又很容易获得观众的同情,但这种同情是有条件的,那些应激反应并不能作为在亲密关系中伤害伴侣的“理由”,所以Gorage这个角色会很有代入感,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的伴侣的时候,我是不是能在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她之间做好平衡或者选择。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讲述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伴侣关系这个维度,而是把更多的东西放进来,包括父母和子女错综复杂的关系、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应对过去糟糕的经历留下的心理阴影,怪不得有人觉得“不再讨喜”,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演绎的因素变得如此多而复杂,而复杂从来都不会“容易和讨喜”。

至于结局看到讨论区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可以和童年伤害她的那个人那样和解”,事实上我觉得Mae并没有和那个人和解,她只是用尽全力和未来的自己和解。那个人在她青少年时期陷入困境的时候收留她、帮她戒毒,因此他觉得自己“有权利开心一下”,于是就性侵了她。其实很多事儿如果摆在桌面上,用理性的思考做出所谓的“选择”,我相信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选择”事实上并非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选择的。你说人是感性动物也好理性动物也好,只是有些事儿就是感觉不对、不好、不愿意,说不上什么原因,也说不出为什么。Mae最后跟那个人说了"fuck off",也说了"I love you",因为事实上毫无办法,发生过的无法改变,也没有办法弥补,她只能这样,她选择这样,跟过去那段经历说"fuck off",同时不得不感谢过去那个自己坚持下来,遇见了Gorage。

其实我觉得,很多人都在这样活着,浑身缺点也自知,可能改不掉但也还在努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过的伤害的痛苦想忘却忘不掉,哭着觉得自己没办法再坚持下去但事实上正在慢慢地熬过去,这或许也是亲密关系存在的意义所在,因为“两个人一起努力,大概会轻松一点”。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慢慢成长。

 短评

这一季元素太多了,完全可以拆成两季来拍,最后一集内容如此丰富但草草了事。Mae Martin在这一季的表演更好了,这一部揭示了自毁型人格在恋爱中的可怕:在女友最需要她的时候自我逃避;进戒毒所后突然给女友打电话分手;复吸的理由是女友甩了自己,还要和别人上床......还好她能遇到善良的美好的天使般的George,她便有了再从地狱探出脑袋的机会。

6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还行

与自己和解之let it go

10分钟前
  • 给你我最亲爱的
  • 推荐

“和不喜欢的人只做爱,和喜欢的人还要谈论科学。”立意一下就起来了~生产那段很棒,很多段都是,要讲的东西有点多

13分钟前
  • Daaaaantje
  • 推荐

可能是受集数和时长的限制,最后一集包含了整整三集的内容。总体没有第一季好。但我真的好爱Mae,我在她身上完完全全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卑鄙的自私,那种对自己人格加以根本否定的自我厌恶,那种在复杂关系里反复纠缠无法摆脱的懦弱,那种对自己又爱又恨的人不知如何告别的可悲。正是因为Mae深刻的自我剖析,她才会创造出像George一样完美如天使般的人物,在虚拟的剧集里留给自己一个相爱的结局。而我们的一生就是对自己过往的戒断过程,我们都在摆脱某种需要,从而才能拥抱自己的渴望。

18分钟前
  • 仁哲神龟
  • 推荐

我看到的爱情 是我们的衣服在洗衣机里缠绕在一起 I don’t need u anymore, I want u.

22分钟前
  • 林春娇
  • 力荐

给两星Phoebe。难看。两个女主的性格和行为如此讨厌,但又如此的真实。不是每一对les CP都像燃烧女子肖像那样美轮美奂,像小姐那样义无反顾,大多数人都是Mae和George这样不负责任又肤浅的人渣。

24分钟前
  • 荆棘
  • 较差

说实话我真的不太可以了!Mae 感觉完全没有长大,一会儿再质疑自己伤害自己,一会儿在怀疑别人伤害别人,虽然说是有病但是又不好好配合治疗,一遇到事情就崩溃想嗑药,太危险了简直就是定时炸弹,每次和乔治吵架和好又分开太疯狂了,可能是因为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差距太大,我真的没办法带入进去,然后因为她有病,觉得可怜或者想治愈,只能说引以为戒有些东西真的会毁了一个人一辈子。

29分钟前
  • 1900_
  • 还行

剧评里面大言不惭批判Mae的,是不是觉得她的经历都是在放屁啊

32分钟前
  • 无法勃起话事人
  • 推荐

Mae问要不要一起躺床底下,George先回答ok才问的why。是一段从toxic慢慢变好的关系了,在树林里合抱树在湖边讲光合作用叶绿素呜呜。George每一秒都好可爱哦,应该是Charlotte Ritchie本人就这么可爱吧。Save the bees!

37分钟前
  • openrarms
  • 力荐

当全世界都通过贴标签快速帮助他们固化他们眼中你是谁的时候,爱你的人会越过边界直视你的眼睛,让你问自己,“我是谁”。喜欢的一个场景是George和伪善嬉皮男谈恋爱的时候,男的满嘴女性主义理论和大道理,而George却想看教父拿圣经抽打修女下体的porn来wank。后面她立马和Mae开始角色扮演还有dirty talk。想到Audre Lorde的“Uses of the Erotic”:女性被压抑的情欲不应该是羞耻的,也不是服务他人的,而是自我潜能和对权力边界探索的重要来源,能和爱的人一起开发潜能,在情欲里勇敢面对自我的阴暗和羞耻,真实地去感知,探索边界,和获取快乐是赋权的重要来源。另外快要结尾的时候配的Phoebe Bridgers的motion sickness也太好了!!

42分钟前
  • Sultrysummer
  • 力荐

Mae真的像个被宠坏的小孩子,George就是她的天使。哪里找这么好的女朋友,Mae有时候太过分了,太过于自我,完全靠女朋友的浇培,自己却付出的很少,还总是精神崩溃。George唱歌真的很好听,那是蜜蜂之歌是近期我的最爱。

45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推荐

我有多喜欢第一季就有多讨厌第二季。1. 女导演换成男导演后丧失了那种微风摇曳的迷醉气质,黒池的落日游乐场,海滩鬼屋,海滩小屋这些温馨画面都没有了。2. 第一季里像Phil, Lava母女那样的有趣配角在第二季里缺失,哪怕出现了一些刻画也丝毫无印象,面容迷糊。3. 梅彻头彻尾变成了一个不讨喜的人。唯一的优点是乔治这个角色宛如成为了拯救大兵梅的女英雄,她拒绝求婚但不拒绝关系,知道了自己爱的轻重和问题的着力方向,而当梅惊呼我还是个青少年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和巨婴分手啊?但是我不喜欢梅在这季里面的self indulgent就讨厌剧情讨厌剧作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

49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还行

Holly fu*k!!! Fu*k Scott!!!成年后意识到自己曾被炼铜癖侵害是什么样的体验?🫂心疼Mae。还好她还有George。哪里找这样健康平等互相尊重又理解的感情关系?!

52分钟前
  • 宇大人
  • 推荐

爱是看着洗衣机里两个人的衣服搅在一起,爱是魔法,爱是除了性以外还要谈的科学。从I need you到I want you,George不是园丁,她是天使。

57分钟前
  • 推荐

这季说实话探讨的话题我不太关心 Mea是个非常自私的人 也不是什么好伴侣 现实中还是放过彼此吧 但谁叫看美女谈恋爱就是香呢:)

59分钟前
  • 阿莱
  • 推荐

无聊。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梗。drug-addict relapsed这种烂话题拍的没有深度 而且和那些男人的“友谊”本来看起来就很怪 不知道为啥我去年很喜欢 弃了。

1小时前
  • 柠檬水
  • 还行

Mae really is a kid...

1小时前
  • Jus
  • 推荐

前排提示,这部剧并不适合:1.三观警察;2.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3.觉得“拉拉就是两个长发美女贴贴,女孩子香香软软干干净净没有任何阴暗面”的人群。/我个人更喜欢第一季,因为这一季我比较难理解和共情她吐出来的那些痛苦。(ps.乔治的同事真的好像微博上女权人设男,笑得想口

1小时前
  • クロコ
  • 推荐

每个出现的人物都是合格的喜剧角色 literally feel good

1小时前
  • veridisquo
  • 推荐

和第一部相比,这部做的加减法很明显。加入了相当贴近群体的话题设置,在自我剖析上做文章,由内到外的递进,梅和乔治以及她们身边的人,都是要故事性的。挺遗憾没有第三季,但是这剧停留在最后这一幕也蛮好了。第一季说finding is not a easy thing,但至少尝试过,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吧。

1小时前
  • 呆萌喵星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