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臣 第二季

第7集

主演:保罗·爱丁顿,奈杰尔·霍桑,德里克·福德斯,戴安娜·霍迪诺特,约翰·内特尔顿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81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1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2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3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4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5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6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13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14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15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16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17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18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19是,大臣 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是,大臣 第二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叙述在野党影子内阁成员Jim Hacker在帮助本党大选获胜之后得到行政事务部(DAA)部长的职务,从此开始面对以部秘书Sir Humphrey Appleby为首的公务员体系,而他的公派私人秘书、同属公务员的Bernard则夹在了当中。在Hacker所代表的政客以及Appleby所代表的公务员之间因施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之中,两人的关系不停地发生变化,既有互相捂盖子,也有互相揭老底。与此同时,英国政治体制(包括政党体制和公务员体制)中的种种不为外人所知弊端和黑幕也展现在观众眼前。当然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大量喜剧情节和台词展开。在本系列后半部分的《Yes Prime Minister》中,Hacker通过党内角力当上了首相,而Appleby也已先他一步当上了首相秘书,两人的故事移到唐宁街10号继续展开。我是谁粤语见爱不怪春家小姐是讼师第一季光荣的愤怒疯狂旅程星舰复国记第二季公主的品格葛罗达的新娘花货流浪的迪潘皇帝不在的八月想当冒险者的女儿到首都当了等级S的冒险者重案实录之惊天械劫案业余小偷前进,人民武林圣火令(粤语)哈哈笑三月女郎小学风云第二季被解放的蠢朋克不法正义活起来的技艺第三季军中禁恋葵 德川三代坏小子特攻(粤语)京都科迈罗侦探特警使命之全城危机没有小鸟的天空杀妻二人组又见一帘幽梦越狱 第五季康庄大道神偷大帝1921我的莫格利男孩心魔2020还看今朝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杰伊·比姆孝庄秘史永远闪耀一勺糖爱猫之城国语圣诞千里情金枝欲孽

 长篇影评

 1 ) 《是,大臣》 第二季 经典语录摘录

第二季第一集
  
  
  ——我提醒过您,司机消息网并不完全可靠。罗伊说错了
  ——谢天谢地!怎么查到的?
  ——私人秘书消息网。
  
  
  ——一家新医院,500名行政人员,没医生,没病人?
  ——有一名病人
  ——一名?
  ——副主管绊倒在脚手架上,摔断了腿。
  
  
  ——伯纳,幸好大多数记者素质低下,大概连今天是星期三都不知道。
  ——大臣,今天是星期四。
  
  
  ——卫生部正在官僚道路上高歌猛进。
  ——怎么能说高歌猛进?应该说稳步前进。
  
  
  ——牺牲仪式之后,没人会问祭品去了哪里。
  ——汉弗莱,你错了,公众确实反对滥用。
  ——恕我直言,他们反对公开滥用。
  ——才不是呢!看看那桩精神病院丑闻。
  ——正是如此,大臣。顺顺当当浪费了多少年?几十年。没人关心钱花到哪儿去了。他们只恨知道了真相。
  
  
  ===========================================
  第二季第二集
  
  ——好主意啊!伯纳
  ——你想出来的,大臣
  ——不,是你想出来的!
  ——不不不,是你想出来的!求你了!
  
  
  ——非洲满是英国教授,拼命要把社会学课程塞给当地人。在印度和中东,也是你死我活。
  ——何不改招英国本国学生?
  ——这一点也不好笑,汉弗莱!
  ——我没说笑话!
  ——老伙计。怎么能招本国学生?
  ——为什么?
  ——一名英国学生只能收500英镑,400人才抵得上50个外国留学生。师生比例会从1:10变成1:34。教室和寝室会挤得像沃伍德监狱,或者是苏塞克斯大学。
  
  
  ——不如请大臣来出席贵宾晚宴?
  ——以他的智商能理解我们的状况吗?
  ——嗯……可以吧。这么简单的状况,连维尼熊都能理解。
  ——对。哈克的智商能比得上维尼熊?
  ——嗯……可以吧,状态好的时候~
  
  
  ——凡授勋都要提前五星期通知,以让他们有时间拒绝。
  ——几时有公务员拒绝授勋?
  ——应该是财政部那位,拒绝骑士头衔。
  ——天!哪年?
  ——似乎是1496年。
  ——为什么?
  ——他有一个了。
  
  
  ——大臣,女皇陛下的公务员们一辈子领取微薄薪水,最终默默无闻的退休。荣誉只能稍稍告慰他们为国家和女王忠贞不渝,鞠躬尽瘁的一生。
  ——你说“微薄薪水”?
  ——是的。
  ——汉弗莱,你一年的薪水超过三万镑,比我还多7000镑!
  ——对,可相比之下还算微薄
  ——和谁相比?
  ——额……像伊丽莎白·泰勒。
  
  
  ——大臣,贝利学院确实有过人之处。多年来,它使英国监狱人满为患。
  ——监狱?
  ——是的,您看,JB代表英联邦最高荣誉。
  ——JB?
  ——Jall by the British(英国犯人)。甘地、恩克鲁玛、马卡里奥、本·古里安、肯雅塔、尼赫鲁、穆加贝……各国领导人无穷无尽,很有几名我们的校友。
  ——“我们的校友”?汉弗莱,你上的是哪所学院?
  ——额……大臣,这是题外话。
  ——我就爱聊题外话!汉弗莱,你上哪所学院?该不会刚好是贝利学院吧?
  ——恰巧……我也是贝利人,但这绝对是两码事!!
  ——对!对!两码事!想什么呢!不害臊!(右手轻拍左手)
  
  
  ——下院分组表决。大臣
  ——伯纳,我该投赞成还是反对?
  ——投反对。反对党的第二修正案,说的是好……
  ——管他是什么,我只怕走错门而已~
  
  
  ——为什么有两条这么好的路直通牛津,却没有一条通南安普顿或多佛。或其他港口?
  ——几乎全体常任秘书都是出身牛津,大臣。牛津各学院都有很好的晚宴。
  ——内阁纵容他们?
  ——当然不,他们坚决反对。他们禁止修路让文官去牛津赴宴,除非先修路让大臣们去乡下打猎。所以五十年代的1号公路通往莱斯特乡下。
  ——哦,come on。。。。
  ——那刚完成的11号公路呢?剑桥大学各学院就不大宴宾客吗?
  ——当然有,大臣。不过交通部多年没有剑桥出身的常任秘书了。
  
  
  ——牛津赞助人数量稀少,年代久远。艾萨克·沃森只是有史以来第二个被牛津和剑桥拿来命名学院的人。
  ——谁是第一个?
  ——耶稣。
  
  
  ——这些赞助人做过什么?
  ——就说威廉·德维尔爵士。他的纹章和大名刻在教堂里。他在15世纪从贝利学院撤走了一支军队,转而驻扎到了圣乔治学院。
  ——我不知道还有圣乔治学院呢。
  ——没有了,从那以后就没有了。
  
  
  ——再说乔治·蒙克顿。蒙克顿学院就是以他命名的。他组织了克伦威尔融化全校银器来抵他新模范军的粮饷。
  ——他告诉他们,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的银器要好得多。
  
  
  才不用给法官颁发法学博士呢!是政治家制定法律、实施法律。没有政治家,法官根本没法审判!无法可依!明白我的意思吧?他们会无事可做,失业的法官排成排。扣着可笑的假发。法官多好过!他们不用讨好电视制片人,对记者撒谎,也不用假装喜欢内阁那些同僚。不然呢,我跟你们说。如果法官得忍受我的那些内阁同僚,他们明天就会恢复死刑!
  
  ===========================================
  第二季 第三集
  
  ——监视是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必备武器。
  ——你不会把政客也归为有组织犯罪吧?
  ——当然,也打击无组织犯罪。
  
  
  大臣当然有许多杰出品质!比如……额……这个……高度的思想服从以及精神可操纵性!
  
  ——不像公务员,大臣是随机抽选而来,全凭首相一时兴致,报答他们莫须有的贡献。或者为避免任命真正的贤才……哦不是说您,大臣,您完全值得信赖!这么说吧,您几乎可以当公务员了!
  ——是夸我吗?
  ——是的,大臣,这是最高的赞赏!
  
  
  政坛泄密第一法则——酒后吐真言!
  
  
  真好笑,对吧?说某人(大臣)“消息灵通”,而他的常任秘书是汉弗莱博士!
  
  
  ——要把(民众签名请愿书)存档吗?
  ——存档?销毁了!别让人找到!!!
  ——既然这样,还是存档最好。
  
  ===========================================
  第二季 第四集
  
  查禁是独裁专政的手段,我们自由国家不讲这些。我们讲经民主程序不公布。
  
  
  ——什么都可能被误解,耶稣上上的宝训也逃不过。
  ——确实。如果山上宝训是政府文件,那绝对不宜发表。该文件非常不负责任,那套善有善报的说法有可能严重降低国防预算。
  
  
  ——你看,这是公众的意愿。我们提倡民主。人民并不同意。
  ——人民是愚昧而盲目的。
  ——汉弗莱,我就是人民选出的!
  
  
  ——一周对政治来说算长的。
  ——一年对政府来说算短的。
  
  
  ——怎么泰晤士报比我还先看到报告?
  ——有人泄露出去,大臣。
  ——我知道!这是机密文件!我昨晚才拿到档案!
  ——幸好不是内参文件。
  ——为什么?
  ——内参的话昨天就见报了。机密才拖到今天 。
  
  
  ===========================================
  第二季第五集
  
  
  (谈欧共体)
  ——大臣,我们客观的来看。这是各国利益的博弈场,我们为什么要加入?
  ——为了加强自由西方国家的联盟。
  ——大臣,是为了离间德法,从而压倒法国。
  ——那法国为何加入?
  ——为保护他们没用的农民免遭战争。
  ——德国不是吧?
  ——他们是为了清洗种族灭绝的罪名,请求重新加入人类社会!
  ——这也太尖酸刻薄了!那些小国总不是为了自身利益吧!
  ——是吗?卢森堡是为了赏钱,作为欧共体首都,资金滚滚来。
  
  
  典型欧共体官员什么样?意大利人的组织能力,德国人的“弹性”,法国人的“谦逊”,再加上比利时人的“想象力”,荷兰人的“慷慨”,还有爱尔兰人的“智慧”!而且还是个美差!喝香槟、吃鱼子酱、公家豪华轿车、私人飞机……个个都伸嘴在食槽里拱,大多数人连前蹄也伸了出去!
  
  
  ——每当想到科贝,我都替犹大喊冤!那个背信弃义,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小人!对不起,说得太难听了。
  ——正相反,大臣。比起他常任秘书的评价,您这算赞歌了!
  
  
  ——大臣,您不能总为改组提心吊胆。
  ——我才没有提心吊胆,我根本就不想它了。
  ——好!
  ——伯纳,6点到改组院……洗牌院……下院见我!!!
  
  
  ——首相对我的大臣评价怎样?
  ——首相似乎认为他干的不错,不过有个动向很有意思。
  ——嗯??
  ——嗯!!
  ——啊!!!……什么?
  
  
  ——伯纳,换个大臣你觉得怎样?
  ——当然,我会很遗憾的。
  ——……
  ——怎么了,你不会吗?
  ——当然不会!
  ——可他开始拿得起工作了啊!
  ——正是!拿得起工作的大臣都是祸害!他们会争论的!
  ——可大臣都争论
  ——拿得起工作才危险——他们可能是对的!
  
  
  ——(就业部大臣)弗雷德非撤职不可吗?
  ——对,他老在内阁会议上打瞌睡。
  ——我还以为他们都打瞌睡。
  ——对。不过总不至于在说话的时候。
  
  
  ——大臣,您走了我个人也会痛惜之至。
  ——是吗?汉弗莱,你说真的?
  ——千真万确,大臣,确实是肺腑之言。
  ——你真好,汉弗莱,我们之间确实在某些方面有所好感。
  ——某些方面,对。
  ——就像恐怖分子和他的人质。
  
  ===========================================
  第二季第六集
  
  
  ——你读今早的金融时报了吗?
  ——我从来不读。
  ——你是银行家嘛!当然要读金融时报!
  ——看不懂,全是经济理论。
  ——哎,专业形象的一部分嘛!
  
  
  政客们尽管有很多卓越的特质,讲理却不怎么被他们看重。至少一般大臣都是如此,而我们的大臣非常一般~
  
  
  ——你要反对他的决定?
  ——不不不,我们从坚决支持,热烈欢迎开始,然后让他交给我完成。
  
  
  董事们没法跑到400码以外去吃午饭。吃完后他们就更走不回来了。
  
  
  ——哈克先生,你放过话的,你要食言吗?
  ——我会尽力……想办法……尽一切可能……
  ——就是不行喽?
  ——不……对……我不会……也就是会……绝对不会……对,我不会。
  
  
  ——你看,政府不能随便扼杀小企业吧?
  ——银行并不是小企业。
  ——扼杀以后就是了!
  
  ===========================================
  第二季第七集
  
  ——伯纳,大臣出差一周,你很幸福吧?
  ——说不上,有些工作不太好开展。
  ——是吗?哦,伯纳,大臣不在根本就是天赐良机啊!终于可以好好工作了。没他那些傻问题,灵机一动,整天操心报纸。伯纳,我有时怀疑大臣不上报纸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我跟你打赌,他回到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华盛顿演讲有媒体报道吗?”
  ——赌多少?
  ——1英镑。
  ——赌了。他不会问的。他已经问过了。从机场回来的路上就问了。
  ——有进步,伯纳。
  
  
  演讲之妙并不在于大臣说真话,而在于没人证明他说谎。
  
  
  ——请先牢记这份简报,大臣。有问题问我。
  ——又是简报?回来的飞机上我刚记住一份!
  ——是吗?讲什么的?
  ——额……记不住了。
  
  
  保守秘密的人必须保守他有秘密的这个秘密
  
  
  ——转移焦点是大臣的基本技能之一。
  ——还有哪些?
  ——拖延决策,回避问题,玩弄数据,歪曲事实,掩盖错误
  ——我该做什么?
  ——做个样子。实际上什么也不做。就像您以前做的那样。
  
  
  ——浪费75000磅叫小错?那什么是大错?
  ——让人发现了就叫大错。
  ——放电线的棚子干嘛开暖气?
  ——您要听真话?
  ——如果不麻烦的话。
  ——员工利用这个棚养蘑菇。
  ——禁止掉!
  ——他们从1945年开始就这么做了。养蘑菇是这份无聊工作的唯一消遣。
  
  
  政府应对指责的五个标准理由(借口)
  1.这些事都有合理解释,但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公开。
  2.由于降低了预算,监管力量削弱才有了这一疏忽。
  3.该实验值得一做,并已经停止,得到了大量珍贵数据。还提供了就业。
  4.有些重要信息,尘埃落定以后我们才能得知。下不为例。
  5.由个人决策失误引起,已根据内部纪律条例予以处理。

 2 ) S02E01

再看依然觉得有意思。 Referring to misuse of taxpayers' money, Humphery makes analogy about health service budget functioning as placebo that neither parliament nor taxpayers cares about how it is budgeted and spent from the beginning, to which Hacker comments dreadful claptrap and being a cynical smokescreen. It is one of the very well played episodes. H's comment: That is to wrongly and contemptuously represent public's opinion for one, moreover, is that it concealed governmental abuses on appropriation.

S02E06 Life Quality The banker is one among the most mocked characters. money-chasing, vulgar, uncivilized nor have appearance of having received any cultural education or possessing humane sympathy, sensitivity in any kind. To secure future retirement plan, as the quid-pro-quo he has to ensure banker's purpose being met, thus through manipulation without breaking any law even processwise, Humphery rushes the minister to sign the focused administrative order arguing it being essentially an AO, not a statutory instrument requires the minister's signature only to become valid, that no premise that it ought to pass the House table by a majority vote is needed. Whatsmore, H quotes even the AO were to be revoked now, it can not invalidate actions taken while it was in force.法不追溯既往。

 3 ) 是,大臣

是,大臣我已经看完第二季啦,很感谢我家宝贝的推荐,确实不错,从吉姆迫切等待首相电话开始,就很吸引人,几次接通未果,本以为不会打电话,但由于支持首相人员不足的问题,还是给了吉姆 大臣 的职位,就任后在很大程度上吉姆就是个小白,不断的被汉弗莱骗,但这也让他不断的成长,不断的适应这个严峻的环境,他俩真的承包了整部剧的笑点,在第二季中有一段吉姆在牛津晚宴上喝醉当面吐槽汉弗莱真的很可爱。吉姆其实很容易被虚名收买,还说减少政府开支呢😄,整部剧都具有讽刺性,很大程度上吐槽欧盟关系,民主选举啊,还有每次吉姆遇到危险都怂的可爱哈哈哈,笑点百出,而吉姆和汉弗莱经常互怼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政建不合,因为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当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的时候,可能会说实话。但如果受到威胁时,就是选择性的不说话,如一小国想要拿千万10年无息贷款时,老汉头就是极力反对,然后吉姆说了汉弗莱爵位的时候他就答应啦,支持小国,这是多大的笑话啊,多讽刺,也多现实的一个人。所以说立场的不同所想的方式也会不同。并非吉姆不想干事,而是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自己拗不过汉弗莱,干不过公务员系统,斗争半天民众也反对、首相一个电话打过来就得改弦更张。为国、为民、 为政府、甚至为女权考虑,这些都是阻碍,所以吉姆作为反对党时能对执政党发出犀利的质问,提出改革的蓝图,其实也没啥用😂

但不能不说吉姆的能力在不断的提升,一定要感谢这些"帮助"他的人,弗兰克、伯纳德、汉弗莱等等。期待第三季!!

 4 ) 原动力是为百姓谋福利,但个人利益比公众利益重要多啦

J要卫生医疗体系减员,结果议会质询的时候发现减少人员只是玩数据,要对行政部进行独立调查,J和H要干扰调查,找到调查人员M,因为他想要爵位。圣爱德华医院有500个行政人员却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和病人,医院被打扮成工地,没人发现已经开业了。H瞎扯为什么不能裁掉行政人员而且他们已经over work了。J要求裁员,招聘医护人员,开张救人,H授意卫生部把公会分子转到医院,搞全伦敦医院罢工。M同时也是难民安置委员会主席,J只得不裁员,安置难民到医院,保证独立调查有利于行政部,多赢,百姓输。 J想削减开支,遭抵制,于是搞“授勋跟削减开支挂钩”(荣誉挂钩会影响所有公务员,B的主意)和增加国际生学费(减少教育支出预算,但会减少H的母校贝利学院收入),H就给J弄了个牛津荣誉博士,并答应削减开支,J同意指定贝利学院为英联邦教育中心。B在公务员队伍里比较初级,还没有完全与其利益绑定,他乐于看到J搞公务员们。J在牛津晚宴上喝醉后控诉H有多么讨厌烦人,想把H送进监狱,H尴尬地坐在那里。“为什么有两条这么好的路直通牛津,却没有一条通南安普顿或多佛。或其他港口?——几乎全体常任秘书都是出身牛津,大臣。牛津各学院都有很好的晚宴。——内阁纵容他们?——当然不,他们坚决反对。他们禁止修路让文官去牛津赴宴,除非先修路让大臣们去乡下打猎。所以五十年代的1号公路通往莱斯特乡下。” J出于公民隐私自由反对监听,自己进入死亡名单后立马支持监听,听说自己从死亡名单中移除后又反对监听。“不像公务员,大臣是随机抽选而来,全凭首相一时兴致,报答他们莫须有的贡献。或者为避免任命真正的贤才……哦不是说您,大臣,您完全值得信赖!这么说吧,您几乎可以当公务员了!——是夸我吗?——是的,大臣,这是最高的赞赏!” 某地获得一个化工厂投资,因为产物有变性二恶英,受到当地议员和民众的抗议,是否能开取决于新调查报告,H泄漏新报告没有理由拒绝的结论给报纸,写报告的专家和J是校友,J用H教的否认报告的方法来质疑专家,引导专家将结论变为虽然暂时没有拒绝的理由但长期可能会有风险,J和党派赢。质疑一个报告太简单了:第一步,从公众利益角度出发,暗示存在泄密隐患,指出该报告将给政府施压,引起误解。然后,最好等待长期具体报告,如没有,那更好,找自己人写,更加游刃有余;第二步,推翻那些你未公开的证据,给媒体透个风,当然是小道消息。说有些重要问题尚待解决,证据说服力不强,数据额可以有别的阐述,某些研究结果自相矛盾,某些重点结论被人质疑(要是没人质疑,就自己质疑,没读过不懂都能质疑,凡是报告,都有没解决的问题);第三步:贬低报告中的建议,说它不足以作为长期计划的基础,没有足够信息进行有效评估,当前政策并不需要推翻重来,总的来说,与现有做法区别不大;第四步:质疑报告撰写者,不能明说,暗示他对政府早已不满,或者想出风头,更有甚者,说他为跨国公司做过顾问。 J听说内阁改组,打听不到自己到底是升职、降职还是不动,欧共体出了驻欧共体专员的空缺,J犹豫去不去,H得知如果J走,另一个讨厌的部长会来,撺掇J不理睬欧共体的请求从国内买文字处理设备,J留任行政部,没输赢。欧洲各国结盟的动机各不同,欧共体集合了各国的缺点,效率低下。 各怀鬼胎,互相坑,看不懂金融时报的银行家想通过给H退休后董事职位换取行政部同意加高6层楼,H趁J忙的时候让J仓促签下坑自己的行政命令,该行政命令使得自己上电视刚承诺保护的城市农场的地被收走、无法续约,J只能答应银行家加高9层换取银行的一块空地,打了自己承诺不要摩天大楼的脸。“你要反对他的决定?——不不不,我们从坚决支持,热烈欢迎开始,然后让他交给我完成。” 前雇员写书暴露行政部问题重重,应对节约质询时互相踢皮球:"这是行政问题,问H","我无权评论政策问题,问大臣"。J和H准备在联合质询时合作,首相顾问暗示J和公务员走到一起了,削减支出是首相的政策,J承认了行政部的问题,卖了H,首相的手写邀请信到手。应付质疑的5个标准理由,第一个理由曾在剑桥间谍案中使用过,“这些事都有合理解释,但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公开”;第二个曾在综合中学辩论中使用过,“由于降低了预算,监管力量削弱才有了这一疏忽”;第三个曾在协和飞机事件中使用过“这实验值得一做,并且已经停止,得到了大量珍贵的数据,还提供了就业”;第四个,慕尼黑协议的理由,“有些重要信息,定局之后我们才得知,下不为例”;第五,克里米亚轻骑兵溃败的理由,“由个人决策失误引起,已根据内部纪律条例予以处理”。“我国的立国之本,把权力集中到首相然后送他参加各种会,这样内阁秘书才能好好管理国家。”大臣的基本技能:转移焦点、拖延政策、回避问题、玩弄数据、歪曲事实、掩盖错误。

 5 )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大臣第2季》

今天聊聊英剧《是,大臣第2季》。

片名Yes Minister Season 2 (1981),别名遵命,部长 / 部长大人(台) / 首相你想点(港) / 首相大人。

《是,大臣》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

行政事务部(DAA)大臣詹姆斯·乔治·哈克(James George Hacker),常务次长、行政事务部负责人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和公派私人秘书、同属公务员的伯纳(Bernard)三人继续深挖民主政府里的趣事。

观众熟悉了第一季的人设后,可以无缝接入第二季。

第二季继续以一种戏谑的态度看待这些政客的工作状态。

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

政治家是个褒义词,是怀揣理想抱负投身政治事业的人,往大了说他的动机是为民众谋福祉、乃至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而政客则是身处政治活动中的投机分子,他们并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多的是想利用从政谋取私利。

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是一个政客无疑,他为了个人利益,牢牢把持着行政事务部,一任又一任的调教大臣,让大臣为己所用。

哈克大臣看似是一名带着政治抱负从政的政治家,他以主角身份进入观众视野,同时还尽显呆萌,怎么看都是个人畜无害的有趣老头儿。观众可不要被他的外表蒙蔽,其实他一切行为的动机也是为了选票,哪种政策能够获得选票,他就赞同哪种,丝毫谈不上治理原则。

伯纳比起前面两人,身份要低微一些,但吃公家饭所需要的圆滑他可一点儿都不缺。他在大佬面前是个弟弟,并不代表他是个省油的灯。本季从他转换态度之快可以看出,他有了实权后,也不会是政治家,而是一名政客。

在第一季中,初来乍到的哈克大臣和深耕已久的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进行了数次交锋。

从交锋结果来看,两人互有胜负,不过结果当然是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胜利多。

能够做到大臣,哈克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也渐渐摸出了门道,开始进入“角色”,在第二季中让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吃了不少次瘪。

观众可以尽情地嘲笑几个政客,但细思极恐的是,笑完之后并不能改变什么。剧中讽刺的现象依旧存在,而且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这部剧说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内容,可不论何时拿出来看,似乎都在说当下。

一部可以当做古董的老剧,能够无缝衔接入各个时代,只能说人们一直重复历史,丝毫没有吸取教训。

本季剧中故事看似荒诞,实则都有真实事件做依据。

比如第1集空空如也的医院看似相当难以置信,编剧考察了当时的医院情况,发现至少有六家NHS医院或主要分支机构,就像虚构的圣安德鲁斯医院一样,医院里没有病人。其中剑桥郡医院只有一名患者,她是该医院的护士长,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新闻监督是最有效的方式,政客并不在乎民主或者其他什么说辞,他们关心的只有选票。

而最能够影响选票就是媒体。因此哈克大臣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出镜的机会。

做不做事不重要,露脸才是最重要的。做一百件民众看不到的事情,不如做一件能够让所有人都看到的事情,不管事情能不能做得成。

同样的,过于犀利的内容播出时也会受到困难。比如本季中第3集《死亡名单》(the Death List)和第4集《缘竿而上》(the Greasy Pole)当时就因为内容过于敏感,差点儿没能播出。

哈克大臣一开始被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哄得团团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汉弗莱洗了脑,真的以为自己是打着为民服务的旗号在为一群公务员工作。后来经过别的大佬指点,哈克大臣才恍然大悟。

自己的升降并不在于选民怎么说,也不在于手下公务员怎么看,而是直接由首相定夺。

只要自己对首相表示出绝对忠心,那么就不会出事,即便工作做得不好,首相也会罩着自己。

大家可以用哈克大臣类比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看看是不是那些无才无德上位者都是靠着抱大腿上去的。

罗伊·詹金斯,黑尔海德的詹金斯男爵,OM,PC(Roy Harris Jenkins,1920-2003)

第5集中,哈克大臣开玩笑说,英国政治家在担任欧盟委员后重返英国政坛的唯一途径是组建自己的政党。

这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指的罗伊·詹金斯(Roy Jenkins),他在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后,于1981年帮助组建了社会民主党。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看似荒诞源自现实。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6 ) 分集概述及问题(更新E03)

E03:死亡名单:隐私权、安全权和“人民的权利”

本集围绕“是否应取消广泛的监听设备”这一议题展开。Hacker起初坚决反对政府对公民电子设备的广泛监听,认为这侵犯了公民的自由和隐私权;而当Hacker本人置身于某反对组织的暗杀名单时,他又支持监听以保卫自己的生命安全;最后,Hacker因为not important enough而被移出暗杀名单,他又重新支持反对监听议案以完成其政治作秀。

一、关于是否监听的讨论

本集中最有趣之处在于Hacker和Humpy就“是否应当监听”的论辩。

第一幕:为什么监听?

Hacker-反对论点1:政府监听侵犯公民隐私权。(从他后来和妻子的床头对话来看,他颇为在意床笫之事为人所知?)

Humpy-支持论点1:监听能有效防止有组织的犯罪(和无组织的犯罪)。

这一幕,Hacker没有被说服,说明他认为“隐私权”被侵害的确定的危害高于未可知的“犯罪”的危害。

第二幕:如果不监听,大臣被暗杀怎么办?

Hacker-反对论点2:被暗杀的风险是大臣(等公共人士)应当承担的。大臣被暗杀可以换个大臣,代价有限,但监听造成的隐私权侵犯是无价的。Freedom is ??, Minister is expendible.(英语不好忘词了)

而当Hacker得知自己是那个要被暗杀的大臣,他的结论改变,理由也改变了……

Hacker-支持论点1:大臣是民选出来的→大臣代表着人民的权利→大臣被暗杀意味着人民的权利受到损害。为了让人民的权利不受损害,牺牲一些人民的隐私权也是没办法的……

二、一些疑问

1. 隐私权是何种权利?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隐私的可能内容:个人身体相关的信息(如裸照);个人身份相关的信息(如身份证);个人经历相关的信息(如浏览过的网页,生平经历、性经历);个人情感相关的信息(如私人信件)

隐私被侵犯的形式:(1)除自己之外的第三方知晓,但该第三方不行动。该第三方是个人、非政府机构、政府机关有何区别?(例如个人档案是可以被国家机构随时调取的)(2)除自己之外的第三方知晓,且该第三方有所行动(该行动一般会损害主体利益)。例如:国产N号房事件中女生照片被发在群里供人yy;男明星/女明星私生活被曝光社死;学校/公司调取个人档案,了解黑历史后拒不接受。

哪些隐私权应被保护?谁的隐私权应被保护?

2. 在“民主”体制下,政府(政治人物)的稳定(安全)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吗?如果是,“人民”应为此付费多少?

Humpy的支持论点1没有打动Hacker。他的天平两端放的是人民的“安全权”(对应打击犯罪)和人民的隐私权;然后他替人民做了选择:为了安全权放弃隐私权。这一套本质上和利维坦的逻辑类似,一则略显老套,二则既然把人民的权利看得这么高,那干脆让人民自己选一个更看重的权利就好,政府似乎不应该替“人民”选择。

Hacker的支持论点1在绑架人民选择这一点上是类似的,但他天平两端放的砝码更有趣些:一侧是人民的隐私权,另一侧则是政府首脑的安全权。他把政府首脑的人身安全等同于民主制度本身(当然这一步很有问题),使该侧重量骤升:牺牲隐私降低一点点自身的安全好像没有必要(这听起来更像是政府的把戏),但牺牲隐私降低民主制度被推翻的危险听起来似乎高尚多了。

虽然Hacker的支持论点1只是为自己小命找借口,但这条理由有更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例如:1)民选出的政府/首脑多大程度上代表人民的利益?传声筒坏了一个直接换就可以吗?2)自由和民主的脆弱结合:要是保护民选的政府首脑,似乎就得损害一些自由;选择自由,则民选的政府首脑/民主制度难以自我保存。

 短评

那集医院里只有行政人员而没有医生护士的一集真是太经典了。and小汉真是太厉害了,打太极的口才一级棒啊,被他虎得一愣一愣的

5分钟前
  • 一只虾mi
  • 力荐

Humpy语言帝,Bernard腹黑帝,Jim纯粹是卖萌帝了,无比经典的政治讽刺剧!打十星还不够!台词背出来就能黑遍岛国无压力!

10分钟前
  • AshtrayGem
  • 力荐

牛津博士汉皮老师教你如何写论文-大师班第二期

13分钟前
  • Silence🌸🌸
  • 力荐

“典型欧共体官员什么样?意大利人的组织能力,德国人的弹性,法国人的谦逊,再加比利时人的想象力,荷兰人的慷慨,还有爱尔兰人的智力水平。”

18分钟前
  • 小鹿phoebe
  • 力荐

办公室政治题材的极品!

19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十星不解释

20分钟前
  • 一期一会
  • 力荐

Humpy是啰嗦帝,伯纳是吐槽帝,哈克是卖萌帝!

22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力荐

这季相较第一季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依旧围绕行政部日常事务展开,大臣Jim Hacker在熟知游戏规则成长为政客之后不再是单一的被Humphrey调教和阻挠推行新政,很多时候两人要同仇敌忾,还有几次Humphrey被Jim给算计了,让人耳目一新。

26分钟前
  • Columbo
  • 力荐

5星满格!

31分钟前
  • 乌冬
  • 力荐

如果有十星,我会打十颗星

35分钟前
  • 英恩
  • 力荐

都30多年过去了,那些讽刺还丝毫不显过时,还是说政治其实就是那么一档子事儿嘛~

38分钟前
  • mschzoe
  • 力荐

Bernard其实很有意思,其实很博学逻辑正常又足够事故能当这么久公务员的一个人,比一脸小指头相的Humpy有爱许多~当然就犀利来说还是Humpy,Minister负责萌就好了~

41分钟前
  • 低庭小玫瑰
  • 力荐

虽是喜剧,但比《人民日报》社论还有深度。政治比娱乐圈还有趣啊。

43分钟前
  • 艾立克
  • 力荐

怎么办被Humpy的神气场秒杀了!!!!Bernard你赶紧腹黑起来啊你看看Minister都反攻了wwww

47分钟前
  • 野次馬
  • 力荐

看到第二季,多是认可了风格的,所以总体评分更高

48分钟前
  • zeaver
  • 力荐

Very droll!

50分钟前
  • sarah🇺🇦
  • 力荐

遇见Humpy之前曾以为卷福台词功力天下无敌,我错了,腐国演员作为有表情的记忆容器来使用原来是一项优良的传统。

51分钟前
  • 镇河妖
  • 力荐

最喜欢的就是Hacker一脸迷惑地问Humpy“What's it mean? In English!”,人家小汉可是学古典文学出身啊,你哪能饶得过他~最后一集叫做大臣的逆袭咩,哈哈哈~

52分钟前
  • Katrina
  • 力荐

XD 笑瑟唔了~

53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力荐

典型欧共体官员什么样?意大利人的组织能力,德国人的弹性,法国人的谦逊,再加上比利时人的想象力,荷兰人的慷慨,还有爱尔兰人的智慧!而且还是个美差!喝香槟、吃鱼子酱、公家豪华轿车、私人飞机……个个都伸嘴在食槽里拱,大多数人连前蹄也伸了出去!PS:卧槽!!!无情!!!

56分钟前
  • 天秤大卫
  • 力荐